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幽巷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全集

阿加莎・克里斯蒂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0-1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宋刚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全集。

书籍目录

幽巷谋杀案………………(1)
不可思议的窃贼…………(71)
死者的镜子………………(135)
罗兹岛三角………………(22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幽巷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全集 PDF格式下载



  四个小中篇,都挺有趣的。
  看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考虑了很久,仍然不能确定如果是我的话,我会不会支持伪证。福尔摩斯先生有过同样的案例,米尔沃顿被杀的时候,他是近在咫尺地目击了凶手,但最后他选择沉默。可能对波洛老爹来说,法律就是法律,杀人就是杀人,但我一直觉得有些事法律管不了,造成的危害却不亚于杀人。比如说拐卖儿童啦,家暴啦,敲骨吸髓的勒索啦,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是无力保护受害人的,只能靠受害人自己鱼死网破。
  第二个故事,当看到关于那个黑影证词不一时,多少就可以确定结局了~
  第三个故事,那段关于镜子的歌谣似乎和破镜谋杀案有点像?
  最后一个故事可以看做是《阳光下的罪恶》的翻版,这算是剧透吗?


  毫无疑问,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推理小说黄金时期最为耀眼的明星。她的伟大之处不但在于将推理小说从短篇引领至长篇的形式,开创了新的侦探小说创作模式,更在于她将原本被视为低俗的侦探小说推入文学的殿堂。尽管世人公认阿加莎的长篇小说独步天下,但是她的中短篇也并不逊色,由于构思严谨,手法巧妙,哪怕是空间并不开阔的室内环境都可以设置多层次的悬念空间,利用人物的语言引导案情发展,并借案情揭示人性。与经典之作《尼罗河上的惨案》同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幽巷谋杀案》一书堪称是个中典范。
  
  该书由《幽巷谋杀案》、《不可思议的盗窃》、《死者的镜子》与《罗德岛三角》四篇组成,分别创作于1936年至1937年间,正式结集出版于1937年。《幽巷谋杀案》一篇明显带有心理探案的色彩,或许正是因为将侦探小说特有的诡计构思部分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才选择此篇做为书名。《不可思议的盗窃》与《死者的镜子》可以视为所谓“乡间别墅案”的典型代表,在人数特定且环境受限的处境下疑案发生,人心各异的辩答让悬念加深,而出色的写作技巧让心理迷宫形成的更为坚固,直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并不比其他人更聪明的侦探波洛凭借细心的观察与周详的推测,分析出最接近事实的真相,最终突破凶犯的心理防御。据说在阿加莎故居的门厅就放了一面锣,不知道是不是源自《死者的镜子》一书。而《不可思议的盗窃》最为突出的一点或许不是迷惑读者的案件,而是作品本身带有间谍小说甚至是政治小说的身影,时代的烙印在小说中得以深刻的反映。《罗德岛三角》则是从凶案中敲打人性。鉴于四部作品有三篇都是改写而成,体现出阿加莎处理灵感所展示出的技巧之强,甚至从某种程度还带有示范写作的自得。
  
  作为开篇之作,《幽巷谋杀案》从简•普伦德莱思小姐度假归来,发现同租女友艾伦夫人头部中枪死在房中开始,无论自杀还是他杀?没人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位女士会用右手持枪射击自己左边太阳穴。这部小说由《贝辛市场奇案》改写而成;《不可思议的盗窃》则源自短篇小说《潜艇图纸》,一份关系国家利益与私人前途的新式炸弹图纸在晚宴后神秘失踪,而人人都有不在场证明。小说的背景非常有意思,似乎似乎预见了世界大战的即将爆发;第三篇《死者的镜子》是典型阿加莎风格的侦探小说,由《锣声再起》扩写而成。眼高过顶的傲慢贵族杰维斯爵士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邀请波洛帮忙解决家族丑闻,却在见面的前夕离奇死在家中,只有一堆碎玻璃发出无声的指控;最终篇是《罗德岛三角》,几乎可以将之视为迷你版本的《阳光下的罪恶》,危险的三角恋情始终与死亡相随,美丽富有的瓦伦丁为何饮下毒酒?究竟谁是凶手?面对疑案,将由阿加莎笔下最著名的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负责出面为读者解惑查凶。
  
  从创作时间已知,这部小说集正是阿加莎创作生涯的颠峰时期。如果加以八卦的眼光来看,阿加莎创作生涯的颠峰与她私人生活的第二春不无关系,因为在已知的八十多部阿加莎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多半出自她第二次婚姻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曾经在自述中对此有所表达:“第二次婚姻是相当美满的,不仅让我鼓起了生活的信心,也使我把整个身心投人到写作之中。”或许正是因为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感激,阿加莎更加细心的去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环境与人物,并将这一切忠实的放置在自己的侦探小说中。因而小说的引人入胜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小说集里出现的大侦探波洛已经步入老年,老当益壮的波洛凭借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对细节的关注,每一起案件都经过抽丝剥茧寻出真相。说到这里或许应该责怪一下阿加莎,如果不是在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就让大侦探波洛的第一次出场,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波洛的探案故事。事实上阿加莎•克里斯蒂曾在自传里不无抱怨的表示如果知道自己的写作生涯会如此漫长,就不会将波洛设计得如此成熟。
  
  事实上,阅读侦探小说只是一种娱乐,从娱乐的角度来看,《幽巷谋杀案》无可挑剔!
  


  最近比较迷推理小说,开始接触卡尔、哈本•科兰等的推理作品,当然还包括有推理小说女王之称的阿婆的作品。看了一些长篇推理著作,看一下短篇也很精彩哦。
  本书是由四个短篇小说构成的,在这些故事中,可以领略到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的精彩推理。
  
  个人认为,最精彩的当属第一篇,与书同名的《幽巷谋杀案》
  在夜晚幽巷深处传来爆竹声,掩盖了一位年轻女士自杀的枪声。死者的室友兼好友简•普伦德莱恩刚出场时,直觉告诉我她有问题。她过于冷静,行事方式异于常人,也是波洛怀疑对象。波洛非常注重细节,死亡现象来来回回仔仔细细窥测了好几遍,就是有处不对劲。桌上那支羽毛笔引起他的极大兴趣。这只不过是支好看的装饰品罢了,我并没有看出不妥。死者若是自己开枪致死,为何没有紧握枪把?波洛分析了桌上文具的左右分布位置及开枪位置判定,这绝不是自杀,是他杀。
  简小姐是个相当有谋略的人,善于引导别人往其他方向思考。波洛在她的引导下渐渐走入她的预期轨道。在几乎认定凶手的时候,聪明的波洛完全意识到了。那只关键的手提箱,其实就是一只手提箱,它没有任何不妥,这只不过是障眼法。拨开迷雾,真相揭晓。
  
  明是场自杀却被伪装成他杀,以此谋杀另一人。简小姐的作法是为了惩恶扬善,为好友出口气,然而这样的方式,是否太过残忍?
  
  《不可思议的盗窃》讲的是一场贼喊捉贼闹剧,也是一场政治阴谋。梅菲尔德勋爵家里办了场周末聚会,晚宴结束后梅菲尔德勋爵与乔治爵士闲聊时发现炸弹设计图纸不翼而飞。这张设计图价值不菲,若丢失将关系到梅菲尔德勋爵的政治生涯。波洛盘问了与会的所有人,梅菲尔德勋爵称看到有黑影从窗户前逃走,乔治爵士坚称没有人。聪明的他,已有了答案。已近尾声,有人主动承认将稍后归还图纸。欢天喜地,终于侦破了。突然笔峰一转,波洛指出,盗窃者并非别人,正是梅菲尔德勋爵本人!这是我无论如何也猜不到的。在所有的证据指向范德林太太时,波洛就凭梅菲尔德勋爵极力担保秘书的清白而断定盗窃者,真是太厉害了。
  
  《死者的镜子》,有点家庭伦理剧的味道,这一起谋杀伪装成自杀的案体,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波洛利用这点母爱,成功引出凶手。
  
  《罗德岛之痛》,我想这时的波洛是痛苦的,他尽力阻止一场蓄意谋杀,却事与愿违。侦探的敏锐让他预感到即将发生的悲剧,警告戈尔德夫人离开罗德岛,外表娇小朴素的她坚持留下。“傻瓜呀,”我心里在想,“不离开的话接下来你会死的。”连我也不免同情这位夫人。
  令我大跌眼镜的是,中毒而亡的竟是美丽妖娆钱特里夫人,递酒的则是戈尔德。陷害戈尔德的是钱特里。原来那个冷血的杀人魔鬼是戈尔德夫人!震惊啊!
  
  
  这四个故事都有很巧妙的伪装,企图隐藏真相。然而真相就在那容易忽略的细节上。波洛大胆假设猜想,合理布局引出真凶,推理过程令人折服。
  
  完全出乎意料的结局,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阿婆的推理实在是太精彩了!


  幽巷谋杀案
  
  一直觉得,这是最明智的谋杀,最干净的手法。若没有poirot。
  
  借刀杀人,以法律之名,惩治逍遥法外的恶徒。
  
  与东快的情形相似,但比那谋划更迅速,手法更简单高效。
  
  人总都是,想破一层便以为自己参悟了,于是就不琢磨了。所以,这番设计恰恰卡在人思考的弱点上,不易被看破。
  
  而自杀伪装成他杀的案例也的确少之又少,出人意料。
  
  
  勒索,恶劣,但罪不至死。
  
  的确,各人的权利要由自己维护。可以代人行事,却不能代法断型。
  
  poirot还真是,永远以挽救生命为第一任务,不论是什么样的。


  写在前面:首先感谢99的馈赠,第一次对偶们神圣的阿婆评头论足,写的不好亦在所难免,可以拍砖吐槽O(∩_∩)O~
  
  每一次阅读阿婆都是一次智力的比拼和逻辑思维较量,亦是一次神秘而浪漫的英伦之旅。
  
  本次冒险之旅的第一站位于雾都幽巷之内,时间为夜幕徐徐之下的民俗活动纪念日。缤纷的烟火掠过天际,为剧情拉开了序幕,亦仿佛预示着生命的陨落。即将二次步入婚姻殿堂、嫁入名门欲“乌鸡变凤凰”的平民淑女当晚于密室身亡,自杀还是谋杀?门窗紧锁的密室内死者手握手枪,现场痕迹与线索直指自杀倾向,然而动机何在?通过种种蛛丝马迹的深入勘察与推理,波洛发现,真相并非表象那么直接明了。
  
  其实阿婆的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布局——层出不穷的悬念和结局的出人意外、不落俗套以及细腻的推理。笔者在此之前也构思过一宗密室事件,看似自杀案件却处处矛盾,另有玄机,实则为报复陷害他人而销毁证据、布置现场误导侦查,已达嫁祸于人的目的。结果读完本篇,发现在构思上与本篇的核心诡计撞车,扼腕之余亦感叹阿婆果真是将所有诡计用尽,实可谓“机关算尽”、“诡计多端”的犯罪天才“阴谋家”。
  
  如同卡尔、劳森、奎因等密室推理大家一样,阿婆再次为我们设下了一套密室诡计,呈上了一席熏红鲱鱼盛宴。对于热衷密室推理的读者而言,本篇不容错过。不过在此友情提醒,千万不要轻易落入阿婆为你设下的陷阱哦!
  
  历险的第二站,我们来到英国首任军备部长的府邸。受封爵士,同时横跨政界、商界且身为下届首相有力候选人的部长大人正同亲密盟友在家中讨论军事机密,不料最新研制的秘密武器的草图瞬息间不翼而飞,事关名誉,更关乎国家安全乃至整个欧洲局势,波洛临危受命,卷入这场政治阴谋与谍战漩涡之中。二战之前的军备竞赛,令欧洲各国暗潮汹涌,也让本篇融入了更多的时代感,令我想起了《布鲁斯-帕廷顿计划》。结局一如既往的出乎意料,不过细细推敲一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真凶当真有犯罪时间吗?除非其具备魔术师般敏捷的身手,亦或怪盗基德灵魂附体吧。阿婆将盗窃手法一笔带过,并未详加描述,似乎有失公允,不过值得商榷之余却留给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此处恐怕也只能留给读者们自己展开合理想象与思考,自行判断,吾不妄加评判。
  
  第三站来到英伦风格的乡间别墅,又见密室谋杀。阿婆再次祭出杀招——密室推理谜题,这次设下的红鲱鱼诱饵则是现场破碎的镜子。诡计与推理段子无不体现了阿婆丰富的阅历与笔锋的老辣,而凶手的经历和动机却是那样的令人同情与叹息,充满浓烈的亲情与无限感伤。结局,阿婆借书中角色之口道:“可怜的女人,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做……”亦令人唏嘘不已,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者,为子女往往甘愿牺牲一切、承担一切责任,凶手亦是如此,但又有几个儿女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第四站——罗德岛,爱琴海上绮丽的珍珠,欧罗巴文明的窗口,心醉神迷的浪漫之旅,不折不扣的度假胜地:迷人的沙滩、养眼的比基尼女郎,心驰神往的人间天堂,春光无限,却暗藏杀机;一贯严谨而秉承绅士做派的波洛难得偷闲,摇身一变,波洛版“playboy”粉墨登场,然而“艳景”不长,深得“死神”青睐的大侦探似乎到哪都无法摆脱“死亡代言人”的纠结身份——“幸运”的令人郁闷(如果是我,一定去买彩票O(∩_∩)O~)。
  
  幽微的三角关系,大侦探的预言,爱情的背叛,阿婆再次施展其神奇的障眼法,灌注情感的迷魂汤。结局亦是阿加莎特有的逆转常规。掩卷之余,不禁令我联想到《阳光下的罪恶》:艳阳之下,却永远无法驱散人心的晦涩与人性的阴暗。本篇完成于《阳光下的罪恶》之前,可以说是后者的前奏或序幕,为后者奠定了雏形。
  
  装帧方面,沿袭了人文版阿加莎系列的特点,32开黑色系封塑的封面,神秘而庄重,左上角和书脊上新添加了纪念阿加莎诞辰120周年的标识,小巧精致,亦增添了几分收藏价值。内夹99特有的邀约入会的明信片,也可用作书签,99读书人上半年引进的四部畅销书华丽丽悉数亮相,设计精美、独到而实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封底那枚硕大的自杀“深”亡,相信一时的疏忽会在再版时纠错吧。
  
  一场畅快淋漓的“阿加莎”神秘之旅,一次推理智力游戏。心灵的旅行,没有终点,唯有惊心而浪漫的过程和随之而来的无限回味与遐想……


何慕之,你太厉害了!我顶你,力顶你~!


有剧透嫌疑 不过写的还好


露点不泄底O(∩_∩)O~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