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锻造冷战联盟

许海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许海云  

页数:

6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满目疮痍,哀鸿遍地。在战争的废墟上,欧洲旋即陷入美苏冷战的漩涡而无法自拔。“大西洋联盟政策”作为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集中反映了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起一直处心积虑,积极谋求在欧洲实施政治、经济与军事扩张的政策实质。就“大西洋联盟政策”的酝酿及其实践而言,美国既是始作俑者,又是政策主导者;西欧国家不仅主动参与其中,而且也发挥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双方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大西洋联盟政策”所形成的这一政治格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确定了战后美国与欧洲关系的基本走势,进而影响到美苏冷战的全局,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伸到后冷战时代。

作者简介

许海云,男,1967年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1989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9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执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系副主任。
  2004年、2005—2006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美国维里诺瓦大学进行访问研究。长期从事冷战史、北约史以及欧盟史、西方史学史等教学与研究,曾主持一项教育部科研项目,参加多项国家教委、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与一般项目,现有专著及教材两部,主编并参编著作五部,先后在《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美欧联合思想到战后初期的美苏对抗 一、从欧洲联合思想的滥觞到美欧联合 二、美欧联合思想与美国的全球主义战略 三、全球主义视野下的欧洲联合政策与大国合作政策 四、大国合作思想的终结与美苏冷战对峙第二章 美国、西欧区域性安全联合与冷战 一、战时西欧的联合思想及其实践, 二、战后初期的美英特殊关系与美欧联合实践 三、战后初期英法两国防御安全联合与美国 四、美国对区域性安全联合的思考与实践 五、在冷战思想下美国对欧洲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实践第三章 美国与“大西洋联盟政策”的酝酿 一、美国与西方联盟计划 二、美国与《布鲁塞尔条约》 三、美英加三国谈判与“五角大楼协定” 四、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北大西洋区域防御安全的报告与分析 五、“范登堡决议案”与美国外交 六、华盛顿试探性谈判与“华盛顿文件”第四章 “大西洋联盟政策’’的展开与深入 一、华盛顿试探性谈判之外的美国外交实践 二、美国与《北大西洋公约》 三、从军事援助计划到《共同安全援助法案》 四、“大西洋联盟政策”下的美欧合作与冲突 五、美国的欧洲防御安全计划与北约防御安全战略的结合第五章 冷战的加剧与“大西洋联盟政策”的延续 一、NSC一68文件与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冷战政策 二、美国强化大西洋联盟框架 三、“大西洋联盟政策”的对德策略与实践 四、大西洋联盟框架下美欧双方的政治、军事融合 五、美国与大西洋联盟的扩展第六章 “大西洋联盟政策”的结局与欧洲分裂 一、“新视野”下的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 二、美国与核武装化的北大西洋组织 二、美国、西欧联盟及欧洲防御联合的继续 四、欧洲军事一政治对峙格局的形成附录一 大事记附录二 参考书目附录三 重要人名中英文对照表


编辑推荐

《锻造冷战联盟: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研究(1945-1955)》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锻造冷战联盟 PDF格式下载



  人大历史系副主任许海云疯狂伪造系列学术著作献疑
  
    作者:米辰峰
    100872 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
    9-23点电话:010-62516494(人文楼317办公室) mikemi0422@hotmail.com
  
    [摘要] 我的初步调查结论是,他的代表作《锻造冷战联盟》是他的博士论
  文改头换面扩充以后出版的书。大量鲜活有力的事实说明,他本人决不具备读懂
  任何外文著作的起码能力,遑论研究撰写大部头专著。他的博士论文及其《锻造》
  参考书目两次整体照抄侯力强博士论文,以及错抄、漏抄、胡乱拼接、8次重复
  等,仅仅是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锻造》中210多本外文参考书和1500多条外
  文注释的99%以上他肯定没有读过。按照网址抽查核对他在第三章数百次引用
  FRUS,1948,Vol.III相关内容的结果就会发现他是否能读懂原文任何一章乃至一
  页,仅第三章伪注的数量多么惊人!他20年来伪造的7本书,都是按照1995年合
  伙伪造《新编英汉词典》的协作模式,花钱雇人翻译集体做出来的书,都严重违
  反了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以
  下简称“3.19文件”)的有关条款:“(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
  伪造注释”。
  
    目录
    1. 从骇人听闻的弥天大谎说起
    2. 博士论文及其《锻造》参考书目两次整体照抄侯力强博士论文的局部对
  比列表
    3. 从照抄和增补侯博士书目的多处错漏看许海云伪造学术著作的拙劣伎俩
    4. 从主题的严重误解看许海云不懂装懂故弄虚玄信口雌黄
    5. 从抽查几处引文发现的严重问题推测许海云著作全文的伪劣程度
    6. 异常拙劣的英语水平足以证明他决不可能读过那么多外语著作
    7 平庸的日常说话水平显示出来的智商问题
    8. 从诸多拼接痕迹看许海云伪造博士论文等学术著作的拙劣伎俩
    9. 请看许海云全文抄袭拼凑860页巨著的典型样板
    10. 请看许海云伪造英语论文的典型样板
    11. 从多次雇人翻译和编书的经历推测他雇人撰写博士论文和《锻造》的可
  能性
    12. 从他亲笔撰写的摘要和概论看他缺乏起码的史学常识,不可能独自写出
  任何合格著作
    13. 从《新华文摘》转载许海云的伪劣论文推测我国学术腐败的严重性
    14. 许海云1992-2009年伪造的7本代表作列表
    15. 附录:许海云博士论文全文扫描版
    16. 附录: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
  通知”
  
    1. 从骇人听闻的弥天大谎说起
  
    您也许闻所未闻,人大历史系副主任许海云横空出世,在世界史领域用他自
  己的嘴巴喷射了一颗颇具中国特色的超级学术卫星,它就是人大历史学院刚刚上
  报教育部,参加“2009年全国高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评奖”的617页的
  煌煌巨著《锻造冷战联盟-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研究,1945-1955》(人民大
  学出版社出版,2007;以下简称《锻造冷战联盟》)。也许他即将粉墨登场走上
  领奖台。敬请读者继续关注有关报刊即将公布的评奖结果及其颁奖典礼。
  
    为什么说这是一颗横空出世的超级学术卫星呢?诚如许多世界史老前辈说的
  那样,鉴于外语障碍和资料局限,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至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
  多老专家皓首穷经一辈子,也只能编写出薄薄的一本二三百页或者三四百页的
  “世界XX史概论”(通史、教材、讲义、论文集)等。还有不少世界史名家却终
  身没有专著问世,例如德高望重的胡钟达先生、刘家和先生和廖学盛先生等老前
  辈,都是靠不太多的论文及其论文集奠定其崇高学术地位的。
  
    然而,我之所以惊骇许海云的旷世奇书,既不在于他当年仅有40岁,也不在
  于它是世界史领域极其罕见的一本617页的专著,而在于它是一本仅仅研究一个
  外国一项政策在短短10年内的详细历史!其断代专精程度,不仅在我国世界史领
  域绝对第一、遥遥领先、史无前例,即使在西方也同样鲜有匹敌!
  
    尤其令人惊讶不已的是《锻造冷战联盟》“前言”第10-11页里宣称的骇人
  听闻的弥天大谎:“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研究基础,笔者利用在德国和美国做访
  问学者的便利条件,全面地收集并整理了‘大西洋联盟政策’所涉及的大部分历
  史档案、政府文献和学者论述,充分借鉴了国外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成
  果,在写作中大量地运用了美国外交文件集、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文件集、美
  国国会对《北大西洋公约》听证会议记录、参议院关于北大西洋安全与美国军事
  援助系列文件、国家安全委员会分析报告汇编等美国的档案文献。还利用了《英
  帝国海外文件集》、《苏联历史档案汇编》等外交档案,并对各种档案以及相关
  史料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因此,本书的资料基础具有普遍性,写作具有一
  定的原创性特色” 。
  
    纯属谎言。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资料范围和数量呢?让我们单从上述七大类
  档案的第一项,即英文简称为FRUS的“美国外交文件集”来计算吧。仅就许海云
  研究的1945-55年这一段而言,那套“美国外交文件集”共有76巨册,每册平均
  大约1500页,每页平均50行,每行平均10个词。他先后到德国和美国都是3-6个
  月的初次短期访学,大家算一算,要做许海云那种“原创性”研究,“全面地收
  集整理”原始档案,单单在3-6个月的时间,就能从76巨册数千万字中理出头绪,
  筛选出若干有用的卷册,谈何容易?能有多少时间用于研究?即使不旅游,不吃
  饭不睡觉,即便是精通英语的专家,通览这么多资料也时间不够啊!更何况还有
  其他六大类不知道是十几倍还是几十倍于“美国外交文件集”的更多资料数亿万
  字!如果再考虑到许海云那点极其可怜的英语,他怎么可能开创这前无古人的学
  术能力和辉煌业绩呢?
  
    再说,我从来没听说许海云还懂德语和俄语,他怎么能读懂德国和苏联的原
  始档案呢?既然他说是“在德国和美国”收集整理的,那好,请他用德文和英文
  分别详细写出他曾在德国和美国“收集并整理…历史档案、政府文献和学者论述”
  的那些档案馆/图书馆的馆名、街道门牌号码、城镇名称及其具体查阅时间等,
  现在的查询条件也方便,请领导们一一查证。请他分别说明,他在《锻造冷战联
  盟》1500多次引用的那一大堆外文图书,哪些书是在德国的哪家档案馆/图书馆
  查到的?德国的档案馆/图书馆的编目体系如何?他是如何跨越陌生外语文化障
  碍的?难道收藏在德国或美国的苏联档案出版物为他提供过特别服务,早已翻译
  成他们老家的山西大同方言了吗?如果他胆敢进一步编造不懂德语的华人怎样逾
  越德语馆藏编目体系语言障碍的查阅细节,且待我运用我在德国图书馆的艰难查
  阅经验进一步戳穿他的无耻谎言。
  
    我以下的研究结果显示,很可能他不仅没有去过外国的有关档案馆/图书馆,
  中国的他也没去过;不仅没看过外文档案;甚至连具体收藏地点他都不知道。不
  信,问问他中国收藏FRUS的那个读者罕至的确切地点在哪里?那里有他的查阅纪
  录吗? 2002-07年前后国人在北京查阅FRUS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他
  知道吗?
  
    他的博士论文及其后来改头换面的出版物《锻造冷战联盟》只能是通过三种
  途径综合伪造的:其一是照抄现成的中文译著,其二是花公家的钱雇人分段分期
  分批编译,其三是由他最后拼凑这些编译和其他的汉语论文,胡编乱造。
  
    其实,早在2007年出版《锻造冷战联盟》前5年,即他伪造完博士论文的
  2002年,他早已把他在《锻造冷战联盟》前言里伪称从国外查到的FRUS的基础书
  目完整地抄袭在他的博士论文里面,哪还用5年后再到国外查阅?根据教育部
  “3.19文件”,这就是必须严肃查处的“捏造事实”。
  
    2. 博士论文及其《锻造》参考书目两次整体照抄侯力强博士论文的局部对
  比列表:
  
    1995年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专业的侯力强博士论文《大西洋联
  盟与德国重新武装》(刘同舜教授指导:复旦大学; 1995,150页;29cm,国图书
  号1998\D814.1\2\南区学位论文阅览室)第148页参考书目开始的原文:
  
    一、外交部分:
    1. U.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以下均简写为FRUS):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1943.
    FRUS: 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1945.
    FRUS: 1946,vol. 2,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vol.6,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viet Union; vol.7, the Near East and African.
    FRUS: 1947, vol. 1, General, The United Nations; vol.2,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Germany; vol. 3,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Europe.
    FRUS: 1948, vol. 2, Germany and Austria; vol. 3, Western Europe.
    FRUS: 1949, vol. 3,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Germany and
  Austria; vol. 4, Western Europe.
    FRUS: 1950, vol. 3, Western Europe.
    FRUS: 1952-1954, vol. 2, Germany and Austria; vol. 5, Western
  Europe Security.
  
    2002年第一次整体照抄侯博士书目时许海云博士论文《1945-1955年美国的
  "大西洋联盟政策" 》参考书目开始部分的原文:
  
    一、外交文件集、文献汇编:
    1、FRUS,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1945 (Greenwood
  Press, Westpost, Connecticut,1976).
    2、FRUS,1946,Vol. 1 (GPO,Washington D.C.,1969). 1972?
    3、FRUS,1947,Vol. 2 (GPO,Washington D.C.,1972).
    4、FRUS,1948,Vol. 3/4 (GPO,Washington D.C.,1974).
    5、FRUS,1949,Vol. 1/4 (GPO,Washington D.C.,1975).
    6、FRUS,1950,Vol. 1/3/4 (GPO,Washington D.C.,1976).
    7、FRUS,1952-1954,Vol. 5 (GPO, Washington D.C., 1978).
  
    2007年许海云又在《锻造冷战联盟》第二次整体照抄侯博士书目:
  
    一、外文档案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50-1955,Basic Documents,Vol. 1,Vol. 2,
  Department of State 6446,Washington, D. 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7.
    Baier, Clarence and Stebbins, Richard eds.,Documents on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New York: Harper & Bros, 1952.
    Facts and Figures,Brussels: The NATO Information Service, 1989.
    FRUS, 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1945.
    FRUS, The Conferences of Berlin,1945.
    FRUS, 1945,II,III,IV,V
    FRUS, 1946,I,II,lII,IV,V,VI
    FRUS, 1947,II,III,IV
    FRUS, 1948,II,IIl,IV
    FRUS, 1949,I,III,IV,V
    FRUS, 1950,I,III,IV
    FRUS, 1951,I,III,IV
    FRUS, 1952-1954,I,II,III,VI,VII,X,XI
  
    在许博士论文第1页注释○1,他提到过“侯力宇的博士论文:‘大西洋联盟
  与西德的重新武装’”。为什么许海云要隐瞒作者的单位“复旦大学”等其他重
  要信息,并把作者的姓名“侯力强”有意篡改成“侯力宇”呢?我推测,许海云
  当时心里的小九九可能是,万一东窗案发,可以借故托辞:“奥耶,我曾经交待
  了出处”;但是,他同时又有意设置了种种障碍,竭力让人不能找到这个子虚乌
  有的作者姓名及其论文出处。
  
    为什么我说他把“强”改成“宇”是有意的呢?第一是因为无论用哪种汉语
  输入法,拼音的还是笔画的,都绝不可能遇到“强”字和“宇”字并列在一个选
  字下拉菜单里,因为不慎误操作而导致错误输入的可能。第二是,许海云不想让
  人知道他整体照抄书目的来历,是因为这段书目由8个FRUS开头,1945-54年紧密
  并列的独特性太显眼,不仅在中国的世界史学位论文和其他汉语论著里很可能独
  一无二,在其他相关专题的外文著作,我也没看到这样写的书目结构。一旦看到
  他敢这样整体照抄,他就担心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来”,别人就会顺藤摸瓜。其
  实,他从侯力强的论文获得的启发,岂止一段基础书目,还有选题,基本思路,
  结构框架等。只不过我不是这个专业的行家,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其他抄袭门道
  来。
  
    3. 从照抄和增补侯博士书目的多处错漏看许海云伪造学术著作的拙劣伎俩
  
    从以上侯博士和许博士的三种书目中用黄色突出显示的对比部分来看,既然
  整体照抄,书目的选题、断代、编排结构都照搬,只是卷次略有调整,还会有什
  么重大差别吗?其实不然。诚如古语所云:“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下
  相如。”
  
    其一,照抄者省略了绝对不能省略的文字,说明他不学兀术,缺乏起码常识
  
    既然许博士也要模仿侯博士,把“美国外交文件集”作为博士论文的资料基
  础和引文主体。那么,就必须同时照抄侯博士外文书目开始的这一段话:“U.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以下均简
  写为FRUS)”。因为FRUS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缩略语,只有这样前后关照,读者
  才能明了以下多次引用FRUS的确切含义原来就是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的缩略形式。任何学术著作在使用非媒体常用的缩略语,都必须
  在开始给出全称一次。这是极其普通的国际学术规范,是常识。
  
    然而,许博士照抄时竟然都砍掉了这句全称;无论是2002年的博士论文还是
  2007年的出版物《锻造冷战联盟》,无论是书目还是注释,都在使用简称时没有
  一次提前给出全称。这充分说明他始终没有读懂侯博士这句话及其上下文的连带
  关系。
  
    其二,按照国际惯例,系列出版物的卷次后面也应该著录本册题名。例如侯
  博士书目著录的这种规范FRUS: 1946,vol. 2,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而许博士不懂这个常识,偷工减料,把卷册题名的绝大多数都阉割了。在阉割题
  名之后又滥加出版社信息,更显得照抄者不懂常识,本末倒置。
  
    其三,《锻造冷战联盟》的“外文档案”开始增加的许多书根本不是档案,
  而是学者们研究档案的著作。例如FRUS, 1952-1954之后的第三种参考书
  Documentary History of Truman Presidency(《杜鲁门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档案
  的发展史》)就绝对不是档案。他把那么多仅仅因为书名中含有Document或者
  documentary的私人著述,把研究档案内容以及档案发展史的著作都误解为档案
  本身,胡乱著录“外文档案”参考书目,是他根本读不懂这些书名的铁证。试问,
  连那么多书名都没有读懂,还能读懂内容吗?
  
    人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行家里手都能善于博采众长,
  食而化之。而外行则只能原文照抄。不改则已,一改就错,越描越黑,破绽百出。
  此即古代文献批评家所谓“但见刀斧处,血迹斑斑,惨不忍睹。”
  
    挑选貌似有关的书,隐瞒照抄过的书,这是许海云汉语参考书目的另一特点。
  我浏览过10多本他的汉语参考书,都与他的选题貌似相关实则无关,都不是专门
  研究美国外交史的学术专著,而是中国人看世界、话说天下大事、控诉美国霸权
  主义、宣泄民族主义情感的战斗檄文。而那些真正能为他所用的美国史汉语译著,
  他或者采用了类似于把“侯力强”有意篡改成“侯力宇”等方法隐藏起来,或者
  秘而不宣。
  
    4. 从主题的严重误解看许海云不懂装懂故弄虚玄信口雌黄
  
    纵观这位研究美国外交史至今整整20年的专家许海云的博士论文及其出版物,
  他研究的应该是1945-55年这10年期间美国创建北约的早期历史,即美国冷战政
  策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史。然而,许海云为了瞒天过海,避免他人过于轻易地发
  现他的浅陋,就故意不用绝大多数国内外专家常用的通俗术语“北约”来命名他
  的博士论文题目及其《锻造冷战联盟》的书名,而是杜撰了一个汉语新概念“大
  西洋联盟 ”取代“北约”,还谎称这是他的独创性最新发现,欺世盗名,蛊惑
  人心。
  
    许博士认为,在当今世界,与“北大西洋联盟”并存的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
  “大西洋联盟”。诚如他在《锻造冷战联盟》前言第3页所说:“关于大西洋联
  盟的性质问题,一些著述将大西洋联盟直接视为军事-政治组织,并且认定该联
  盟在美苏冷对峙中相当于北约组织,或接近于北约。与之相反观点的则并不认同
  北约与大西洋联盟的对等关系,而是认为可以在北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大西洋
  共同体。”因此他进一步阐述说,在那个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中,除了“北大西
  洋联盟政策”之外,还有一个“大西洋联盟政策”与之并存,不为人知,有待他
  的发掘。
  
    这段话在原博士论文“概论”第2页的版本是:“一些著述将大西洋联盟直
  接视之为军事-政治组织,并且认定其在美苏冷战对峙中等同于北约组织,或接
  近于北约…… 与此持相反观点的著作则并不认同北约与大西洋联盟的对等关系,
  认为可以在北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发展 [原文重复] 大西洋共同体。”
  
    需要指出,许海云博士论文的这些最新观点,在5年后出版的《锻造冷战联
  盟》“前言”第3页的复制正文及其两个注释里对于原文错漏做了5处修改补充。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修改在注释○1,他把博士论文注释中提到的错误页码
  145/454改成了145-154。另外用来支持他观点的《锻造冷战联盟》注释○2提到
  的那本英文书在北京各大图书馆都查不到,估计是伪造的。
  
    虽然我仅是一位普通大学教师,因为要学术打假,刚刚开始接触北约简史才
  10多天,应该承认我对这个专题所知甚少。但是我也愿意在这个貌似非常专业的
  伪问题上发表一点我的不成熟见解,以便就教于方家 。
  
    我认为,深受许海云怀疑和反复批驳的那7位西方专家在他们的4本书里提出
  的基本观点,即“大西洋联盟等同于北约”,大概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毫无疑
  问是正确的。因为许海云的专业知识过于肤浅,英语水平太差,读不懂任何原著,
  才导致他无事生非,不懂装懂,故弄虚玄,信口雌黄。
  
    根据我的初步浏览,北约的英文全称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不仅可以简称为the Atlantic Alliance和Nato Alliance,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
  简称为the Alliance(参见Encarta的条目:“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全文)。这就如同我们在汉语著作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既可以简称为“中国政协”和“全国政协”,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简称为“政
  协”,道理一样。能不能识别经过文字变通以后全称及其几种简称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全在语言水平。
  
    因此,在论述这一段美国外交史的英文著作里,用Atlantic Policy代替
  North Atlantic Policy一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乃至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不仅是
  一个语法问题,也是一个历史地理常识。因为所有“大西洋联盟”的成员国家,
  无论是早期的12国还是今天的27国,都在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以北的大西
  洋沿岸,绝无例外。这就是北约何以要在他的英文全称里强调使用North
  Atlantic… 的原因所在。在非正式场合,North这个词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衍词。
  因为“北大西洋联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别称,因此,“大西洋联盟”
  完全等于“北约”。这一点由Encarta那个条目里多次使用Nato Alliance来代替
  北约的全称可以证明。
  
    再说,英文版历史著作在叙述所有Treaty Organization,即政治军事盟约
  组织时,最常用的简称名词就是Alliance,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连这点儿
  常识都不懂,就妄称美国外交史和北约简史的专家,还要在自己连篇累牍的垃圾
  著作里反复批驳西方专家解释的基本概念是错误的,喋喋不休地胡说什么“北大
  西洋联盟”和“大西洋联盟”不一样,岂不贻笑大方?在不涉及政治利益的纯学
  术基本概念上和西方权威学者们胡搅蛮缠,在这些西方学者们很可能不屑一顾的
  汉语图书里喋喋不休地与西方学者论战,误导中国读者,难道这也是反对美帝国
  主义斗争的需要吗?
  
    许海云在《锻造冷战联盟》前言第IX页的以下这段话进一步暴露了他对汉语
  概念“北约”的严重误解:“本书的主要观点认为,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绝
  不止于《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只是‘大西洋联盟政策’及其实践的一个阶段
  性成果。向前推溯……往后沿革……正是在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指导下,北
  约得以由空洞的条约走向实体……”。
  
    从这段话来看,许博士的独特见解根源在这儿:他认为汉语“北约”不是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仅仅是指1949年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那个条约。
  因此他的博士论文是不能用“北约”这个概念作题目的。怨不得他喋喋不休地反
  复批驳西方学者,并严正指出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绝不止于《北大西洋公
  约》……
  
    让我们从国际学术界退回到咱们汉语学术界乃至新闻界来说明这个简单问题
  吧,免得家丑外扬,丢人现眼。恰恰相反,就我的见识,汉语的“北约”就是英
  语NATO的对译概念,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那个组织的汉语简称,而绝不是
  1949年签订的那个条约的简称。因此,我国新闻界和学术界经常说的“北约政
  策”、“北约动态”等,都是指那个组织而不是那个条约。
  
    我的上帝呀,读不懂英语倒也罢了,连当代汉语的浅易概念他也读不懂,还
  奢谈什么著书立说?
  
    请问,哪一本西方学术著作说过“美国的大西洋政策仅仅止于《北大西洋公
  约》,既不能追溯,也不能延伸”?除了许海云自己,还有其他这样的糊涂人和
  糊涂书吗?即使像Encarta那样简短的论述,在叙述北约发展史时,还在其第一
  和第四节分别做了Early Years这样的追溯,Recent Developments 这样的延伸。
  中外历史书绝大多数不都这样追溯和延伸吗?难道承认了“大西洋联盟等于北
  约”,就束缚了学者们的手脚,不能再追溯和延伸了吗?
  
    再说,盟约对于盟邦的约束力,理论上讲,完全等同于宪法对于国家,党章
  对于政党;盟约是当时盟国进行有关行动的指南和纲领,是非判断的准绳,后来
  修订的基础。哪个西方权威学者说过“北约当初签订的条约对于其盟国是空洞而
  毫无意义”之类的梦话?许海云在这里的自言自语自我批判,纯粹是海客谈瀛痴
  人说梦。
  
    试想,假如有一位冒牌的西方汉学家写了一本书,名为《论“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和“全国政协”的政策区别》,因为旁征博引600多页,贼厚贼厚的,
  就要上报他们国家教育部冒领国家大奖,岂不同样贻笑大方?
  
    如果一位博士连他自己博士论文题目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谬误百出,他
  不是伪博士又是什么?那600多页垃圾还值得我们逐页逐句批驳吗?
  
    5. 从抽查几处引文发现的严重问题推测许海云著作全文的伪劣程度
  
    许海云的博士论文第7页和《锻造冷战联盟》第49页同样说“1945年1月,美
  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负责人希克森曾就欧洲的战后安排以及势力范围问题向美国
  国务卿斯退丁纽斯提交报告:(紧接着第8页开始的4段他用改变字体表示引文)
  
    应该建立一个欧洲临时委员会,监督大众政府的重建,维持被解放国家以及
  德国卫星国的秩序,推进广为推崇而一直是而未决的联合国国际组织建立。
    欧洲临时委员会应由苏联、美国、英国与法国的代表组成……该委员会如果
  在被解放国以及卫星国政府地位出现疑问时,可以在其处置权限内进行调查。委
  员会有权要求建立代表人口各项因素广筑基础的联合政府,联合政府应该在委员
  会或者代表四大国的特别观察小组的直接监督下组成……委员会在联合国安理会
  建立之前有权处理对欧洲和平事实上的或潜在的威胁与侵略。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苏联在东欧的目标,也知道其对芬兰的政策,我们知道三
  个巴尔干国家已经重新和苏联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们无法对之作出改变。
    我们必须取得苏联的支持以击败德国,我们只能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指望苏
  联参加对日作战…我们必须取得苏联的合作来构筑和平……我们能够开拓一个领
  域获得苏联在欧洲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①
  
    博士论文第8页的注释①说上述4段引文出自“FRUS, 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 1945, p. 94-95”(“1945年马耳他和雅尔塔会议文件集第
  94-95页”)。
  http://images.library.wisc.edu/FRUS/EFacs/1945/reference/frus.frus1945
  .i0010.pdf 但是我查核了这个网址的原著第94-95页,只能勉强找到其中第3-4
  段引文的大体出处,却找不到第1-2段引文。而且,在第3-4段引文之间原文有20
  多行被引文擅自阉割了,既没用省略号,也没做任何文字省略说明。
  
    至少还有数十条外语引文莫名其妙,难以成立。例如《锻造冷战联盟》第
  111页注释○2 “FO800 (512) letter, 20 Sep. 1945, quoted in Henry
  Butterfield Ryan, op, cit., p.56. ”这里的问题有三个:
  
    其一,估计FO和FRUS一样是一种外文文献名称的缩略语,究竟其全名如何?
  含义如何?因为许海云在此前从来没有交代过全称,莫名其妙,不合规范,难以
  成立。类似的问题引文还有第149页○3、第160页○4等等不胜枚举。
  
    其二,op, cit.是一个拉丁语缩写词组,意思是“参见前揭书”或者“同
  上”。这个缩写只能用在紧靠其缩写的前面已经有同样的作者或者书名之后。
  Henry Butterfield Ryan先生的原著这样写肯定是在他的这条注释前面已经提到
  了FO800这种文献,因此无懈可击。而我却没有发现许海云的注释在第111页前面
  提到过Henry Butterfield Ryan先生的人名及其书名,怎么能乱用op, cit.?他
  这样鹦鹉学舌,东施效颦,胶柱鼓瑟,读懂了这个拉丁语缩写的意思了吗?
  
    其三,陋见所及,尚未发现在同一本西文著作里有人把op, cit.和ibid.反
  复交叉混合使用的前例,就像在同一本汉语著作里,我们或者仅用“参见前揭
  书”,或者仅用“同上”,一般并不混合使用的惯例一样。许海云反复交叉乱用
  这两个意义完全相同的拉丁缩略语,除了说明他始终没明白个中含义以外,只能
  证明许海云的这些外文伪注,都是从许多文风不一措辞各异彼此抵牾的外文注释
  胡乱拼接堆砌而成的。他乱用拉丁文的“同上”却前面没有那本书的伪注数量,
  至少在100个以上。这100多处胡乱复制粘贴而来的伪注正是他严重违反教育部
  2009年3月文件规定要严查处罚伪造注释的铁证所在。
  
    我仅仅抽查了他的博士论文和《锻造冷战联盟》的几处引文就发现了一大堆
  问题,其中博士论文第8页的注释①与原著脱节的情况又如此严重;如果把《锻
  造冷战联盟》那15000多处外语引文逐一检查核对,结果会怎样就可想而知。
  
    FRUS的全套书网络版在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FRUS/,其中
  《锻造冷战联盟》第三章数百次引用过的FRUS,1948, Vol.III全书在
  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cgi-bin/FRUS/FRUS-idx?type=header&id=
  FRUS.FRUS1948v03 ,您可以通过逐条查问作者是否能读懂这数百处引文的任何
  一页来查证仅第三章伪注的数量多么惊人!
  
    6. 异常拙劣的英语水平足以证明他决不可能读过那么多外语著作
  
    究竟许海云的英语水平如何,我现在不能给出确切量化标准。因为院系领导
  禁止我查阅有关档案。但是根据以下更加鲜活有力的事实,并不能妨碍我们论定
  他近20年来的英语水平一直“异常拙劣”。
  
    其一,他1989年考到人大历史系师从导师GXS做世界现代史专业的硕士生时,
  英语入学成绩一定很低,因为那个年代的及格线都是45分左右。如果哪位记者能
  够查阅保存在人民大学档案馆的各院系历年来研究生录取花名册,发现他1989年
  硕士入学和1999年博士入学都是破格录取的,都远不及格,我绝不意外。因为此
  公虽然不学无术,但专门善于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早在入学以前,他就和
  硕导和博导沆瀣一气了。
  
    其二,1997年,我曾看到过他生吞活剥汉英词典,把他的硕士导师GXS的代
  表作的书名翻译为英语的句子。句型幼稚,措词荒唐,语法混乱。另据学生们反
  映,在出国前,他讲课从来不讲英语;回国后讲课,也只是偶尔迸几个常见的
  Chinglish名词,从来不讲完整的一个英语句子。这些都与他的英语入学成绩低
  完全一致。
  
    其三,他考上硕士以后,无心学习,整天忙于入党提干之类的奔竞。他在人
  大攻读硕士期间没上过一天课表规定的专业英语课。有确切证据表明,他在读期
  间的硕士专业英语成绩是伙同导师GXS伪造的。
  
    其四,他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以后,早就跃跃欲试想出国,但20年没敢参加例
  如EPT/WSK, TOEFL等任何国内外英语考试。估计他近25年来所有英语考试成绩的
  累计也不够一个“二百五”!至于他如何通过不正当手段,在担任系副主任期间,
  “考上”本系博士生,骗取了自封博士文凭?怎样第二次伪造博士生英语考试成
  绩,或找“枪手”代替参加博士生的入学和考上以后的过关英语考试,不让查档
  案是不好细说的。
  
    其五,大量事实表明,他至今是一个英语半文盲。2009年4月中旬,伦敦大
  学国王学院的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4人来访人大历史学院。4位院系领导和6位世
  界史专业教师共同出席了会谈。当时孙院长说,学校给我们半小时会谈时间,请
  大家注意长话短说。因此,大多数人的第一次发言仅用几十秒,三句话,即自我
  介绍姓名,职务和专业。轮到副主任许海云发言时,意外发生了。谁也没想到这
  位曾经留学欧美,专门研究美国外交史整整20年,回国不到三年的博士;1995年
  的《新编英汉词典》的主编,自称阅读过数亿万字外文档案而且著作等身的许博
  士刹那间为此面红耳赤,竟然连一句话也不能说。在场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他
  赶紧低下头,悄声央求坐在身边的赵秀荣老师:“快!赶紧帮忙,你替我说两句,
  简单点儿。”
  
    因为我坐在许海云身后,不仅清晰地听到了他的话,而且看到了他暗中向赵
  秀荣不断摆手催促的丑态,就像滑稽演员潘长江同志演的某些闹剧小品那样。要
  不是会议室中间的大桌面边缘抵挡着他那羞愧难言的头颅再也无法继续低垂,恐
  怕他就要把头栽到裤裆里避难去了。
  
    尊敬的各位读者,这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在距今仅仅两个月的事情啊!请
  你们自己调查当时在场的大约10位同志,他们理应记忆犹新,看我以上说的是否
  有半句假话?
  
    5月25日,又有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学院David Pickus教授率领20来
  个学生来我系访问,许海云协助系主任刘后滨主持接待。Pickus教授发表演讲前,
  许海云拿着讲稿战战兢兢结结巴巴念了几句开场白。其他自由谈话的时候,他就
  很少说话。实在不能避免回答外宾的英语提问,就尽量简短。他在教室里主持演
  讲问答时,全场数十位中外师生都讲英语,唯有他讲汉语:“请大家注意,不要
  少数几个人反复提问。时间不多了,尽量把提问时间留给那些没提问过的。”那
  20来个完全不懂汉语的美国学生只能面面相觑,莫名其妙。Pickus教授演讲“漫
  谈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从列举1948年直至2006年的8次中东战争的起源讲起,正属于许海云
  的“世界现代史”专业的热点,而他却始终没有发表任何一句专业评论和提问。
  他听懂任何一段了吗?晚餐时,作为第二主持人他却坐在远离主宾的圆桌对面,
  仍然一言不发。
  
    从5月25日的外事活动看,如果事前给他足够的时间写讲稿背讲稿,他还是
  能用英语勉强寒暄两句的。超过三句恐怕就需要眼不离讲稿结结巴巴地念。如果
  时隔1-2个月又有新的外宾来访,而上一回写的稿子恰好不在衣兜里,也来不及
  事前背诵,那就很可能重演4月中旬那种完全不能自我介绍,“一句话也不能
  说”,赶紧托辞“我要上厕所”等狼狈局面。
  
    5月25日那一小段Chinglish开场白是谁写的?是否也需要花钱雇人代笔?鬼
  知道!
  
    如此一位英语半文盲,竟然谎称他查阅过数亿万字的外文档案。在《锻造冷
  战联盟》里竟然还开列了14页共计210多本英语参考书蛊惑人心!究竟他读过210
  多本参考书之中哪一本?读懂了哪一本?从近来的两次外事活动看,不是昭然若
  揭了吗?
  
    7 平庸的日常说话水平显示出来的智商问题
  
    早有舆论说,粉面桃花分外妖娆的许海云,动不动就打躬、作揖、讪笑,过
  分的媚态可掬活像个“进口泰国人妖”,其丑恶言行令人作呕。但他不学兀术,
  却能依靠卖弄姿色和超常的“狗腿子”技能上蹿下跳,混迹于系副主任岗位10来
  年至今不退。他做系主任助理和副主任10来年,主要是负责传达学校有关财务、
  后勤等各种杂务会议的精神,很少有涉及学术的长篇发言。屁大一点事情也要念
  笔记乃至提前准备讲稿。偶遇某些场合需要他以系副主任身份讲话,尽说空洞乏
  味的客套话。他最常用的套话是“在xxx大好形势下,在xxx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下……第一是感谢,第二是感谢,第三还是感谢”等等,非常接近“妓女陪酒”
  和“乞丐拜大年”的语言风格。
  
    2009年3月30日,我院举办“第二届北方民族考古论坛”,我有幸出席,和
  30来位师生一起,再次亲眼目睹并亲耳聆听了许海云副主任的音容笑貌。起初,
  许海云摆出车展模特般的绰绰英姿,坐在圆桌前排满脸春风环顾左右,不断变换
  万种风情状。尽管他的故乡在古代也曾是蒙古鄂尔多斯辖区之一,研究生们生动
  活泼的PPT演示稿讲述的北方民族考古文物,都和他的故乡历史乃至他本人的生
  活见识密切相关,而他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当主持人魏坚教授中途请
  他发表学术评论时,他就重复了他刚进会场的那番客套话,没有一句涉及会议的
  学术内容。
  
    晚餐时,主持人又请他讲话,他竟大言不惭地第三次重复了那番客套话:
  “既然魏老师还要请我说两句,我不能说别的,那就只好第三次重复一遍刚才说
  过的话。在xxx大好形势下,在xxx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论坛圆满结束了。
  我代表孙家洲院长和刘后滨主任,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再次衷心地表示,第
  一是感谢,第二是感谢,第三还是感谢”。话音一落,全场愕然!主持人微笑着
  转身对左边那位低声说:“没错儿,这段话今天他说了三次”。然后“扑哧”一
  声暗笑,一缩脖子做了个鬼脸,赶紧用右手捂住嘴。要不捂得快,谁不笑掉大
  牙?!
  
    综合我20年的观察,许海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扫盲问题,恐怕不是学习
  外语,而是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通识教育问题,即怎样用汉语写出大体通顺得体
  的简短应用文,把病句和错别字控制在正常数量之内。因为他不仅知识贫乏表达
  平庸,写字也异常丑陋拙劣,如同弱智儿童培训班低年级学员的书写水平。倘若
  有一天需要他与老夫对簿公堂,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我绝不相信他能当众独自
  写出与他的副教授身份相适应的正常短文!也许到那一天,在法庭激烈辩论之后,
  他的南开大学的本科文凭以及人民大学的硕士博士文凭是否全部伪劣的事实真相,
  才能大白于天下!!
  
    我多么希望笔战网络舌战公堂啊!但是,2003年我在北京海淀法院民事庭的
  立案请求却被驳回…
  
    8. 从诸多拼接痕迹看许海云一贯伪造学术著作的拙劣伎俩
  
    其一,2002年许博士论文的英文参考书目里大量出现英文没有的顿号,汉语
  的逗号和单词之间过多地胡乱空格,使我推测这份书目是从几份汉语译著的参考
  书目扫描后拼接而成的。首先,如果使用Office软件手工输入,我认为在已经进
  入连续英文输入状态以后,是不能出现汉语逗号的,更无法输入汉语的顿号。无
  缘无故地经常出现英语单词之间增加2-3个字母的空格也极不正常。而这些不正
  常现象,正是从汉语著作扫描所得的普遍现象。
  
    其二,2002年许博士论文的英文参考书目仅有数十本书,却8次出现内容完
  全重复。例如,一、外交文件集、文献汇编
  
    第10号参考书Leland Goodrich & Marie Carroll,ed.,Documents on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July, 1942—June, 1943 ( Boston,1944)
  与以下“二、英文专著”第45重复;
  
    第13 Roger Bullen & M Pelly,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
  seriesl,Vol. I (London,HMSO, 1984) 和第17重复;
  
    第18 Graham Ross (ed. ),The Foreign Office and the Kremlin:
  British Documents on Anglo- Soviet Relations 1941-1945 (Cambridge,1984)
  与以下“二、英文专著”第8重复;
  
    在“二、英文专著”第15 Lawrence Kaplan,NATO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Enduring Alliance (Boston 1988) 和同一栏的第26重复。
  
    这太多的重复恰好正是职业书商们从多种著作的附录照抄后盲目拼接的必然
  现象。因为他的英语太差,不能完全读懂这些书名的确切意义,又懒得检查,难
  免出现8次重复他也不知道。试想,如果他真懂英语,还检查过至少一遍,像第13.
  Roger Bullen & M Pelly,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seriesl,
  Vol. I (London,HMSO, 1984) 和第17的重复,就在同一个大栏目里,仅仅相隔
  3行,他怎么会发现不了呢?
  
    9. 请看许海云全文抄袭拼凑860页巨著的典型样板
  
    诚如上述,许海云肯定是老不及格的英语半文盲。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他的第一本处女作竟然是英汉词典:《新编英汉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860页;19cm,阶梯考试工具书。国图书号96\H316\124\中文基藏书库。
  
    为什么我敢断言这本书是由他主持,雇用10来个人,全文抄袭拼凑的伪书呢?
  识别断定的方法,不在于是否能找到写在扉页上那10来个所谓的撰稿人来出庭作
  证,因为根据一般的书商惯例,写出来的撰稿人姓名大多是假名。真正的捉刀人
  隐而不露。再说,时过境迁14年,恐怕主编也不一定知道他们现在哪里。
  
    只要请一位主编过英汉词典的真教授来考查一下这位伪主编就足够了,就原
  形毕露了:拿来这本书,任选10页,挑选每一页开始的连续10个词条,先让他逐
  一朗读那100条目单词,然后按那本词典的体例请他逐一讲解那100条。那个正确
  率的百分比,不仅是他现在英语水平的真实成绩,也是论证他这本书是否全文抄
  袭拼凑的铁证。
  
    饶有趣味的是还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究竟谁是主编?许海云的网页
  http://www.lsruc.net/lishixi/shizi/xuhaiyun.htm说他是这本书的主编。昨
  天我查看了这本书。确实,精装烫金封面的署名是“许海云 祁XX主编”;然而,
  让人啼笑皆非的稀罕是,在内封面和版权页却颠倒了主编的署名顺序,都印的是
  祁XX 许海云主编。究竟谁是主编?江湖著作都有这种内外变化来回交替署名的
  潜规则吗?这就难怪国图的著录不给许海云面子,按照版权页著录成“祁XX 许
  海云主编”。这位祁XX何许人也?我不知道。据说许海云长期以来跑江湖,与他
  人合作,经营做书、卖书的半职业书商生意20来年。不知道这位祁XX是不是他的
  那位伙伴书商?
  
    第二,这本书的主题名是《新编英汉词典》,副题名是“阶梯考试工具书”。
  而许海云却在他的网页上,把副题名和主题名胡乱拼接,错误地写成《新编英汉
  阶梯词典》。这就进一步说明,伪博士许海云丝毫不懂学术规范,什么事都要胡
  乱拼接,任意编造,多年成癖。或者和有意篡改侯力强的姓名目的一样,想办法
  下决心不让你在任何图书馆轻易找到这本伪书。
  
    也许有的读者不太明白什么是“做书”?这是一个最近20多年来才出现的汉
  语新概念。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出现以前,我没听说过这个词。“做书”和文人学
  者们“写书”的根本区别是:不管其编写者是什么身份什么文凭,它是商业欺诈
  行为。大多数团伙都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独立体系,有时候也与正规出版社内
  外勾结互相联营。做书的目的主要是赚钱和骗取其他名利,带有不同程度的抄袭、
  剽窃、拼凑乃至赤裸裸的全文盗版等特点。
  
    很可能,许海云的博士论文和《北约简史》、《锻造冷战联盟》等书潜在的
  合伙“做书”模式,就是从14年前成功而平安地伪造出这本《新编英汉词典》摸
  索出来的。
  
    10. 请看许海云伪造英语论文的典型样板
  
    根据许海云设在人大历史学院的网页记载,他的著作目录里还有用英语撰写
  在海外发表的专业论文:“Analysis of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Relations
  and Their Evolution from 1945 to 1953,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the Center and Periphery,Dec.2007”。
  
    我敢断言,如果确有其文,一定是伪造的。因为他的困窘英语能力不仅不能
  独自撰写任何英语论文,而且也不能写出任何像样的英语论文摘要乃至英文书信。
  其理由已经在前面说了多遍,不再赘述。在此需要补充的是,这条著录的出版信
  息严重残缺。不仅没有出版地点(如果是不知名的小城镇,还应该在那个城镇的
  后面写出隶属的国名简称),甚至没有出版社名称。因为这句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the Center and Periphery究竟代表杂志还是出版社名称,恐
  怕他自己也不清楚。我已经在google检索过这句话了,全球超级检索google尚未
  发现当今世界有任何一家杂志社或者出版社的名称是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the Center and Periphery。因此我推测,或许它在某个偏僻江湖
  的犄角旮旯,google找不到;或许许海云在这里伪造的,不仅仅是论文本身。
  
    11. 从多次雇人翻译和编书的经历推测他雇人撰写博士论文和《锻造》的可
  能性
  
    我推测许海云的博士论文及其《锻造冷战联盟》至少有80%的可能是雇人分
  段分期分批地编译完以后再拼接在一起的。因为长期担任系副主任,负责财务报
  销,他有这个假公济私的权力。另外,他也有多次雇人翻译和编书的经验。上面
  我已经提到,1995年他主编《新编英汉词典》时就雇用过10来个人集体抄袭。但
  这绝不是孤证。以下的事例还可以证明,雇人翻译和编书的事情对他这位职业书
  商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越做越胆大了。
  
    2001-02年期间的某一天,为了意大利语全校选修课需要借用外语系专用语
  音教室的事情,我去外语系办公室找负责排课的胡老师当面申请。站在我旁边的
  一位我不认识的女老师对我说:“您是历史系的?我还正要找你们系的老师请教
  问题呢。您看,这是前几天你们系的许老师来找我们系的办公室,让我们找人把
  这份课程表翻译成英语。系里委托我翻译。可我不知道这些中国古代史专业名词
  到哪里去查找啊。请您帮帮忙,指点一下。”
  
    我一看她手里拿的,原来是1-2页历史系上报本校教务处的课程表。总共也
  就20来个课程名称,寥寥数语而已。当时令我意外的是,堂堂系副主任,截至那
  时已经研究美国外交史13年的在职世界现代史博士生,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花钱
  找外语系教师代为翻译?岂不丢人现眼,让人家外语系的老师笑破肚皮跌破眼镜?
  我不得不为之震惊。再一追问办公室的其他人才知道,原来这位即将答辩的美国
  史博士许海云到外语系找人代为翻译的事情已经多次了。
  
    这是发生在2001-02年期间的事情。从大约1999年他担任系主任助理开始,
  到2002年不过两三年,他就多次到过外语系请人翻译。那么,从此以后这7-8年
  他又多少次找过多少人翻译过多少篇章呢?当年那件事情是我无意中偶然撞见的,
  此后的事情就只能由官方来调查了。
  
    12. 从他亲笔撰写的摘要和概论看他缺乏起码的史学常识不可能独自写出任
  何合格著作
  
    虽然我可以断定,他的博士论文及其出版物,从本质和整体上讲,绝对是伪
  造的。但是,我这句话的意思也并不排除其中少数篇章或段落有可能是他自己编
  写的。例如,他的博士论文那个“语无伦次、言不及义、味同嚼蜡”的“摘要”
  (详见附录14)和“概论”(详见附录15)就很可能是他自己亲自撰写的。
  
    我说他“语无伦次、言不及义”的意思,除了不熟悉专业,说不清来龙去脉
  以外,主要是说他的论文有一个一般史学论著所没有的鲜明特点,即他的“断代
  dating”意识非常薄弱,有的文章连续多段、甚至通篇不用公元纪年写出一个概
  括的“断代分期date”!
  
    19世纪以来,以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为代表的现代史学奠
  基者们在论述现代史学区别于古代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属性时,都曾特别强
  调过史学是论证历史事实是否或怎样发生的学科。因此,任何定性定量的史学论
  证都离不开探讨“时间和空间”的论证。20世纪北大历史系杨人楩、周一良等老
  前辈曾经把西方普遍用5个W,即what, when, where, how, why,来概括史学属
  性的方法介绍到我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其他学科,特别是文学和哲学,
  也都要不同程度地追溯历史;但是,惟有史学才把断代分期作为自己独特的职业
  使命。因此,任何合格的史论不能不记时间没有断代。记录时间的详略是否合理
  恰当,断代是否准确,常常就是判断史论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许海云博士论文的“摘要”和“概论”所反映的断代意识极其薄弱,
  乃至严重虚无。“摘要”的8大段落中只偶然提到了两三个缺乏系统的时间。所
  有段落标题前后都没有按照史学规范,写出提纲挈领的连贯断代分期。例如,第
  一段他讲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的源起,什么时间?没说;第二段他讲美国
  “大西洋联盟政策”的发展,要讲哪段时期?也没说。第三第四段他又接着讲
  “大西洋联盟确立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直至第八段标题,按照
  规范理应写出连贯断代分期的10多处地方,统统没有公元纪年的起讫说明!
  
    “概论”的篇幅比“摘要”长一倍多,其忽略断代分期的程度也严重一倍多。
  
    只有首先阐明了诸多事件发生的前后时间序列,彼此的因果关系或者接踵发
  展的脉络才能明晰。因此来说,无力做出系统断代是不熟悉专业乃至缺乏常识的
  主要表现,而故意不作系统断代的原因大多是为了藏拙。因此严格地说,没有系
  统断代的史学论著都不合格。学位论文尤其不合格。
  
    把所有前后发生的事都并列看待,把所有的历史都可以360度上下左右自由
  旋转随意调遣,作为论据为自己杜撰奇谈怪论服务,这就是许海云不做系统断代
  的隐衷,也是我抨击他的博士论文和《锻造冷战联盟》的前言和概论都“语无伦
  次、言不及义”的主要根据之一。
  
    然而还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虽然他的博士论文及其出版物《锻造冷战同盟》
  的摘要、前言和概论都疏于断代,正文却恰恰相反。不管是否必要,事无巨细,
  动不动精确到月日,不厌其详,不厌其烦,在许多应该综述的地方他都无力做出
  简略的断代。这种抽疯式的文风变化,前后矛盾表里不一说明什么呢?
  
    西方文献校勘学认为,把古代文人学者约定俗成的文风作为判断剔除后人伪
  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犹如刑侦学把指纹和DNA作为断案主要依据的原理一样。任
  何一位成年作家多年形成的文风习惯,不仅自己不能轻易改变,他人也难以仿冒。
  
    究竟那些摘要、前言和概论是否代表许海云的一贯文风呢?为此我曾请教过
  他的博士生导师李世安。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师。”李教授认为,
  他的正文引用那么多详细入微的资料到底从哪儿来,他不知道。因为我国世界现
  代史的大多数代表作他都浏览过,那里没有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细致的资料。但是
  他能肯定,那些摘要、前言和概论大体来说都是许海云自己写的。因为它符合许
  海云的实际学术水平和日常表达习惯。
  
    李教授的判断和我浏览许海云近20年来的大多数论著给我留下的文风印象完
  全一致。因此,根据文风DNA的前后矛盾,表里严重不一,我就断定他的全部著
  作主体必然来自大量照抄食而不化的编译资料。
  
    13. 从《新华文摘》转载许海云的伪劣论文推测我国学术腐败的严重性
  
    虽然许海云的文章向来以语无伦次言不及义味同嚼蜡而著称,去年却一反常
  态爆出冷门,在机关小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 年3 月27 日第003 版发
  表了一篇文采盎然的抒情散文《西方史学的历史反思》(网络版在中国重要报纸
  全文数据库:
  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30&CurRec=1),并在
  天字第一号核心刊物《新华文摘》2008年11月总第407期的“历史”类论文栏目
  转载。
  
    既然它转载在“历史”类论文栏目,我们只能按照高等刊物的优秀史学论文
  来衡量。我之所以认为它严重伪劣的理由是:按照许文开头宣称的那样,如果真
  要写反思20世纪新史学怎样从古代、中世纪直到近现代“众多纷繁复杂的史学流
  派与理论”之中演变而来的西方史学史论文,那么按照一般规范,它不仅必须呈
  述历史事实,必须提到至少几个代表性的西方主要学术流派的名称乃至名家名著
  的名称,而且也应该简略提到各家各派的断代分期。
  
    然而遗憾的是,天字第一号核心刊物《新华文摘》转载的这篇“优秀论文”,
  缺乏起码的史学规范,即缺乏起码的史实介绍、断代分期、涉及学派的任何条分
  缕析乃至冷僻概念和新颖名词的外文旁注。他在这里忽悠的什么“数理逻辑推论、
  数学模型、社会学、人口学以及心理学的概率统计方法”以及“历史解释的模式
  化、静止化、空心化以及随意化”和历代史学的“相对主义、主观主义、唯心主
  义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是什么?统统只字未提! 他懂西方史学史
  吗?他是在反思西方史学史吗?究竟在说谁?究竟要说什么事?绕来绕去全是空
  话和梦话,没有一句实话。显然,许海云这一回聘请的这一位幕后捉刀人,无论
  是代笔高手还是编辑高手,尽管绞尽了脑汁玩弄文字游戏,虚构话题堆砌词藻,
  但是他的花言巧语仍然不能掩饰他们两个都对西方史学史一窍不通。
  
    请看这开篇多么罕见的妙语连珠:“众所周知,在西方史学潺潺流动的历史
  长河中,曾经历了古朴的古典史学、晦暗的中世纪史学以及波澜壮阔的近代史学
  阶段,涌现出众多纷繁复杂的史学流派与理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样吞云吐雾不着边际的文章,如果《新华文摘》按杂文或者抒情散文选在
  “文学”类倒也罢了,因为原来发表这篇文章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本来就
  不是学刊,而是机关小报。怎么能把机关小报上发表的无病呻吟的杂文或者抒情
  散文选在国家头号核心刊物的 “历史”类论文栏目呢?现在的人们都说,许多
  刊物的潜规则是“先看红包后看文章”。难道《新华文摘》也这样吗?究竟《新
  华文摘》还有没有一位坚持原则的编辑?
  
    向来以文风味同嚼蜡而著称的许海云,如果不是雇人代笔或者请人大幅度修
  改润色,他本人是绝不可能独自写出这样一篇与他平常文风截然相反的抒情散文
  来的。这样游谈无踪变幻莫测的锦绣文章,岂能不出自那些善写悲秋伤春风花雪
  月而且训练有素的骚人墨客或者报社编辑笔下?岂能不与赵本山忽悠的《卖车》、
  《卖拐》和《卖轮椅》三部曲剧本相映成趣?赵本山已经


空空道人、渺渺真人,原来是山西引进的泰国妖人


本文的作者也还是不脱批判式的语言习惯啊……
虽然转载,但是我也很讨厌他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


再这么下去,中国学术界迟早爆煲,害苦了决策层和与决策息息相关的民众。


他应该出奔登山学教程,给那些拼死往上爬的男女指条明路


姑且信之,以如此低的学术水平能登上如此高位,此人的场外技术能力必已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
  
放在足球场上,那就是能把场上全部对手铲伤而不吃牌的水平。
这样的球员,当然是MVP!


就算信一半,也很可怕了。
但我相信这么一个恢弘的研究,是旁人要花数十年时光才能做出来的。大概这本书作者是天才吧


人大呀 出了一个某某人还不够么
真是上梁不正


就读人大历史专业三年,在人大前后呆了十年,竟然不知道还有历史系副主任,更不知道还有许海云某某,惭愧惭愧。米老师的课听过,意大利语的课印象很深,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和米老师平常的习惯一致无二。


前一阵的周市长论文抄袭就不了了之了?


2009-07-09 13:44:26 不平  上面的各位看客,你们作为局外人,只会发泄愤慨...但是你们可以看看他的遣词用句,跟疯狗有什么区别。。。
  不敢想象,一个在学院备受学生信赖、尊敬的老师竟然变成了他口中的骗子。
  米xx其人,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研究生比谁都清楚,为了自己当年的错误,报复他人,实在恐怖而且可恶!
这位局内人先生,请问你是哪位局内人啊?
我这个不明真相的"局外人"对此感到十分好奇
对于米先生的文章,我看到了义愤,也看到了充份的论据与合乎逻辑的论证过程
你说人家是"疯狗",我看你气极败坏的样子才像是疯狗啊
还有你的最后一段话,证据何在呢?你这个作法叫污蔑,就像犬吠啊


2009-07-10 19:17:57 不平
  此外,先撇开到底是否是疯狂伪造不谈,一个在师生之间均无法受到欢迎、犯错误不肯接受惩罚、甚至出手伤人的“老师”,这样的涵养让人心生羞愧,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让人信服此公的真实目的,也请您分析一下。
----------------------------------------
这篇文章就是讲“疯狂伪造”的啊,这个怎么能抛开不谈?那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作者的语气是非常不妥,其他您说的问题也愿闻其详,但是这和许某某著作是否作伪是两个问题,不能混淆。


人大清史名教授遭同事网上举报
转帖,来自:http://news.163.com/09/0708/04/5DM3NBLD000120GR.html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米辰峰,日前在网站贴出“调查报告”,举报他的同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成崇德,质疑其博士文凭。米辰峰称,自己此举属于“报复性申诉”。该院的多位老师选择沉默。
中国青年报7月8日报道 一篇题为《学术首骗——12亿元大清史课题负责人成崇德调查报告》的文章,近日在网上流传。
文章作者米辰峰,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副教授。被“调查”的成崇德,是人大历史学院清史所教授,曾担任人大历史系系主任,并于1993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清史所所长,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文章上网前,两人在办公楼里相遇时,偶尔会简单地打声招呼。毕竟,他们除了是同事,是曾经的上下级,时间再往前推二三十年,还是先后在同一个校园(内蒙古大学)里求学的校友。
1
6月26日,米辰峰在新语丝网站贴出了这篇《调查报告》,公开举报“主持国家级特大课题日常工作的实际负责人”成崇德。
他所言的“国家级特大课题”,是指2002年启动的“清史修纂工程”,这在当时被形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国家投资数亿元,并成立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由人民大学著名清史研究专家戴逸担任。参与该课题的一位学者介绍,由于戴先生年事已高,“日常工作实际由成崇德在做”,而这一工程所确定的经费和津贴,“是我们这个领域迄今为止最优厚的”。
在近2.5万字的《调查报告》里,米辰峰对成崇德的博士文凭以及博士论文的水平提出质疑,称成为“自封博士伪教授”,并呼吁将其“从大清史课题组清除出去”。
6月27日晚,米辰峰接到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的电话。“他劝我把文章从网站上撤下来,说牵扯到原来的校长和所长,都是社会名人。”米辰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院长的要求,遭到米辰峰的拒绝。随后,人大一位副校长打来电话。“也是劝我撤文,并答应尽力帮我解决问题,尽量让我今年评上教授。”米辰峰回忆说。副校长劝说了一个多小时,依然遭拒。
“两件事情要分开。上不上教授,我都要申诉。”米辰峰告诉副校长。他还向领导表示,“让我把话说完”。
如今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坐在办公室里,狠狠抽了一口烟,再次高声向记者解释道:“一切都要按政策来,不够教授资格就不上,不能拿原则来做交易。”
6月28日,米辰峰继续“说话”。他在网上发表了《人大历史系副主任许海云疯狂伪造系列学术著作献疑》一文,公开举报同事许海云。
早在6月初,米辰峰就曾将举报许海云的材料寄给了教育部社科司,并先后在6月4日和11日发去邮件问询处理情况。
6月11日,社科司给他回复邮件:中国人民大学许海云同志申报本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资格已被取消。
负责给米辰峰发邮件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正是由于米的举报,许海云的申报资格才被取消。
在给社科司的邮件里,米辰峰还提到,“正在赶写的另一篇揭发他(指许海云)的上司的腐败性质更严重的文章还没有写好”。
这篇文章,就是米辰峰在6月26日发表的《调查报告》。“上司”就是顶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头衔的成崇德。
领导们的劝解失败后,6月30日,成崇德在新语丝网站发表了《成崇德关于米辰峰造谣诬陷的三点声明》。在声明里,成崇德认为“米辰峰用极端恶劣的语言,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对个人构成名誉侵害”,他在表示强烈愤慨的同时,“要求米辰峰立即停止对本人的侵害行为,并公开在新语丝上赔礼道歉”;他“将就此事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作出申诉,请求校党委公正、公开处理此事,制止这种大搞个人攻击,无视国法校规,制造混乱的极不负责任行为,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声誉”;最后,成崇德声明“保留进一步诉诸法律的权利”。
与此同时,举报事件在历史学院内部,甚至在学院已经毕业的校友间流传。
7月2日下午,历史学院召开职称工作会议,米、成二人均与会。记者与米辰峰约定的采访,就在会后。
“会议一开始,学院领导就声明,由于成崇德已放弃由三级教授晋升二级教授,会上禁止讨论《调查报告》一事。”刚刚走出会议室的米辰峰,怒气冲冲地告诉记者。他原本以为会上肯定会讨论此事。
2
59岁的米辰峰并不讳言,自己必须赶在退休之前,对成崇德进行“报复性申诉”。
“我举报不是为了当打假英雄,而是为了报7年来的血海深仇。”米辰峰直言。他认为,成崇德在担任系主任期间,在处理篡改考卷案、年终业绩考核等事情时,“不顾学校领导说情”,对自己“栽赃陷害”,“做了一些丧尽天良的事”。
两年前,米辰峰便开始找成崇德的问题。2007年2月,他化名“孛儿只斤巴特尔”,向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举报成崇德。
葛剑雄证实,他的确曾将“孛儿只斤巴特尔”所寄信件,转给了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秘书处。
在发表《调查报告》两天后,米辰峰又发表了一封《致复旦大学史地所葛剑雄教授的公开信》。
米辰峰自认“在历史学院里没有朋友”,但他相信葛剑雄教授“说出来的话可能比较客观公正”,并建议记者采访葛教授。
葛剑雄曾经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位老师举报校长抄袭一事转送过材料,甚至为此当面向中央领导汇报过。但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广州一事是极低级的抄袭,所以容易判断,我有把握。米所谈的情况比较复杂,还涉及该单位内部的关系与米本人的往事。”收到记者的邮件后,葛教授迅速回复道。
最后,葛剑雄建议记者“先去该单位调查,以免问题复杂化”。史学界一位知名学者也提醒记者,据他了解的情况,“米本人在单位声誉不佳,但不能因人废言,最好先去人大了解一下,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7月3日,记者致电成崇德。“正在外面忙着开会”的他告诉记者,“找历史学院吧,院长和书记都行”。
在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陈桦告诉记者,“事实正在调查之中。现在只能说这些。”他郑重提醒道,“不管个人还是媒体,现在说得太多,以后都要承担责任的。”
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则否认在会上提到《调查报告》一事。“学院原本打算搞一个内部调查,但米辰峰拒绝了,说自己还有三四篇文章没发。”孙院长表示,这就是学院的说法。
3
就《调查报告》里米辰峰提出的主要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和咨询。
米辰峰指出,1995年至1998年期间,成崇德既担任清史所所长,又在清史所攻读博士学位,按照规定,研究生培养期间,所有专业试卷必须经过本单位领导审查签字才能生效实施,成崇德读博期间无疑是“自考自”,属于“自封博士”。
记者致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工作人员解释说:“行政职务和学术没有关系,只要有导师就可以,不少高校都这样。”葛剑雄则介绍:“在本单位攻读博士学位并无限制,实际上这些年来这种情况很普遍,尽管今后最好避免。”而人民大学的有关规定是,博士生专业考试的试题,须经所在系或教研室主任签字才能生效。也就是说,作为所领导的成崇德,完全可以在并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回答由其下属教研室主任签字生效的博士生试卷。但由于成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此点未获其证实。
同时,米辰峰指出,成崇德读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博士,但博士论文却是《17~19世纪中叶中国边疆问题研究》,研究内容明显属于中国古代史。成崇德的导师是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李文海教授,其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史。在米辰峰看来,李文海根本无法指导成崇德,成所长跟着李校长读博士,类似“声乐专业的考生报考一个芭蕾舞博士”。
“因一开始博士生导师较少,而且一位博导往往只能定一个方向,所以博士论文与导师指导方向不同的情况也存在。”葛剑雄就此解释道。
但米辰峰提醒,在成崇德攻读博士的1995年,清史所至少有戴逸教授等是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针对米辰峰所指出的论文质量问题,葛剑雄表示,由于成崇德的论文涉及卫拉特蒙古史,自己对此不熟悉,无法给出专业的判断。
另据米辰峰的调查,成崇德的论文大多发表在清史所自办的《清史研究》和“外省一些不入流的刊物”上,在A、B类期刊(核心期刊中较权威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数为零。
葛剑雄在看了成崇德的成果目录后告诉记者,成的论文所发杂志中,至少《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与《清史研究》可以列为本领域的权威或核心期刊,“并非如米所说”。以此统计,除《清史研究》外,成崇德迄今为止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至少为4篇。
但米辰峰解释,各个大学的情况不同,《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并不在人民大学所认定的核心期刊之列。
扬了扬手里从国家图书馆复印来的成崇德的博士论文,米辰峰表示,自己所指出的问题中,至少有一点是外行也能判断的:论文中存在一些待补的空白处,以及多处标点、注释、病句和错别字等方面的明显错误。
根据调查和咨询的结果,记者再次向成崇德提出采访要求时,仍在外地开会的他,给记者回复短信:“米的事情并不复杂,违反国法校规,必须处理,要维护正义,米的材料中,谎言充斥。请你和报社的同志警惕。等我有时间,会说明真相。”
7月7日下午,米辰峰将自己刚刚收到的一封邮件转发给了记者。他拒绝透露发信者的姓名,只是声称“这是我们内部一位专家发现情况后发给我的”。在这封邮件里,发信人将成崇德的博士论文中涉嫌与他人“完全相同”的数百字,用黄色标出,这些是米辰峰在《调查报告》中不曾提到的。记者发现,这些“完全相同”的小段文字,有的来自葛剑雄1994年出版的专著《统一与分裂》,还有的来自《清史研究》上曾发表的论文。
4
记者就举报一事,给历史学院的30多位老师发送了邮件,希望了解情况。
一位年轻老师告诉记者,如果有学术分歧,应该用学术争论的办法解决,米“如此行事,可气、可悲、可怜,还带有几分滑稽!”他个人认为这是米辰峰“对他人的报复和人身攻击”。
对米辰峰不走组织程序的做法,院长孙家洲也有些愠怒。“等他再把他那三四篇文章发出来的时候,估计学院的老师早就没兴趣读了。”孙笃定地说。
“如果组织能公正解决我的问题,我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吗?”米辰峰则反问记者。
那名年轻教师还特别指出,“米教授曾经因为动手打人(而且是打女同志)受到过处分,多次迟到旷课受到学校批评,品质之恶劣可想而知。当时处理此事的恰恰是时任系主任的成崇德。此事根本无关清史课题。此等的牵强附会实在是无稽之谈。”
但更多的老师,要么不回复,要么在邮件或电话里告诉记者:“米辰峰老师与其他老师的是非恩怨,据说是7年前的事儿,具体不大清楚。”
尽管如此,一位教授还是严肃地分析道,这一事件从根源上反映了知识界极其严重和十分普遍的内耗、内战、内乱思维方式和腐朽习惯,“总的说来,学术资源短缺、紧张是基础,就是太穷了;领导是关键,就是是否已经搭建公正、公平的平台;体制是根本,就是评估体系、程序、标准是否完善,等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繁荣和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一句空话。”该教授感叹道。
尽管《调查报告》已在人大历史学院和网络上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但葛剑雄说,对米辰峰以真名发来的举报材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转给学风建设委员会秘书处。
“主要的困难在于学风建设委员会并没有调查处理的权力,只是起一个转运站的作用。”他解释说。
至于米的材料转给教育部后结果如何,是否真的查了,葛剑雄表示,这“不得而知”。


2009-07-10 19:17:57 不平
不好意思,这位仁兄又是哪位具有正义感的斗士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你不信的话呢 你可以自己去考米xx的研究生,自己去体验一下你心中的圣斗士,我想会比我说得更有说服力。  还有我是谁、我是不是疯狗都不重要,所有认识许xx、米xx的人都会告诉你公正的答案,有兴趣自己做个调研。  你看到了义愤,我看到了私愤,所谓英文半文盲的论据真让人笑话,曾经田中角荣都需要撕了词典学英语,谁能证明英语曾经差的人就是半文盲呢?  说一个人要研究某领域的学问才能研究出来,我们都相信,但是硕果累累的国内青年学者并不罕见,是否大家都是疯狂伪造,这是学术界应该钻研的课题。  但是我想每天钻研学问以致对家庭带来愧疚的人总比成天没心思搞学术,专门收集所谓证据报复他人的“斗士”来的让人敬佩!  此外,先撇开到底是否是疯狂伪造不谈,一个在师生之间均无法受到欢迎、犯错误不肯接受惩罚、甚至出手伤人的“老师”,这样的涵养让人心生羞愧,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让人信服此公的真实目的,也请您分析一下。  这位前溪斗士,您可真会说笑话,您的逻辑推理能力太强了,我不得不表示钦佩!在此敬礼!
------------------------------------------------------------------------------------------------------------------------------------
这位“不平”的局内人
你辛苦的打出这么多字,还以为你拿出一点论据来,没想到你还是在说这些没有力度的空话。
你是不愿意拿出证据来替许某人辩污呢?还是你根本无法驳倒米先生的观点?
所以你才只好拿米先生的性格和平时的处世方式说事
本帖的重点就是说许某人的学术作假是否成立,米先生的揭发是否属实。你倒好,一句“先撇开到底是否是疯狂伪造不谈”,就把这个重要的话题扯开了。你真是会忽悠啊,我又不认识米先生,我又不是你们人大的人,米先生平时与同事和睦与否,与学生和睦与否,那是他的私人生活,与我何干?与那些想知道真相的人何干?又与这个帖子何干?
你口口声声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完全正确。可搞笑的是,你想让我们调查什么?调查米先生是否和蔼可亲,调查米先生是否待人与善。莫非米先生如果是好好先生,他的话就变得一句千钧,如果米先生脾气暴躁,不容易相处,那他的话就全是造谣污蔑?
请问,你这是不是叫“因人废言”?
你转移话题的本事倒很强,你莫不是个党员吧,如此不顾脸面。
“一个在师生之间均无法受到欢迎、犯错误不肯接受惩罚、甚至出手伤人的‘老师’”就不可以学术打假。照你这么说,以后任何人想学术打假,就先得修身养性把自已锻造成好好先生式的“乡愿”。
笑话了,“乡愿”岂会做这种恶人去管这些得罪人的身外之事?
就是因为学术界里的乡愿太多了,才造就如今万马齐喑的悲惨现状。如要米先生周围都是像你这样的蝇营狗苟之徒,那他“无法受到欢迎”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还想补充一句,米先生与许某人是否有仇,米先生是否想报复许某人,这与许某人是否学术造假完全是两回事。即使米先生十罪不赦,也无法证明许某人的清白。
要证明许某人的清白,不是要去深挖米先生的人际关系,而是找出论据来把米先生文章一条一条驳倒。
这位“不平”的局内人,想来你也是知识份子,难道连这个也没有搞清楚?


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看似伸张正义,但一些细节琐事,暴露出作者编造诬陷之痕迹,让人怀疑其原本用心:本人实为许大学同窗,因专业是世界史,自入学伊始,专业英语就成为我们日常课程重中之重,先不说大一时首任班主任乃史学大家王敦书教授(他是史届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华大学与陈寅恪等大师齐名的关门弟子,国内罗马史的权威),其英文造诣之深,时时用略带伦敦口音的英文给我们授课,并常常教诲我们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而后自大二起,来自美国福布莱特计划的斯坦福大学的史学专家(福布莱特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国际交流计划。中美福布莱特计划是该计划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以“本着平等、互惠和互利的原则促进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目的的官方交流计划。在该计划的支持下,中美两国交换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专业人员和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教学。)即承担起我们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英文原版大部头教材几乎让我们天天学得废寝忘食,与美籍专家的交流技能几乎不会输给同级英语系的学生,三年级时即有同窗翻译马科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虽未能最终付梓,但亦得到王敦书教授的鼓励。结业前,英语六级考试全班同学全部通过,那时的六级考试相当于研究生的语言水平。即便本人是班上英文最差水准,大学毕业后也是直接就职于世界50强的跨国公司。所以,米先生编造的许某英文水准之拙劣,连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都无法完成,此说法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本想藉此为自己立论,实则让我看出你的叵测居心。
并且,本人在人大历史系网页上看到师资介绍,(http://www.lsruc.net/lishixi/shizi/michenf.htm),竟然看到你记录了几个小时的用英语讲课、主持接待了几次外事活动、给儿子写的旧体格律诗发表在某某刊物,真是事无巨细。再看看许某的介绍,(http://www.lsruc.net/lishixi/shizi/xuhaiyun.htm)言简意赅,人品德行可见一斑。上了《新思语》,又看到您像王海一样肩负使命般地横扫另一位清史专家成崇德,同样的洋洋洒洒,不禁让我感慨您的学术著作之所以这么贫瘠,究其原因就是脑子没用在正地儿上。虽说史学研究讲究个不破不立,但真不是这么个法子-破别人,立自己!!


这些事情,还是当面谈好。。。
我不熟冷战史,更没有查阅过什么原版档案,只看过网上的电子扫描版。但是我觉得如果一定要查许教授的著作有没有造假,那么沈志华教授的《中苏关系史纲》或许可以作一标杆。


对米辰峰造谣诬陷的几点驳斥
2009年6月28日,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米辰峰副教授在“新语丝网站”发布消息—“人大历史系副主任许海云疯狂伪造系列学术著作献疑”,对我进行污蔑。因本人一直本着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不愿意和米辰峰发生直接冲突,使学校声誉进一步受损,故而没有回应。但鉴于该文引起了诸多误会,米辰峰的言行不仅与事实严重不符,而且对我和学校的名誉都造成严重伤害,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文章的不实之词予以批驳,以正视听。
(一)米辰峰诬称我的博士论文和《锻造冷战联盟》一书“照抄复旦大学侯力强的博士论文”,他列出的所谓证据是“参考书目两次整体照抄”。按照惯例,《美国外交文件集》所有引证文献的顺序都是按照年代来排列的,但各卷的编号不同。侯力强同志博士论文中参考论著各卷的编号和我著述中所采用的各卷编号不同,如果进行比对,马上就可看出其中的差别,根本不存在抄袭问题。
(二)米辰峰对美国外交史、国际关系史研究所依托的材料缺乏认识。1、《美国外交文件集》每年分为若干册,分别以国家、地区以及洲为单位、将涉及上述国家或地区的档案收集其中。《锻造冷战联盟》一书所使用的史料,只涉及相关的北美、西欧等卷,根本没有涉及非洲、亚洲、中东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所以根本不存在是否全部阅读的问题。2、《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丛书由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原本不是俄文,该套丛书早已为国内学者大量引用。3、我曾访学德国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图书馆保存有大量英文文献和著述,不需要德文基础就可参阅大量文献著作。
(三)我本人藏有《美国外交文件集》光盘一套及若干纸质版本,无需到国内高校翻看这套文献集。
(四)《锻造冷战联盟》一书经过了同行专家学者严格评审和认定,获得2007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项目资助,最终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米辰峰从事世界古代史研究,他对该书的评论不能代表专家意见。
(五)米辰峰对我中英文能力的质疑,不值一论。我的译著《时间坐标》近期就要出版,网友可以拭目以待。
(六)米辰峰声称我主编的字典,所撰写的著述、文章等均为雇人抄写或者伪造,而且利用掌管财务之便,假公济私,这些说法严重失实。文中大量使用侮辱性语言,诋毁本人名誉,侮辱本人人格,这已构成名誉侵害,我表示强烈愤慨。公民的名誉权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我将保留进一步诉诸法律的权利。
(七)涉及有关学术问题,学院和学校会组织调查,我完全尊重专家意见,我也相信我的论著经得起考验。
中国人民大学 许海云
2009年7月9日


又是米辰峰,又是人大······


学术腐败不是空穴来风
应该狠狠治理 尤其要打击学霸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