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苗族篇

王承祖,贵州省音乐家协会 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承祖,贵州省音乐家协会 编  

页数:

2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苗族篇:千岭歌飞》共分为九章,内容包括:高亢、激越、奋进的飞歌,彰显生命律动的游方歌,显示独特社会风貌的酒歌,苗族精神文化的核心——古歌,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节庆歌等。

作者简介

  王承祖,1934年9月出生于贵州省丹寨县,苗族。中共党员。音乐理论家、民族音乐学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曲艺音乐学会会员。曾任贵州省音协常务理事和理论委员会主任等职。退休后应聘为:中华民族振兴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研究员,贵州大学研究生院授课教授,凯里学院客座教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发促进研究会常务理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等。  王承祖的著作有《中小学音乐教师之友》、《歌曲作法教程》等5部;担任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综合科的主编;此外主编或参与编辑的音乐文献还有多部,如《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贵州卷》、《侗歌在巴黎》等;为《笙鼓传人》、《发自灵魂的呼唤》等多部影视片作曲和编配音乐;有50余首(幅)歌曲和书画作品获省级以上奖。贵州电视台曾摄制了《音乐家王承祖生活片段》的专题片;有10多家报刊报道其艺术成就,贵州省音协、州文联等为其成功地举办了“音乐家王承祖声乐作品演唱会”;被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编入《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获“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华夏文坛精英”、“德艺双馨”、“全国百名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题引苗族民间音乐所依托的时空背景一古老的民族及其悠远的民风习俗二万里迁徙与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三独特鲜明的文化事象四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与独特的音乐文化第一章 高亢、激越、奋进的飞歌第一节 飞越千山万岭的歌一 飞歌的界定及其生成的自然环境二 飞歌的艺术特色及其蕴涵的民族品性第二节 浸润于社会生活之中的歌一 迎宾送客的飞歌二 赞美颂扬的飞歌三 交际言情的飞歌四 节日祝贺的飞歌第三节 具有母本意义的歌第二章 彰显生命律动的游方歌第一节 生命之树的诗画第二节 游方习俗一 初识示爱二 相交热恋三 曲折婚嫁第三节 蕴涵审美意趣的歌唱第三章 显示独特社会风貌的酒歌第一节 歌兴于酒第二节 歌唱礼仪风情一 抒咏型酒歌二 叙事型酒歌第四章 苗族精神文化的核心——古歌第五章 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节庆歌第六章 演述归宗观念的笙鼓乐第七章 苗族民间器乐的标志第八章 清新淡雅的苗族说唱音乐嘎百福参考书目编后 闭卷遐思浮想联翩音碟目录

章节摘录

  溪水清澈见底,常有泥鳅、大鲵、石蚌游弋其中。坪的西南面有石砌的“点将台”,由三道石阶组成。台前竖有高2米、宽1.5米、厚0.2米的一块青石碑,上面的阴刻碑文,字迹形同汉字,但笔画或多或少,又绝非汉字,至今尚无人破译,不识其意。民国时期,一位在丹江厅做官的文人说:这是孔明南下七擒孟获时所立,故称之为“孔明碑”。这可以说是无稽之谈,姑且不说孔明到没到过这地方,即便到此立过碑,在碑上肯定写的是汉字,因为那时汉字的隶书、篆书等常用于碑刻,怎么会用这种谁也读不懂的符号呢!可见此说极不可信。在苗族口耳相传的故事中,都说古时苗家有文字,只因连续迁徙,部落被打乱分散,文字不能统一使用,也就没了发展,以致完全失传。现在收存在雷山县文化馆的被打碎了角的碑上的28个字,成了宝贵的“天书”,多数人认为,这就是古苗文,但有待考证。  据《西江苗寨简史》记载,苗族祖先曾在这里建造过一座“皇城”。皇宫设在雷公坪的山顶上,用山中的大树好木建造,用长条纯墨青石砌成,结实牢固。城西设有祭祀台,台下有练兵场,靠南边立有一座“蚩尤碑”。每到祭祖节,方圆百里的苗民都盛装云集雷公坪皇城的练兵场,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听长老讲古代战神蚩尤的英雄故事,讲“蚩尤碑”的来历。全城分八条街,其中一条直通祭祀台。共有八个十字路口,至今依稀可辨。但后来却成了苗族同胞与历代统治者争战的战场。清咸丰同治年间,雷公坪曾是张秀眉、杨大六领导苗民起义与清政府鏖战18年的后期营地。在南面的半山岩洞里,他们储备军粮的巨型仓库的遗迹尚可辨认。在北面半山悬崖洞内,存放大批兵器的遗迹也依稀可见。雷公坪成了苗民抗暴的历史见证。  《古州札记》记载:“县城之西山坡上,有苗王庙,建立之时期不可考,庙中有苗王塑像,身高约七尺余,身着苗服,赤足芒鞋,眼大神威,香火颇盛。全县人士,都馨香而礼拜之……传说苗王自称老苗,名不可考。在上古高阳、高辛时代(约纪元前4400年),因鉴于中原之水四溢,将成大灾。遂带童男童女两人,由北之高峰,驾云南飞,降落于苗岭山上,以避洪水之灾。其所带之童男童女,即配为夫妇,住于山中,山以苗岭命名。即以老苗之苗裔繁衍于山中而得名也。老苗来到以后,蓄意经营,将中原带来之文化,逐一教导其子孙。曾立有三诫,告诫其后裔:一,光大宗族;二,勿变服饰;三,不下山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苗族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