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孤独

菲利普·科克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菲利普·科克  

页数:

130  

译者:

梁永安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生切片中孤独的一线  整块的人生,如果切开来看,里面是纵横交错的层面.其中必有一条贯串其间的“孤独”的线。人生无论贤愚贵贱,孤独感不能避免。英雄与志士因浊世滔滔而感孤独;犯罪者为社会所不容,又何尝不感孤独:独夫荡妇走到绝境,众叛亲离,逃不了孤独:而童稚、残弱、老病、现实社会的边缘人,孤苦无告,孤独更是挥之不去的暗影。

内容概要

本书中,作者游走于历史与当下,在哲人、隐士、文学家、宗教人士等对孤独的观点和态度上,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关公战秦琼”,让人们在面对“孤独”这种难免的情绪时,能找到一个明亮的出口,战胜困扰,得到益处。

作者简介

  菲利普·科克(Philip Koch)生于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先后求学于康乃尔大学、加州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现为加拿大公民,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哲学系教授。  梁永安,台湾省东海大学哲学博士。

书籍目录

孤独的滋味孤独三昧孤独的时代,不孤独的思考前言导论第一部 孤独的本质 第一章 孤独的各种面貌 第二章 孤独的家族 第三章 完全的孤独 第四章 孤独与非孤独之间 第五章 在互动之中的孤独 第六章 孤独的意象第二部 评价孤独 第七章 孤独之德 第八章 孤独之德的完成 第九章 反孤独:历史的考查 第十章 反孤独:回应 第十一章 女性与孤独 第十二章 孤独:普世价值?原文书注释 (说明:本书脚注为译者注) 

章节摘录

  (三)再看看“反省性”这一项。要是梭罗自始至终浸沉在感官接收到的声光之中.没有站在一个距离之外.反省自己的所见所闻,他就算不上是孤独的吗?又试想一个全神贯注在画设计图、浑忘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的建筑系学生,或一个弯腰驼背、一心一意在打磨雕琢桌脚的木匠:他们毫无疑问都是处于孤独的状态中,但反省又在哪里呢?我们不应把孤独看得太知性化,弄得好像只有作家或哲学家才有资格孤独似的。孤独不是这样一回事,它就存在于日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且看蔡英福(Richard Triumpho)对农人生活的礼赞:我整日驾着隆隆响的牵引机。在瑞弗堡山冈十九亩的山坡地上种植苏丹草(这山冈是根据某个许久以前的地主命名的)太阳火辣辣的,地上尘土飞扬。我的脸、我的手、我的衣服.全蒙上一层层厚厚的垢——那是汗水、尘土和肥料粉的混合物。但我很快乐。  打从日出开始,我就驾着牵引机在田里东转西转,心无旁骛,像着了魔一样。我东转西转,心里只惦念着一件事情:把种子播到田里去。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人独处吧,感觉一下树木的默默成长一个人独处吧,欣赏一下白亮、繁忙、无声的月影一个人独处吧,体会一下宇宙轻柔的荡漾。  ——D?H.劳伦斯  我发现,孤独中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不受打扰的反省是个良伴。  ——伯德将军


编辑推荐

  地场哲学的交汇,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孤独 PDF格式下载



内容上对孤独的解析很到位,另外作为一本外国人写的书,居然用到老庄哲学和太极图来解释孤独。赞一个。


翻译的也很清楚流畅


   这是本不错的书,行文风格有理有据不会空洞的论断呐喊,而且全书脉络清晰,第一章 孤独的本质 第二章孤独的价值,每一章下各有细分。作者真实博文广识写这本书华丽不少功夫,他至少参考了百来本关于孤独的哲学文学的著作。
   至今,我仍不敢说有感受到作者所定义的孤独,去长时间的体验过“不涉入unengagement”状态。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是,我还是弄清楚了孤独与寂寞的区别。自身也肯定了孤独的价值,特别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作者把孤独与互动比作太极图中的阴阳二者,认为孤独与互动共同构建生活的全部,不可偏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