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与文学
2007-9
陕西人民
傅璇琮
522
无
《唐代科举与文学》把唐代的科举与唐代的文学结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课题,是想尝试运用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试图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或沟通,掇拾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做综合的考察,来研究唐代士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并努力重视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以作为文化整体研究的素材和前姿。
傅璇琮(1933~ ),文学史、古籍整理专家,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充分发达的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得以确立并初步发展的时期。《唐代科举与文学》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如《登科记考》《唐六典》《通典》《文献通考》《全唐诗》《全唐文》以及大量唐人诗文集等)为基础,把唐代科举与文学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与心理状态,力图重现当时的时代风情与社会习俗,进而探讨唐代文学的历史文化风貌。《唐代科举与文学》版本采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版。
第一章 材料叙说;唐登科记考索第二章 总论唐代取士各科第三章 乡贡第四章 举子到京后活动概说第五章 明经第六章 制举第七章 进士考试与及第第八章 进士出身与地区第九章 知贡举第十章 进士行卷与纳卷第十一章 进士放榜与宴集第十二章 举子情状与科场风习第十三章 唐人论进士试的弊病及改革第十四章 进士试与文学风气第十五章 进士试与社会风气第十六章 学校与科举第十七章 吏部铨试与科举
第一章 材料叙说;唐登科记考索 有关唐代科举制的研究材料,最基本的应当是唐人的登科记。但唐代的登科记,无论是唐朝人所作,还是宋朝人所作,今天都已不可得见。从总的科举史来说,特别是在登科记方面,唐代比起以后的几个朝代来,材料是最少的了。我们从《宋会要辑稿》中可以看到不少宋代科举制的原始材料,好几种宋元方志保存有宋人历年登科的名单。明清的有关材料更为繁多,《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及乾隆十一年(1746)所刊的《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都可给我们提供详细的登科人姓名。上千卷的《大清会典》及《会典事例》,与清代实录,关于礼部贡举、职官铨选、学校措施等,都有分门别类的档案记录。 可以庆幸的是,在一百多年以前,也就是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学问面很宽广的学者徐松,编撰了一部唐代科举史的专著,给这门学科填补了空白,也给后人提供了不少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在有关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史料——登科记完全散失的情况下,徐松对大量的史料进行搜集、整理、排比和考证,著成《登科记考》一书。《登科记考》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唐代科举编年史,向人们提供了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发展演变,以及有关人物的具体活动。徐松并不以选拣几条干巴巴的正史有关条文为满足,他以其渊博的学识,注目于唐宋时期众多的杂史、笔记、诗文、小说,他想用当时生活的具体记述,来重现唐三百年间对于文人生活和文学艺术有重大影响的科举考试几个重要方面的历史情景。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应当看作是清代勃兴的考据学应用于学术史的一种积极尝试。 在徐松《登科记考》已经达到的基础上,让我们回溯一下唐宋时期有关唐人登科记记载的情况,探索一下学术史上前人走过的足迹,正好像我们在饱览长安的汉唐名胜之后再去观看半坡遗址,使我们可以对历史发展的链条看得更加清楚。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