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拜占廷帝国

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 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  

页数:

548  

字数:

680000  

译者:

陈志强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原名《拜占廷国家史》,1940年出版发行后,旋即引起学术界巨大的兴趣,被一致认为是奠基性著作。作者以条理清晰、逻辑性极强的记叙,追录了拜占廷帝国千余年历史发展的线索。他在注重政治发展的同时,还特别关注机会、经济、精神和宗教生活,并勾画出这个帝国与古典文化的联系,以及它以地当时和后代欧洲及近东地区历史的深刻影响。本书观点的新颖,资料合理的安排,对拜占廷国家发展史的观察方法,以这种方法对拜占廷史上经济、社会、行政、军事、教会、意识形态等诸种因素的变化及其外部影响的考察受到特别的推崇。作者在资料使用 上的准确性,在介绍外国学者观点时的客观性,其叙述的紧凑和文辞上的简约优雅,都受到赞誉。

作者简介

奥斯特洛格尔斯基1902年出生于俄罗斯文化之都圣彼得堡,在德国艺术重镇海德堡、法国巴黎接受高等教育,师从名门,涉猎广泛,其博士论文《10世纪拜占廷帝国农民纳税团体》确定了他一生的研究方向。自从他在德国和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开始其研究和执教事业后,他担任过欧

书籍目录

《帝国史译丛》总序译者前言奥斯特洛格尔斯基的生平事业(代前言)绪论第一章 早期拜占廷国家:其发展及特征(324~610年) 史料 第一节 基督教罗马帝国 第二节 移民和基督教神学纷争的时代 第三节 查于丁尼复兴帝国的工作及其失败第二章 生存斗争和拜占廷国家的复兴(610~711) 史料 第一节 对波斯人和阿瓦尔人的战争:伊拉克略的重建业绩 第二节 阿拉伯入侵时期:伊拉克略的末年,君士坦斯二世 第三节 拯救君士坦丁堡和伊拉克略改革的发展:君士坦丁四世和查士丁尼二世 第四节 伊拉克略王朝的灭亡第三章 毁环圣像危机时代(711~843) 史料 第一节 帝国的敌人 第二节 毁坏圣像斗争和对阿拉伯战争:利奥三世 第三节 毁坏圣像斗争和对保加利亚战争:君士坦丁五世 第四节 毁坏圣像运动的衰落和崇拜圣像的恢复 第五节 拜占廷帝国和查理大帝 第六节 尼基弗鲁斯改革和外交政策的复杂化:拜占廷帝国和科鲁姆 第七节 毁坏圣像的反应第四章 拜占廷帝国的黄金时代(843~1025年) 史料 第一节 新时代的曙光 第二节 编纂法律的进代:瓦西里一世和利奥六世 第三节 拜占廷帝国和保加利亚的西蒙 第四节 中央政府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和皇宫里的文化活动: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和君士坦丁七世 第五节 征服时期: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和约翰·基米斯基 第六节 拜占廷权力的顶峰:瓦西里二世第五章 官僚贵族控制下的政府(1025~1081) 史料 第一节 拜占廷中期政治制度的瓦解 第二节 国内外政治的崩溃第六章 军事贵族的统治(1081~1204年) 史料 第一节 拜占廷帝国的复兴: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 第二节 拜占廷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和第一次受挫: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 第三节 安德罗尼库斯·科穆宁时期的政策变化 第四节 崩溃第七章 拉丁统治和拜占廷帝国的重建(1204~1282年) 史料 第一节 新政治体制的发展 第二节 伊庇鲁斯的兴衰和尼西亚的胜利 第三节 光复的序幕 第四节 拜占廷帝国实力的恢复:米哈伊尔八世第八章 拜占廷帝国的衰亡(1282~1453年) 史料 第一节 作为小国的拜占廷帝国:安德罗尼库斯二世 第二节 内战时期:塞尔维亚主宰巴尔干半岛:作为土耳其属国的拜占廷帝国 第四节 最终灭亡附录 一、常用书籍和期刊简略使用形式表 二、拜占廷帝国王朝世系表 三、在位君主年表 四、主要人名、地名和有关名词索引

章节摘录

书摘罗马的政治观念、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是决定拜占廷帝国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三种因素,拜占廷的生活方式就是无法想象的。正是希腊文化和基督教信仰融合统一在罗马帝国的政治框架内,才出现了我们称之为拜占廷帝国的历史现象。[32]由于“公元三世纪危机”迫使罗马帝国日益关注帝国东方,从而使这种融合统一成为可能。其最初明显的事件就是罗马帝国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性以及帝国新都建立在博斯普鲁海峡上。基督教取得胜利和帝国政治中心最终迁移至希腊化的东方地区,这两大事件标志着拜占廷时代的开始。 的确,拜占廷历史只是罗马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正如拜占廷国家只是古代罗马帝国的延续。“拜占廷”这个词当然是后代人的表述,所谓的“拜占廷人”这个名称从来没有被使用过。他们始终自称为“罗马人”,其皇帝也自认为是罗马君主、古代罗马恺撒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在帝国延续期间一直保持着罗马名称的写法,罗马帝国政府传统直到最后还主宰其政治思想和政治目的。[33]这个帝国以罗马人的国家观念聚拢着许多不同的民族,而罗马人的普世思想决定着这个帝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拜占廷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致力于成为一个统一帝国,宣称拥有以前属于罗马帝国的所有地区并构成现在的基督教世界的疆域。严酷的现实使这种观念一点点消退,在昔日罗马疆域上与拜占廷帝国并肩发展起来由基督教世界统辖的国家也不再被承认与其地位相等。一个复杂的国家等级体系完善起来,其顶点是作为罗马皇帝和基督教世界首脑的拜占廷帝国皇帝。[34]早期拜占廷时代,帝国政治关注于维持对罗马疆域的直接控制;中晚期拜占廷时期,帝国政治则关注如何保持其当时占据的宗教至尊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拜占廷帝国越是坚持其与古代罗马的联系,越是在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中顽固笃守罗马等级制,它就越是不断地远离罗马世界原有的特征。在文化和语言上,希腊因素占了上风。同时,教会影响在拜占廷生活中日益强烈。而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促使新的经济社会结构产生出来,至中世纪早期,已经出现了一种本质上全新的政治实体和管理体系。事实与过去一直持有的看法不同,拜占廷国家的发展充满了活力。所有事物持续变动,不断变化或更新,直到拜占廷人的这个帝国逐渐停止其历史发展时,它除了名称外已经与以前的罗马帝国毫无共同之处,它宣称继承下来的权力事实上根本没有实现。 与此相应,最初阶段的拜占廷帝国实际上就是个罗马帝国,其全部生活都笼罩着罗马色彩。这个阶段确实应该既可称为晚期罗马帝国也可称为早期拜占廷帝国,因为它的确渗透着罗马和拜占廷的发展。罗马帝国最后3个世纪或拜占廷帝国最初3个世纪的历史,具有转型时代的特征,这段历史跨越了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拜占廷帝国之间的鸿沟。正是在这个阶段,古代罗马生活逐渐让位于新的拜占廷因素。 P23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秉承了罗马帝国的政治传统,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的拜占廷帝国,在欧洲的政局中纵横捭阖了千余年。娶到生于紫色寝宫的公主,是欧洲各国的君主梦寐以求但难以获取的荣耀。宫廷斗争中的腥风血雨、宗教论战中的固执已见、阿拉伯人的铁蹄都未能撼动拜占廷霸主地位,但面对奥斯曼人的围攻,拜占廷的灿烂文明,拜占廷人天才的外交手段,欧洲十字骑士的精神,以及那个奇特的双头鹰却不再显灵,大炮敲响了拜占廷帝国的丧钟。拜占廷帝国灭亡了,但它的宗教、文化和政治传统并不是过眼烟云,而成为欧洲近代文明崛起的重要源泉。 我们终于得到了一本名副其实的拜占廷研究指南,实在是太幸运了。本书作者具备这本书所要求的一切优点,集中了绝对清晰的思想方式,虽然创见迭出,但具有当今时代极为罕见的客观性。 ——亨利·格里高利(Henri gregoire)教授 奥斯特洛格尔斯基将拜占廷帝国千年的历史概括进一部佳作内,该书按照公认的说法从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写起,一直写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为止。作者对拜占廷帝国的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不仅注重皇帝的行为起居,而且关注帝国的文化、宗教发展,对全部内容作了精心的布局。他对涉及的人物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是对他们进行了人性化的处理。本书提供的拜占廷帝国全景式的记述使同类作品相形见绌。 ——格林·麦克多纳(Glenn McDorman)教授


编辑推荐

秉承了罗马帝国的政治传统,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的拜占廷帝国,在欧洲的政局中纵横捭阖了千余年。奥斯特洛格尔斯基将拜占廷帝国千年的历史概括进一部佳作内,本书按照公认的说法从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写起,一直写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为止。作者对拜占廷帝国的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不仅注重皇帝的行为起居,而且关注帝国的文化、宗教发展,对全部内容作了精心的布局。他对涉及的人物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是对他们进行了人性化的处理。本书提供的拜占廷帝国全景式的记述使同类作品相形见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拜占廷帝国 PDF格式下载



可恨我只搞到了两本


十分专业


初步了解了拜占廷帝国


刚看完第一部分,感觉不错,有深度,有见解,不过翻译有点小毛病,个别地方读起来生硬拗口。


如题,专业人士才能读懂。业余人士读起来非常困难


对奥斯特洛格尔斯基的这部经典作品而言,赞扬声已经太多了。陈志强等老师的翻译也尽显专业学者的素质,但我对一些人名地名的译法有不同看法:好些译名没有遵照惯用的译法,虽然说很多历史专业的人名地名并无统一的中文译法,但还是希望尽量遵照大多数中文世界史读物的译法。比如:此书中将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译为“弗里德里克二世-霍亨斯陶芬”,由于西方历史人名的独有特性,这类译法即便对专业读者而言也会稍稍一愣,对于业余读者而言可能就反应不过来了。再比如:此书将11世纪到14世纪存在于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译为“伊科尼乌姆苏丹国”,这个就会让很多人费解了,虽然我不敢肯定这种译法的来源,但从其发音上看“伊科尼乌姆”可能源于拉丁语的属格或形容词形式的音译,因为该苏丹国的首都在今日土耳其中西部的科尼亚/孔亚(konya)。当然,可能在陈志强老师看来灵活地转译一些专业术语无伤大体,译名的标准本来就是权威学者们习惯成自然后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但我还是希望陈老师能在这方面稍稍关注一下一些更普遍的译法,因为无论是在听陈老师讲课还是看陈老师的书时上述译名问题时而产生,我习惯了倒也好,只是还有更多初级读者可能仅仅因为译名上的反复困扰就匆匆放弃读下去,那多可惜。陈老师曾在《拜占庭研究》中委婉地批评过商务印书馆早期...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翻译问题,这中间有很多晦涩难读的部分就属于独创译名造成的。既然陈老师能将法王菲利普二世译成“标准的”腓力-奥古斯都,那么把弗里德里克译成腓特烈不也正符合大多数世界史读物的习惯译法嘛。中国读者读世界史的相关书籍已经很不容易了,涉及到语言、宗教、思维方式等等需要适应的问题,只求我们的译者能够尽量为读者再多多提供一点点方便,谢过了。 阅读更多 ›


这书翻译的很好,把从君士坦丁大帝至奥斯曼帝国攻克君士坦丁,拜占廷帝国繁荣走向衰败写的详细细致,值的买


书是好书,内容很好,有意义。但是书的外表不好,外边看上去也就是八成新,书脚基本上都不好了,磨损的痕迹比较严重


对这一复杂帝国的政治演变写得较清晰,对文化方面显得很贫乏。几十年过去了,新的考古和史料应当有更多的对这一帝国的认识。


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翻译都属上乘不过能把一些地名或者国名译成通俗形式就好了,比如Iconium/Konya,现在一般都按照后者翻译成科尼亚总体还是很好的,对于希望了解拜占庭文明的人而言此书值得一阅


不错,很好看,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作为一个极其业余的历史爱好者,这是我看过的第二本关于罗马的著作。恰巧两本都是俄国人写的,我对两本书所呈现的内容都非常满意。两本时都写于上世纪中期,但遗憾的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前一本就参杂了些许杂质。这种杂质至今还对我国一些学者的著作保持着它独有的魔力,例如在我国学者为本书写的总序中,“参考文献”中的8条竟然有5条是摘自马克思文选,而一些本应提供出处的地方却保持阙如,例如具有争议的蒙古在攻陷巴格达后造成的死难人数,美洲印第安人消减的数字。反之对比,奥氏对被瓦希尔二世俘虏的保加尔人的数字就在注释中提供了不同说法,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掌握多种语言,阅读海量的不同来源的资料,对比——分析——考证——辩证,拥有这种能力的作者就使得本书的内容:详实,客观,可信。本书的翻译比较流畅,但不知是由于二次翻译(本书翻自英文版)还是奥氏的写作风格的原因,书中对代词的使用造成了某些地方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例如99页最后一段,我很难把前面的内容和最后一句的结论联系起来而构建出符合逻辑的关系,文中的多次使用的“他”都到底指的是谁?我倾向是奥氏的写作风格,通过阅读全文可以发现他在使用代词上容易引起误解。对于翻译也有点小疑问,像我通过文中给出的年代判断一处被翻译成“表弟”的地方,似乎更应该是“表兄”(没有精确考证),因为只通过一个英文...单词是没法区分这之间的关系的。这使我怀疑文中的一些“妹妹”是不是其实应该是“姐姐”?因为本人水平实在有限又没有坚毅的行动去考证,所以希望各位明了事实的朋友多多指正。 阅读更多 ›


这本书可以说是国内能找到的最详细,最客观的有关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书,陈志强翻译的就更更更靠谱了。


Aber zu altWorth reading, anyway


从奥氏的写作上来看 此书内容基本集成了六十多年前学术内容最宽泛的成果 同时还有大量的一二手学术资料的介绍 信息量很大 从中也可见奥氏对作为一个斯拉夫人对于帝国之感情 其中不少作者个人评论 翻译问题 也有人说这是一套书里面翻译的不错的 个人认为翻译的是不错的 至于翻译习惯的问题到太多无异议 从科普的角度讲 大量的名词... 阅读更多


送货快,打开后发现书表面有划痕,内容是喜欢的,好书一本。


这本书让我认真领略了拜占庭的历史,从不同的视野看到了亚欧的交融。


版本经典。既祥细又紧凑!!!值得收藏。


虽然不错


拜占廷帝国(324-1453)


国内研究拜占庭历史的好书


了解几大著名帝国中!


帝国系列是很值得收藏的.


这是研究拜占庭帝国的书


拜占庭帝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