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生有几搏

陈玉福 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玉福  

页数:

456  

字数:

310000  

内容概要

陈玉福先生辛勤创作、寒暑不辍,在其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了五百万字的作品。中国作家网、搜狐、新浪及《南京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晨报》等五十余家海内外报刊连载过他的作品,反响强烈。他写故事曲折跌宕,时有妙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塑造人物善于从侧面取势,大处着眼,细微处着墨,各色人物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卷。“1号”系列长篇中,有三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甘肃人民出版社徇读者之要求,在陈玉福先生“1号”系列六部长篇小说中精选了四部,又在其他作品中筛选了中篇小说八部、电影文学剧本八部、短篇小说三十九篇,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约二百四十万字,分八卷出版,以飨读者。 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中的中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作品,都是作家二十七年来发表在《人民文学》、《小说》、《小说月报》(原创版)、《电影文学》等几十家刊物、报纸上的优秀作品。在编辑《陈玉福作品系列》的过程中,出版社坚持收录“1号”系列的全部长篇小说。然而,陈玉福先生为了向读者朋友们负责,坚持只选了其中的四部,其严谨的态度诚足可贵。 在甘肃的作家中,出文集者凤毛麟角。为什么不叫文集而称作品系列?是考虑到陈玉福先生还年轻,才四十五岁。喻意有二:一是作家创作刚刚上道,宽广的文学之路就在眼前;二是八卷之后还有十卷、二十卷,甚至更多…… 这是我们的期待,也是读者朋友们的愿望。

作者简介

陈玉福,甘肃凉州人。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兼职教授.金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以“1号”系列长篇小说第一部《1号会议室》(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享誉文坛。“1号”系列长篇小说被海内外五十多家报刊、网站连载.反响强烈。作品曾获第四届敦煌文艺奖、 “五个一”工程奖

书籍目录

一、都市晨曲(1997年)二、人生有几搏(1999年)三、西部人(节选)(2003年)四、马莲花(1997年)五、都市英雄(节选)1997年六、农民镇长(1998)七、老虎抢亲(1995年)八、烧饼(1995年)

章节摘录

书摘1.工业城市全貌 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在朝阳的沐浴下,雄伟壮丽。 2.广州白云机场 候机室里,新城市合成洗涤厂厂长迟浩用手提电话给家里打电话:“我下午3点55分到达新城机场,你给你弟弟打个电话让他到机场接我……什么?重说一遍!” 3.迟浩家 迟浩妻子交警于晶:“听说要调你去新纺公司当总经理……是乡企局黄局长亲口给我说的。” 4.机场候机室 迟浩:“我知道新纺公司是个烂摊子,可我总不能不服从组织调动,是不是?” 5.乡企局会议室(回忆) 迟浩和厂长经理们在听黄涛局长的介绍。“……1993年底新纺公司生产的价值5000万元的毛料三分之一压在库里卖不出去,三分之一让人骗走追不回钱来,三分之一让债权人顶了债务。招收的1000名农民工就更惨了,花两万元入了户招了工,干了不足一年就下岗至今,以上是新纺公司的基本情况。吴市长走了,韩市长调来了,他对新纺公司的现状很忧虑,如何把新纺公司搞活,请各位厂长经理毛遂自荐或提合理化的建议……” 6.新城机场出口 迟浩拎一大一小两个包,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出了机场大厅,他在人群中寻找妻弟于飞时,意外地发现黄涛正向他大步走来。 “啊呀,是黄局长,怎么把你给惊动来了?” “我可是代表市长来的,欢迎你回来!”黄涛和迟浩握过手后,接过他的大包来到了桑塔纳轿车旁。小车驶上了回市区的高速公路。 7.新纺公司 迟浩带领办公室、生产科、总务科、财务科的几名科长在公司厂区里巡视。厂区当年的设计、修建是一流的,可现在雄伟的大门上“新城毛纺公司”的铜字只剩下“城”和“公司”三个字了。 办公室主任说:“我的工作没做好,我马上布置重新换上。” 迟浩仔细看了一眼瘦高个、三十多岁的姚主任,问道:“姚主任,杨工和李副总哪去了?”姚玉丰说:“迟总,听说李副总病了,在家休息。杨工给女儿化验肝功去了。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迟浩沉思的脸。 8.新纺公司迟浩办公室 有人敲门,姚主任打开门,杨帆总工进来了:“姚主任也在。迟总,你好!” “杨工?你好!快请坐!” 杨工细高个,皮肤又细又白。看上去绝不像个结了婚的女人。因为个子高,还穿了双奶白色的高跟鞋,越发显得高,比魁梧的迟浩还要高。 “怎么?”姚主任见他们这么熟,就一边给杨工沏茶,一边打哈哈,“原来迟总跟我们杨工认识……” 迟浩说:“早就认识,可说啥也不知道是新纺公司总工。” 见迟浩和杨帆谈得高兴,姚主任知趣地走了。杨帆轻轻地碰上门锁,对迟浩说:“哥,你闭上眼睛。”“小妹,这是在办公室。”“你闭上嘛,哥!”见她撒娇,他只好闭上了眼睛。 “看吧!”睁开眼,桌上是两张照片,一张一次成型像是他和她在庐山照的合影。他拿起这张像:“你还一直留着?”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拿起了第二张像,这是他和她在新城相逢时,他在家里打吊针时她为他照的。拿着照片,看着眼前笑眯眯的杨帆,迟浩思绪万千…… 9.卧铺车厢(回忆) 一列急驰的火车,迟浩在下铺闭目养神。 “别动!”一声恶狠狠的男子低喝声从邻铺传来。迟浩转头一看,一个40多岁的男子和另一个30左右的胖女人正注视着他,中间一个瘦弱的二十出头的姑娘捂个大口罩坐在那里,又细又白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漂亮的双眼注视着他,眼神分明在说:“大哥,请救救我!请救救我!” 迟浩觉着可疑,就装着打水去了。他回来时,中年男子不见了,胖女人还在紧紧地挨着瘦姑娘,他故意一个趔趄把滚烫的开水倒在了胖女人的腿上。胖女人一声惊叫,右手一个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是一个尖尖的锥子。胖女人用右手牵一个小绳子,紧紧地捆着瘦姑娘的双手。 迟浩一把从铺下拉出包来,取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手拷,朝胖女人晃了晃,“你规矩点,到里边去!” 胖女人战战兢兢坐在了窗户边,迟浩对上铺的一青年说:“请你马上叫乘警来!”青年人走了,他一把扯掉姑娘脸上的大口罩,又抽出了塞在她嘴里的一只臭袜子,还帮她解开了被捆的双手。他把自己的茶水递给了她,她用茶水漱漱口,一口啐在了胖女人的脸上:“人贩子!” 瘦姑娘个头很高,足有170厘米,气质很高雅,她感激地说:“大哥,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说完一口气喝完了水。 乘警拨开围观的群众走来了。迟浩说:“请你们派个人押上她找她同伙——一个40多岁的男人。”一乘警带着胖女人走了。 另一乘警取完迟浩的证明材料后对他说:“你干公安几年了,这么老练?” “我不是公安,我在企业工作,手拷是公安朋友送我出差锁包用的,没曾想派上用场了。” 瘦姑娘把手伸给了迟浩。“我叫杨小露。”她又转向乘警,“让这位大哥送我回学校吧。” 乘警:“可以,不过我们怎么联系?” 迟浩取出名片递过去:“这里有、我l的电话号码,可以随时打我的手机。” 杨小露看了一眼名片说:“我还以为你是个公安,原来你是大董事长!” 10.上海纺织学院(回忆) “哥,你怎么来了?”杨小露抓住了哥哥杨克礼的手,“你好吗?” 哥哥陪着妹妹在校园里走着,对她说:“我北大毕业已分配到银城毛纺厂工作,这不,刚领上我上班的第一次工资就出差来上海,住好店就先来看你。” “谢谢你,哥!”她很开心,咯咯咯笑个不停,“你上班就好了,爸妈那点副教授级的工资总该为自己做点啥了。” “你毕业回家前有啥心愿,临毕业了说啥也要买两套像样的衣服。哥现在有条件了。” “哥,衣服我不打算买了,能借我300元上一趟北京吗?” 杨克礼拧了她耳朵一下,“傻丫头,哥上班了,有工资了,你不乘机沾点光,等你上班了,我连一分钱都不会给你的。” “知道。”她撒娇说,“哥,你还要给我娶嫂子呢,就借300吧,等你娶嫂子进门时,我加倍还你。其他方面,我自已会解决的。” “哎,杨帆,” “哥,我改名叫杨小露了!” “还是叫你小帆好,你不也在谈对象吗?听说章家条件好,他为啥不给你买件衣服呢?看你这身衣服,跟乡下中学生没有什么两样。这条牛仔短裤,穿了有五年了吧?来,跟我去买套新的。” P2-7


编辑推荐

本书作品全发表在《电影文学》《电影创作》等刊物上。曾有评论说:这是近年来我国工业题材电影剧本创作中很重要的成果之一! 本书为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之一,以现实生活中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事件为背景,被海内外五十多家报刊、网站连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生有几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