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之旅/共同关注系列丛书
2006-9
甘肃人民出版社
高丽萍
227
220000
《共同关注》的价值取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数据显示,节目于2003年开播后收视率一路走高,到2005年底栏目的平均收视率在新闻频道日播栏目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同时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评选中,《共同关注》获得了优秀栏目二等奖。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因为我们有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为我们在坚守着关爱弱势群体的价值取向。 关爱让我们变得勇敢。“非典”期间,《共同关注》的记者冲进隔离区长期作战。是全国首批进驻非典隔离区的记者,他们制作的《非典日记》系列节目获得了国家大奖。批评性节目《探查琼海走私车》是在枪口下采制完成的。3年来,《共同关注》的记者深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麻风病村、矿难现场、茫茫戈壁…… 关爱增加我们的智慧。栏目很少人云亦云,经常能够给观众提供新的视角和信息。非典期间,绝大多数报道呈现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而栏目的片花则反复播出隔离区内医务人员乐观必胜的一声“耶”。在许多青少年问题与互联网纠结在一起的时候,记者通过调查揭示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一些家庭基本教育理念的缺失,单纯拿网吧遮羞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关爱,我们负责。《心愿之旅》《寻人启事》等特别节目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们。“我要上大学”公益大行动,报道了一批家境贫寒但自强不息的贫困学子,引起强烈反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收到捐款1000多万元,资助2000多个孩子圆了大学梦。至于在采访前后,大家更是经常帮助那些急需救助的人们,吃一口饭,塞200块钱,送个书包、火车票…… 这套丛书记载的是中国电视事业当中一个小小的片断,是中国社会草根阶层命运的变迁。有一天,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我们将为记录过这些历史而自豪。
我要上大学寻亲胖并快乐着孩子,你在哪里今天是我的生日最遥远的牵挂沙漠边的支教梦劫后余生十年后的求婚被拐儿童寻亲记谎言寻找迷失的家园我要上大学我要上大学失色的童年我要上大学之选择兄弟“我要上大学”之矿工的女儿一句36年的诺言“我要上大学”之走出大山都古斯哈拉图的大学梦贫困学生的希望之路流浪儿寻亲记回归23年的感恩之旅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蜀道寻亲记八路姐姐生命从明天开始
书摘我要上大学 一年一度的高考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04年高考刚刚结束,那些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但家庭贫困的农村学生能否顺利走进大学读书,又将成为新的社会关注焦点。 记者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鲁山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张书鑫。他今年以647分的成绩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成为了他生活的小山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子里的人都非常兴奋,记者到的时候,喜庆的鞭炮正放得震天响,但张书鑫本人却好像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张书鑫说,从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起,自己心里一直都很矛盾。“去上学的话,父母肯定都会很累,生活上有很大压力,但是不上学呢,我的生活就无法改变了。”张书鑫父母挣的钱勉强只能维持他高中的花销。上大学要缴的8000多元学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无论如何也凑不够。 张书鑫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3年了,父亲在建筑队做小工,按天付酬,一天不落地干下来,每个月能有五六百块钱收入,母亲给建筑队做饭,因为常年劳累,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为了省一些路费供儿子念书,夫妻俩很少回来。 2003年母亲回来看有病的外公,村里好多人都没有认出她来。“她变化可大了,瘦得没法说,不知道是咋弄的。没出去打工时身体还可以,后来出去打工,听说一天都工作16个小时……”张书鑫的婶婶说。 书鑫在县城上高中,妹妹从10岁起就一个人生活。吃不饱肚子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张书鑫求学的鲁山一高,老师和同学对张书鑫简朴的生活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贾焱说,张书鑫经常是早上一个馒头或者是两个馒头,也就是4角钱,一碗稀饭三角钱,合在一块也就七角钱。中午面条一般都是八毛或者一块,八毛一般都是不带肉的,他就吃这个饭,晚上也是这个。如果吃菜的话就是一个馒头,一盘菜,然后一碗稀饭,三毛钱、三毛钱、三毛钱,加在一块也不到一块钱。 同学们说,张书鑫从来不和他们在一起吃饭。“如果说我请他一顿,他就会反过来再请一顿,他家里比较贫困,没有这个钱来请我们,所以说平时吃饭总是躲着我们。”同学贾焱说。 生活上的困难,没有影响张书鑫的学习,高中三年,书鑫一直在班里保持着前三名的成绩。但是艰苦的生活,却影响了他的体育成绩。担任团委书记的体育老师牛山坡告诉记者,他发现除了集体活动的时候他会一起做,但自由活动的时候他通常动作不很大,有时候干脆不活动。“我找他谈了话,他说主要是饭没吃饱,早晨吃的饭勉强能够维持学习,一上体育课,特别是第四节体育课,他就支持不下来了,体力不够。” 牛老师说,他了解情况后,感到很震惊,他马上把情况反映给了学校,学校给书鑫减免了部分'的学费,另外给了他一些生活费。“但是这个学生很勤俭,尽管给他照顾了,他生活还是很俭朴的,吃饭总是吃最便宜的饭,最艰难的饭,从不挑剔。” 张书鑫的婶婶说:“放假回来了,看到他瘦了,可怜呀。他上高中以后一般不放假,回来家里也没啥好的做给他吃,吃不饱,又没有营养,就说头晕,后来又发烧。”张书鑫的婶婶告诉记者,幸亏书鑫身体没出什么大毛病,今年又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家里还是感到有些庆幸,现在就是盼着书鑫到亲戚家能够借到钱,不过对于能不能借到钱她心里也没底。 因为母亲常年劳累生病,父母挣的钱除去供两个孩子上学之外,根本没有一点积蓄。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父母也着急起来,打电话催促张书鑫先到几个亲戚家借一借。为了借钱,他两天走了百十里的山路,去了外婆和几个姑姑家,几个亲戚条件都不太好,自己实在没法开口说借钱的事。快开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书鑫心情有些烦躁,他又来到村子旁边的小河边,从小他都爱在这条河边玩,长大后每遇到不顺心的事他都会到小河边坐一坐。他说,为了让自己上学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妹妹一个人在家,让她吃了不少苦,他不愿意让妹妹看出来他为学费发愁。 妹妹书荣也很懂事。为了让哥哥安心学习,家里的困难从来没告诉过哥哥。去年因为“非典”。父母暂时失去了工作,家里的生活特别紧张,为了让哥哥上学,她主动要求辍学。“爸爸在广州打工,那时候病情比较严重,所以妹妹比较挂念爸爸,就写了一封信,让他注意身体,不行的话她就放弃上学,让爸爸一心供我上学。爸爸有次回来的时候把这封信拿回来了,现在我一直把它珍藏着。”张书鑫说,看到信后他就哭了,非常感动,觉得妹妹虽然年龄这么小,但说出的话令自己非常震撼。“如果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的话,肯定是让妹妹上。”张书鑫说,“因为我比较大,可以为家里做点事。” 就是有了这份互相谦让才使妹妹坚持上了学。 河南省鲁山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大部分学生家里都非常困难,缴不起学费的大学生相当普遍。2004年鲁山县被高校录取的本科学生847名,其中贫困生就有260多名。特困生将近170名,为了不让这些优秀考生失学,今年县里开展了“文明助学工程”,号召每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帮助一名贫困大学生。 采访中,鲁山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向泉告诉记者,“短短几天时间内,筹到了部分款项和对品学兼优学生资助的部分学费。鲁山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职工收人也比较低,救助贫困学生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来资助贫困学生。” 正当书鑫为学费发愁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这些陌生的客人是当地电信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得知书鑫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又没有钱缴学费,专程把3000元钱送给书鑫。虽说离8000元的学费还有很大距离,书鑫还是很高兴,感到自己上大学有了希望。不过他又担心自己去北京上学。该上初中的妹妹怎么办,这几天,一有空他就拿起镰刀和绳子往自家的山坡上走。 书鑫说,如果自己今年能够到北京上学,冬天放寒假才能回来。山坡上的树就没人照顾了,妹妹做饭用的柴也没多少了。他要在开学前把树修一下,顺便储存一些柴火。 离开学仅剩10天了,爸爸还没有寄钱回来,书鑫多少有些着急,他决定第二天到县城问一问助学贷款的事,顺便看一看老师。班主任老师告诉他办理助学贷款,要到大学以后了,至于能不能申请到,老师也没有把握。 从学校出来以后,书鑫并没有马上离开学校,他围着学校操场走了几圈,他说如果学费筹不够,这个学校很有可能就是自己踏人的最高学府了。自己如果不能上大学就打算出去打工,供妹妹上学,将来让妹妹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也让劳累多年的父母歇一歇。 采访札记
本书记载了CCTV《共同关注》栏目《心愿之旅》特别节目众多报道中的优秀节目。书中既有家境贫寒但自强不息的贫困学子,又有到边远贫困地区圆支教梦的热心人;既有漫长的寻亲之旅,又有特殊的寻人启事,还有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心向美好未来的一对超女时代的“正常”姐妹。每篇报道之后都附有节目记者的“采访札记”,字里行间透露着关怀、关爱的理念。这些文章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烈,不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而且经常能给人提供新的视角和信息;给公众提供了立刻选择生活榜样的机会,在关注个体的现实困难时,展现了一个民族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