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等写作学引论

马正平,马正平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9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正平,马正平 编  

页数:

37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边缘到中心:信息社会与写作学科;在边缘处综合:当代写作学科的独立性;在边缘处崛起:当代写作学的壮丽景观;写作的概念等。

书籍目录

绪论 写作学科论第1 章 从边缘到中心:信息社会与写作学科 ?第1节 信息社会:人类进入“写作时代” ?一、信息社会的特征 ?二、信息社会与写作时代第2节 写作在信息社会的作用和地位一、作为创造和加工信息的写作行为二、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环节、过程的写作行为三、作为产生、表现情感的写作行为--艺术和休闲的写作四、作为学习方法、过程的写作行为--学习通过写作五、作为思维训练、素质教育手段的写作六、文章写作在现代传播媒体和传播活动中的独特优势第3节 信息社会需要建立独立的写作学科一、信息社会写作教学的迫切性二、信息社会需要独立的写作学科第2章 在边缘处综合:当代写作学科的独立性第1节 写作学不是语言学一、中国当代写作学的尴尬二、中国图书分类界对写作学学科归属的理解三、写作学为什么被误认为是语言学 ?四、写作学为何不属于语言学领域第2节 写作学不是文艺学一、把写作学确定为文艺学的“边缘学科”、“相关学科”是准确的二、写作学为什么不属于文艺学的领域三、写作学:在边缘处综合,便是独立第3节 写作学·修辞学·文体学一、写作学与修辞学的关系二、写作学与文体学的关系第4节 中国学术传统:有独立的写作学一、文章大国与写作理论的辉煌二、理论关注:中国古代写作学的特点第3章 在边缘处崛起:当代写作学的壮丽景观第1节  世纪前 年中国写作学的命运一、西方语法学、修辞学、文体学的引进与中国现代写作学基本话语的形成二、“八大块”文本主义写作学的形成三、被人颠覆的历史教训:对 世纪 年代以前中国现代写作学的反思第2节  世纪 年代:写作行为宏观操作机制的探索一、  年至  年:从“八大块”转向“文体技法”论二、  年至  年:从文本主义转向写作过程论三、  年至  年:从写作过程论转向写作主体论四、  年至  年:从写作主体论转向写作文化论第3节  世纪 年代:探索写作行为微观操作原理一、从梯级模型到场论模型:写作能力内在机制研究二、从非线性、非稳态到写作分形:对写作复杂性的思考 ?三、“写作思维”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四、对思维的思维:“写作策略”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五、非理性写作与非构思写作的观念与理论的提出第4章 写作的概念 ?第1节 狭义写作、亚写作、广义写作一、狭义写作二、亚写作三、广义写作四、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第2节 写作的特征一、写作成品的特征二、写作行为的特征三、写作思维的特征:充分性第3节 写作的概念一、流行的写作定义二、写作新定义第5章 写作哲学第1节 秩序创生:人类写作的最终渴望一、秩序:写作行为的本体 终极动力二、秩序的类型、结构三、写作秩序的三个层次四、写作秩序的功能五、秩序化:写作行为的终极本质第2节 性质思维:写作秩序与写作选择一、写作选择是表达秩序的选择二、选择即秩序化三、选择机制:处境、前提与写作文化控制四、写作思维即性质思维第3节 秩序感:作为文章规范的本质 ?一、“文”、“章”与“文章”的本义与引申义二、“章”之本义与本质三、文章的定义第4节 写作的本质第6章 写作状态第1节 对写作状态的自律性描述一、“四体化一”论二、“五要素”论第2节 对写作状态的自律与他律性的描述一、布拉姆斯的“四要素”论二、华莱士·马丁的叙述模型三、当代修辞学的三维修辞状态模型第3节 写作行为状态的控制场论一、最后中介的缺席:对他律性写作状态模型的批判二、场的基本概念三、写作控制场的描述四、微观写作场现象五、作为写作意识的写作场六、未完成线性:写作场状态的内在机制七、探索写作复杂性的写作场论学术方向八、场论写作学:当代写作学的学术突破第7章 写作意识第1节 文章图样意识一、文章图样是一个客观存在二、文章图样是什么三、文章图样的层次结构四、文章图样的形成第2节 主题意识一、主题的定义二、主题的本质:对象意识三、主题的流动意识 ?  ? ?四、主题的多维意识 ?  ? ?第3节 读者意识 ?  ? ?一、读者心理 ?  ? ?二、读者接受能力 ?  ? ?三、读者与作者的关系 ?  ? ?第8章 写作美学?第1节 写作美学何以可能 ?  ? ?一、写作美学:一门年轻而古老的学科 ?  ?二、写作美学研究是当代写作学深化的必然 ?  ?三、写作美学研究的艰巨性 ?  ?  ?第2节 写作美学的概念与结构 ?  ? ?一、何谓写作美学 ?  ? ?二、写作美学的学科边缘性 ?  ? ?三、写作美学的内涵 ?  ? ?第3节 写作美学的形态与理想 ?  ? ?一、作为写作审美本体的时空 ?  ? ?二、写作的时间之美--节奏美 ?  ? ?三、写作的空间之美--境界美 ?  ? ?四、写作审美理想 ?  ? ?第9章 写作文化学〖ST〗 ?  ? ?第1节 〖BF〗写〖BFQ〗作文化概念的提出 ?  ? ?一、对抽象化写作学的困惑与反思 ?  ? ?二、写作文化:对写作行为的真正控制中介的揭示 ?  ? ?三、写作文化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  ?第2节 写作文化的结构 ?  ? ?一、写作文化的精神结构 ?  ? ?二、形式写作文化与内容写作文化:写作文化指涉领域的拓展 ?  ? ?三、写作文化与写作禁忌 ?  ? ?四、写作文化的特征 ?  ? ?第3节 写作文化的内在机制 ?  ? ?一、写作文化:作为一种多层次的结构与系统 ?  ? ?二、写作文化:作为一个过程的精神行为 ?  ?三、生存关注:写作文化的本质与精髓 ?  ?四、时空情绪:写作文化的最终动力 ?  ?五、时空情绪、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写作规范之关系 ?  ? ?六、写作文化的内在机制 ?  ? ?第4节 写作文化学:理论意义与实践功能 ?  ? ?一、写作学观念的变革 ?  ? ?二、写作学研究思维方式的革命 ?  ?第10章 写作过程论 ?  ? ?第1节 写作行为过程的表层描述 ?  ? ?一、陆机的“感-思-文”的写作过程论 ?  ?二、“选材-立意-结构-表达-修改”的写作过程分析 ?  ? ?三、“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修改”的写作过程分析 ?  ? ?四、动机-立意-开笔-行文-修改 ?  ? ?第2节 “转化”观写作过程论 ?  ? ?一、双重转化论 ?  ? ?二、三级飞跃论 ?  ? ?三、三重转化论 ?  ? ?第3节 “生长”观写作过程论 ?  ? ?一、知行递变论:对写作行为内在机制的揭示 ?  ? ?二、“双非”过程论:对线性化稳态化写作过程论的批判 ?  ? ?三、写作分形论:对写作行为混沌现象的消解 ?  ? ?第4节 非构思写作过程论 ?  ? ?一、非构思写作过程论:对构思主义过程论的解构 ?  ? ?二、非构思写作学的特征、观念、方法论 ?  ?三、非构思写作学的价值与意义 ?  ?第11章 写作思维学 上 ?  ?第1节 对传统思维概念的质疑 ?  ? ?一、从形象思维研究的困窘谈起 ?  ? ?二、形象思维到底是不是一种思维 ?  ? ?三、传统思维定义的局限 ?  ? ?四、创构也是思维:当代学者的新思考 ?  ? ?第2节 对思维概念的重新定义 ?  ? ?一、关于思维概念的新思考 ?  ? ?二、思维,还应包括应变策略 ?  ? ?三、思维新概念:一种秩序化的意识行为 ?  ?第3节 对思维活动的重新分类 ?  ? ?一、一般思维和现实思维 ?  ? ?二、日常思维和生产思维 ?  ? ?三、认识思维和创构思维 ?  ? ?四、操作思维和控制思维 ?  ? ?五、目标思维和行为思维 ?  ? ?六、表层思维与深层思维 ?  ? ?七、显性思维和隐性思维 ?  ? ?第4节 人类思维的操作技术原理 ?  ? ?一、对分析与综合的再次分析与综合:从思维定义说起 ?  ? ?二、分析与综合 思维 的五大类型:思维行为的宏观操作模型 ?  ? ?三、对五大思维操作模型的再分析:思维行为的微观操作模型 ? ?第12章 写作思维学下 ?  ?第1节 写作立意思维操作原理 ?  ? ?一、立意的概念 ?  ? ?二、通过因果思维立意 ?  ? ?三、通过相似思维立意 ?  ? ?四、立意思维操作的思维方式 ?  ?第2节 写作赋形思维操作原理 ?  ? ?一、什么是赋形思维 ?  ? ?二、赋形思维的基本原理:重复与对比 ?  ?三、赋形思维的本质:复制生长 ?  ?第3节 写作路径思维原理 ?  ? ?一、什么是路径思维 ?  ? ?二、分析与综合:写作路径思维的基本原理 ?  ?三、分析与综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 ?四、写作路径思维文体意识 ?  ?  ?第13 章 写作智慧学 ?  ? ?第1节 什么是写作智慧 ?  ? ?一、写作智慧概念的提出 ?  ? ?二、什么是写作智慧 ?  ? ?三、写作智慧的思维性质和意识特征 ?  ?四、智慧的本质 ?  ? ?五、写作智慧与生存智慧 ?  ? ?第2节 写作智慧的思维原理 ?  ? ?一、写作过程的写作智慧 ?  ? ?二、写作智慧思维的内在机制 ?  ? ?三、写作智慧的思维操作 ?  ? ?第3节 写作智慧论视野中的写作教学 ?  ? ?第14章 写作措辞学上 ?  ?第1节 行文措辞学是写作学研究成熟的标志 ?  ? ?一、从宏观到微观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逻辑 ?  ? ?二、从宏观到微观:西方写作学史的规律 ?  ?三、从宏观到微观同样是中国写作学发展的规律 ?  ? ?第2节 行文措辞学的基本概念 ?  ? ?一、何为写作措辞学 ?  ? ?二、写作行文措辞的单位 ?  ? ?三、行文思维的心理结构 ?  ? ?第3节 写作行文措辞的过程模型 ?  ? ?一、当代语言学关于句子生成的基本模型 ?  ?二、句子生成的写作学模型:措辞为语境而展开 ?  ? ?三、行文措辞语义展开的基本形态 ?  ?  ?第15 章 写作措辞学下 ?  ?第1节 句内行文措辞的操作原理 ?  ? ?一、行文措辞的目标、理想--表现力的形成:语感与美感 ? ?二、句内行文展开性措辞思维操作 内容    ?  ?三、句内行文语感性措辞思维操作 形式    ?  ?四、句内行文策略性措辞的思维操作 修辞    ?  ? ?五、行文措辞落笔思路的生成 ?  ?第2节 句、段间行文措辞的操作原理 ?  ? ?一、逻辑化展开 ?  ? ?二、具体化展开之一:相似展开 ?  ? ?三、具体化展开之二:构成展开 ?  ? ?四、具体化展开之三:过程展开 ?  ? ?五、具体化展开之四:程度展开 ?  ? ?六、衬托性展开 ?  ? ?第3节 写作行文措辞的思维规律 ?  ? ?一、行文措辞的状态特征:思辞隐显共时,逻辑形象统一 ?  ? ?二、行文措辞的本质特征:功能语义扩展,语境读者至上 ?  ? ?三、行为思维的过程特征:尺度宏微异质,先叶枝后主干 ?  ? ?四、行文措辞的思维特征:赋形路径,宏微有别 ?  ? ?第16章 当代写作能力观 ?  ?第1节 心理学、教育学的能力观 ?  ? ?一、能力:在心理学家眼中 ?  ? ?二、能力:在教育家眼中 ?  ? ?第2节 人才学、人格学的能力观 ?  ? ?一、能力:在人才学家眼中 ?  ? ?二、能力:在人格理论家眼中 ?  ?第3节 哲学家、文化学家的能力观 ?  ? ?一、能力:在哲学家眼中 ?  ? ?二、能力:在文化学家眼中 ?  ?  ?第4节 写作能力的内在机制 ?  ? ?一、能力的内在机制 ?  ? ?二、写作能力生成的内在机制 ?  ? ?三、写作能力状态的内在机制:场化模型 ?  ? ?第5节 动力学写作教学新视野 ?  ? ?一、重新审视过去的写作能力观 ?  ? ?二、动力学写作教学新视野 ?  ?  ?第17 章 当代写作操作观 ?  ?第1节 写作操作技术原理研究的迫切性 ?  ? ?一、写作教学的出路与希望在于现代化、科学化 ?  ? ?二、现代化、科学化写作教学的任务 ?  ?三、写作教学现代化、科学化的内涵 ?  ?第2节 操作技术生成的基本原理 ?  ? ?一、技术的一般定义 ?  ? ?二、技术的思维结构 ?  ? ?三、技术:“是什么”与“怎么做” ?  ?四、写作操作技术中渗透着写作理论 ?  ?第3节 写作操作技术来自写作模型 ?  ? ?一、写作模型建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 ?  ?二、写作行为的基本的思维操作模型 ?  ?三、写作文化、写作能力结构仍是一个写作模型问题    ?  ? ?四、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模型的内在机制 ?  ?五、写作技能、写作技法、写作技术、写作操作、写作技巧的区别 ?  ?  ?附 重塑中国写作学的当代形象 ?后记 ?  ?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高等写作学引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