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阿拉伯民间文学

郅溥浩,丁淑红 宁夏人民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宁夏人民  

作者:

郅溥浩,丁淑红  

页数:

23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各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古代埃及的神话,古代两河流域的洪水神话和《吉尔伽美什》史诗,古代印度的伟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代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古代伊朗的《列王纪》,古代日本的《古事纪》和《竹取物语》,无一不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而在今天的东方各国,口头传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活形态民间文学依旧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据2007年6月8日《光明日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菲律宾的“兰瑙湖玛冉瑙人的达冉根史诗唱述”、“伊夫高族群的呼德呼德圣歌”,印度的“拉姆里拉——《罗摩衍那》的传统表演”,柬埔寨的“斯贝克托姆一高棉皮影戏”,孟加拉的“吟游歌师歌曲”,印度尼西亚的“哇扬戏”,韩国的“板索里说唱”,中亚吉尔吉斯坦的《玛纳斯》史诗、雅库特的“奥龙库——英雄史诗”,蒙古的“长调民歌”等,均榜上有名,无可非议地见证了东方各国优秀的口头传统在人类文化创造中的崇高地位。毫无疑问,将东方各国各民族的既古老而又鲜活的口头传统和民间文学财富展示出来,对于全球化的今天深刻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我们身在其中的东方各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内容概要

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文字记载并流传下来的最早的诗歌,产生于公元6世纪前后。这些诗歌,特别是其中一组称为“悬诗”的诗歌,其高度成熟的技巧,说明在此之前,阿拉伯民族的文学创作活动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只是由于沙漠、旷野的恶劣条件,无法将这些文学创作记录下来。后来有了记载手段,“传诗人”才将流传于部落中的优秀诗歌记载下来。当时,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传诗人和传讲人。他们不仅记录下优秀的诗歌,而且还记录下部落的宗谱、传闻、轶事、战争和战争中产生的英雄,以及种种故事。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的语言、文学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是文人文学的繁荣:另一方面,由于出现了专门的收集,古代文化遗产得到发扬光大;同时还引进外来文化。这一切,是促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辉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郅溥浩,男,1939年生于成都。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1964~1967年在大马士革大学进修。1987~1988年在开罗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成果:专著《神话与现实——(一千零一夜)论》、论文集《解读天方学》(含论文、文章40篇)、《阿拉伯现当代文学》(8万字)。译著《阿拉伯文学史》、《梅达格胡同》(长篇小说)、《一百零一夜》(故事集)、《一对殉情的恋人》(故事集)及《阳光下的人们》、《小耗子》等中短篇小说20余篇。主编、主译《阿拉伯短篇小说选》,与人合译《一千零一夜》多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等撰写数十条词条。在阿拉伯报刊发表文章多篇。丁淑红,女,1968年出生于新疆,198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1998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工作,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阿拉伯文学。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的纳吉布·马哈福兹研究掠影》、《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埃及女王形象——莎士比亚和埃及文学家邵基笔下的克娄巴特拉》和《母题与嬗变——“盖斯和莱拉”故事分析》等论文,参与《人质》(也门小说)和《一千零一夜》(第五卷,世界知识出版社)的翻译。

书籍目录

阿拉伯民间文学第一章 阿拉伯历史和文化概述 第一节 阿拉伯民族的起源 第二节 阿拉伯历史与文化的分期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古兰经》 第四节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阿拉伯民间文学概述 第一节 蒙昧时期的口传故事 一、战争故事 二、英雄故事 三、贤人故事 第二节 纯情恋人故事 第三节 宗教故事 一、《古兰经》的故事 二、伊斯兰教的各种传说 三、伊斯兰宗教故事 第四节 笑话、趣闻、谜语 一、阿拉伯民间笑话 二、朱哈的故事 三、艾布·努瓦斯趣闻 四、吝人故事 五、阿拉伯民间谜语 第五节 寓言童话《卡里莱和笛木乃》 第六节 长篇民间传奇故事 一、《安泰拉传奇》 二、《也门王赛福·本·热·叶京》 三、《希拉勒人迁徙记》 四、《扎图·希玛》 五、《查希尔·贝拜尔斯王》 六、《阿里·宰柏格传奇》 第七节 长篇民间故事集 一、《一百零一夜》 二、《一千零一日》 三、《一千零一夜》 第八节 谚语、格言 第九节 民歌民谣 一、儿歌 二、劳动歌 三、情歌 四、生活歌 五、时政歌 六、仪式歌 第三章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纯情恋人的典范——《马杰依和莱拉》 第二节 亘古不变的真理——《卡里莱和笛木乃》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瑰宝——《一千零一夜》 第四章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综述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早期,阿拉伯人并没有统一的语言,虽然有的语言十分近似,各个地区的不同部落说着自己的语言。统一的规范语言的产生归功于市场。阿拉伯半岛各地都有市场,人们前往那里处理商务、司法等问题,还在那里买卖货物,交换俘虏,进行马赛,特别是部落诗人们在那里竞相诵读诗歌,传播本部落的光荣和美德。古莱氏人居住的麦加附近的欧卡兹市场是最大的市场。古莱氏方言在吸取了各部落语言优美成分和外来文化后,逐渐成为半岛阿拉伯人的统一语言,并发展成为文学语言,也是后来《古兰经》的语言。蒙昧时期的社会是部落社会,绝大部分居民是游牧阿拉伯人,其基本状况已如上述。阿拉伯人在放牧、劳作中,如吆赶骆驼声中,逐渐产生了诗歌。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了严密的韵律。6世纪前后,出现了一组称为“悬诗”的诗歌,它由七位诗人的七首诗歌组成。有的文学史家将它扩大为十位诗人的诗歌。据说是因为诗歌优秀而被悬挂在欧卡兹市场,从而得名。这组诗歌代表了伊斯兰前期诗歌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其他诗人的诗歌流传于世。蒙昧时期的诗歌主要反映了沙漠贝都因人的生活,内容有咏物、抒情、赞颂、讽喻、矜夸、悼念等,尤以爱情描写见长。诗作豪放,偏重于直观感觉。

后记

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阿拉伯文学是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阿拉伯民间文学无可置疑地是与文人文学同步发展、繁荣起来的,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千零一夜》就是它贡献给世界文苑的一朵璀璨的奇葩。阿拉伯民间文学丰富多彩。近现代以来,阿拉伯国家纷纷建立,各国的文学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民间文学也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除了民族的共性外,还有各自不同地区的特色。在对阿拉伯文学总的研究、翻译中,我们对阿拉伯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如《一千零一夜》《卡里莱和笛木乃》等也有所涉及,但对阿拉伯民间文学的总体情况却缺乏系统的了解和研究。这部《阿拉伯民间文学》可说是对阿拉伯民间文学的总体情况作了一个系统的介绍,从而也是填补了这门学科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努力,一个开始,留待我们继续研究的阿拉伯民间文学的领域仍然是深邃而宽广的。本书作者郅溥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丁淑红(女),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副研究员。丁淑红主要撰写书中第二章第三节“宗教故事”、第四节“笑话、趣闻、谜语”中的民间笑话、谜语部分,以及第九节“民歌歌谣”,第四章“阿拉伯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综述”大部分。


编辑推荐

《阿拉伯民间文学》:东方民间文学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阿拉伯民间文学 PDF格式下载



质量很好,适合读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