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风情万种

潘美玲 著 潘美玲、 才仁拉吉浦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9-06出版)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潘美玲、 才仁拉吉浦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

潘美玲 著  

页数:

228  

前言

以突破某种考试为目的的学习行为,其基本学习原理就是锁定最有效的学习任务,并精确测算完成此任务所需的学习时间,在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之间构建最合理的配置关系,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对于刚刚踏上征途的考研学子而言,其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看书,最迫切需要了解的就是到底应该看哪些书,需要花多少时间,如何规划和使用才能收获最大的学习价值。万学海文通过对历年数万名考研学子的深入调查表明: 由才仁拉吉甫主编、陈漠策划的“东归宝藏”丛书第一批4本问世了。今年还要出5本,以后出多少,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才仁拉吉甫是土生土长的新疆和静县人。他和一批热爱和静文化的有志之士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这套丛书会一直出下去。”这表露出新疆和静人的决心:不把蒙古族土尔扈特的文化资源全部挖掘整理出来,这套丛书将不会画上句号!新疆人民出版社能积极支持出版这套丛书,也表现出他们的远见。新疆文化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从性质上分,有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从地域上分,有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原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从本土的民族分,有汉文化、蒙古文化、维吾尔文化、哈萨克文化、俄罗斯文化、回族文化、柯尔克孜文化、塔吉克文化、锡伯文化、塔塔尔文化、乌孜别克文化等,五光十色,绚丽斑斓。蒙古文化在新疆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从成吉思汗移师新疆,蒙古文化就渗入到新疆文化中来,直到今天还有它的存在。新疆许多地名、山名、河名,都是蒙古语。北疆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实证,南疆也有。研究新疆文化史,同汉文化、维吾尔文化、哈萨克文化一样,蒙古文化也是个重要的切入点。不研究蒙古文化,也很难把握新疆文化史的

内容概要

  《东归宝藏:散落的珍珠土尔扈特民间故事》是蒙古族土尔扈特民间故事的精选本,也是我们首次对东归中国的新疆和静县境内土尔扈特民间故事的系统搜集和整理。全书45个精彩故事。内容涉及东归、传说、地理、神话、生活、智慧、寓言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它是全面呈现土尔扈特蒙古人历史、文化、生活和梦想的一条时间的河流,也是洞望土尔扈特蒙古人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世界的精神通道。  现在,我们把散落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这些稀世珍珠收集在一起,捧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喜欢。

书籍目录

土尔扈特东归的历史意义(总序)写在前面的话土尔扈特部与土尔扈特人土尔扈特的由来西迁及东归生活习俗传宗接代习俗出生婴儿洗礼剪胎发上马背记诵祖宗系谱生活礼俗长辈礼见面本乙待人接物待客程序做人要求宰畜待客礼手抓肉宴请整羊宴上饭礼仪敬酒趣俗敬酒为何敬三杯尝酒习俗献歌献哈达用无名指祭天地饮食习俗奶食肉食饭食婚俗提亲定亲送大礼走亲家送彩礼定日子建新房送礼单赠腰带与藏马蹬迎娶磕头礼揭帷幕丧葬丧葬种类丧葬程序过七节日祭祀节日春节麦德尔节祖鲁节青牛节打印记节祭祀祭塔格楞根祭火神宗教黄教在土尔扈特部的传播黄教寺庙在土尔扈特部的建立安建瘁热黄庙黄教喇嘛及其组织居住蒙古包文化娱乐体育类摔跤赛马射箭娱乐类讲故事《江格尔》说唱萨吾尔登谈骨比智雪天赌注日常用具传统家具门帘托古日成浩西楞都克图传统用具图勒格壶粮袋脚包绳类传统生产用具其他习俗放牧习俗牲畜剪毛牲畜去势挤奶劝奶爱马习俗爱鸟习俗搬迁习俗扎蒙古包拆包禁忌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精神方面强调孕妇要喝清澈干净的水,环境要优美,周围必须安静,心情要舒畅,避免让孕妇听到恐怖的事情和声音。另外,还要避免让她突然生气、大笑,不能打,不能骂,不能惊吓。行动方面不能坐在床边上,不能长时间站立,不能干重体力活,不能待在空气污浊的地方,不能听刺耳的声音,要注意室内空气洁净。经常对她说一些好听的话,在身体、心情、语言方面要特别注意,鼓励她生一个健康有福气的孩子。孕妇出远门时,防止出意外,防止遇到惊吓。孕妇不能骑烈性马、没有鞍的马,或者驮生肉的马。生活中,家庭里不能吵架打架,不参加红白事。孕妇要远离临产的孕妇,或者不能接近胎位不正的孕妇。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注意的地方。比如:不能用脚踢炉子里的火,而要用手送进去——用脚踢,生孩子时会先生脚。地上有绳子不能迈过去,会造成脐绕颈。不能在路上方便。那样的话,生出来的孩子生殖器是歪的。孕妇对公公婆婆或者长辈不尊敬会难产。这些仅是牧民主观习俗上的理解和认为,并没有科学依据。性别观察蒙古人在漫长的生活中,习惯从饮食、行动、精神、喜好上判断生男生女。比如:让孕妇走在松软的土上观察,右脚的脚印比较明显,身体比较轻盈,平时不太爱生气,就断定生男孩。原因是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时,他体重大部分都在母亲子宫的右边,反之是女儿。孕妇临产时,右边的乳房能挤出奶水就是要生男孩。接生婆摸孕妇肚子可以发现生男生女。她们认为,动静较厉害的是男,动得不厉害的是女。土尔扈特人认为,男孩在母亲肚子里时,与母亲是面对面的。而女孩是面向外的,所以长大后要出嫁。这些禁忌,一些是由上辈人传下来的,不一定有科学依据,一些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了解土尔扈特人的风俗时,需要辩证看待,有的放矢。宣布孩子性别如果知道谁家生孩子了,牧民们不会直接问生男还是生女,往往问:家里生的是赛马,还是针鼻子?是男孩的,主人回答:是赛马或者是支箭头、小王子等。是女孩时,就回答:是长黑头发的,或者说是一朵花。生了男孩的人家,为了让外人明白,会绑一条红布从蒙古包天窗的西南方 向伸出去;生了女孩,红布条就从东南方向伸出去;或者在蒙古包门上挂一个 弓箭代表生了个男孩,门上挂条红布说明生的是女孩。

后记

1993年,我刚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工作时,县城基本没有楼房,我家左邻右舍都是土尔扈特蒙古族人家。那时,有件事让我非常好奇:蒙古邻居家办喜事的日程特别长。月初看到他们家中人来人往,又说又唱。一打听,说是办喜事呢!可是过了10来天又看见他家人来人往,大包小包。一打听,还是办喜事呢!心里就糊涂了,没看见他们家有几个孩子,怎么老办喜事呢?私下向同事打听,同事很不在意地说:哦,蒙古人结婚就是这样,时间特别长,以后你就知道了。可能是先入为主,脑子里就记下了蒙古人结婚好漫长,一结就是几十天。而且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固执地以为所有蒙古族都是这样。后来,因为工作常常下乡,也时常到牧民家做客,渐渐被蒙古包内独特的装饰、绣品和牧民淳朴的待客方式迷住了,总在不经意时记录着。转眼10几年过去,如今回头看,才发现当初的认识是多么浅薄!好在我有机会改正。那就是上天阴差阳错让我这个汉族女子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土尔扈特历史和文化,并有幸遇到一批和我一样喜爱土尔扈特文化的同行者和支持者。 《土尔扈特风俗》着手比较早。有关这方面的蒙文资料很丰富,但汉文资料相对较少。有限的汉文资料中,发现对土尔扈特风俗或者是卫拉特风俗介绍存在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作为一名地方史工作者,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这项工作尽量做好,减少误解。这也是我特别想要做好《土尔扈特风俗》的原因之一。


编辑推荐

《风情万种:土尔扈特风俗》:1771年,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草原民族大迁徙,238年后的今天,中国首次进行东归文化大发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风情万种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