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花儿
2007-9
第1版 (2007年9月1日)
郭正清
419
无
它是这样的民歌;只要你听到它,马上会被它吸引,那高亢悠长的音调,相互简练的唱词,隽永深厚的意蕴,清丽俊逸的内格,让你感到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久久不能释怀。它就是大西北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河州花儿。
郭正清,1945年出生于甘肃临夏,196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宗教事务局助理巡视员,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并任该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曾供职于中共临夏州委报道组、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宗教事务局,2006年退休。从业36年中,主要采写新闻报道、起草机关文件和领导讲话,并从事统战理论和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主编过《甘肃民族》、《什样锦(甘肃民族文学)》两种杂志;工余时间进行民族民间文化(主要为河州花儿)的搜集、整理、研究和保护。统战民族宗教方面的编著主要有《甘肃统战史略》(撰稿)、《甘肃宗教》(撰稿)、《团结进步的光辉历程》(撰稿)、《甘肃少数民族地方》(撰稿、副主编)、《甘肃民族工作五十年》(撰稿)、《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副主编)、《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副主编)、《西藏的观世音》(主编)、《察罕呼图克图充噶嘉勒赞传》(副主编)、《甘肃民俗总览》(撰稿)等著述和《浅谈伊斯兰教在回族形成中的纽带作用》、《甘肃民族关系史上的一幕壮举——民国三十二年的甘南民变》、《略论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民族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对策建议》等文章。
前言上编河州花儿概说 一、河州花儿的概念 二、河州花儿的命名 三、河州花儿的内容 (一)生活歌 (二)本子歌 (三)爱情歌 四、河州花儿的词式结构 (一)句式 (二)顿数和字数 (三)缀句 (四)段式 (五)衬词衬句 (六)押韵 (七)艺术构思:赋、比、兴 五、河州花儿的曲式结构 (一)曲体 (二)花儿的音阶、调式、旋法 (三)曲令体制 (四)唱法 六、河州花儿的形成历史 (一)河州方言是河州花儿的母体 (二)河州方言语序接受的是羌藏语结构 (三)河州花儿是古河州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四)唐代诗歌中的河州花儿影像 (五)可能产生于唐代的河州花儿 七、河州花儿的地域和民族特征 (一)地域特征 (二)民族特征 八、河州花儿的艺术价值 (一)意境之美 (二)语言之美 (三)音韵之美 九、河州花儿会 (一)花儿会的一般情形 (二)花儿会的形成 (三)代表性花儿会场 十、河州花儿歌手 (一)花儿歌手:花儿的传承者 (二)代表性花儿歌手中编 河州花儿唱词精选 一、散花儿 (一)赞美词 (二)爱慕词 (三)试探词 (四)追求词 (五)抒怨词 (六)热恋词 (七)期约词 ……下编 河州花儿曲令精选附录 河州花儿细目索引
上编 河州花儿概说: 一、河州花儿的概念: 河州花儿,也叫少年,这是因为在河州,男子喜欢把心爱的女人称作花儿,女人把心爱的男子称作少年。这反映了河州花儿的情歌特点。河州花儿因为是情歌,只能在野外、山间歌唱,所以当地人也称作“野曲”、“大山歌”。 河州花儿顾名思义,是在河州地方产生的一种民间歌种。西北俗谚称:“西安的‘乱弹’,河州的‘少年’”。乱弹即秦腔的俗称,少年是花儿的别名。意思是,秦腔是陕西的特产,花儿是河州的特产。这说明西北民间从来就认为河州是花儿的产地,河州是花儿的故乡。 长期以来,人们公认花儿最早流传在河州一带。20世纪20年代曾来甘肃考察过花儿的袁复礼说:“话(花)儿的散布以(甘肃)北部东部较少,以西部南部为多,尤以河州(今导河宁定二县)狄道一带为最普遍。”①20世纪30年代研究花儿的牙含章指出:“三陇的花儿,可以分作三个区域。第一是河州和狄道一带,包括洮沙、官堡、渭源、和政、宁定、永靖、夏河、循化、碾伯等县。这一区域,花儿的作风和唱的调子大概都是相同的。第二区域是西宁、湟源、巴燕戎、贵德一带。 这一区域的歌词形式是和河州相同,而调子有异。第三区域是洮州、岷州一带。这一区域的花儿作风和调子完全是独立的,和前两者完全不同。”②40年代初出版《花儿集》的张亚雄指出:“花儿产生于河州、洮州等地,其主要歌唱者为劳苦大众。”③八九十年代研究花儿的许多学者也持相同的观点。魏泉鸣教授指出:“‘河州花儿’这种称谓就已经说明了它的发源地了”。④这些学者的研究说明,河州历来是花儿的主要流行地区。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