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死了,神学何为?
2010-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旭
345
无
本书作者跟我讲了他这本论述20世纪德国新教神学之作的观点和想法。我非常乐意为这本用中文写就的德国神学史作序。我就从我个人的经历谈起。 我是从巴特的神学那里开始的,通过朋霍费尔的著作以及布洛赫的哲学,才产生了我自己的神学思想。从1948年到1952年,我在哥廷根大学跟随巴特派的奥托·韦伯(我的博导)、沃尔夫和伊万德学习巴特神学。我们当时正在寻求基督信仰的核心,我们在耶稣基督之中找到了它。我们将耶稣基督的位格和福音信息理解为《圣经》的核心、教会的核心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1934年的《巴门神学宣言》第一条说:“耶稣基督是我们无论生死都必须聆听、信赖和顺从的独一的上帝之道”。认信教会以此反抗纳粹意识形态及其追随者“德意志基督徒”。它为基督教抵抗纳粹专制政权奠定了基础。这一《巴门神学宣言》乃是巴特所写。我当时相信,巴特在他伟大的《教会教义学》中已经思考了一切,说完了一切。他说得又那么好,在他之后简直不可能再有什么新的更好的神学了。
本书以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为问题意识,以四大经典神学家掀起的20世纪四场神学范式革命运动,即巴特的“辩证神学”、布尔特曼的“生存神学”、朋霍费尔的“上帝之死神学”和莫尔特曼的“盼望神学”为主线,深入探究了20世纪基督教神学是如何应对“后基督教时代”中基督教的生存危机、信仰危机和教会介入社会的危机的。本书是作者此前的《卡尔·巴特神学研究》的续篇。本书适于对基督教思想学术、西方思想史以及西方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张旭,生于1971年,黑龙江人,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2005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卡尔·巴特神学研究》(2005)。
莫尔特曼 序自序前言导论 上帝死了,神学何为? 第一节 上帝之死时代的根本问题意识 第二节 上帝之死处境中的基督教神学 第三节 巴特-朋霍费尔-莫尔特曼的主线第一章 巴特为世纪神学重新奠基 第一节 辩证神学的开端与革命 第二节 教会教义学的回归与重建第二章 巴特与布尔特曼之间的巨人之争 第一节 神学解释学问题与圣经叙事 第二节 布尔特曼与凯泽曼之争 第三节 巴特的基督中心论第三章 朋霍费尔神学的此世性方向 第一节 基督的此世性的神学方向 第二节 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会 第三节 追随基督的伦理第四章 上帝之死神学 第一节 上帝的具体的诫命 第二节 非宗教的基督教 第三节 受难的基督与为他人而存在第五章 莫尔特曼的盼望神学新范式 第一节 盼望神学的新范式 第二节 新政治神学 第三节 十字架神学与上帝的悲情第六章 三位一体与上帝之国 第一节 三位一体的上帝 第二节 舍金纳、安息与生态神学 第三节 弥赛亚的基督论与末世论参考文献
尼采曾在《快乐的科学》(第三部第125节)中借疯子之口喊出了“上帝死了”。疯子接着承认,是“我们”杀死了他。“我们”正是那些启蒙运动以来“最丑陋的人”,因无法忍受上帝的存在而杀死上帝。这些最丑陋的人,即无神论者,谋杀了上帝并试图取代上帝,就像费尔巴哈所说,他们将上帝和基督教的本质视为人的本质的投射。在尼采看来,这些“上帝的谋杀者”仍然不是“自由的精神”,他们实际上不过是“畜群”和“末人”。这些最丑陋的“末人”根本不可能成为自我肯定、自我克服和自我超越的“超人”。但是,尼采的教诲又如何能保证那些“欲创造先摧毁”的“超人”所欲求的“新的价值”不是一种新的虚无呢?“金发野兽”、“自由的精神”、“未来哲学家”、“酒神艺术家”和“超人”能解决“上帝之死”所遗留下的各种时代危机和问题吗? 尼采要对“上帝之死”的颓废时代施行“积极虚无主义”的顺势疗法,他的超人学说外在的激情和亢奋掩盖了它无法摆脱的骨子里虚无主义的痛苦。为基督教文化所化之人身处其衰亡之中,必然经受着巨大的痛苦,也许欧洲文明之外的人在自己的古老文明衰落之际,也会有类似的切身体验。除了尼采之外,克尔凯郭尔以信仰的焦虑和绝望的体验,经受着这场基督教文明本身的危机;而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则以近乎疯狂和呼号的方式,表达着失去基督教信仰之后生存无意义的巨大虚无感。只有尼采的挚友教会史家欧韦贝克(1837-1905)对基督教的衰亡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
《上帝死了,神学何为?:20世纪基督教神学基本问题》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张旭博士的著作以尼采对西方虚无主义的深刻诊断为背景,从巴特对新教神学的重新奠基人手,考察了“巴特/布尔特曼一朋霍费尔一莫尔特曼”这一思想脉络的发展,视野开阔,线索明晰,资料翔实,评述贴切。 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德国新教神学,而且对于理解西方当代精神中一个经常受到忽视的面向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猛(北京大学哲学系)
无
本书以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为问题意识,以四大经典神学家掀起的20世纪四场神学范式革命运动,即巴特的“辩证神学”、布尔特曼的“生存神学”、朋霍费尔的“上帝之死神学”和莫尔特曼的“盼望神学”为主线,深入探究了20世纪基督教神学是如何应对“后基督教时代”中基督教的生存危机、信仰危机和教会介入社会的危机的。本书是作者此前《卡尔·巴特神学研究》的续篇。本书适于对基督教思想学术、西方思想史以及西方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对我的帮助很大,,,,
20世纪是神学百花齐放,神学思考多元化的时代,这本书代表一种神学思考方式。
有点失望,没想象中好,不过帮助我了解了20世纪的神学流派与动荡,让我知道了在那个奥斯维辛的邪恶横行的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是怎样重塑神学,回到圣经或向前发展的,不失为一本了解神学20世纪渊源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