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探索(共三卷)
1970-1
纪宝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2出版)
纪宝成
1150
无
大学,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机构;大学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上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经历了一次次的沧桑巨变,大学的理念不断丰富,大学的职能不断拓展,大学的组织形式不断复杂,大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时至今日,大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大学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中国虽然早在汉代就有了大学的雏形——太学,先贤往圣对大学精神也有精辟的论述——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止善”等,但是这些传统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催生出现代意义的大学,中国的现代大学是清末民初学习借鉴西方的产物,关于大学的精神旨趣、学科学制、教学研究等诸方面,无不深受欧美大学的影响。与此同时,很多著名的大学校长也都自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将之融合、运用到办学实践之中。百年来的中国大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探索史。在这片历史的天空,留下了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唐文治、吴玉章、成仿吾、李达等著名大学校长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身影和思想光辉。
《大学的探索(套装共3卷)》一书,忠实记录了纪宝成校长探索“大学之道”、全心全意办好中国人民大学的风雨历程;真实反映了纪宝成校长和人大师生员工九年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坚实足迹;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新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关心中国人民大学的读者、关注中国大学改革和发展的读者会有一定参考价值。
纪宝成,1944年11月生于江苏扬州。1966年大学毕业于北京商学院,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商业部教育司司长,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兼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公共管理硕士(H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务,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出版有《商业活动论》、《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规划、体制与发展》、《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中国古代治国要论》、《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纪宝成卷》、《中国统一市场新论》等著作20余部,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求是》等30余种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大学的探索(第1卷)》目录:总体办学思路与新的起航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任职仪式上的讲话用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回报祖国和人民——在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当前的问题与“1231”工程——在担任校长后第一次全校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向总书记汇报——在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召开的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汇报发扬光荣传统建设一流大学——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65周年大会暨吴玉章奖颁奖仪式上的讲话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奋斗——在中国人民大学首次新年报告会上的讲话重塑形象,夯实基础,全面提升——第一个任期(2000-2004年)的述职报告全面部署“十一五”规划,切实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在中国人民大学首次院长工作会议上的开幕讲话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教育部“办学特色”专题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扬传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重要指示精神的体会我们的拼搏与期待——在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复校30周年座谈会上的汇报回望不凡业绩,志在更上层楼——在中国人民大学2009新年报告会上的讲话坚守使命 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科学发展吹响十年腾飞的号角——在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院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大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高扬人本,开拓创新,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的当代价值——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1)”上的演讲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在“东南论坛”学术报告会上的演讲人民、人本、人文——《中国人民大学视觉形象系统》序附:中国人民大学校徽的由来《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前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树立与强化“五种意识”——关于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学术沃土,思想摇篮——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高科研工作质量要处理好五种关系——在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文科高等教育——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座谈会上的报告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60年的风雨历程和当代使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9)”上的演讲学科建设的一个体系与三个意识院系调整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在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类院系调整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院系调整是学科建设的战略性举措——在全校中层干部院系调整工作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摘要研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办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Ⅰ.在全国首届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Ⅱ.在全国2005年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创建世界知名一流大学——在中国人民大学新世纪第一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展“小、精、尖”的理工科——在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成立庆典上的讲话努力开创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Ⅰ.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5)”上的演讲Ⅱ.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讨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地推向前进I.在首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上的讲话Ⅱ.坚持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学教育第三届年会上的讲话让辨证法走进我们的生活 ——学习李瑞环《辨证法随谈》的体会学科建设要抓基础、抓重点、抓队伍、抓学风、抓管理——在中国人民大学首次院长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再创新辉煌——在中国人民大学新世纪第二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科学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08)发布会”上的讲话加强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在国防大学做学科建设的专题报告练内功 办特色 创一流 壮主流——在中国人民大学部分院系的讲话I.在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Ⅱ.在商学院命名组建大会上的讲话Ⅲ.在环境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Ⅳ.在2002年元旦前后部分院系调研的讲话要点V.在经济学院调研时的讲话Ⅵ.在档案学院调研时的讲话Ⅶ.听取劳动人事学院工作汇报时的讲话Ⅷ.在统计学系调研时的讲话Ⅸ.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调研时的讲话X.在文学院第一次教师会议上的讲话……大师 大楼 大气科学管理与“真情、真想、真干”塑国民表率 育社会栋梁接续文脉 重振国学兼容并蓄与提升国际性
(一)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近几年,我校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扩大学生规模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认识到,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从给毕业生分配工作到实行自主择业两个转变的条件下,必须转变办学指导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但不是毕业了就是人才。要成为人才,就要能就业、创业,并且有能力创造出多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这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必须确立的新的人才观。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今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社会需求,而不是政府,更不是高校主观愿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学校的社会声誉就好,生源就更好,各方面的投资就更多,学校的发展就更快。因此,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开展各项工作时,都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专业调整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虽然在大致方向上都已经明确,但是这两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仍然暴露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和专业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当务之急是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加快改革步伐。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帮助学生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
《大学的探索(套装共3卷)》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