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谢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谢静  

页数:

3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不打算直接分析美国的新闻媒介及其产品,也不打算纠缠于形形色色矛盾而对立的媒介批评以及媒介批评与媒介行业的对立之中,那样只能陷于具体问题的纠葛之中,永远也走不出话语的丛林。本书把批评实践当做一种叙事,通过分析叙事者的立场与目的来理解美国新闻媒介批评的性质、目的与功能,并根据这一理解,梳理美国新闻媒介批评的历史与主题、机制与规范。 本书认为,作为一种叙事,媒介批评反映了人们对媒介的社会角色——尤其是在民主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期望,体现了对媒介作为私产却必须服务公众的要求。同时,媒介批评还是更大的社会叙事的一部分,反映了批评者自身的境遇与立场,而这也正是媒介批评之所以喧哗的一个原因。媒介批评的叙事性要求人们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它。但是,作为一种社会专业,美国的新闻业又必须树立自己的合法性与专业权威,尤其是当媒介批评持续不断的时候,树立权威的要求更为迫切而持久。从这一意义上说,美国新闻媒介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与其他社会行为者的持续不断的博弈、对话中,协商自身位置、确立统一规范、构建专业权威的过程。

作者简介

  谢静,博士,副教授,新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1989年至199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9年至2003年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传播系访学。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矛盾的叙事 ——美国新闻媒介批评的性质 第一节 媒介批评与叙事 第二节 作为叙事的媒介批评与科学研究的区别门 第三节 作为叙事的媒介批评与科学研究的联系 第四节 批评叙事的道德评价与标准 第五节 叙事与媒介批评研究第二章 没有控制的管理 ——《国新闻媒介批评的主体 第一节 内外之争 第二节 媒介批评:制度化的尝试与困境 第三节 媒介批评:公众的责任?第三章 协商规范 ——《国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交互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 专业主义:对抗商业主义 第二节 客观性原则:专业范式的建构 第三节 社会责任论:规范的修补 第四节 公共新闻学:规范的补充第四章 社会期待与拯救的想象 ——《国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批评 第一节 真实与幻象——新闻媒介政治角色批评 第二节 艺术与娱乐——新闻媒介社会——文化角色批评  第三节 诱惑与救赎一反思媒介批评的神话第五章 谁能决定新闻 (一) ——美国新闻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节 媒介政治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媒介垄断与唯利是图的社会政治后果第六章 谁能决定新闻 (二) ——美国新闻生产的社会组织网络分析 第一节 组织常规与限制 第二节 新闻记者与新闻来源第七章 谁能决定新闻 (三) ——《国新闻生产的文化批评 第一节 新闻价值与意识形态霸权 第二节 作为文化形式的新闻:基本要素分析第八章 对错之间 ——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伦理规范 第二节 新闻采集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新闻呈现的伦理问题第九章 建构权威 ——《国新闻媒介批评的功能解读 第一节 媒介批评:专业权威的建构策略 第二节 媒介批评:专业叙事的组织模式第十章 结语:共识与歧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角关系中的批评者  分析批评叙事,首先要关注讲述者、聆听者和指涉物之间的关系,因为正是这种关系揭示了叙事话语背后的立场与态度。从讲述者、聆听者和指涉物的三角关系解读媒介批评,有利于媒介批评研究者超越批评叙事本身,进一步挖掘出它的隐性立场及其被忽略的建构功能  利奥塔(利奥塔,1996)认为,在讲述者、聆听者和指涉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讲述者处于“知者”或“智者”的地位,因而具有相对的权威性;聆听者的角色定位只是表示赞同或反对,当讲述者的权威性不容置疑时,聆听者无须参与讨论或证实;而指涉物则以独特的定义方式来回应。比如,当有人批评说:这一新闻报道是不客观的,批评者显示了自己对这一报道和报道的客观性要求的认知,他对指涉物——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即体现在他对指涉物的界定和判断上。事实上,他已经宣布了指涉物的性质:不客观。在如此宣布的同时,他被赋予了一种权威。而对于聆听者来说,对叙事(批评)的赞成与否实质上即对这一权威的认同与否  不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讲述者有时在场,有时不在场。当讲述者在场时,他有时以客体的形式讲述他人的故事,有时则充当叙事中的角色,甚至还参与对话。当讲述者的身份可以辨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的角色和立场。但是,不少叙事是以“客观”形式表述的,讲述者隐藏在文本的背后,直接将权威加诸指涉物上,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定义了指涉物。在这种情形下,对叙事的赞成与否似乎只是对指涉物性质的赞成与否。比如上述批评,如果宣布新闻报道不客观的批评者藏而不露,“不客观”的新闻报道似乎在自我表达,聆听者的表态则建立在其作为个体对新闻报道的认知与评价的基础上,但是聆听者的认知和评价基础可能与批评者完全不同。这就是为何有时批评和反批评往往是自说白话,而非对话。当讲述者的身份清晰可辨时,对叙事的评估则转而成为对讲述者权威的评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PDF格式下载



开阔了眼界


文章的内容新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