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精神交往论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力丹  

页数:

501  

Tag标签:

无  

前言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马克思恩格斯传播观的知晓较晚,开始于1958年;对它的研究更晚一些,开始于198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对现代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其传播观是现代传播学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严肃的学术研究。本书的目的是:尽可能客观地、有系统地再现他们关于传播的各方面观点,再现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但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几乎没有参照系,因而一切得从阅读他们的著作开始。这本书经历了10年的磨砺。1983-1987年,我通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以及能够找到的与他们的传播观有关的资料文献,作了大约一万条名目索引、3 000张卡片和一本提要笔记。1988年开始写作。1989-1990年因故停顿。1991年重新开始,1993年完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丰富而广泛,我随之涉猎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许多领域的著作。力求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论述为依据,全面表述他们的传播观,尽量避免先验之见的干扰,是本书的写作宗旨。我国翻译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绝大部分收入了1956-1985年陆续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50卷)(下称《全集》),这个版本基本上是从俄译本转译过来的,经过二手翻译,不免会有一些差误。因此,本书对在传播学界流行的几句他们的话,核对了原著文字;对他们使用的几个主要的传播术语,进行了随机核对,从中又有一些新发现。1995年以后,《全集》中文第二版着手出版,进度较慢,只出版了十几卷(计划60卷)。本书除了马克思1843年以前的论著采用这个版本的第1、3卷外,其他的引文尚只能使用第一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译本除了中文版《全集》外,还有《选集》和各种单行本。书中引文为统一起见,均采用《全集》第一版的卷页码(个别《全集》未收入的采用单行本页码)。马克思1843年以前的论著引文,标注采用新版卷页。个别根据原著文字重新翻译的,采用页下脚注,提供《全集》第一版的参考卷页。本书初版于1993年,三次印刷。这次再版,除了第十二章第八节,其他部分只做了引文核对和文字的技术性订正。第十二章第八节论证的是马克思关于"报刊的内在规律"的思想,当初查看德文原文,亦怀疑翻译有误,但是没有把握,最后还是以《全集》第一版的文字作为论证的基础。《全集》第二版根据德文原文重新翻译,证实了我当时的怀疑是正确的。因而,这一节对此做了必要的体现马克思原来思想的论证。闫伊默、熊壮、任杰、黄春棉、朱爱敏、戴莉莉、丁冰参加了本书的引文核对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谢意。本书目录章节标题下标明出自马克思、恩格斯或其他人的话,不完全是原文,而是概括了他们的意思,故没有使用引号,仅用于提示读者关注,也不完全是对章、节的内容的全面概括,特此说明。陈力丹2008年5月

内容概要

本书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系统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放的思想体系。全书16章75节、45万字,论证了他们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理论、世界交往的基本理念,详尽地阐述了他们所谈到的几乎所有涉及人类传播的各种现象和形态,诸如思维、语言、文字、印刷术、宗教、文艺、宣传、新闻、报刊等等。还论证了他们关于传播与法、传播心理、工人政党内部的精神交往、人类传播历经的三个发展形态等等观点。作者写作此书,历时十年,通读他们的全部著作,作了名目索引约1万条、卡片3000张和一本提要笔记,书中介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传播观点,是人们所不熟悉的,对于开阔思想很有教益。一些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将该书列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础理论书目。   本书对在传播学界流行的几句他们的话,核对了原著文字;对他们使用的几个主要的传播术语,进行了随机核对,从中又有一些新发现。1995年以后,《全集》中文第二版着手出版,进度较慢,只出版了十几卷(计划60卷)。本书除了马克思1843年以前的论著采用这个版本的第1、3卷外,其他的引文尚只能使用第一版。

作者简介

陈力丹,男,1951年2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
  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6-1978年为《光明日报》编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1-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工作。
  1979年以束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方面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 包括独著18部、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500多篇, 等等. 另编著图书6部。 合著/合编图书十几部。
  根据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的统计数据, 19982005年发表文章95篇, “五”期间(2001-2005年)被引用的文章共125篇, 被引用篇次189次(排除自引), 两个数据均居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第一位. 根据徐剑2006年1月发表的《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一文, 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综合学术评估中得分520分, 位居第一。

书籍目录

绪章 “我们的交往!”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交往观 一、精审交往与物质活动 二、处于“力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交往 三、“需要的体系”与精神交往 四、交往内容和形式的延续性 五、统治阶级的思想与精神交往第二章 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  一、民族交往 二、世界交往第三章 人的本质与精神交往  一、人的自然本质与精神交往 二、人的社会本质与精神交往 三、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 四、“需要的人的本性”与交往第四章 交往媒介——语言  一、语言的产生 二、语言与思维同轨迹 三、作为人类群标志的语言 四、语言的分化与融合 五、现代文明语言的形成第五章 交往媒介——文字和印刷术 一、文字产生的历史过程 ……第六章 交往革命第七章 交往形态——宗教第八章 交往形态——文艺第九章 交往形态——舆论 第十章 交往形态——宣传 第十一章 交往形态——新闻 第十二章 交往媒介——报刊第十三章 交往政策第十四章 交往心理第十五章 工人的精神交往第十六章 交往的三种社会形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文艺的交往特征文学艺术作品或表演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审美的创造物。为此有必要再次研究一下马克思下面的一段话:“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42卷97页)在这里,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和对美的认识自由创造,这种创造是人的主观想象和客观环境结合的产物。于是,便出现了一种以审美为基本内容的精神交往形态。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人用审美的眼光对自然的改造,在为博士论文准备的笔记里他写道:“希腊人用赫斐斯塔司①的艺术铁锤打碎自然,用以塑造雕像”(40卷61页)。“这些塑造的形象当中凡是属于艺术范畴的东西,都是那些对壮丽的体型赋予人类优美姿态的描绘。”②强烈的审美意识不仅存在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更存在于现代的生活中。例如金、银这类物质,它可以作为货币,也可以作为审美对象而进人艺术交往。马克思对此曾特别指出:“它们的美学属性使它们成为满足奢侈、装饰、华丽、炫耀等需要的天然材料,……银反射出一切光线的自然的混合,金则专门反射出最强的色彩红色。而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13卷145页)在谈到金这种货币的作用时,马克思也没有忘记补充一句:它还是“一种美的贮藏形式”(23卷154页)。这种美的感受,是人所独具的。可以说,“美”或“审美”是文艺的本质特征。只要人的思维不停止,那么以美为基本内容的交往形式亦不会中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精神交往论 PDF格式下载



本书对有一定人文素养,并对新闻传播感兴趣的人可读,其中有很多引语,很多理论严谨性的东西,比较枯燥,但好书毕竟是要认知体会的,探究的越是平凡越是不一般


当年我们大众文化通论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敬爱的老师拿出了这本书,说这是他的导师陈力丹教授呕心沥血之作,创作十年,也被中宣部封禁了十年。直到近几年才解封。
“被禁止,是一种荣誉。”
该书无庸再做评论。


《精神交往论》是陈力丹的力作,钻研精神。


精神交往论——学传播学的同学们要好好看看哦!


bucuobucuio新闻记者买来看看啊啊啊啊啊啊啊


陈力丹的书深刻却不枯燥,值得阅读收藏。虽然有些书的例子数据很老,但是研究方法和思路值得借鉴,学习


这本书内容很充实,很好


给妹妹买的 符合她的专业 正是她需要的~~


本就是本好书,买的也满意


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的详细著作,值得一读。


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经典之作。一直很钦佩陈力丹老师


可以珍藏的一本书适合新闻专业的看


买过来充实精神生活 传播学相关专业必读 我是冲着陈教授买的


理论性较强的一本书,值得慢慢细细研读


书不错的,可以看看


分析得很全面,很透彻


对陈力单的这本书觊觎已久,可是没想到人大出版社的排版如此只差。大学出版社里看来只有北大清华的好一些了


陈力丹的成名作,那年代做学术还是认真啊!


内容上很学术,随便读读是读不进去的,但作者的文笔还不错。就是纸张太差,做得跟盗版的一样,与书的内容品质不相符。


书还可以,随便翻翻


失眠必看……深夜常备……屡试不爽


速度太慢书可以


纸质不是很好,但是书还是不错的


有点深奥,慢慢看。。。


纸质很好,内容没的说,新闻专业值得一读!可能买书习惯了封面精美,排版细致的书,对这本不是很满意,看起来像学校发的课本一样,密密麻麻的字,封面太古板,字体字号不喜欢。


80%的正版率,每次买都是这样。这本刚好赶上是盗版。我翻开之后都没心情看第二眼。无语。


精神交往论值得一读,但是可能得多读几遍,才能理解书中深奥的理论观点。在卓越网购很方便,我替朋友买了好几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