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

黎建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黎建飞  

页数:

53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付梓之时恰逢《劳动合同法》颁布。不禁想起十多年前在原劳动部的一次会议上所言:劳动合同制的确立是劳动制度改革的关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是《劳动法》制定的关键。虽然作为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专项立法,《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几次修改并不都是趋向劳动者满意的方向,但我们也欣然接受。因为法律是多种社会利益的平衡器,社会利益的差异与冲突决定了法律调整与平衡的相对性。当社会亟待一部法律调整相应的社会关系时,不甚完备的规定也胜于无法可依的窘境。 当然,学问与学术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技能,更何况“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每当写完一点东西,总是想起人们常说的“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类的话语,其实,任何探讨和在探讨中得出的结论似乎都可以作该话语的例证。因为生活在继续,明天太阳还会出来,又是新的一天。那么,今天无论如何殚思竭虑也无法穷尽明天的精彩。正如同人们认同电脑从买回家起就已经落后了一样,这本书从读者拿到手中时就需要改进了。好在有读者,读者的批评正是本书的改进之策与完善之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意义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中的行为——“劳动”的含义 三、劳动法中的行为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劳动法的地位 二、劳动法的作用 三、劳动法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体现宪法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二、确认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资格,规定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规范 三、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的自由与政府适度的干预相结合 四、体现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五、保护公平竞争与保护弱者权益相结合 第四节 我国的劳动法的制定和体系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劳动立法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劳动立法 三、我国《劳动法》的立法过程 四、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理论探讨 “雇工”与“雇主”第二章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第一节 劳动法立法目的的意义 一、立法目的的意义 二、劳动立法目的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劳动法立法目的的内容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确立、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理论探讨 劳动者人格权的法律保障 典型案例 职场性骚扰中的雇主责任第三章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第一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典型案例 退休职工能够进行工伤认定吗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 三、劳动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劳动法调整的主体范围 一、劳动法对主体调整的原则 二、劳动法对主体调整的范围 三、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排除及利弊 理论探讨 《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应当扩展 实务研究 应当怎样看待“农民工” 理论探讨 “派遣劳动”中的劳动关系 典型案例 劳动法调整对象与非法用工主体 实务研究 特殊劳动关系中的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第四章 国家、用人单位和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职责 第一节 国家在劳动关系中的职责 一、促进劳动就业 二、发展职业教育 三、制定劳动标准 四、调节 社会收入 ……第五章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第六章 劳动就业法第七章 劳动合同法第八章 劳动条件法第九章 劳动保护法第十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第十一章 劳动监察法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第十三章 社会保险法(上)第十四章 社会保险法(下)第十五章 社会救济法第十六章 社会优抚法第十七章 社会福利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 PDF格式下载



当初订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专业课要上,买的时候因为价格还小小地犹豫了下,买到手后仔细读了读,发觉确实是本值得仔细读的实用书籍~~


带有相关的资料链接,可以扩充视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