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林超民文集

林超民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林超民  

页数:

860  

Tag标签:

无  

前言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几家出版社约我编辑个人“论文集”,不少师友也鼓励我将发表于报刊的文章结集出版。当时,学者出版文集为一时之风尚,前辈、同侪、新俊的论文集层出不穷。我自知学力有限,所发表论文虽有新见,但不免粗疏,需要进一步打磨、推敲、提高。更主要的是,我的业师方国瑜、江应棵两位教授于1983年、1988年先后辞世,他们留下了许多工作需要我完成。我自有心愿:导师的遗著没有整理出版,就不考虑我个人著作的出版。婉谢了出版社与师友的好意,多年来我一直专心整理先师遗著。1978年9月我考取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专业的研究生,师从方国瑜教授学习中国民族史与云南地方史。当时,方国瑜老师的大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与《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已经整理完毕,请人誊写清本。清本为繁体字,无标点,国瑜师命我认真阅读,并将这两部书的校对、标点定为我的日常功课。近半年,在国瑜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校对和标点工作,为我日后的学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两部书交中华书局,于1984年、1987年先后出版刊行。倍感痛心的是,这两本凝聚国瑜师一生心血的大作,他已不及见到。其时,方国瑜老师编定的《广韵声会》一书和《困学斋杂著》(五种)也请人誊写清本,等待出版。国瑜师发表于期刊的论文,已刻印散发的文章,未刊的手稿,大多誊写就绪,约百万字。国瑜师命我协助整理,编为《滇史论丛》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李文俊先生负责出版。1982年9月《滇史论丛》第一辑问世。国瑜师殊为高兴,命我加紧工作,希望尽快将其余三辑出版。岂料,国瑜师于1983年12月23日中午突发脑溢血,24日清晨驾鹤西游。国瑜师留下的遗著是国家、民族的珍贵学术遗产,整理出版国瑜师遗著是我责无旁贷的义务,应该毫不犹疑地勇担起这项工作,心无旁骛地完成这项工作,将方国瑜教授在中国民族史与云南地方史做出的创造性成果尽快出版,奉献于学术界,告慰先师的亡灵。

内容概要

本文集是作者1978年9月师从方国瑜教授学习中国民族史与地方史以来的学术记录。第一卷为概论、文献、唐代民族史、云南史概论、先秦至宋代的云南史等专题。第二卷为元明清至民国的云南史、白族形成、汉族移民、交通、茶叶、纪念国瑜师等专题。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中国民族史和地方史学术研究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简介

林超民,云南大学历史学、民族学教授。196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先后当过军垦战士,茶厂工人、中学教师。1978年9月考取云南人学中国民族史专业研究生,从方国瑜、江应墚教授研修,获历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1990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陶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书籍目录

第一卷 谢词 自序 生存与发展:中国民族关系五十年(1950~2000年) 民族实质问题论浅谈 文化的本质与民族学的发展 中国民族史史料学刍议 历史文献: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基本资料 人类学在中国 农村公社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华夏民族形成时期的民族意识浅析 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 基石与沃土:西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画册》绪论 安西、北庭都护府与唐代西部边疆 略论唐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突厥与隋朝关系的几个问题 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唐前期云南羁縻州县述略 云南文化研究概述——《滇云文化》前言 云南民族历史概述 云南郡县两千年 云南民族史研究四十年 秦汉西南夷新论 焚人的族属与迁徙 白子国考 试论汉唐间西南地区的昆明 试论唐代洱海地区的乌蛮和白蛮 《西洱河风土记》及其史料价值 天宝西洱河战事及其影响 试论南诏统一洱海地区的历史条件 西方研究南诏史的新成就——《南诏国与唐代的西南边疆》译者序 大理段氏与三十七部盟誓碑有关的几个问题 大理高氏考略第二卷 关于马可波罗《云南行纪》的几个问题 《元朝征缅录》笺证 元代滇池地区地主经济的确立 统一的必要——明王朝统一云南的经验与教训 明代云南边疆问题述论 睦邻为美 友好为上——明清滇越界务述论 醉醒之间——高奣映的学问人生 云南傣族土司制度的终结 白族形成问题新探 唐代云南的汉文化 汉族移民与云南的统一 汉文化在白族形成中的作用 元明清云南志书概述 集修志大成 开纂史新篇——《新纂云南通志》点校本弁言 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纪念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场胜利六十周年 实事求是 深入研究 正确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蜀身毒道浅探 汉晋云南交通概论 元代入缅三道考 普洱茶史话 普洱茶与少数民族 普洱茶散论 文章惊天下 道德谱春秋——一代宗师方国瑜教授 博雅精深 学高身正——纪念先师方国瑜教授诞辰100周年 名山事业 薪尽火传——《云南史料丛刊》后记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引下——云南大学民族学发展历程 明道不计功 后记

章节摘录

自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开始,云南就成为中华帝国西南边疆的重要行政区。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皆有与其他族类不同的特点,与中原汉族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中央王朝不能将中原汉族地区的政治制度照搬到西南地区来,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实行适应西南族类特点的政策和制度,即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羁縻政策。汉晋时期,在西南建立边郡制度,唐宋时期在西南建立羁縻府州制度,元明清建立土官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在大一统的原则下,在边疆非华夏族类地区实行自治的行政体制,通过土司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随着中央王朝势力不断深入和加强,通过移民屯田使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增长、中央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日益扩大、边疆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旧的土司制度不再适应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自明代起,就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清代雍正年问(公元1723-1735年)改土归流达到高潮。清王朝清楚地看到“土司暴虐,计非改土归流不可”;同时也意识到,在西南边疆的不少地区其原有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还比较稳固,加之中央王朝的力量“鞭长莫及”,“一恐兵力未敷,一恐财力不足”,不能“轻于举办”,不敢在这些地区贸然改土归流。所以明确宣布这些地区“宜土不宜流”,继续保持土司制度。从18世纪中叶起,西南边疆的改土归流不再大规模的开展,除少数地区不时有小的改土归流外,改土归流的浪潮基本上平息了。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的德宏、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就是典型的例子。

后记

这两卷文集是我多年读书心得的汇编。1962年9月从边城腾冲来到省会昆明就读云南大学,初读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乾嘉学派众位大师的读书治学及其成就所折服,立志做“天地间一个读书人”。大学期间,读完《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历史要籍。“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党委指派我“找出并批判”方国瑜教授论著中的“反动学术”观点,得以集中精力细读国瑜师的大部分著述。批判文章没有写一个字,却从中学到中国民族史、云南地方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更加敬仰崇拜国瑜师的学问与为人,由此奠定后来师从国瑜师学习民族史与地方史的根基。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我通读了《鲁迅全集》。读到毛泽东主席与王海蓉的谈话,毛主席要王海蓉读《红楼梦》,并说读一遍不行,至少要读三遍。我就读了三个版本的《红楼梦》。毛主席还说要读杜甫的诗,例如《北征》等。我反复诵读《杜甫诗选》。我还读俄文版的《苏联共产党(布)简史》、《列宁主义万岁》等,独立写过十几万字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纲要》,作为教育革命的成果刻写油印。1968年10月离开大学到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一到解放军农场,政委就在大会上对我们说:“只有一个专业:学习毛主席著作:只有一个方向:为人民服务;只有一条道路:与工农兵相结合。”要求我们“天天读毛主席的书,时时听毛主席的话,处处按毛主席指示办事。”在农场19个月的时间里,劳作、军训之外,再次通读了“雄文四卷”,背熟了“老三篇”和“毛主席语录”,并读过俄文版的《毛主席语录》。


编辑推荐

《林超民文集(全2卷)》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林超民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