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2009-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邓红卫,魏书堤,焦铬 主编
24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知识创新和新技术变革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各领域的深层次变革。在教育领域,这些挑战和深层次变革带来的影响,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莫过于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的转变与重树,“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成为这一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如何回应这一时代命题?从普通民众到教育工作者,从教育部门到高等院校,从中央到地方,人们都在思索,都在求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纪之交,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吹响了回应号角,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图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环节和突破口,打通一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革新之路。 然而,要打通这样一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容易,即通过对原有的教师进行培训自然就可以达成。事实证明,仅仅通过培训来推行新课程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等一系列从教育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全面变革和转向,特别是一线教师和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全新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及将之转变为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到,它需要从师资培养的源头做起,即重新检视传统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体制机制和模式,将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质性地对接起来,主动搭建和打造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实施要求的师资培养平台。如何将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行实质性的对接,如何搭建和打造这个平台?这些问题无疑要落实到教师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头上,而作为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体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地方高师院校必须主动出击,以理论探索和实践行动的勇气与自信作出积极回应。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网络配置、Internet基础、Photoshop使用等实验。每个实验均以实例制作作为示范,简单易懂,适于自学。第二部分为基础知识测试习题。第三部分为附录,其中包括基础知识测试习题的参考答案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模拟测试题。
第一部分 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一 WindowscXP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 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实验三 WindowscXP的其他操作 实验四 Wordc2003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 实验五 Wordc2003制作表格 实验六 Wordc2003图形和图文混排 实验七 Wordc2003综合应用 实验八 Excelc2003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及格式化 实验九 Excelc2003公式与函数 实验十 Excelc2003数据图表化 实验十一 Excelc2003数据管理 实验十二 PowerPointc2003创建演示文稿 实验十三 PowerPointc2003制作动感十足的演示文稿 实验十四 PowerPointc2003制作统一风格的演示文稿 实验十五 FrontPagec2003制作简单的网页 实验十六 FrontPagec2003制作复杂的网页 实验十七 网络配置及资源共享 实验十八 Internet信息浏览与检索 实验十九 收发电子邮件 实验二十 Photoshop图像处理 实验二十一 压缩及解压缩软件WinRAR操作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测试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题 二、WindowscXP基础知识测试题 三、Wordc2003基础知识测试题 四、Excelc2003基础知识测试题 五、PowerPointc2003基础知识测试题 六、FrontPagec2003基础知识测试题 七、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测试题 八、Internet基础知识测试题 九、多媒体应用基础知识测试题 十、Photoshop基础知识测试题 十一、常用工具软件基础知识测试题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一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二、WindowscXP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三、Wordc2003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四、Excelc2003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五、PowerPointc2003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六、FrontPagec2003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七、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八、Internet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九、多媒体应用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十、Photoshop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十一、常用工具软件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附录二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公共基础模拟测试题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公共基础模拟测试题 附录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模拟测试题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模拟测试题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模拟测试题3
一个国际难题又率先被中科大攻克。该校潘建伟小组率先在国际上利用量子编码技术,有效地克服量子计算过程中的一类严重错误——量子比特的丢失,为光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发展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8月12日出版的国际著名综合性科学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长文的形式发表了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杨涛、陆朝阳等关于量子容失编码实验验证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由于量子特性带来的高效存储和超快并行计算能力,量子计算的研究成为国际热点。然而,学术界公认的困扰这项研究的最大问题是所谓的“消相干效应”,即量子计算机与环境不可避免的耦合而产生的各种噪声会使计算过程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在各种量子体系中,有一类关键性的消相干效应来源于量子比特的丢失。这种现象在光学系统中最为显著,可直接发生在由于光子被环境吸收或者未被光子探测器测量到等情况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潘建伟小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设计了巧妙的多光子容失编码网络,证明了即使在量子计算机内出现量子比特的丢失,这种编码仍然可以很好地保护量子逻辑信息,从而使整个计算仍然可以成功完成。这一实验工作很快吸引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年3月,还在论文刚刚投稿之时,著名量子光学专家保罗·奎亚特(Paul Kwiat)教授就在美国物理年会的量子信息进展综述上专门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