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学的感染力

彭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彭锋  

页数:

32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美学的感染力》作者通俗地介绍了美学的有关理论。涉及的许多问题都属于美学学科的前沿问题。

作者简介

  彭锋,1965年生,湖南祁东人。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副教授,兼任中华全国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2001学年任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学年任韩国成均馆大学访问学者。第15届世界美学大会亚洲美学论坛特邀小组成员(日本,2001)。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西比较美学。出版学术著作有:《诗可以兴:古代宗教、伦理、哲学与艺术的美学阐释》、《美学的意蕴》、《生与爱——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哲学根源》、《实用主义美学》(翻译)、《哲学实践》(翻译)、《中国文化导读》(合著)等。

书籍目录

走向生活智慧的美学——代前言第1章 中国为什么有“美学热”——兼谈美学学科背后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20世纪的三次“美学热”○ 美学的批判精神○ 美学的创造精神○ 中国文化的美学气质第2章 从皇冠明珠到大众策略——谈美学学科的历史变迁○ 关于摹仿和创作的学科○ 美学在哲学学科中的具体位置○ 美学的自然主义倾向○ 大众时代的审美策略○ 中国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第3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谈审美的普遍性和先天性问题○ 美作为一项最普遍的价值○ 爱美之心的生理基础○ 爱美是人的自由本性的显现○ 在创造中的“美的规律”○ 从“好之”到“乐之”第4章 美在境界——谈美的本质问题及其演化○ “美是难的”:美的本质问题的提出及其困惑○ 日常意义上的“美”和美学意义上的“美”的区分○ 美学意义上的美是一种境界美○ 审美境界是一种本然的人生境界○ 自然全美○ 人生境界的不同层次第5章 审美与还乡——谈审美还原问题○ 对审美的不同理解:从感性认识到生命体验○ 审美还原问题的提出○ 西方美学史上对审美还原的认识○ 中国美学史上对审美还原的认识○ 审美还原在现象学还原中的优先地位第6章 大乐与天地同和——谈审美愉快及其根源○ 美感与官能快感○ 美感与高峰体验○ 美感与惆怅○ 大乐与天地同和○ 审美与快乐在时间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乐的基本特征第7章 块然自生——谈审美创造的发生机制兼谈宗白华美学的意义○ 创造的发生机制○ 作为宇宙本体的“生”的导出○ 中国哲学对作为宇宙本体的生命精神的认识○ 宗白华美学的特殊意义○ 关于作为宇宙本体的“生”的几点说明○ 天才艺术对作为宇宙本体的“生”的体现第8章 美是真理的显光——兼谈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美与真的冲突○ 美与真的统一○ 美是真理的显光○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第9章 美是道德的象征——谈美与善的关系○ 美与善的差异○ 美与善的统一○ 美的独立价值○ 美与善的深层关系的探讨○ 当前的道德危机及其审美重建第10章 自然美的现代意义——兼谈美学视野中的环境保护○ 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体系○ 自然美的困惑○ 环境保护和肯定美学○ 自然美对美学基本理论的启示第11章 工匠、大师和巫师——谈艺术和艺术家所扮演的角色的历史变迁○ 艺术的定义○ 艺术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当代艺术定位:大读者,小作家○ 假唱的美学透析——当代艺术难题分析之一○ 艺术的历史演变第12章 什么是美学范畴——从文化大风格到先验情感范畴○ 美学范畴作为审美文化的大风格的凝聚○ 几种主要美学范畴的基本特征○ 美学范畴研究的一种新视野:美学范畴作为先验情感范畴第13章 直觉与联想——兼谈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直觉与联想的矛盾○ 看戏与演戏的矛盾○ 文艺与道德的矛盾○ 艺术与自然的矛盾○ 矛盾的原因和意义第14章 当前美学的新趋势——兼谈李泽厚与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 李泽厚与实践美学○ 美学作为艺术批评的一种手法○ 建立底线美学的设想第15章 美学和美好生活——兼谈美育的意义与问题○ 如何理解人生及其世界○ 美好生活的三要素○ 美育的意义和问题第16章 超越现代性——当代中国美学方向探寻○ 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符号学结构○ 现代性的美学困惑○ 分析对美学的抑制○ 后现代的美学转向○ 后现代美学的困境○ 中国美学突破“现代”困境的哲学基础主要参考书目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世界上有好人,有恶人,恶人就不爱善;世界上有愚夫,有智者,愚夫就不爱真。但不管是好人还是恶人,不管是愚夫还是智者,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爱美。所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摘自本书  美学是感性认识与感性表现的科学。  ——鲍姆嘉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学的感染力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