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哥特美术

王谢燕 编著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王谢燕 编著  

页数:

292  

字数:

31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事与美术有关的职业,在当代社会,尤其在中国,是被许多人看不上眼的。当孩子考大学时,数理化或者文科的功课都不行了,有些家长就想到让孩子去学美术。其实,美术水平的高低在人类社会中始终是一个文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且,美术也是人类文明中较为难以掌握的一种学科。没有一定的美术天赋,再加上后天不具备吃苦好学的精神,是肯定不能成为优秀艺术家的。从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来看,哪一样东西离得开美术?我们开的汽车,需要优美的造型;我们住的房子,要有舒适的空间;我们吃的食物,要有好的包装;我们穿的衣服,更是要有好的形式。不仅是衣食住行,就连我们天天用的钞票,也需要有人进行图案设计。总之一句话,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可能也有人会争辩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每一个行业。不过,当你去博物馆的时候,当你去翻阅人类文明史的时候,你就会豁然发现,如果将贸易、金融、语言等人们认为热门、重要的专业和美术相比较,它们在重要}生的排列顺序上都大大落到了美术之后。即便是将来,人们从各种更加丰富的媒体资讯中所看到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仍然会是美术。将美术与其他社会专业这样比较,并不是说社会上的其他行业都不重要,我要强调的只是美术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远远大于平常人的想象!尽管在每天的新闻联播或主流的媒体中并没有对美术予以特殊推崇,但是回头去看历史,即使是看距现在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的视觉资料,对你最为刺激的就是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人只穿灰色的衣服?

内容概要

本书重点回顾了哥特艺术的发祥,将哥特复杂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清晰地归纳和总结,内容涉及哥特风格的历史、地址要素,不仅对作为哥特艺术源头的法国的情况作了深入的研究,而且也包括了英格兰、德意志、奥地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筑等内容。那些重要的世俗和宗教的实例,如夏特尔、米兰和巴塞罗那的大教堂都在此书总得到了充分的表述。是中央美术学院学者写给读者的外国美术史,是一本生动了解外国美术史的入门读物,普及了美术知识,是艺术爱好者的理想读本。

作者简介

1960年出生,山东烟台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中国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平面设计艺术委会,副主任、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出版《成长的故事》、《艺众--设计:以访谈的名义》、《越位--设计:以传承的名义》等多部专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多元化的艺术时代 第一节 续写古典艺术的辉煌 第二节 红极一时的罗马式第二章 进发艺术之花 第一节 尖拱的魅力 第二节 巧夺天工 第三节 如临幻境第三章 哥特式在欧洲 第一节 屡创奇迹的法兰西 第二节 情欲的感染力第四章 落日余晖 第一节 晚期的辉煌 第二节 精雕与细描后记参考书目选图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哥特艺术与基督教的兴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黑暗之后,基督教文明逐渐臻于成熟。而主要服务于宗教的艺术,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大约从1150年开始,艺术上一种新的风格开始呈现。这种新风格影响并统治了西方的造型艺术领域长达三百多年。这种新艺术,被称为哥特式(Gothic Art)。在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哥特艺术的显现程度是不一样的。哥特艺术风格表现最为强烈的是建筑,其次是雕塑,再其次是绘画。这种情况的形成,是与当时欧洲艺术的表现技巧、材料技术、传统积淀等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的。自从拜占庭帝国时期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以后,兴建教堂之风就开始在欧洲各地盛行。由于在此之前并没有教堂这种建筑模式,而仿照罗马公共建筑,尤其是神庙建筑就成为最为可行的便捷设计之道,其中在室内安排巴西利卡的模式最为适应教堂功能上的需求。中世纪早期的时候,教堂大多是在罗马风格建筑形式的变体基础上兴建的,当然拜占庭除外,拜占庭的教堂采用了帆拱和鼓座的创新设计,使得教堂在穹项的高度、跨度、内部的采光等方面都比过去的罗马建筑要有进步。但是艺术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也是不断更新的。哥特式教堂在外部造型、建筑高度、室内空间、艺术形象等方面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其中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花窗、外部的高塔等成为其最为醒目的风格标志。这种风格标志强烈、不会与其他艺术语言混淆,最为浪漫地塑造出地面上的人们与天国的神灵相联系的实体形象,因而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哥特式的雕塑是在中世纪雕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现在来分辨哪一件雕塑属于哥特风格的作品,必然要和哥特式产生之前的雕塑艺术风格、以及哥特式消亡之后的各种雕塑风格同时对比才能知道。哥特式雕塑风格最为强烈的还是教堂建筑上的雕塑。因为在哥特式之前的中世纪风格的雕塑,都太拘泥于建筑构建的形态。譬如人形的柱子,人物形象就很呆板,比例失调不像真人,别扭得很。哥特式的人物雕塑虽然有的也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但柱子上的人形雕塑已经比较接近真人形象了,而且雕塑也大多挡住了柱子,尽管雕塑有时就是柱子的一部分,但是柱前的人形雕塑与柱后面伸出来的柱头看上去已经是脱离的,就仿佛柱子是柱子、人是人一样。而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上再出现人物雕塑时,其处理手法在此基础上更加灵活。不像哥特时期的人像,一个个与柱子一起立在那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蒙昧走向文明之后,人类的思维精神总是对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与求答,执着地探究着生存的本义与灵魂的归附,艺术就是在这个求证过程中,以审美方式留下的文明记忆。这里纪录着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信念与意志,抗争与进取,憧憬与渴求,历经岁月的淘洗,超越时空而播布至今。这部美术史以学者的识见,艺术家的禀赋对其进行了全新的审视与阐发,史论两重,图文并茂,读者自会从中得到切实的警醒、启迪与激励,以及丛书所标举的心灵上的震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美术理论与评论家 原《美术研究》主编/杜哲森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是人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史与人类文明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存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作品中,建筑作品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一部建筑史,尤其是以翔实的史料分析和丰富的图片细节来加以呈现的建筑史,是艺术爱好者与文化爱好者不可夺得的收藏。这套《震撼的美术》书籍中有关建筑史的论述部分,结合了历史、文化、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元素,对各个时期及经典类型的建筑案例进行了解析,同时旁征博引,扼要地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建筑师的设计理论与创作观点。窥一斑而知全豹,摆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书不失为是一套可以涵盖建筑艺术及其理论的优秀读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历史与文物 保护研究所所长 教授/王贵祥震撼的美术诞生于天才之手,而天才是父母生育的,更是社会养成的。他们在挥洒艺术才华的时候也是在诉说着自己时代的故事——这些呈现故事的画面联缀起来,就是历史的画卷。因此,我们通过鉴赏这套书,走进艺术之林,也能够实在地感到走在它们所属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上,在感觉愉悦之外也感受着人类历史的厚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丙中


编辑推荐

《哥特美术:压抑下的情欲》:中央美院学者带你穿越时空,一起走进辉煌的世界艺术殿堂。震撼的美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哥特美术 PDF格式下载



上学的时候学的是外国美术简史,小小一本书包含出中国以外的所有内容,真的是很简略,当时没什么感觉,后来讲课才发现所知甚少,而且在国内也没有机会感受外国美术的风貌,所以说这套书真的还是不错的,比较系统,至于全部全面我就不敢断言了,我是买来当做“课外读物”充实自己的,总体感觉值得一看哦~
就是书中好多图片用的是绘图,要是用照片感觉一定更好~难道是图片牵扯版权问题??


这一套书很不错,概括了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很适合我,了解西方艺术,并感到美。


没有中世纪教会,就没有哥特式建筑的存在;但存在即有理由,这本书将向你详细介绍。


书很正
内容的话我也很喜欢,不过不是外国人编的所以。。。

只能说挺满意的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