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通论
2004-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宋志明
212
无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2版)》没有采取以往中国哲学史“个案-断代-通史”的写法,而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整体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概述中国哲学的精神、发展历程、基本问题、宇宙论、本体论、思想方论、知行观、价值观,并阐述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全书以论为主,力图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故称“通论”。
宋志明,男,1947年生于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该校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现任核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哲学分会委员、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和国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中化儒学源流》、《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熊十力评传》、《加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批孔与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等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作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绪论一、 中国有自己的哲学二、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三、 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一、 自强不息二、 实事求是三、 辩证思维四、 以人为本五、 内在超越六、 有容乃大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一、 总体格局二、 发展阶段三、 主要问题第三章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一、 哲学基本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二、 天道与人道三、 天人合一四、 天人之辨评议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宇宙论一、 天地之大德生生二、 气化流行三、 天行有常第五章 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一、关于本体论二、中国哲学本体论初探三、本体的超越性:玄学与般若学四、本体的本根性:华严宗与理学五、本体的内在性:禅宗与心学第六章 中国哲学的辩证思维一、传统辩证法的类型二、两一关系的理论研讨三、传统辩证法的现代价值第七章 中国哲学的知行观一、重行的优良传统二、知行关系的理论研讨三、传统知行观的现代价值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价值观一、传统价值观的总体取向二、义利关系的理论研讨三、内圣外王的操作模式四、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第九章 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附录 中国哲学家小传
绪论 本书既然题为《中国传统哲学通论》,在各章民开之前,有必要对中国有没有哲学、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有没有发展前景等宏观的问题先作一些阐述,是为绪论。 一、 中国有自己的哲学 对于学哲学的人来说,“什么是哲学”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行的哲学教科书的说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种说法可以成立,不过应当做一些深入的解释。这里所说的“世界”,不能理解为与人无关的、纯粹的客观世界,而是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这里所说的“观”,并不是对象性观察意义上的“观”。“世界观”不能等同于“观世界”,因为世界作为总体不可能成为人观察的对象。人就生存在世界之中,不可能观察到世界总体,正如理发师不能给所有的人理发一样。理发师也是人,他没有办法给自己理发。人也是世界的组成部分,没有办法站在世界之外看世界。这里所说的“观”,其实是“观念”之“观”,即以一种哲学观念来把握世界的总和。哲学实则是以哲学观念理解世界、把握观包含着人生观。准确地说,哲学应当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含人生观)的学问,但不等于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不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能够创立哲学理论,即提出关于世界观的系统学说的人,就是哲学家。普通人不一定创立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可以接受或拒斥某种哲学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哲学思考,但不必一定成为哲学家。依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含人生观)的学问”的说法,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当然有自己的哲学。黑格尔曾把哲学中做“精神现象学”,套用他的说法,中国哲学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