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西宁

靳育德 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靳育德  

页数:

19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老西宁》再现那渐渐淡忘的街巷村落、乡风遗俗,重温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品味西陲古城的沧桑变迁。

作者简介

  靳育德,青海湟中人。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青海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青海教育》杂志副主编、副编审。曾当过工人、中学教员,从事教育杂志编辑工作20余年,先后撰写人物通讯数十篇,分别被收入《中国教育群英谱》《师魂》《中国改革者风采》《春蚕的风格》《昆仑》等书中。参与了《青海百科大辞典》《青海教育史》《青海教育大事记》《放飞心灵的地方》《印象大通》等书的文字撰写工作,主编了青海教育优秀论文集《萃英集》。多篇文章获全国教育记协、青海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奖励。著有河湟三部曲——《河湟随笔》《河湟杂记》《河湟拾遗》等书。

书籍目录

旧街巷名
观门街 法院街 心寺街 教场街 饮马街 府门街 县门街 莫家街 大新街 小新街 仓门街 隍庙街 会馆街 兵部街 黉学街 水眼洞街
官井尔街 北斗宫街 弘觉寺街 雷鸣寺街 斗行街 前营街 后营街 玉井巷 营房巷 斜石巷 社学巷 驿街子 广济路 莫家路 南、北小街
大同街 南城壕·南关街 后街·后后街 纸坊街 土巷道
寺院寻踪
北禅寺 南禅寺 普济寺 大佛寺 弘觉寺 金塔寺 法幢寺 东关清真大寺 塔尔寺 西纳下寺 广惠寺 会宁寺 东科寺 扎藏寺 佑宁寺
却藏寺
村庄堡寨
龙泉谷·深沟儿 铁佛寺·寺台子 柴小庄·王家庄 林家崖 褚家营 小寨·王同堡 韵家口 土门关 近郊六寨 深涧堡·张家湾 扎麻隆
乌思巴堡 刚岔村 合尔营 佐署 葛家寨 海马泉 苏尔吉 班沙尔·大闇门 朔屏台前汉东 川甘河 圆山古堡 隆思干 拉布尔
旧校追忆
西宁第十四中学 西宁第一中学 西宁第五中学 西宁市西关街小学 西宁市观门街小学西宁市南大街小学 西宁市北大街小学西宁市解放路小学
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西宁市大同街小学 西宁市东关大街小学 西宁市保育院 西宁市五四大街小学 东关回族女子小学
历史名人
沧桑留迹
《水经注》中西宁境内湟水支流谈
附:老西宁地图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西宁城中有条大同街,地处古城西北隅,作为横贯城内的一条重要街道,它西连尕西门,东通北大街,街道两侧不但店铺林立,而且整日车水马龙,是一条交通要道。但在几百年前,这里只叫“后马场”,是一处很不起眼的地方。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长兴侯耿秉文率陕西诸卫所士兵修筑西宁城后,作为陇右重镇,城内一直驻有重兵,到明神宗时,西宁卫参将统领马步兵3 152名,时有营马2 519匹。众多的马匹每天要消耗大量的草料,所以那年月给官府“上粮纳草”是老百姓的重要任务。当年供营马食用的草料集中堆放在城内封闭的西北隅,即今大同街一带,《西宁志·西宁卫城图》就标明,这里是卫城的“草场”,《西宁志·卷二·建置志》中就注明“草场在城西北隅,弘治十六年都御史刘璋奏设”。它东临茶马司、城隍庙,后来重刊的《西宁卫城图》(现存甘肃省图书馆手抄本)中也标明这里是“草场”,但“茶马司”已不存在。 清代立国后,城内驻有前、后、左、中、右镇标五营,共统辖马步兵4 500名,这就是今天城内有前营街、后营街、中营房街等地名的原因。镇标五营和城守营平时负责城市和卫内各地的治安、守卫,国家有战事时,要奉调外出,应征御敌。右营就设在今大同街小学一带,管辖马战兵480名,步战兵320名。如清乾隆三十七年、嘉庆元年,右营经制外委马得、李洪发、沙兆庆等就奉调从征金川等地,先后阵亡。据撰成于清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记载,右营游击就驻在“西街石巷子(今斜石巷)东向”,右营守备就驻在“右营营房门,南向”,右营军营前的通道曾叫做“右营房街”,右营房街后面草场既是圈养营马的地方,也是堆放草料的场地,所以人们称其为“后马场”。为了加强对营兵“忠君”、“义气”的教育,当年每营驻扎处都建有“三圣庙”,右营的三圣庙前的香厅至今仍在大同街小学内,作为古城驻军的惟一一处历史文化遗迹,现受到政府的妥善保护。 清末,镇标五营迁往城外,所遗“后马场”成了一片空旷地,因是一处官府用地,一直在闲置。据我省知名的地方史学者榆柳先生说,清王朝灭亡10年后的1922年,西宁道尹黎丹、县长周子扬、巡警局长明璋等筹款在这儿建起丰黎仓,共有32间仓房。因城内原有义仓和社仓,所以老百姓俗称丰黎仓为“尕仓儿”。12年后,当局废除丰黎仓,将地皮分别赏给“马家军”头面人物金耀星、赵遂等人,让他们修建私宅,一时间偏僻荒凉的后马场顿时成了达官贵人的天下。不久,人们顺路建起一些装有灰色门窗的铺面。 1941年6月23日,自山西运城起飞的27架日本敌机轰炸西宁,在当时只有5万人口的城内和郊外“投掷200多枚炸弹、40多枚燃烧弹和上万发机枪子弹,摧毁500多间建筑物,炸死回汉老百姓和巡警等43人,伤残28人”,给西宁人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为了预防再次空袭时疏通方便,当局下令在号称“岩疆”的城墙上再开挖四处通道,地处封闭的后马场城墙被挖开了一个豁口,偏于一隅的后马场终于有了一个直接出城的通道,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为“尕西门”的出口。尕西门开通后,据榆柳先生说,人们互相告知:“打通了”,后马场顿时成了城内一处热闹的去处,铺面比邻,牌幌相招,卖煤卖柴的,多聚于此,俨然成了一条街道。“打通”与“大同”读音相近,且与孙中山先生所追求的“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意思一致,故定名为“大同街”。


编辑推荐

《老西宁》主要把着眼点投在西宁这个文化客体上面,并在“老”字上多作阐述。着眼点的改换,使文章立意更加明确,主题更加鲜明。以时尚话说,是前三部作品的升级版或者精华版。强调对“老”西宁的再度认知,使耳熟能详的西宁地方文史资料突显历史的深邃感和文化意昧的厚重感。加上针对内容匹配的众多老照片,让老的地方文史典故焕发出新的文化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西宁 PDF格式下载



再现那渐渐淡忘的街巷村落、乡风遗俗,重温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品味西陲古城的沧桑变迁。


没有读,买来送人的,因为觉得给外地的朋友是个很好的礼物。


书写的一般深度不够


不错 非常喜欢 很多照片很珍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