帝王遗嘱
2009-1
广西人民出版社
何木风
229
无
皇权的传递做起来相当复杂,但说起来却相当简单。我们今天就是来说这事的,因为帝制时代早已经过去,谁也没有能力再来做了。人非神仙,孰能不死?若不是死于非命,每个人都会留下几句话给后人。大财主或许在身体健康一切顺利时就对身后事有了安排,财产怎么分割,该给谁或者不给谁。总之,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对后人的担心或者是关心。我们把普通人临死之际留下的话称之为“遗言”或“遗嘱”。如果这个将死的人是帝王,那么,他的遗言和遗嘱就称之为“遗诏”。“诏”是专用于表示皇帝命令的字,遗诏就是皇帝在临死之前留下的命令。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帝王遗诏是《尚书·顾命》,这是周成王临死时要大臣召公、毕公在他死后辅佐他的儿子周康王,正因为此,后世又有把遗诏称为“顾命”的,同时也称接受遗诏辅佐新帝王的大臣为“顾命大臣”。中国几千年的帝制史,让六百多个帝王名列其中。但在这六百多个帝王中,真正留下遗诏的少之又少,或者说,经过深思熟虑留下遗诏,而遗诏对后世有大影响的帝王不超过三十位。其中原因除了许多遗诏被后人出于某种目的篡改外,还有就是,许多帝王往往死于非命,或者他们只是庸碌之辈,考虑不了那么多,所以,他们的遗诏不过是临死前贪恋人间的痛词而已。真正优秀的帝王就像一名围棋高手,能看出未来的五步甚至五十步。所以,我所要讲述的帝王之遗嘱并不仅仅是他在临终前说的那几句话,而是他预料到将来发生的事,或者说他从登基开始就已经为日后做了充足的准备。优秀的帝王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江山进行一次细致的观察,于是,他们的遗诏在某种程度上已不仅仅是自己临死前的“善言”和“命令”,而是一个对天下的总体规划。
皇权的传递做起来相当复杂,但说起来却相当简单。我们今天就是来说这事的,因为帝制时代早已经过去,谁也没有能力再来做了。 本书所选取的遗诏,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帝王的政治遗嘱。他们就是那些“围棋高手”。或是开国帝王,或是中兴之主,或是乱世枭雄,或是太平天子。而他们对自己身后江山的合理或是不合理规划,直接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 秦始皇的遗诏被修改与秦朝的命数,刘邦的遗诏与吕后篡权,曹操的遗诏与曹魏代汉的必然,刘备那充满了虚伪的遗诏让诸葛亮死而后已,武则天充满了人生哲理的遗诏,宋太祖的遗诏与“烛影斧声”的疑案,明朝首尾两个帝王效果几乎相同的遗诏,清朝帝王的遗诏对清王朝政治的影响等,无一不应验着遗诏直接左右着后世朝臣的命运。 一个优秀帝王的政治遗嘱就是一个王朝政治在那一段时间的精彩呈现,或是山雨欲来,或是风和日丽,一切都取决于帝王所立遗诏的内容。
何木风,男,七十年代生人。冲出传统的历史视野,善于用文学的笔调还原历史的细节,赋予往事生命的气息,赋予人物生动的个性,把历史解读得生动而有趣。现居北京。
秦始皇遗嘱:必将被篡改汉高祖遗嘱:永恒的刘姓江山汉武帝遗嘱:生死关头的抉择刘备遗嘱:死马当做活马医曹操遗嘱:不谈国事谈生活唐太宗遗嘱:无可奈何下的决定武则天遗嘱:身死名灭宋太祖遗嘱:家法的幽灵成吉思汗遗嘱:信仰与真理并存明太祖遗嘱:最失误的政治遗嘱崇祯皇帝遗嘱:遗嘱写给谁康熙帝遗嘱:醉翁之意不在酒后记
插图:精心的准备就在汉武帝让人把一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的图画送给霍光不久,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他晚年最宠爱的钩弋夫人以总违背他的意思为由而打入冷宫。这个钩弋夫人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野史中,脑袋都是顶着“传奇”二字出现的。据说,她一生下来,手指就握成拳伸不开。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汉武帝到来后,她的拳头马上伸展开了。汉武帝得到她后,十分宠爱。后来,这位传奇人物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刘弗陵。在汉武帝赐霍光图画时,这个孩子还不到十岁。聪明的人早已经看出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汉制,“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权势极大。汉朝初年,吕后专权,把刘氏弄得灰头土脸,如果不是刘邦遗嘱的玄妙,恐怕刘氏天下早已改姓了。此时的汉武帝就快死了,他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如何抑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采取最狠毒的计策:杀掉未来的皇太后,让汉初时的吕后乱政不再重演。紧接着,他又实施第二步,对分封王的镇抚。汉武帝时期,各个诸侯王虽然没有景帝时那么大的权力,但仍不可小觑。刘旦在太子被杀后给汉武帝写信,希望能进京为父亲分忧,汉武帝疑心顿起,把来送信的使者杀掉,又削其三县之地,以示惩戒,同时也对其他诸侯王发出警告。后元二年(前87年)初,汉武帝病得已经走不动了,但仍然在甘泉宫召见各个诸侯。虽然,这次朝会并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也没有什么重要记录,但它绝对不会是一次普通的、礼仪性的活动,而是武帝为镇抚诸侯王,使之认可后来他要立的刘弗陵为皇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知道,在这一年之前,汉武帝已经连续九年不曾接受诸侯王的朝见了。不久后,汉武帝觉得自己真的要离开人世了,就命侍臣起草诏书,立刘弗陵为太子,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第二天,下诏书命霍光为辅臣,同时命令金日碑、田千秋、桑弘羊和上官桀帮助霍光共同辅佐刘弗陵。几个人奉诏入见汉武帝,他们到御榻前下拜,汉武帝已经神志不清,说不出太多的话了。一代英雄生前曾征服了万里江山,临死前,却只占了一张床的面积,一动不动,想来让人伤心难过。几天后,汉武帝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九岁。托孤大臣虽然有五位,但真正的一把手却是霍光。在后来的日子里,五个人时常发生矛盾,最终引起燕王刘旦与上官桀、桑弘羊的叛乱。整个辅臣班底垮掉,还好,汉武帝精明,选择的第一辅臣是霍光,而不是其他几位。后人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汉武帝是“晚而改过,顾托得人”,并且说,这一举措的正确性与长远性都被历史证明。后人认为,汉武帝没有走上秦始皇的老路,全在此。托孤之事,古已有之,但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汉武帝之前就没有发生过。这里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个:第一,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皇帝很少,还没有皇帝可以碰到托孤所具备的一些条件和背景。第二,从意识形态上来讲,“托孤”只有在儒家“人性本善”的基础上才能做得,才可做得。汉朝在汉武帝前不过是秦朝的延续,儒家思想并不占主流。先期是法家,后来是道家。一直到了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后,汉朝才真正地推行起了儒家思想。第三,汉武帝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但是,汉武帝这种“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做法确实成功了。这从后来的历史可以得到答案,另外,当时的汉朝也有了这样的氛围。托孤最为著名的大概就是西周初年的武王托孤于周公旦。儒家的经典对周公辅政之事深信不疑又津津乐道,西周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被归功于周公的辅政,周公因此而成为儒家最为敬佩的古代圣人之一,成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化身。所以,汉武帝托孤霍光时,先是赐给他《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后来又在临终前明确嘱咐他“行周公之事”,可知此事既为现实所需要,又是援引古例。而这种情况若是发生在秦朝是绝对不可能的,或者说,就是发生在刘邦时代也不可能。但可发生在以独尊儒术为基本国策的汉武帝的身上,应当说有其思想上的必然性。它除了说明汉武帝本人深受儒家文化教化以外,还反映出当时西汉朝廷的政治及其社会生活深受儒家的影响。如果不是这样,汉武帝不可能想到这个托孤方式,即使他能提出,在他死后,当时的人们也不会认可这种方式。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论述一下中国自有皇帝以来的第一位皇帝和第八位皇帝的相通之处。第一位皇帝自然是秦始皇赢政,而第八位就是汉武帝刘彻,同时,他也是西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历史上经常说“秦皇汉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汉武帝的所作所为在许多方面很像秦始皇:秦始皇招神弄鬼,汉武帝也招神弄鬼;秦始皇想把匈奴灭绝,遣大将蒙恬发兵三十万打匈奴,长驱匈奴七百里,汉武帝也与匈奴势不两立,曾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发动对匈奴大规模战争,使匈奴退却一千多公里;秦始皇废藩置县,立严刑峻法,以残酷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则以“推恩令”削藩,任用酷吏抑制豪强和镇压反抗,动辄诛杀夷族,血流成河;秦始皇穷奢极欲,一建阿房宫,筑骊山墓,耗费无数,汉武帝也是荒淫享乐,劳民伤财,他在秦代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基础上大肆扩建,占地达三百余里,内有连绵的亭台楼阁和人工湖泊,蓄养着大批宫女歌优,直至武帝晚年,上林苑的土木工程都没有间断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强权控制思想文化,汉武帝则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有破有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成延续数千年的文化专制主义。两个皇帝所面临的形势竟然也惊人地相似。秦朝通过多年战争,实现统一,接着秦始皇继续他的大作为,国力已是强弩之末。汉朝到了武帝晚期时,也是国库空虚,乱民四起。但是,秦朝自秦始皇后二世而亡,汉朝自汉武帝后却又有中兴之气。关键就在于:秦始皇非但不懂得如何看清时势,更没有把遗嘱问题解决好,汉武帝恰好相反。汉武帝应该庆幸,多亏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刘邦从他那里汲取到经验教训,为汉朝的强盛做出了正确选择;汉武帝晚年虽然邯郸学步,但关键时刻,还是改弦更张,没有重步秦始皇的宿命。大汉王朝继续前行,但经过汉武帝的折腾,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帝王遗嘱》完毕,我险些写了遗嘱。不过即使这样,我也很庆幸,因为我没有江山,也没有儿子,如果真要写遗嘱,至多不过是:我的朋友们,晚上我会经常来找你们的。陈凌云先生对我说,帝王在临死前到底都说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选择的接班人是他而不是他?我觉得这话太绕舌,在翻阅各种关于帝王弥留之际的资料时,我发现,他们在临死前也不过是凡人,他们很害怕死,但又不得不死。但是,他们到死也不肯当一个凡人。所以就有了“遗诏”这种东西,我们当然不能当真,因为在任何皇帝的遗诏中,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现在就要返回天国,交代一下自己在人间解救苍生的过程。我发现,帝王真正寻找接班人的时间,就是他觉得自己要死的那个时间。一旦他觉得自己要死了,他就开始运转思维,开始寻找接班人。可是每个帝王的思维都不一样,有的帝王考虑的是接班人自身的素质,而有的帝王考虑的是接班人身边的人的素质,更有的帝王考虑到的是接班人能不能震慑住曾经跟随过自己的部下。于是,帝王寻找接班人并确立接班人的过程就是一部血腥史,或是残暴或是温柔,都不可脱离开“血腥”二字。写《帝王遗嘱——破译皇权的更替密码》期间,我一直在流浪。不仅仅是身体的,还有思维的。当我看到他们遗嘱起到作用,接班人正式登台后发生的一系列就是他们入地狱也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时,我真有些想笑他们笨蛋的意思。
《帝王遗嘱:破译皇权的更替密码》精彩片断:一个优秀帝王的政治遗嘱就是一个王朝政治在那一段时间的精彩呈现,或是山雨欲来,或是风和日丽,一切都取决于帝王所立遗诏的内容。遗诏不仅仅是帝王的几句话,更是他生前在指点江山时的智慧积累到最后时刻的突然迸遵发。可以说,任何一个优秀帝王的亲口遗诏其实就是本王朝历史的眉批,它以政治遗嘱的身份影响了这个王朝从它开始到王朝结束的每一刻。为什么皇帝的接力棒传递起来那么困难?为什么最优秀的帝王安排不了身后之事?秦始皇的遗诏被篡改与秦朝的短命,刘邦的遗诏与吕后篡权,宋太祖的遗诏与“斧声烛影”的疑案……青年学者何木风用文字细刀解剖皇帝的遗嘱与历史命门的死穴。
无
封皮包装的整个图片成了半张,很别扭。本打算送朋友,哎
写的太粗糙,细节没有,就大概一描述,装订还行,做初中生读物完全可以,怕是还得误导孩子
书只是单纯地叙述,没有人生哲理含在里面太失望了
书文采一般,基本平铺直叙,个人不太喜欢。书题目可以,内容文采一般
写得活灵活现,幽默俏皮又包涵哲理,读起来很有意思
作者切入的角度一般,就历史知识的覆盖面也一般,还是看野史会比较过瘾,总体来说,写的还可以,还是能体现作者的观点,支持的论据还丰满。。
书的内容确实一般,没有说的很透彻,既无历史的确切证据,也缺少了阅读性!不建议推荐!
为什么康熙最终决定传位给雍正呢?看完这书,偶发现是一个关键的人,在一个关键的时刻说了三个关键的字……历史就是这么具有戏剧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