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恐龙探秘
2009-1
陕西人民
韩丹丹//高翔
247
在距今约2.5亿年的中生代,一个新的物种出现并迅速崛起,成为地球上的绝对统治者,它们就是——恐龙。它们称霸地球长达1.6亿年,开启了一个崭新而辉煌的时代,地球生物在它们的统领下,达到空前繁盛。而白垩纪晚期,一场空前的大灭绝使鼎盛的它们也难逃灭亡的命运,本书将用600余幅精美的图片、20余万详实生动的文字,带你回到恐龙时代。 这是一本青少年科普读物,介绍的是青少年朋友最感兴趣的动物之一恐龙的相关知识。通过本书,你将了解生活于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恐龙的有关知识。你将知道,哪种恐龙体最长,哪种恐龙身最高,哪种恐龙最暴躁,哪种恐龙最温和等等。此外,你还可以了解到与恐龙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其他动物的相关知识。
恐龙时代地质年代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恐龙的灭绝之谜恐龙的种类 蜥臀目 乌臀目三叠纪晚期恐龙 南十字龙 始盗龙 埃雷拉龙 腔骨龙 板龙 黑水龙 槽齿龙 鼠龙 跳龙 理理恩龙侏罗纪早期恐龙 大椎龙 禄丰龙 卢沟龙 近蜥龙 冰脊龙 双脊龙 畸齿龙 莱索托龙 腿龙 小盾龙侏罗纪中期恐龙 蜀龙 酋龙 气龙 华阳龙 峨眉龙 鲸龙 扭椎龙 巨齿龙侏罗纪晚期恐龙 梁龙 重龙 地震龙 巧龙 腕龙 超龙 圆顶龙 雷龙 马门溪龙 角鼻龙 盘足龙 异特龙 美颌龙 嗜鸟龙 永川龙 弯龙 剑龙 沱江龙 钉状龙白垩纪早期恐龙 潮汐龙 约巴龙 三角洲奔龙 阿拉善龙 切齿龙 中国猎龙 鲨齿龙 北票龙 尾羽龙 小盗龙 似鳄龙 恐爪龙 激龙 结节龙 棱齿龙 蜥结龙 鹦鹉嘴龙 禽龙 敏迷龙 重爪龙 多刺甲龙 辽宁角龙 古角龙 原巴克龙 腱龙 热河龙 木他龙 雷利诺龙 南方巨兽龙白垩纪晚期恐龙 食肉牛龙 慢龙 镰刀龙 伪君龙 大盗龙 棘龙 伶盗龙 皱褶龙 葡萄园龙 窃蛋龙 萨尔塔龙 似鸟龙 拟鸟龙 似鸡龙 似鸵龙 伤齿龙 暴龙 特暴龙 艾伯塔龙 驰龙 单爪龙 蜥鸟龙 惧龙 鸭嘴龙 赖氏龙 副栉龙 冠龙 大鸭龙 胜王龙 慈母龙 甲龙 埃德蒙顿甲龙 包头龙 原角龙 三角龙 戟龙 尖角龙 牛角龙 开角龙 平头龙 肿头龙 冥河龙 剑角龙恐龙的远亲近邻 三叶虫 早期的昆虫 早期鱼类 早期的两栖动物 早期爬行形类 早期龟鳖类 古老的鳄类 盘龙类 二齿兽类 早期的哺乳动物 原始真兽类 幻龙 沧龙 蛇颈龙 鱼龙 翼龙类 早期鸟类 早期的头足类动物
白垩纪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3 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它是以一种灰白色、颗粒较细的碳酸钙沉积物白垩命名的。这一时期是大陆发生大规模漂移的时期,恐龙依然占统治地位,并进化出恐龙的最后一支角龙。但到了白垩纪晚期由于环境突变,恐龙、翼龙和鱼龙却全部灭绝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新的动植物物种纷纷出现。 环境与气候 白垩纪时,盘古大陆完全分裂成了现在的五块大陆,但和现在的位置还不完全相同。大西洋继续变宽,非洲北边的地中海变窄。随着海陆的变化,洋流把大量的水气带到了内陆,使得全球的气候更加温暖,沼泽的面积也大大增加。到了白垩纪晚期,气候则开始恶化,全球气温降低。 植物 白垩纪早期,苏铁和银杏等裸子植物仍然很繁盛,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到了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迅速崛起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形成了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群落,如木兰、无花果、梧桐、白桦、棕榈等。植物的发展为昆虫、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使它们得到了繁衍,而动物也帮助植物传播了花粉和种子。 动物 白垩纪时期动物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大陆板块的漂移,出现了很多地域性的动物群体。爬行类在白垩纪早期达到了极盛,继续占领海、陆、空;鸟类继续进化,其特征不断接近现在的鸟类;哺乳动物中出现了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的真兽类;海洋中以真骨鱼类为主,鳐鱼、鲨鱼和其他硬骨鱼是比较常见的。但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及当时大多数生物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而逃过劫难并残留至今的只有鳄类、龟鳖类、蛇和蜥蜴等少数几类。 小行星撞击说 小行星撞击说被认为是恐龙灭绝之谜中最有权威的一种说法。这种观点认为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7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一场大爆炸。这场大爆炸掀起了上百亿吨的灰尘,使地球表面至少在6个月的时间里处于黑暗状态,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气温也降到了接近冰点的程度。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包括植物和动物在内,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恐龙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也陷入了绝境,最终也没有逃过彻底灭绝的命运。 气候变迁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在侏罗纪时期,气候湿润,温度长年不变,这些为恐龙提供了一个惬意的生活环境,而到了白垩纪晚期,地球的气候却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很厚的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物种斗争说 有科学家认为,在三叠纪晚期,哺乳动物的祖先已经出现了。当时的哺乳类动物体型非常小,数量也十分有限,到了白垩纪后期,数量才急剧增加。这些属于啮齿类的食肉动物,可能以昆虫或恐龙蛋为食,由于它们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导致了恐龙的灭亡。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的一块,即”盘古大陆”。由于地壳的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时期发生了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被子植物中毒说 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植食性恐龙食量很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使它们体内积累的毒素过多,最终被毒死了。而依靠植食恐龙生存的肉食恐龙也因为食物短缺而灭绝了。 酸雨说 有的科学家认为在白垩纪末期,突然降临了一场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溶解,导致了大量的恐龙赖以生存的植物全部灭绝。恐龙因为食物的匮乏,最后慢慢地灭绝 恐龙的种类 恐龙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们种类繁多、习性各异,既有性情温和的植食性恐龙,又有凶残好斗的肉食性恐龙;既有身材高大、体态臃肿的大型恐龙,又有体态轻盈、反应灵敏、身材较小的小型恐龙。科学家根据它们骨盆化石的形状,将其分为蜥臀目和乌臀目两大类。 蜥臀目 蜥臀目恐龙的骨盆从侧面看是三叉形,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与蜥蜴类相似,分为原蜥脚类、蜥脚类和兽脚类三大类。 原蜥脚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早期,是一类杂食或植食性的中等大小的恐龙。它们的身体较粗壮,用四足行走,在我国云南发现的禄丰龙就属于原蜥脚类。 蜥脚类 蜥脚类是从原蜥脚类演化而来的一类恐龙,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植食性恐龙。这类恐龙头小,脖子和尾巴较长,牙齿成小匙状。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中国四川、甘肃发现的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马门溪龙,它的脖子由19节颈椎组成,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 兽脚类 兽脚类生活在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它们大都是肉食性恐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牙齿前后缘常有锯齿。最具代表性的是霸王龙、巨齿龙等。 鸟臀目 鸟臀目的骨盆结构与现代的鸟类相似,它的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向肠骨的下方,后侧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从侧面看是四射型的。鸟臀目分为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和肿头龙类五大类。 鸟脚类 鸟脚类是鸟臀目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发现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生活在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全是植食性恐龙。鸟脚类恐龙用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如木他龙、热河龙、雷利诺龙等。 剑龙类 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早期,是恐龙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它们的脑袋小而低平,上颞孔小、侧颞孔大;牙齿小而扁,前上颌骨上没有牙齿:后肢长、前肢短,用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荐部神经节巨大,形成指挥身体后部尤其是尾巴和后肢运动的“第二脑”,最具代表性的是剑龙、沱江龙、钉状龙等。 甲龙类 甲龙类主要出现于白垩纪,以植物为食。它们的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行动笨拙。上颞孔封闭,侧颞孔仅剩下一条小裂隙。甲龙类的牙齿微弱,四肢较短,后肢稍长于前肢,如甲龙、棱背龙、包头龙、三角龙等。 角龙类 角龙类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它们的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由顶骨和鳞状骨构成颈盾,并分叉构成角状的突起。头骨上常有由鼻骨和眶后骨扩大而形成的角。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就是角龙类的典型代表。 肿头龙类 肿头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颞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形成髋臼。它们的代表有脊顶龙、肿头龙、冥河龙、平头龙、剑角龙等。
儿子对恐龙类的书籍是超喜欢,儿子9岁,非常喜欢科普类的书籍,尤其对恐龙类书籍特别感兴趣!值得推荐!本人一直在当当网买书,而且买了很多书,大多数儿子都很喜欢。当当网的服务态度也不错。我是当当网最忠实的购买者,希望当当网继续努力,做到最好吧!
里面的恐龙很详细,内容挺好的,很喜欢,就是书本保护的不是很好,有点小小的不美观
挺喜欢的,适合小孩看,图很丰富
送给小朋友的,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