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隐含密码及宏伟设计

皮埃尔·贝洛坎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皮埃尔·贝洛坎  

页数:

336  

字数:

230000  

译者:

刘洋  

Tag标签:

无  

前言

  写一部关于“隐含密码”的书是件矛盾事。秘密活动通常隐藏在密码和密语背后,但随着时间流逝,秘密最终从地下组织、神秘社团中浮出水面。不论其活动有多么隐秘,人们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虽然极力隐匿自身的活动,他们创造的宏伟之作却必须公诸于世。如此,方能赢得天地间的一声喝彩。  我们这些好奇心重,但却毫不起眼的历史学家完全可以置身于这个神秘世界之外,单纯地观察人类的辉煌成就,但我们也可以对手头的资料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密码便是秘中之秘,但同时也是解开秘密的钥匙。这些密码可能是交流时采用的暗语,也可能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的美学密码。因此,破解密码便成了破解这些神秘内容的关键,也成了更好地理解伟大之作的关键。  我们正生活在密码之中。我们创造的世界正一天天被加密。  我们的房子、汽车、电脑、手机、邮件以及银行账号全部都需要密码。这些密码与神话故事中的情节颇为类似:一笔宝藏、一条生命往往就在于一字之差。一句“芝麻开门”往往能开启山洞,或是阻敌入侵。如今,在ATM机上使用信用卡之前,所有的按键都在等待密码的输入。无怪乎那些科幻小说和电影如此成功——这些作品不过是在描述生活而已。  密码甚至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诠释着我们的存在:“我密码,故我在。” 人类的奇迹都离不开电脑。电脑是通过程序工作的,而程序恰恰是把人类与机器连接在一起的密码纽带。从前,我们听说过齿轮之中还可以套着齿轮,但钟表匠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精密的编程时代,密码之中隐藏着密码。是精密,还是冗余?到底会不会有这么一天—— 密码复杂程度达到极限,再添加一个密码整个系统就会瘫痪?或者密码只管各司其职,根本不再考虑人性因素? 有了密码的保护,我们无需携带任何钥匙,只需把密码记在脑里就可以了。如此一来,社会便安全了吗?突然失心或失忆便使你永远与自己的房屋无缘,只得跟汽车甚至是下半辈子生活说拜拜,只有牢记密码你才能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逻辑计算机是永远不会忘记密码的,但人类却必须在密码之后添加提示。  在第二章中,您将读到“毕达哥拉斯密码”,会了解到2500年前一个叫做毕达哥拉斯的古希腊人是如何看待宇宙的。他曾试着破解自然密码,因为有了它,他便可以掌握主动权,而不是甘心做一个自然的玩偶。五角星、直角三角形以及完全数等都是毕达哥拉斯的一系列密码。有了这些密码,他便可以创作,并保证自己的作品同天地造物一样完美无瑕。自毕达哥拉斯开始,神秘组织便开始对“毕达哥拉斯密码”进行崇拜与传承。建筑师和艺术家们都想凭借该密码为自己的作品增添美学意义。  该书旨在探索美学密码以及密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密码的历史大约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我们将踏着古代的毕达哥拉斯、战术家艾尼阿斯( 第一章“密码的出现”)的足迹一直走到今天,对密码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探索。  “密码”(Code)一词在英语里有两重含义。第一重是“准则”的意思,如道德准则、美学原则、荣誉准则、着装规定等。第二重意为“密码,暗语密文的钥匙”——可能是揭示真相的钥匙,也可能是破解假象的关键。因此本书中提到的Code一词即有“密码”的含义,又有“准则”的含义,两条线索贯穿全书,不可分割。  密码历来都是数学家的课题,如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500年)和阿兰·图灵。这两人虽然都主张以诚心待世界,却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战争。  密文是一个有趣的课题,因为编写密文和破译密文无异于生活中的智力题。密文编写者和破解者之间的较量实是两种智慧的交锋。编码者和解码者在较量中通常互有胜负。1840年爱伦坡曾说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是人类编写的密码,就总能被人类所破解。”确实,从密文发展历史上来看,凡是秘写材料都不能免于被破解的命运。有些密码甚至需要多个国家共同破解,但最终还是全部被攻克了。在第六章“同音字替换法与维吉尼亚加密法”中我们会看到,3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无可破解”的密码最终被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破解掉了。  我们必须强调一点,密文跟智力题很相似,但却不是智力题。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昵?真正的密文是一段发生在三人——发送者、接收者、破译者——之间的对话。发送者编写内容,并进行加密,然后发送给接收者。“加密过的内容”本应令破译者摸不到头脑。接收者只有采用密码才能还原出密文的真正内容。这点,在虚拟的游戏和智力题世界中是无法做到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有可能,并且最终结果只能有两个。首先,需采用一种可行、尽可能简单的方式进行加密:编码者必须确保接收者即使处于压力和苦难的环境中,如战争环境、敌国外交等环境中也能轻松、准确地获得信息。同时,发送者和接收者都明白,破解成功与否只是迟早的问题,因为时间、技巧以及情报信息等因素都会为密码的顺利破解提供帮助。如果对一则信息反复地进行加密,破解起来则会十分困难,就好比在保险箱中又放入一个保险箱一样,但这很可能造成使用者本人都难以破解的情况。发生偏差的风险很高,更不用说浪费在编码和解码上的时间。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纰漏都会导致密码失效。  美学密码算是加密活动中轻松的一面。与密文密码不同的是,美学密码的设计不是给人看的,它的目的是让审美者进行理性思考开始之前先对其心灵造成震撼,使审美出现在逻辑思维之前。但作品的美学意义若想更加突出,其美学密码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逻辑支持。毕达哥拉斯之后,人们普遍的观点是:如果美学密码建立在纯粹的数学和逻辑基础之上,作品就会臻于完美境界,即使逻辑是隐含的,也能达到直逼心灵的效果。但只有把美学密码和密文密码相中和,密码才能达到美学上的完美境界,才会变得简单,才能适用于各种情况。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以其过人的才华创造出了这两者的完美结合——黄金分割。  如果本书是一部小说,那主人公一定是带着各种面具的密码:时而出现在通讯中,时而出现在艺术作品中,时而又出现在道德寓言之中。在这华丽的篇章之中,人类只是密码的助手。我们常因主宰密码而自负,因拥有创造、使用或随意抛弃密码的绝对权威而沾沾自喜。但事实上,人类与密码的关系要复杂得多。人类轻而易举地制造了密码,却常因密码而束手束脚(我们向往自由、渴望安全、对新科技充满好奇,但所有这些课题之上都加有密码,需要我们破解。) 更糟糕的是,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密码发生了质的飞跃,正朝着自制独立的方向发展。今天,密码的创造和发展仍然离不开人类,但密码已经获得了一部分自治权,而且发展迅速,很可能超出人类的掌控。成千上万的密码铺天盖地而来,如同科学怪人般席卷着互联网和电子通讯的虚拟世界。这些毕达哥拉斯密码的终极后代造成的威胁,是否比全球变暖更可怕? 本书内容与设计:除了附带的图片和图像以外,还提供了古今密文和密码的大量范例。对于智力题爱好者而言,这无疑是个挑战,对于刻苦用心、或是艺术眼光独到的读者而言,本书可做练习之用。当然,密码书中没有密码范例还有谁愿意读呢?对于审美能力较强的读者,第十章“密文库”之中提供了许多密文范文。这些密文或多或少与本书课题相关,不会影响故事的整体方向。

内容概要

古希腊的烽火台、夏普兄弟的山顶旗语信号、凯撒、拿破仑及其他军事首领使用的军事密语等等;毕达哥拉斯对后世的维特鲁威、斐波那契、乔治·康托、克尔特·哥德尔、皮埃特·蒙德里安、勒·柯布西耶、贝努瓦·曼德勒布鲁特等人真的造成很大影响吗?圣殿骑士团的习俗与影响如何?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督勇士真的用美学密码和逻辑来实现神圣诺言吗?神秘的共济会真的会把暗语刻写在华盛顿的街道平面图和石像上吗?替换加密法如何转变、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以及密码机发明人阿尔伯特·谢尔比斯作品中隐藏的动态密码是什么?人类怎样向“密码世界”过渡,人类、生灵会被数字化吗?
从古罗马时代在山与山之间闪烁信号灯作为传送军事讯息的信号,到如今ATM自动提款机的密码,古往今来,编译密码的各种巧妙于法已经经历了太多惊人的转变。皮埃尔·贝洛坎,这位优秀的法国逻辑思维书作家,将利用这本满是令人惊叹的历史见解的《隐含密码及宏伟设计》,带你踏上探索奥秘的旅程。《隐含密码及宏伟设计》中150多道绞脑汁难题需要读者们自己解决,对读者们来说,这段旅程不仅仅令人必叹,它还深度解析了编码,密码及其他秘密通信系统的使用方法。

作者简介

皮埃尔·贝洛坎,作家,顾问。在他30多种出版物种,难题解析类,游戏类,IQ类及密码类的出版量一直保持着高产记录。他的棋牌类游戏,杂志专栏以及网站上的互动拼图游戏也是非常著名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密码的出现
第二章 毕达哥拉斯密码
第三章 圣殿骑士团
第四章 维特鲁威人传奇
第五章 共济会:从犯罪到解放
第六章 同音字替换法与维吉尼亚加密法
第七章 华盛顿108°
第八章 测试图灵
第九章 向密码世界过渡
第十章 密文库
答案

章节摘录

  圣弗朗西斯科“旗语电报”圣弗朗西斯科的“电报山”得名于山顶安装的定向木梁系统。此处为美国境内安装的最后一处定向系统,1849年开始投入使用。这正是耶尔瓦布埃纳更名为圣弗朗西斯科并开始扩张后的第二年。该系统使用的密码能够对船只进行描述,并指出船只来源。这套系统用于在外海电报站进行信息传输,其范围超出了金门以及电报山的限制。圣弗朗西斯科“旗语电报”的使用时间十分短暂。由于当地一天中任何时间都可能起雾,因此,采用此种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并不十分可行。1853年被一种电磁电报所取代。  电报山上的桅杆随后被用于传送其他信息:“时刻球”。每日正午时分,都会有一个空心的大球从杆顶被扔下,各船只上的船长可以据此调整钟表时间,并可在公海位置对船只进行定位。1900年以前,很多港口仍然沿用“时刻球”。  莫尔斯码就在定向木梁与开合系统竞相斗艳之时,许多人并没有放弃用电来携带信息的想法。1825年出现了重大突破——威廉·思德根发明了电磁体。  思德根向世人展示了如何用电流敲响1千米以外的钟。5年之后,约瑟夫·亨利将磁体改良,能在相隔更远的距离下进行工作。  然而万事开头难。历史上首个真正的电报是由一位物理学家——查尔斯·惠特斯通发明的,他与威廉·福瑟吉尔·库克于1837年共同申请了专利j这套装置带有5个磁针,分别指向一个20个字母组成的矩阵。尽管有6个字母不能发送,并且该套装置需要配有6根电线,但它仍然是第一款得到成功应用的电报。首次试验于同年7月25日在伦敦展开,试验在优斯顿与卡姆登塔楼站点之间进行,跨度达到2。4千米。这项试验震惊了英国议会,他们曾在19世纪初下令,禁止在“电动玩意”这个话题上进行无谓的争执。  塞缪尔·莫尔斯本是一位肖像画家,对电动机器十分感兴趣。他对通信产生兴趣是因为在法国旅行时目睹了夏普电报使用的状况,因而得到启发。回国后,他便摆弄起电池、电线以及电磁体来,直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产生,这个想法与所有前人的努力都不相同。他使用一根电线传输简单的电波,然后在远端采用电磁体在纸带上打点。这种方法比惠特斯通的方法更为简单,并且留下了实际的传输轨迹。在接收端无需配备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译出或记录。一组组的点代表数字,与波利比奥斯密码表相似,这些数字对应着某些具体的字母。  直到后来,莫尔斯才与其助手阿尔弗雷德·维尔把点和杠组合在一起,形成今天众所周知的莫尔斯码。究竟是谁在这个只有点的系统里加入了杠,使这个笨重不堪的体系变得实用高效?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至今还在争论不休。据史学家调查,是维尔自己提出了这一理念,但莫尔斯提醒他,要想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最好在推销此系统时采用单一的名字。  起初,莫尔斯打算在美国筹些钱,把自己的发明投人使用,但却没有成功,因为当时的美国投资人还没有想到要采用更新的科技。他只好把目光转向法国。他把自己的发明带到巴黎,对科学学会进行了展示。不幸的是,这个曾经支持旗语信号的年轻共和国垮台了,继拿破仑之后,统治法国的国王对科技进步并不感兴趣。科学家们对莫尔斯迷人的发明进行了祝贺,但却没有加以重视。他们仍然对夏普的通讯法兴致盎然,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方法已经过时。最开始对电报进行研究时,法国人担心电线很容易就被人切断,但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旗语信号可以被任何人看到。  回到美国后,莫尔斯再次进行了尝试,最终找到政府为其出资,在巴尔的摩和华盛顿之间进行全面试验。1843年3月,国会通过法案,决定拨款30万美元资助电报线路的修筑。莫尔斯采用橡木杆支撑,用绝缘皮包裹电线,最终于5月24日将巴尔的摩与华盛顿成功地连接起来,并成功发送了一条信息。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隐含密码及宏伟设计 PDF格式下载



看起来不错,里面的内容不会太枯燥,还有意思的,无聊时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