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思维

[美] 加里·R.卡比(Gary R. Kirby),[美] 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Jeffery R. Goodpaster)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 加里·R.卡比(Gary R. Kirby),[美] 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Jeffery R. Goodpaster)  

页数:

386  

译者:

韩广忠  

Tag标签:

无  

前言

广忠君对科学哲学之研究颇有兴趣,攻博期间曾听过我的课,亦算有师生之缘。他两年前就翻译过牛津大学通识教育读本《科学哲学》,文、意俱佳,已在译林出版社出版。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了几本美国用于通识教育的哲学书,其中一本就是《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并且公开招聘该书的译者。由于兴趣使然,他去应聘,与其他一些竞聘者同时进行了试译,最后竟通过考试,取得了该书的翻译资格。为了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他把《思维》前后独立翻译了两遍,并将两次译稿一一对照审核。此外,还就许多问题及时请教业界行家,又通过邮件与美国的该书原作者进行了交流。最后,还请科学哲学界的同仁校对了一遍,按时向人大出版社提交了译稿。现在,广忠君找到我,希望能给他的译作《思维》写一篇序言,为该书增加一些佐料。我读了一遍译文,觉得的确是一本有特点、有价值的书。该书属于对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思维进行了跨时空的多学科探讨,以图全面地剖析思维之意义、成因、结构以及提高思维水平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为增强人们的思维能力提供有效的指导。该书采用了大量与思维有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内容翔实,并且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其中特点之一是在书中安排了三百多条思维挑战练习,以帮助读者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内容概要

当你拿起本书时,你正在思考!
不是吗?想一想,准确地说出你现在在做什么?不是要你回答你正在想些什么,而是要你描述一下当你思考之时你大脑中正在发生什么?你能否明白你刚刚是如何把这些字的组合加工成意义的吗?
  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要沮丧,因为(即使)专家们也无法给出答案。人们利用大脑来探索宇宙,建立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然而对于自身思维的探索却困难得多——用我们的大脑去探索我们的大脑,这种探索的确是一种挑战,它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诗人、科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神经学家

  本书汇聚了多学科专家的智慧,从多个层面剖析思维之意义、成因、结构以及提高思维水平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其主旨是要帮助我们更加积极有效地思考,而并非引导我们去研究。所以,无论是对于学习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本科生,这本书都应该成为你开始大学生活的第一本书。这本书中学生也读得懂,很多章节不仅帮助你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你确认自己适合学习的学科。
  亲爱的读者,我们想请你使用本书,一起来挑战你的心智,增强你的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加里·R·卡比(Gary R.Kirby) (美国)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Jeffrey R.Goodpaster) 译者:韩广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何为思维
 为何要思考?
 何为思维?
 交流:思想之镜
 思维谬误
 我们的文化遗产 
第二章 源于个人的思维障碍
 文化熏染
 自我观念
 自我防御
 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期望的角色和模式
 情感影响
 寻求认知一致性
 压力 
第三章 感觉
 从感觉开始
 感觉之力量
 感觉之欺骗性
 感觉之敏锐化
 强大的听觉能力 
第四章 大脑和记忆
 奥秘之所
 思维和大脑
 思维和记忆 
第五章 语言:思维之媒介
 语言和人脑
 语言和社会
 语言之隐喻性力量
 语言之局限 
第六章 情感
 情感与思维
 文化背景
 思想背后的力量
 情绪控制
 激发话语表达
 激发文字表达
 对话题和听众产生的情感
 观察情感 
第七章 创造性思维
 何为创造性?
 隐喻性思考
 创造性思维之种类
 谁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之条件和局限性 开始创新
 诱发创造性 
第八章  组织
 秩序之起源
 自然—精神秩序
 精神秩序
 组织之步骤
 秩序之运用 
第九章 逻辑思维
 演绎思维:三段论
 直言三段论
 日常生活中的三段论与省略三段论
 直言三段论中的推理谬误
 直言三段论之规则
 假言三段论
 选言三段论
 有效换位
 非形式演绎谬误
 归纳思维
 类比论证
 因果论证
 非形式归纳谬误
 其他推理谬误 
第十章 科学思维
 科学方法
 科学之经验本质
 科学与理解人类本性
 理论证明
 可控实验
 准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
 偶然之作用
 实验者偏见
 伪科学 
第十一章说服式思维
 何为说服?
 说服之道德规范
 思考:我们受何物所左右
 思考:打动我们听众的因素
 组织说服
 自卫,以免被谎言说服 
第十二章问题求解
 界定问题
 清除障碍
 生成问题解决方案
 选择解决方案
 评估解决方案 
第十三章 评价
 思维检验之必要性
 思维基础之检验 
第十四章 决定与行动
 为何行动?
 决定
 行动
 行动之后 
第十五章 继续思维的挑战
附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文化熏染有许多来源或者说影响因素。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在家庭里,我们学习宗教信仰、伦理规范、偏见和陈规、饮食习惯以及世界观。例如,20世纪两位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依德(Sigmlmd Freud)和卡尔·荣格(Carl J1mg),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见解源于各自的家庭背景。荣格指责弗洛依德建立了一个错误的心理学体系是因为他来自犹太人的家庭,而弗洛依德指责荣格的短见是由于他的宗教背景所致,这种宗教背景使他无法接受性紊乱会导致神经官能症的事实(PImer,1947)。20世纪的哲学家贝特朗·罗素(Beltrand RLlssell)认为康德对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源于“这样的真理即在母亲的怀里他就已经接受了这种思想”,威尔·杜兰特的书中提到了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父母的影响,他父母通过反复打骂将其送进了修道院生活,并且向他传授他们的冷酷、严格的上帝观念以及他们对于女巫、精灵、天使和魔鬼的信仰(Durant,1957,p.341)。文化熏染的另一个来源是我们的工作场所。在工作场所我们会学习到特定的行为方式、着装要求、职业伦理和工作态度。我们所成长的城市也会是文化熏染的重要来源。一些城市因红酒和剧院而闻名,另一些城市因为啤酒和玩偶而出名。一些城市鼓励男子的阳刚之气,而另一些城市则强调对于双性性格要有更多的容忍性。在密尔沃基人们喜欢喝米勒啤酒,在丹佛人们非常喜欢库尔斯啤酒,而在慕尼黑就会变成卢云堡啤酒。这些城市市民的味蕾是否不同?还是市民已经通过学习养成了喜欢一物胜于另一物的习惯?你认为底特律的居民对于日本汽车有什么看法?

后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计划翻译出版的“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中的一本。这部书在美国颇受读者欢迎,短短十年间便再版了四次之多。通过试译,我有幸得以成为本书的译者,翻译合同规定,要在4个月之内完成该书翻译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再加上在此期间还要去台湾访学半个月,使得时间更为紧迫,于是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一直翻译而忘掉吃饭、锻炼之情形常有之。但丝毫没有疲惫之感,因为该书内容之新颖、知识之丰富以及论证之严密,使我受益良多,惊喜连连,翻译此书实乃自我学习之过程,恰如孔夫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翻译过程中,遇到疑惑之处,便请教相关专家和老师,洞悉乖戾于涣然冰释之前,修改错误于问题乍现之时,此亦翻译之幸事一件矣!本书的翻译离不开以下几位朋友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他们是正在哈佛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专业留学的陶孝云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逻辑学的李慧华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许春梅博士,还有我的同门师妹,人民出版社的武丛伟编辑。他们的英语水平颇高,在文字翻译和校对方面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在此特别表示感谢。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大椿教授欣然为本书中文版作序,刘教授乃当今科学哲学界的学术泰斗,科研和行政工作异常繁重,此次能拨冗为本书译文撰写序言,令人感佩不已!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只是会思维的芦苇,然而因为懂得思考,人类却成了万物之灵长。(故)思想铸就了人类的伟大。——帕斯卡(Pacal)挑战《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第4版)》是一本关于思维的著作。如果我们开始更加积极有效地思考,就有可能获得令人惊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我们在生活中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区分事实与虚假、诡计与希望,我们在选择生活之路时会变得更加果断,当倾听自己的思考伙伴并与其交谈时我们会变得更有说服力。我们经常以我们的行为来定义自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指的是自己所做之行为,但是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本身就是自己的思考之物。例如,如果人们假装喜欢他们所憎恨的人,那么到底是他们带有憎恨的思维还是他们假装的外在行为(或者二者兼有)真正地代表了他们的自我?“无论思想是否得到表达,它都是实在之物并且具有能量”。亲爱的读者,我们想请你使用《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第4版)》,来挑战你的心智,并增强你的思维能力。五百年前,莱奥纳多·达·芬奇使用过一个被今天的研究所证实的比拟:“正如铁器不使用就会生锈一样……我们的智慧如果一直得不到使用也会变质”。阿诺德·辛波(ArnoldScheible)博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大脑研究所的所长,他认为:“如果人们减少大脑输入,大脑的结构就会减少。大脑就像一块肌肉一样——不用则废。”的确,“如今科学家发现,在度过青春期并顺利进入成年之后,大脑仍会适当地发展并自我重组”。人们利用大脑来探索宇宙,于是物理学和天文学如今已被牢固地建立起来。然而对于人们思维的探索却困难得多。神经科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对于大脑的认知已获得成倍的增长。我们已经识别了许多控制神经行为的神经传导素,并且我们窥探大脑内部的能力已经从解剖发展到脑电图(EEG)、计算机轴向断层扫描(CA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质子波普分析(MRS)以及质子平面回声光谱成像(PEPSI)。即使有了这些进步,并不像遗传学上的DNA密码那样,大脑的密码仍然没有被破译出来。如果我们用物理学的标准来衡量,对大脑的研究也许仍然处于前牛顿的认知阶段。使这一迷宫复杂化的是我们大脑极其纷杂的组成:大脑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有1000亿的细胞是服务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神经元细胞。每一个神经元,平均起来,都与其他细胞存在着成千上万种联系。如果我们可以顺着这一奇妙的迷宫走下去的话,那么可供我们选择的路线数量也许会超越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数量!神经元之间的交流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但是就大脑中实际将会用到的联络路线数量而言仍然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在如此巨大的复杂性之下,我们思维的大脑甚至是否有能力去理解自身呢?并且,也许其中最大的障碍是:我们将试图使用我们的大脑来理解我们的大脑。这就像一把钳子试图夹住自己一样。虽然这一障碍从理论上看是难以跨越的,但是在实践上,人们却具有反映(或反射)自我思想的能力;为了逃避这种循环(论证)的难题,人们会经常强调利用书写和对话来交流自己的思维,这样人们就可以客观地分析自己思维的结果了。了解大脑秘密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大脑的输出:人们表达出来的思维。


编辑推荐

《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第4版)》:这本书让读者仿佛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旅行,在旅途中要克服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障碍,而这本书则帮助读者决定是保留这些障碍还是破除这些障碍。如果是后者,这本书就如何破除这些障碍给出了很好的指导方法。这是一本杰作,对我的批判性思考的课程很有用。这本书使我了解自己,以及如何达成我的目标。 独到的视角,新颖的观点(Different perspective,newunderstanding)!这本书能开启人的智慧,我已经把它列为我的必读书目之一。这本书就我们如何思考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通识教育(general educ&tion),或称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近年来越来越被国人所重视。博雅教育最早源自古希腊。它教给人们运用理性思辨、探索真理、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个“博雅人”,必具备批判心智(the mind that i8 able tocrticize),其受教育所学得的不是知识内容的效用性(utjlity),而是透过心智的发展与理性运作来脱离蒙蔽或修正褊狭观点,人的视野因此而开朗,心灵因得到解放而自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思维 PDF格式下载



《思维》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识读本”第二辑当中的一本,是人大出版社从美国引进的通识教育哲学书,实际上,它就是一本教材。作为一个半专业的书评员,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书我居然读了七天。我在读它的时候往往就忘了我是一个书评员,而是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我会不由自主地去认真做那些“行动练习”,也会对每一章后面的“挑战练习”进行认真的思考,即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书中的营养我有很多都没有汲取,我会找时间再次重温一下这本书,再次复习一遍这本关于思维的教材。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么无论你是学什么的,这本书都会对你有用处,它不会教授你的专业知识,甚至可能一句都没有提到你的专业,但是如果你放弃一些学习专业的时间而来读它的话,那么一定会对你的专业学习有所帮助。道理很简单,任何专业都离不开思维,而这本书讲的恰恰就是思维的各种形式、问题和解决方法。如果用一个隐喻的话(“隐喻”也是《思维》里主要阐述的一种方式),比如你是一个习武者,你的专业就是武术套路,而《思维》就是练习内功。内功增强了,你的套路自然会更纯熟。
对于非学生来讲,《思维》也是值得一读的。也许你在某方面是个专家,你觉得你的思维已经很发达,但是无论是诗人、政治家、历史学家还是数学家,你可能也都只是擅长某一方面的思维,而未必擅长所有的思维方式。这一点不难理解,也很容易找得到例子,比如那些在某些领域的专家,在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方面都有可能遇到问题。即使是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假如不擅长更多的思维方式的话,也很容易陷入瓶颈而无所突破。比如说数学家,他的逻辑能力一定很强,但是假如他没有想像力的话,可能一生也只是会用于研究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可能这个世界上就永远也不会有哥德巴赫猜想。
即使专业领域的专业性思维,这本《思维》也会对其有一个系统的梳理,让你对你的专业更专业。拿我个人为例,我从事过几年教育事业,也写作了很多年了,还试着写了一些小说。我自认为我的说服能力、逻辑能力和想像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问题,最让我汗颜的是我发现我在教育和写作过程当中犯过很多的逻辑错误,而这种错误自己当时却并未认识到。我想我以后可能还会犯一些逻辑错误,从逻辑上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想我在犯了逻辑错误之后应该会知道错在哪里,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连错误都不知道,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进步。一本讲思维的书,如果它本身没有引起读者对它的思考,换句话说,如果它没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它本身就是有缺点的。《思维》这本书没有这些缺点,它本身有值得讨论的地方。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所以在一些方面也体现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比如它在关于一些论证问题上最多提到的例子就是关于枪支管制、堕胎和死刑,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可能很多人平常都没有接触过关于这些问题的论证,也就不大会对此感到太多的兴趣。而且,由于美国是基督教国家,所以在美国人的价值体系当中,无神论是一种缺陷。本书的作者卡比在列举了很多名人的“品质”问题并不影响他们的伟大成绩的时候,他列举了荣格是一位通奸者,斯塔贝克吸毒等等,而与之并肩的就有“英国哲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特朗·罗素是一位无神论者”,亦即在作者看来,无神论是和通奸、吸毒一样的人性之恶。
一本关于思维的教材,本身有思维局限,于是引发了读者的思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思维教材的乐趣。是思维的乐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而且人生本身就是思维,笛卡儿那句名言这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他说到了一个普遍真理:“我思故我在”。如果人生没有思维,就不会成其为人生。而正如书中所说:“从诗人、艺术家到数学家和哲学家,从音乐家和设计师到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个较好的思维将引领人们走向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当你拿起这本书时,你正在思考。”我正在思考吗?我放下书,想了想,的确,一个人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即使是在睡梦中。多年来,人们对大脑的探究从未间断过,学科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神经学等等。噢,不,别误会,这本书不是一本研究思维的指导书,它意在帮助我们提高思维的水平,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吧:“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我想,没有人不想自己有一双慧眼吧?人们都希望自己对世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才能更好地与之相处,正确地认识自己,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需要什么。但是,一双慧眼是借来的吗,不,是自己修炼出来的,就像是孙悟空,不进炼丹炉,怎么会有一双火眼金睛?我们清晰的思维就像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同的是,我们锻炼思维的过程虽然会需要一定的耐心,但绝不会像孙悟空在炼丹炉里那样痛苦而漫长,因为,我觉得,这是一场奇妙的体验,当你在书本的指引下,一步步揭开思维的面纱,了解在自己的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并据此发现来认识真正的自我时,那种恍然于心的愉悦,难道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吗?

这是一个起点,我们要试着学会清除文化的熏染、恐惧及维护自尊心之类的障碍,从感觉开始,明了感觉与思维的关系,辨别感觉提供给大脑的信息的真伪,因为感觉是有欺骗性的,接下来我们还得理清语言与人脑的关系,语言就像是电脑中的软件、像是土地上的种子,大脑是语言表现的舞台,至于要它怎么表演,还得靠自己去掌握。接下来就要看看情感与思维的关系了,是的,情感属于感官功能,而思维属于大脑皮层的功能,思维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清晰,而情感有时候难以用语言表达。但试想一下,我们能否认情感对思维的影响吗?我们的思维常常会因为情感的干涉而变得杂乱无章。但是,如果因此而把情感视作思维的巨大障碍,而加以全盘否定,显然有因噎废食的嫌疑。任何事情总有好和坏双面,情感相对于思维也是,情感会阻碍与扭曲思维,同样地,也能激发思维,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应用。书中穿插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并罗列了一些思想家的资料,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思维的含义。

对思维有了初步地了解之后,如何积极地思维并将之扩大、丰富呢?《思维》的每一章节都安排了练习,有课堂讨论,有独立思考、还有一些个人可自行操作的实践项目等等。这本书,我阅读时间颇长,读得较为仔细。的确,它给了我一些启发,帮我理清了一些东西,我觉得,如果想要了解思维且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


论体形,人类比不过大象;论凶猛,人类敌不过狮子;论速度,人类跑不过猎豹;论毒性,人类胜不了毒蛇;论数量,人类多不过蚂蚁,但人类却成为了世界的主人,主宰着这个世界,这是因为人类能够思考。有思维是人类与万物的最大区别,人类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在残酷地物竞天择中脱颖而出,也正是得益于思想的力量。

思想让人类不断战胜自然。因为能够思索,人类认识了外部世界,学会了制造工具,掌握了自然规律,借助工具的力量,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从各种简单的工具做起,不断完善改进,并通过群体的团结协作使人们得以战胜比自己体形大得多的动物,得以处理威胁自身安全的各种危机,得以战胜大自然的剧烈变化而生存下来。这层意思是指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凭借思想的力量,不断发明创造,不断总结提高,竭力地求取自己的生存权力,获得了胜利。

思想让人类不断发展文明。动物从来不会思索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做,明天该怎么过。而人类却借助于语言文字,借助于先贤哲人的智慧,借助于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发展自己以及所创造的文明,并且根据过往的经历去合理的规划未来,从而获得一种主观的积极的持续进取的力量,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从而为人类自己能够更好的生存奠定基础。这层意思是指人类在与自己所创造的文明之间的关系中,人类凭借思想的力量,不断地前进,不断地积累,不断的融合,一步步把自己的文明推向更高层次。

思想让人类不断完善自己。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在人类学会制造工具的那一刹那,就注定这个世界上人类最大的敌人只会是人类自己。通过心智的不断健全与发展,借助于反思,人类可以检讨自己,把自己置于自己的思维之中,从而获得一种第三者的镜像,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在盲目中找到方向,在发展中找到定位,并不断的调整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不断改进人类自己族群的相处方式,不断地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杀戮走向和平,进而完成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我想表达的这层意思是指,人类在与自身的较量中,人类凭借反思的力量,不但战胜了外部生存压力,也战胜了自身的生物本能,更战胜了人类对自身思索的困境,从而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身,避免了自相残杀,避免了自我灭亡,把人类的生存境界不断推向更高层次,美化成一种艺术。

人类是大自然中最大的奇迹,而其中最大的奇迹又属于人类的大脑。大脑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有1000亿的细胞是服务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神经元细胞。每一个神经元,平均起来,都与其他细胞存在着成千上万种联系。如果我们可以顺着这一奇妙的迷宫走下去的话,那么可供我们选择的线路数量也许会超越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数量!这些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就构成了我们的思维过程,经过无数次的链接就形成了思想,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过程,又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我们在惊叹人类自身力量的同时不能不感叹造物主对人类的神奇塑造!

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是思维的结晶。但是,人类为什么会思维,为什么要思维,怎么去思维,又是如何形成思想,并指导行动的?所有这些疑问你都能在加里·R·卡比和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二人合著的妙趣横生的《思维》一书中找到答案。


---------读《思维》
此书名为思维,实际上并没有止步于思维本身。它从想法、注意力逐渐深入到效率甚至是人体健康。同时,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旁征博引,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思维的意义、成因以及提高的方法,是一本学习科学以及人体精神内部的好书。
对于人来说,我们肉体的生活需要的是水、氧气。那么思维之于人的精神生活,重要性绝不亚于水与氧气。伟大的科学理论来自于思维,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食物的选择来源于思维,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健康;陶冶情操的艺术创作形成于思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愉悦。思维,这个神奇的东西,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大脑又是个怎样的关系呢?
大脑具有难以置信的复杂性以及控制巨大思维需求的潜能。这个巨大的容器有着上亿的细胞,为我们每时每刻的思维做出物质上的保证;同时这个复杂的系统可以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多个“程序”,并且高效率完成它们。可见,思维的场所,大脑是多么难以置信,让人感叹它的神奇!
人类不光可以进行思维,还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停地思维。我们利用文字思考。当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就在使用语言进行思考。我们已经把思维宽泛地定义为能够具有交流潜在性的大脑活动。尽管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之外的其他方式进行思考,诸如通过想象或者情感,然而语言在我们的思维中扮演的却是核心的角色。所以,语言、文字的交流也是锻炼思维、提升能力的好方法。
同时,情感也与思维有着很大的关系。思维是理性的,而情感是感性的,这两个貌似对立的食物实际上联系很紧密。情感包括强烈的信仰、价值观以及一些人本身的认知,而人是通过这些来激发自己思维的。所以,深入思考不难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根深蒂固的,只是不太明显。
此书每个章节后都有小结并且都提出一些挑战练习,引导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和积极思考,不仅全方位地解说了思维,还向很多方面做了延伸,使得内容非常丰富、有趣,是一本不错的哲学普及读物。


人有思维能力,人每天都在思考,可是我们是否对上述行为做出一个准确的描述以及思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每个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否能够一一作答呢?需要仔细斟酌一二。
本书伊始便要读者尝试回答一个问题,即思维是什么?应该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个体的一种行为。故而不同个体之间由于所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必然产生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反映,因为思维就是一个反映。——思维存在个体差异。
同样,即使是同一个个体,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尽相同。因为是反映,人类对外界感知的手段就本体而言,就是望(视觉)、闻(嗅觉)、切(触觉)、感(听觉)四种手段,遗憾的是本体仅有的四种手段又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对客观事物的不能做到真实的反映。——思维存在局限性。
思维存在差异和局限性,那么对客观事物认知的过程中就要遵循辩证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既然了解了思维是什么,那么就要知晓思维的分类,即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这个过程中除了包含人的感觉之外,还应该包含人的情感,人是一个情绪化的选手。常言道:不要感情用事,因为思维中一旦过分情绪化,对外界的整理便不会清晰,很容易加进个人的感情色彩,从而导致得出的结论有失公允。
而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从该定义可以看出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由此引出方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逻辑思维之能力,之所以人要具备这个能力,原因在于人生是有限的,而外界事物是无限的,如何用有限的人生去认知无限的外界事物呢?只有掌握逻辑思维中两个主要方法(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只有合理应用这两个方法,才能完成在有限的生命中认知更多外界。书中给出了不少不合理应用的例子,如:外延扩大、假设不成立等逻辑思维中常见的一些错误,从而产生不当思维。
仅仅对外界进行了认知还是不够,因为人具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行动的问题?要正确的采取行动,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思维即充分推理论证的思维,也就是常说的:三思而后行。否则容易导致盲动、乱动、胡动,很可能因行为不当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思维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思维是有限的,因此,只有正确认识思维的形成,了解思维的过程,才能用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思维,才能突破它的局限性,走出思维定势,成就创造性思维。
这本书主题是思维,谈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书中的内容却一点都不抽象,书中没有进行过于深奥的分析和论述。作者通过严谨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安排,用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与思维活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并对思维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不少对提高个体思维的良好建议和意见,且大胆得展望了思维的未来。因此,阅读时你从未觉得有丝毫疲倦,也从不会因为其中某个理论知识的描述引起你极端的困惑与费解,这完全得意于作者将深奥平实化,更得益于深入浅出的分析。因此,个人认为这本书你既可以当作一本科普读物来阅读,了解自身思维活动的过程,知晓自己在思维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也可以当作一本准备深入细致进行思维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敲门砖,因为书中为你描述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我赞叹作者的文笔和驾驭文字之能力,阅读此书,无其他,唯兴奋尔!


“我思故我在”说明了思维对人的重要性。但是一般人的思维往往是一种自然养成的习惯性思维,这其中不乏误区和混乱。尤其是对于中国学校教育而言,大学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教授思维的课程,也没有人和途径经手学生的思维。只是到了大学,个别专业才开设了一些与思维有关的课程,比如心理学、逻辑学等等。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大学以前或者没上过大学的人们难道就不思考了吗。可悲!
杰弗里的《思维》从多学科角度对思维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叙述和评析,即便是一般具有高中程度的人也能看得懂,深受益。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我深切的希望世人都能有一个清晰深刻的思维着的大脑。


记得小时候老师说什么我们就学什么,现在该学学批判性思维,因为这世界上虚假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相当不错的一本书,很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对理解思维方式有好处,是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工具书。


《思维》比较浅显,但都妙趣横生。
我认为,学术类的书比如计算机、哲学、逻辑多看一些外国人写的,能翻译到中国来多少有点质量,休闲类的书看点国内的,一是可以免去上网,二是纸质的书对眼睛比电脑好。


创造性思维培养!!


理解人类思维的一个普及读本。


买给老公的,思维很重要,这是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学到的


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人生改变的第一步。


的确很棒,深入浅出,带你走入思维的世界。PS:帕斯卡英文名是Pascal不是Pacal(印错了?)


对思维一次重新启动,。。。


确实是好书
不需要太多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
不过,理论分析较多,对于如何更好地规范自己的思维,没有足够的指导


思维练习大作,值得看。


挺好的书推荐 比思考的整理术要好


刚开始看,内容很棒。可是评价是为了积分就没用,因为当当积分不能用作促销购买时金额的冲减。我想在当当售出的商品很多人不愿意评价也应有这一原因。在某网上商城评价就不同了。


更多地从内部剖析心理,改变三观的基础,希望可以更清楚看清事物,不过现在还在各种纠结,猜测为必经过程


读了一部分,觉得挺好的。写得比较通俗,应该都能读懂。有一定启发性,推荐!


真的是妙趣横生


也没有人们说的那么难,不过的确不是很难弄清楚。人就是这样复杂


这本书没有介绍的那么好


有点文学基础的人都能看,不过要心静下来才能看得完和看得懂。


读起来有点费劲,但内容还是不错的,需要静下心慢慢读


自主招生推荐的书籍,给宝贝买的备用。


书到了我很喜欢哈哈哈哈哈哈哈


书不错 值得一看 已经推荐给好友


物流快 态度好


快好的,很快的物流,感谢当当服务


买来写毕业论文用的,看了几页感觉不错。


大部头的书。慢慢看!


理论性的,不错


挺好的,脑力转弯


没看完呢,还好


理论性强,慢慢领会。


辩证


书的质量非常好,内容简单易读,好书很值得一看


及时,,书是好的


我在美国的同学去年带来一本英文版,说在美国很受欢迎,但限于英文水平,读起来较为费劲,上个月看到此书有了中文翻译版便买了一本,译文非常流畅,对照同学带来的英文版,翻译的很到位,对年轻人思维训练很有帮助,前两天向我的学生推荐,大家反应不错。有好书大家共享哈


思维,一谈起来大家都会有兴趣,觉得如何探索思维是相当有趣的一件事儿,可是认真研究起来,思维却并不轻松。这本《思维》是人大版的,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系列教材,它系统的对思维进行了解析,能过这几百页的文章,我人方得看到思维原来不简单!

本书初衷在于认识自已,要我们在生活中能有更多的选择,能运用思维去区分真善,让我们的访谈更有说服力。这样一本书,其实挺给力,挺带劲的。我想读完之后,如果能去实践,简直就能把黑说白,把白说黑,就想古代的讼师一样,因为古代的讼师就是靠与常人不一样的思维,让别人进钻进自已的思维胡同里,把人说得一愣一愣的,还相当信服。

本书既然是教材,里面的学科性跨度相当大,非常有挑战,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各类语言都有在里面涉及,我想对于那些想训练思维方式的人来讲可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除了这点,里面还有许多类似于是课文作业之类的,这样让我们的思维训练有一个练习的余地,实践工性非常强。里面还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哲学家什么的资料对于是课文来讲,可以作为佐料让学习不哪么枯燥,这点做得挺到位。我相信只要有恒心,定能练成思维的训练。

本书从身理到心理到思维,再到行动,都在积极与围绕思维来讲,含金量相当高,比如作者从最开始谈起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是思维的障碍分析。再到我们的感觉,大脑和记忆,以及语言情感。再论几种思维,如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这样一路下去,我们读来相当受用,就像我们成长一样,由小的影响到最后的大的影响,更贴近人的思维成长阶段,这样读来也更容易理解书中的知识。所以对于是思维有相当于的兴趣的朋友不可错过了。


——读《思维》

从这本书的封面,我突然感觉看到的是我学生时代的教科书,一种本能的抵触却又情不自禁地翻阅,书中果然像心理学辅导书般的娓娓道来,不过喜欢理性思维的我还是很喜欢阅读这类书,可以帮助我们梳通我们原本不为所知的“世界”。

思维是有局限的,它会为很多客观因素所制约。比如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地域文化,我们的环境差异……都可能造成思想的局限。比如你出生在书香门弟跟出生在农村家庭,所享受到的熏陶和氛围会截然不同;你是北方来的,跟南方生活的人,在选择的食品和品味上也会有各自的想法,这跟人的本身无关,而是跟你的出生地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所谈及的思维,说是像潜能一样可以深不可测,却往往又像是被一种无形的网给牵制住,有些力不从心。

思维是有情感的,它会被一些心绪和阅历所左右。在众人群中,有些是开郎乐观的,有些是活泼外向的,有些是热情奔放的,有些是内敛含蓄的,有些是谦卑低调的,有些是忧愁抑郁的。。。而这些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其身的思维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对待同一件事情,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感,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说法,但是究竟谁是谁非?或者谁更加准确?这是说不清的事情,人有感性理性,男人偏理,女人偏感,会有很多心理学家或者教育学者分析男女思维时,不仅表明大脑构造的不同,还说明思维本身是有分的,所以那些庸人自扰的纠结,往往就是理解不了思维差异而产生的后果。

思维是可以突破的,它可以带给你很多意外。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群里讨论家庭教育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谈及同性恋话题,女方很多人不认可同性恋,觉得是一种很BT的行为,也不是自然衍生现象;但男方却很宽容,觉得同性恋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是古往今来都存在的现象,不应该受到道德和其他律法的谴责和歧视。女方又觉得同性恋虽然现在已经很宽松,但依旧没有被社会纳悦,他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或背景环境的教育和影响,让他们走上这条不归路;男方却认为同性恋不排除是受到外界影响,但也很可能是本身生理因素的选择,而如果自己的子女将来有这方面的侵向,自己不会阻碍,将任由其发展……辩论得激烈,最终无疾而终,虽然没有结果,但看得出来男女双方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也是思维局限性和突破性的真实写照。按照心理和生理而言,男人活得比女人更有突破,也更愿意突破。

思维有其多面性,究竟如何让自己的思维调整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看来是需要一定境界的,理性的思维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但偶尔的感性思维会让人活得更舒适更自我,在这样一个懂得辩证懂得事物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世界里,只有你先了解并懂得了思维,会能够很好的善用它,懂得其中的奥妙,相信最受益的还是你自己!(推荐给大学生们作课外阅读哦~)

善用思维,改变一生!


思维的创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启发,让我学习到了思维的经典哲学!严重的推荐此书


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


书还可以,但好象谈不上“妙趣横生”


不是大字骗钱书


同学推荐的书,还不错,就是快递很不给力啊。。


很有学术性的书籍!


思维若无交流,就失去互证性。其结果是对是错,也便没有衡量的依据。基于此,在《思维》一书中,每一章结尾处都设置了对思维进行挑战的练习。它们内容博杂,应用广泛,尤其便于交流。每一次练习同时又都是一次内省。它们使标尺的重建成为可能,自我认识愈发趋向于明确。

《思维》一书告诉我们,在个体进行思维的过程当中,会有无数阻碍思维的事物。譬如文化熏染、自我防御、自我服务偏差、感情影响等。在文化熏染方面,东西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人们价值观、伦理观等的不同尤其明显。东方人在表达情感之时含蓄委婉,西方人却更加开放直接。不同的表达方式,分别对人类进行了不同的思维钳制,使人们的行为与认知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偏见。解开这一阻碍或钳制,成为思维的首要任务这一。唯其这样,才能摆脱主观,使思维的空间更加广阔。

思维同时具有很多属性。譬如它对事物的概括性,通过表面事物推理出本质的间接性等。假如我们用语言将思维以当下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语言的局限,反而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书中提供多达三百余条与写作有关的练习的原因。纯粹的写作囊括了三种思维方式:知觉,回忆,组合。写作者感知面前的问题,下意识的对其进行思索。通过回忆过去的知识与经验,扩大对此一问题的认识层面。继而进一步通过组合,其中涉及到此问题的内核、外延、联想等诸多因素,最后才得以形成答案。在这一过程当中,思维更具有深度与广度。

本书有许多关于思维的小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概念。如封面所言,本书确实妙趣横生。在每做完一次小测试或是练习之后,读者必定会在一样的世界当中,产生与之前不同的想法或态度。而新的想法或态度,毫无疑问,本身就意味着新生活、新领域、新成果。


还好,有一定价值,对于追求理性思考的人来讲,有一定的意义。但本书有沦为华而不实的趋向。不推荐购买。


刚刚到手,没有看,应该可以吧!我们的教育缺少这个方面,做一个大学教师,我必须好好研读,然后传授给学生!


本来以为会和《逻辑的力量》一样让我大大的过瘾,但是现在看来要比逻辑的力量稍逊一筹


还算不错,理论化内容较多,需要耐心看,但还是收获不


没有期待的那样好,有些小小的失望。


包装不行,外表有很多黑指纹,影响心情,先放一边下次在读


可能是因为翻译的缘故,觉得一般。


书看了一点,印刷不错,但是内容拼凑,比较失望


发表五星级的几个家伙,我查了他们的评价记录:1.只买了近期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几本书;2.全都是五星级;书托,鉴定完毕。原来我骂过一些“书都没买,就五星级吹捧”的书托,在我的教育下,它们终于进步了O(∩_∩)O~


2011年3月21日,一天之内,有三个5星级书评,书托的可能性很大!请大家明辨。


写的很细,我也看过类似的书,但是这本很细致,适合没受过专门训练的人看


是正版纸张质量超级赞手感非常棒我很喜欢而且内容不错


~~第一次在亚马逊买书,感觉不错


很好的一本书,不是教条式的练习册,很喜欢


正版书,还没没有看完,前面的不错


外國的垃圾邏輯書~~全是學混~~建議大家去看~~香港中文大學李天命教授的著作~~那個可是既幽默又深刻~~比這些所謂的教材好太多了~~這些教材最多只是重印幾次~~但《李天命的思考藝術》可是在香港再版了50幾次的~~能比嗎??


本人看后发现,翻译的不是很好,尤其是神经系统部分的翻译完全是胡乱翻译,拜托作者去查查字典了解专业词汇再翻译,没有语言了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们要学的不是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想想我们十几年的学老师总是告诉我们一些知识的内容,背了很多,而对我们该如何学,如何有独立的思想却讲得很少。这本书对我很有帮助!


在四川的逻辑学会上看到了这本书,内容还不错


这是一本杰作,对我的批判性思考的课程很有用。这本书使我了解自己,以及如何达成我的目标。


独特的视角 新颖的观点


amazon的书怎么样,相信大家自有评断,但是这本书还是可以一读的,尤其是那些不希望再被洗脑填鸭的大学生们。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第4版


思维锻炼


东西很好,很满意,老婆很高兴。


  常见的思维书籍,通常会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等类似的课题,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沦为所谓的实用性书籍,让读者没有深入的思考和体验,直奔我如何做就能样怎样的主题。这本书则不同,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来为读者说明一个又一个道理。读者可以各取所需,不想通过论证就得到结论的读者也能够从中获益,而且其中提出的很多实用性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认识自己、组织信息、解决问题、激发创造。总之,力荐这本书!


  
  思维,一直被看着是人类这个物种的防伪标签。据可靠人士说,只有人类拥有神奇的、别具一格的大脑,因此,也只有人类能够进行复杂思维。思想家帕斯卡曾这样骄傲地说过:人类是“会思维的芦苇”,人类因此成为“万物之灵长”。
  人类因此可以沾沾自喜?那倒不见得。人类能够思维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善于思维。关于思维,有这样一些事实不可不知:
  1)思维,它不是人类唯一的生存手段。人不思维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寿比南山。有些事我们不需要思维。人为何生?为何死?越是大事我们越不思考。还有一些事我们来不及思维。月黑风高,抢匪刀抵在后背,好心问你:要钱还是要命?你会为此陷入沉思吗?
  2)思维,它有许多替代方式。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有许多“心理捷径”可解我们思维之累。比如习惯、直觉、情绪、本能……都是很管用的替代物。遇到老虎我们拔腿就跑,这是本能。人并不理性,情绪经常代替我们做决定:美女当前,爱不爱,不需要长考,往往直觉说了算。
  3)思维,至今还是个奥秘。因为大脑是个没有完全破解的谜团,用大脑来理解大脑,就像“一把钳子试图夹住它自己一样”,会陷入困境。
  最后一点,却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思维,它容易——不,应该说很容易犯错。思维虽然是人就会,但和呼吸、心跳不一样,并不具有完美的“傻瓜功能”。它经常出错。
  对了,我今天就专门来聊聊思维的犯错。如果我们人类注定不可能进行完美的思维,那么,从识别谬误开始也许是一种拨亮思维的好方法。这就像踏进陌生而又危险的丛林,如果我们知道哪儿有毒蛇、它长得啥模样,可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我最近读到的一本书,卡比和古德帕斯特合著的《思维》,就是这样一本丛林指南。这本书把毒蛇制成标本——对思维谬误作了比较详尽的罗列、分析。作者把思维分三种类型:逻辑思维,科学思维,说服式思维,并指出,每一种思维都有谬误伴随其后,如影随形。书里面,有名有姓的谬误就有28类,大类下面还有小类。
  制造“毒蛇标本”并不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它只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这有一个特别的原因。读完这本书,我意外发现,在犯思维谬误方面,我太太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书里面提到的每一种谬误她都不止一次地犯过。这倒也便利,在下面的绍介中,我将以她作为例子;省得我旁征博引无谓地得罪不相干的人——谁喜欢作反面教材呀?
  这里,我没必要把28种谬误全部贩卖一遍,我只兜售最常见的几种。
  循环推理谬误——拿需要证明的结论作为证明的依据。例如,我太太经常宣称她是好人,她的论证如下:为什么我是好人?因为我是贤妻良母。这里,她就是在循环推理,因为,“我是贤妻良母”这一断言本身就需要证明。
  “为什么我是好人?”她有时也会这样论证:因为我妈妈、我姐姐、我哥哥都说我是好人。这时候,她犯的是另一种推理谬误:草率概括——从很少的样本中,草率概括出结论。还有另一种版本:从精心挑选的样本中,概括出结论,也是一种草率。我太太刚才概括的样本,不仅数量很小,而且也是有意挑选出来的,如果她用我、儿子做样本的话……我不得不公允地说,我太太在犯推理谬错方面的确有天赋。
  以先后为因果的谬误——由于结果总是跟在原因的后面,所以在结果之前出现的X往往被误当做原因。每次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公鸡于是以为天是它叫亮的。我太太不是公鸡,但也像公鸡一样犯同样的错误。她每次穿红衣服搓麻时手气都不错,于是她就把红衣服当成“幸运服”,有时几天都不舍得换。
  无限引申谬误——也叫滑坡论证。用假定的一连串“可能性”建立起一个滑坡,“必然性”地一步一步往下滑,最终导出荒谬的结论。我太太无师自通,非常擅长此道。她对我抽烟就曾有这样的经典推论:你抽烟,你就是烟鬼,你必然就没有自制力,你必然就会被诱惑……一直可以把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实然/应然谬误——把“是”当做“应该”。有些事是这样,但不等于它应该这样;是与应该之间有一道深沟,不能随便跳跃,但我太太却经常一跃而过。我“是”一直很听她话,她于是就认为我“应该”听她话。
  还有三种“诉诸”——诉诸权威、诉诸传统、诉诸无知。这些名词你可能不熟悉,但它所指的情况你一定不陌生。这三个诉诸,可以翻译成我太太经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既然电视上(权威)这样说了,当然就是这样喽;既然过去(传统)一直这样,当然这次也应该这样嘛;既然你“不知道”(无知)我错在哪里,我当然就是对的啦。
  看完了逻辑推理谬误,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另一类——说服式思维的谬误。由于我们普通人经常处于被说服、被灌输、被教育的地位,识别这类谬误更具有实用性,拿作者的话说,我们不仅要“防止被他人操纵,也要看看别人在试图说服我们时所使用的典型花招。”
  这典型花招居然有十二条之多。
  登门槛技巧。基本要领是:先使你同意一个小要求,然后得寸进尺,提出大要求,使你难以拒绝。它的反用则是另一个技巧——门前技巧。先狮子大开口,然后等你拒绝产生负疚感后,再提一个略小一点的要求,你哪好意思拒绝呢?例子你自己想。
  这类花招基本可以看着是诉诸负罪感、负疚感,还有一类是诉诸同情、恐惧、自豪感。伪乞丐说,如果你不给我一点钱我今晚就要饿死——诉诸同情/推销员说,如果你不买这种防盗锁你家就会让小偷偷个精光——诉诸恐惧/还有诉诸自豪感。恰好,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好人,我们既有同情心、又有自豪感。所以这些花招屡试不爽。我太太在家对付我虽然奇招迭出,但她同样是典型花招的牺牲品。比如买衣服时,面对店主花言巧语,常常经不起吹捧,受宠若惊,中了“诉诸自豪感”的奸计。
  操纵战术是隐蔽的、非暴力的,还有更主动的、甚至攻击性的说服式花招,如人身攻击花招、彼此彼此花招、稻草人花招。稻草人花招的诀窍是:故意扭曲别人的意图,使之成为可笑、愚蠢的观点(稻草人),然后不费吹灰之力击倒在地,大获全胜。例子么,还是举我太太的。有一天,我看《水浒》顺口叹道“潘金莲也可怜”;不料太太一听柳眉倒竖:你们男人的心思我懂,你们就恨不得“天下妇人都不守妇道”——天地良心,我哪里是这个意思啊?!
  怎么样?这些花招似曾相识?好像在哪儿见过?在饭桌上在电视里在报纸中?你如果这么想,就对了,这些谬误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所有的比喻都是跛脚的。我把思维谬误比着“毒蛇”,脚也有些瘸。事实上,这一条条谬误也不见得条条都是毒蛇。这些谬误大多数时候是无害的,店主耍个小小的花招,推销一件衣服,并不万恶不赦;我太太论证她是一个好人,也不会祸国殃民。很多谬误都是无意的。一个像我太太那样的好人,为什么会屡屡犯错?我保证,她可从来没想过要妖言惑众、颠倒黑白、浑水摸鱼。她只是太相信自己大脑的“傻瓜功能”了——用作者在书里面的分析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我太太这样的人在思维上犯错,世界不至于如此槽糕。就怕居心叵测的人忽悠我们。当别有用心的政客、心术不正的理论家、丧尽天良的骗子……利用这些谬误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时,确实就会像毒蛇一样可怕。我们不能保证不遇到毒蛇,也不能保证能制服毒蛇,但我们可以尽力做到辨认它们,把思维之光拨亮一点点,尽量不把美女蛇真的当成美女。
  当然,如果你就热爱胡思乱想/就喜欢妖言惑众/就愿意受人操纵,你不需要看这本书也不需要听我说的这些废话。
  (读《思维》 加里•卡比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第一版)
   2011-6-26
  


  ——读《思维》
  
   从这本书的封面,我突然感觉看到的是我学生时代的教科书,一种本能的抵触却又情不自禁地翻阅,书中果然像心理学辅导书般的娓娓道来,不过喜欢理性思维的我还是很喜欢阅读这类书,可以帮助我们梳通我们原本不为所知的“世界”。
  
   思维是有局限的,它会为很多客观因素所制约。比如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地域文化,我们的环境差异……都可能造成思想的局限。比如你出生在书香门弟跟出生在农村家庭,所享受到的熏陶和氛围会截然不同;你是北方来的,跟南方生活的人,在选择的食品和品味上也会有各自的想法,这跟人的本身无关,而是跟你的出生地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所谈及的思维,说是像潜能一样可以深不可测,却往往又像是被一种无形的网给牵制住,有些力不从心。
  
   思维是有情感的,它会被一些心绪和阅历所左右。在众人群中,有些是开郎乐观的,有些是活泼外向的,有些是热情奔放的,有些是内敛含蓄的,有些是谦卑低调的,有些是忧愁抑郁的。。。而这些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其身的思维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对待同一件事情,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感,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说法,但是究竟谁是谁非?或者谁更加准确?这是说不清的事情,人有感性理性,男人偏理,女人偏感,会有很多心理学家或者教育学者分析男女思维时,不仅表明大脑构造的不同,还说明思维本身是有分的,所以那些庸人自扰的纠结,往往就是理解不了思维差异而产生的后果。
  
   思维是可以突破的,它可以带给你很多意外。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群里讨论家庭教育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谈及同性恋话题,女方很多人不认可同性恋,觉得是一种很BT的行为,也不是自然衍生现象;但男方却很宽容,觉得同性恋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是古往今来都存在的现象,不应该受到道德和其他律法的谴责和歧视。女方又觉得同性恋虽然现在已经很宽松,但依旧没有被社会纳悦,他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或背景环境的教育和影响,让他们走上这条不归路;男方却认为同性恋不排除是受到外界影响,但也很可能是本身生理因素的选择,而如果自己的子女将来有这方面的侵向,自己不会阻碍,将任由其发展……辩论得激烈,最终无疾而终,虽然没有结果,但看得出来男女双方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也是思维局限性和突破性的真实写照。按照心理和生理而言,男人活得比女人更有突破,也更愿意突破。
  
   思维有其多面性,究竟如何让自己的思维调整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看来是需要一定境界的,理性的思维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但偶尔的感性思维会让人活得更舒适更自我,在这样一个懂得辩证懂得事物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世界里,只有你先了解并懂得了思维,会能够很好的善用它,懂得其中的奥妙,相信最受益的还是你自己!(推荐给大学生们作课外阅读哦~)
  
   善用思维,改变一生!


   论体形,人类比不过大象;论凶猛,人类敌不过狮子;论速度,人类跑不过猎豹;论毒性,人类胜不了毒蛇;论数量,人类多不过蚂蚁,但人类却成为了世界的主人,主宰着这个世界,这是因为人类能够思考。有思维是人类与万物的最大区别,人类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在残酷地物竞天择中脱颖而出,也正是得益于思想的力量。
   思想让人类不断战胜自然。因为能够思索,人类认识了外部世界,学会了制造工具,掌握了自然规律,借助工具的力量,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从各种简单的工具做起,不断完善改进,并通过群体的团结协作使人们得以战胜比自己体形大得多的动物,得以处理威胁自身安全的各种危机,得以战胜大自然的剧烈变化而生存下来。这层意思是指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凭借思想的力量,不断发明创造,不断总结提高,竭力地求取自己的生存权力,获得了胜利。
   思想让人类不断发展文明。动物从来不会思索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做,明天该怎么过。而人类却借助于语言文字,借助于先贤哲人的智慧,借助于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发展自己以及所创造的文明,并且根据过往的经历去合理的规划未来,从而获得一种主观的积极的持续进取的力量,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从而为人类自己能够更好的生存奠定基础。这层意思是指人类在与自己所创造的文明之间的关系中,人类凭借思想的力量,不断地前进,不断地积累,不断的融合,一步步把自己的文明推向更高层次。
   思想让人类不断完善自己。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在人类学会制造工具的那一刹那,就注定这个世界上人类最大的敌人只会是人类自己。通过心智的不断健全与发展,借助于反思,人类可以检讨自己,把自己置于自己的思维之中,从而获得一种第三者的镜像,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在盲目中找到方向,在发展中找到定位,并不断的调整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不断改进人类自己族群的相处方式,不断地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杀戮走向和平,进而完成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我想表达的这层意思是指,人类在与自身的较量中,人类凭借反思的力量,不但战胜了外部生存压力,也战胜了自身的生物本能,更战胜了人类对自身思索的困境,从而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身,避免了自相残杀,避免了自我灭亡,把人类的生存境界不断推向更高层次,美化成一种艺术。
   人类是大自然中最大的奇迹,而其中最大的奇迹又属于人类的大脑。大脑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有1000亿的细胞是服务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神经元细胞。每一个神经元,平均起来,都与其他细胞存在着成千上万种联系。如果我们可以顺着这一奇妙的迷宫走下去的话,那么可供我们选择的线路数量也许会超越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数量!这些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就构成了我们的思维过程,经过无数次的链接就形成了思想,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过程,又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我们在惊叹人类自身力量的同时不能不感叹造物主对人类的神奇塑造!
  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是思维的结晶。但是,人类为什么会思维,为什么要思维,怎么去思维,又是如何形成思想,并指导行动的?所有这些疑问你都能在加里·R·卡比和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二人合著的妙趣横生的《思维》一书中找到答案。


  思维,一谈起来大家都会有兴趣,觉得如何探索思维是相当有趣的一件事儿,可是认真研究起来,思维却并不轻松。这本《思维》是人大版的,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系列教材,它系统的对思维进行了解析,能过这几百页的文章,我人方得看到思维原来不简单!
  
  本书初衷在于认识自已,要我们在生活中能有更多的选择,能运用思维去区分真善,让我们的访谈更有说服力。这样一本书,其实挺给力,挺带劲的。我想读完之后,如果能去实践,简直就能把黑说白,把白说黑,就想古代的讼师一样,因为古代的讼师就是靠与常人不一样的思维,让别人进钻进自已的思维胡同里,把人说得一愣一愣的,还相当信服。
  
  本书既然是教材,里面的学科性跨度相当大,非常有挑战,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各类语言都有在里面涉及,我想对于那些想训练思维方式的人来讲可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除了这点,里面还有许多类似于是课文作业之类的,这样让我们的思维训练有一个练习的余地,实践工性非常强。里面还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哲学家什么的资料对于是课文来讲,可以作为佐料让学习不哪么枯燥,这点做得挺到位。我相信只要有恒心,定能练成思维的训练。
  
  本书从身理到心理到思维,再到行动,都在积极与围绕思维来讲,含金量相当高,比如作者从最开始谈起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是思维的障碍分析。再到我们的感觉,大脑和记忆,以及语言情感。再论几种思维,如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这样一路下去,我们读来相当受用,就像我们成长一样,由小的影响到最后的大的影响,更贴近人的思维成长阶段,这样读来也更容易理解书中的知识。所以对于是思维有相当于的兴趣的朋友不可错过了。
  


  《思维》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识读本”第二辑当中的一本,是人大出版社从美国引进的通识教育哲学书,实际上,它就是一本教材。作为一个半专业的书评员,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书我居然读了七天。我在读它的时候往往就忘了我是一个书评员,而是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我会不由自主地去认真做那些“行动练习”,也会对每一章后面的“挑战练习”进行认真的思考,即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书中的营养我有很多都没有汲取,我会找时间再次重温一下这本书,再次复习一遍这本关于思维的教材。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么无论你是学什么的,这本书都会对你有用处,它不会教授你的专业知识,甚至可能一句都没有提到你的专业,但是如果你放弃一些学习专业的时间而来读它的话,那么一定会对你的专业学习有所帮助。道理很简单,任何专业都离不开思维,而这本书讲的恰恰就是思维的各种形式、问题和解决方法。如果用一个隐喻的话(“隐喻”也是《思维》里主要阐述的一种方式),比如你是一个习武者,你的专业就是武术套路,而《思维》就是练习内功。内功增强了,你的套路自然会更纯熟。   对于非学生来讲,《思维》也是值得一读的。也许你在某方面是个专家,你觉得你的思维已经很发达,但是无论是诗人、政治家、历史学家还是数学家,你可能也都只是擅长某一方面的思维,而未必擅长所有的思维方式。这一点不难理解,也很容易找得到例子,比如那些在某些领域的专家,在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方面都有可能遇到问题。即使是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假如不擅长更多的思维方式的话,也很容易陷入瓶颈而无所突破。比如说数学家,他的逻辑能力一定很强,但是假如他没有想像力的话,可能一生也只是会用于研究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可能这个世界上就永远也不会有哥德巴赫猜想。   即使专业领域的专业性思维,这本《思维》也会对其有一个系统的梳理,让你对你的专业更专业。拿我个人为例,我从事过几年教育事业,也写作了很多年了,还试着写了一些小说。我自认为我的说服能力、逻辑能力和想像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问题,最让我汗颜的是我发现我在教育和写作过程当中犯过很多的逻辑错误,而这种错误自己当时却并未认识到。我想我以后可能还会犯一些逻辑错误,从逻辑上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想我在犯了逻辑错误之后应该会知道错在哪里,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连错误都不知道,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进步。一本讲思维的书,如果它本身没有引起读者对它的思考,换句话说,如果它没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它本身就是有缺点的。《思维》这本书没有这些缺点,它本身有值得讨论的地方。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所以在一些方面也体现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比如它在关于一些论证问题上最多提到的例子就是关于枪支管制、堕胎和死刑,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可能很多人平常都没有接触过关于这些问题的论证,也就不大会对此感到太多的兴趣。而且,由于美国是基督教国家,所以在美国人的价值体系当中,无神论是一种缺陷。本书的作者卡比在列举了很多名人的“品质”问题并不影响他们的伟大成绩的时候,他列举了荣格是一位通奸者,斯塔贝克吸毒等等,而与之并肩的就有“英国哲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特朗·罗素是一位无神论者”,亦即在作者看来,无神论是和通奸、吸毒一样的人性之恶。   一本关于思维的教材,本身有思维局限,于是引发了读者的思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思维教材的乐趣。是思维的乐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而且人生本身就是思维,笛卡儿那句名言这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他说到了一个普遍真理:“我思故我在”。如果人生没有思维,就不会成其为人生。而正如书中所说:“从诗人、艺术家到数学家和哲学家,从音乐家和设计师到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个较好的思维将引领人们走向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这本书是讲思维的,书的题目已经很明显了表明了!当然这本书比一般的讲讲的思维的特点啊、规律啊或是思维训练啊这类的书要好的多。总的来的说,这本书很一本有价值的书,值得阅读的书。
  这本书总的来说是一本研究性的著作,正如书的副标题“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表明的那样,这本书对思维进行了跨时空跨学科地探讨和研究。作者在这本书中涉猎了多个学科,引用了多方面学者(哲学家、诗人、科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神经学家等等)的研究成果,一大批西方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帕斯卡、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休谟、康德、叔本华等等)纷纷现身其笔下,为这本书的主题服务。此书的涉及面之广、涉及人物之多让人叹服。
  书的第一章重点探讨了思维的重要性。第二章谈了源于个人的思维障碍因素(文化熏染、自我观念、自我防御等等),接下来的的章节分别介绍和探讨了思维的根基或者说思维的平台:感觉、语言、情感、创造性、组织性、逻辑性、科学性、说服式以及思维问题的求解,书的最后几章分析了思维的评价问题,决定与行动等内容。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这对于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这本书里安排了三百多条思维挑战练习。每一章的结尾处,都有十多的条练习,每一章内容中间也安排了思维行动练习,可以帮助读者实践某一方面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一本书可以提高人的思维水平,这应该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什么是思维?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书籍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确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们看看百度的解释(因为现在网络的发达以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这个解释是最容易被大家看到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从中不难看出,思维是人的主观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分析、判断、总结。无论怎样去解释思维,思维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去认识这个世界,帮助人们去适应甚至改造这个世界,思维的能力越高,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就越强,我想这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思维有这么大的作用,那如何去思维(或者说思考)呢?其实,简单的思维并不难,由于人类的生理特性,遗传基因,社会化属性等特点,只要你在人类社会生活,即使是智力偏低的人,都会学会思考。当然类似于狼孩这样的情况,就很难说有思维了。但是,如果你想有效率的思考,能够透过纷繁的世界看到事物的本质,那么,你肯定需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特殊的训练了。这种训练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各种专门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各种经验的积累。除此之外,有一种训练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但其又是特别重要,那就是思维本身的训练,也就是说要学会如何去思考。这种思考的训练绝不可能是天生的,如果仅仅依靠经验,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它本身就是高效思维的结果。加强这种训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而言,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于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这种训练的结果,会使他们更加迅速、全面的成长。
  进行思维训练,好的指导必不可少。《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就是这样好的指导之一。这本书是人民大学出版社“妙趣横生通识读本”丛书之一,由美国作家加里•R•卡比等人共同完成,汇聚了多学科专家的智慧,从多个层面剖析思维之意义、成因、结构以及提高思维水平的策略和方法,目前,这本书已经是第四版了。在这本书中,作者阐明了他心目中的思维是什么,思维的障碍在哪里,思维与语言、记忆、情感的关系,又该如何去进行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的效率与能力,思维之后,又如何评价、决定与行动,通过多个学科的综合,对于思维的产生、发展与运用做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描述。当然,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它的本质上就是一本思维训练的手册,不到四十万字的容量,浅显易懂,适于阅读。只不过它比市面上那些所谓的成功学思维学心理学的书更加理性、更加系统,因而,有着更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谈完《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就不得不说说“妙趣横生通识读本”丛书。这套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丛书,可以说开创了中国通识教育的先河。通识教育,又称博雅教育,最早源自古希腊。它教给人们运用理性思辨、探索真理、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个“博雅人” ,必具备批判心智,其通过受教育所学得的不是知识内容的效用性,而是透过心智的发展与理性运作来脱离蒙昧或修正褊狭观点,人的视野因此而开阔,心灵因得到解放而自由。中国教育界近年来也开始提倡通识教育,但到书店看到的通识教育书籍,往往是各种知识的大杂烩,很难起到理性教育、心智发展的作用。人民大学的这套丛书,着眼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传播,引进西方优秀的通识教育著作,对我们的思维拓展、眼界开拓都有着莫大的作用。丛书最初的目标人群是大学生,但实际上,其影响范围要大的多,可以说它完全起到了社会教育的功效,甚称近年少有的出版精品,如能通读一遍丛书,不亚于思想上又上了一次大学,而《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就是其中的一堂必修课。


  人有思维能力,人每天都在思考,可是我们是否对上述行为做出一个准确的描述以及思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每个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否能够一一作答呢?需要仔细斟酌一二。
  本书伊始便要读者尝试回答一个问题,即思维是什么?应该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个体的一种行为。故而不同个体之间由于所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必然产生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反映,因为思维就是一个反映。——思维存在个体差异。
  同样,即使是同一个个体,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尽相同。因为是反映,人类对外界感知的手段就本体而言,就是望(视觉)、闻(嗅觉)、切(触觉)、感(听觉)四种手段,遗憾的是本体仅有的四种手段又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对客观事物的不能做到真实的反映。——思维存在局限性。
  思维存在差异和局限性,那么对客观事物认知的过程中就要遵循辩证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既然了解了思维是什么,那么就要知晓思维的分类,即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这个过程中除了包含人的感觉之外,还应该包含人的情感,人是一个情绪化的选手。常言道:不要感情用事,因为思维中一旦过分情绪化,对外界的整理便不会清晰,很容易加进个人的感情色彩,从而导致得出的结论有失公允。
  而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从该定义可以看出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由此引出方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逻辑思维之能力,之所以人要具备这个能力,原因在于人生是有限的,而外界事物是无限的,如何用有限的人生去认知无限的外界事物呢?只有掌握逻辑思维中两个主要方法(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只有合理应用这两个方法,才能完成在有限的生命中认知更多外界。书中给出了不少不合理应用的例子,如:外延扩大、假设不成立等逻辑思维中常见的一些错误,从而产生不当思维。
  仅仅对外界进行了认知还是不够,因为人具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行动的问题?要正确的采取行动,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思维即充分推理论证的思维,也就是常说的:三思而后行。否则容易导致盲动、乱动、胡动,很可能因行为不当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思维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思维是有限的,因此,只有正确认识思维的形成,了解思维的过程,才能用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思维,才能突破它的局限性,走出思维定势,成就创造性思维。
  这本书主题是思维,谈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书中的内容却一点都不抽象,书中没有进行过于深奥的分析和论述。作者通过严谨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安排,用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与思维活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并对思维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不少对提高个体思维的良好建议和意见,且大胆得展望了思维的未来。因此,阅读时你从未觉得有丝毫疲倦,也从不会因为其中某个理论知识的描述引起你极端的困惑与费解,这完全得意于作者将深奥平实化,更得益于深入浅出的分析。因此,个人认为这本书你既可以当作一本科普读物来阅读,了解自身思维活动的过程,知晓自己在思维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也可以当作一本准备深入细致进行思维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敲门砖,因为书中为你描述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我赞叹作者的文笔和驾驭文字之能力,阅读此书,无其他,唯兴奋尔!
  


  思维若无交流,就失去互证性。其结果是对是错,也便没有衡量的依据。基于此,在《思维》一书中,每一章结尾处都设置了对思维进行挑战的练习。它们内容博杂,应用广泛,尤其便于交流。每一次练习同时又都是一次内省。它们使标尺的重建成为可能,自我认识愈发趋向于明确。
  
  《思维》一书告诉我们,在个体进行思维的过程当中,会有无数阻碍思维的事物。譬如文化熏染、自我防御、自我服务偏差、感情影响等。在文化熏染方面,东西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人们价值观、伦理观等的不同尤其明显。东方人在表达情感之时含蓄委婉,西方人却更加开放直接。不同的表达方式,分别对人类进行了不同的思维钳制,使人们的行为与认知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偏见。解开这一阻碍或钳制,成为思维的首要任务这一。唯其这样,才能摆脱主观,使思维的空间更加广阔。
  
  思维同时具有很多属性。譬如它对事物的概括性,通过表面事物推理出本质的间接性等。假如我们用语言将思维以当下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语言的局限,反而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书中提供多达三百余条与写作有关的练习的原因。纯粹的写作囊括了三种思维方式:知觉,回忆,组合。写作者感知面前的问题,下意识的对其进行思索。通过回忆过去的知识与经验,扩大对此一问题的认识层面。继而进一步通过组合,其中涉及到此问题的内核、外延、联想等诸多因素,最后才得以形成答案。在这一过程当中,思维更具有深度与广度。
  
  本书有许多关于思维的小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概念。如封面所言,本书确实妙趣横生。在每做完一次小测试或是练习之后,读者必定会在一样的世界当中,产生与之前不同的想法或态度。而新的想法或态度,毫无疑问,本身就意味着新生活、新领域、新成果。
  


   ---------读《思维》
   此书名为思维,实际上并没有止步于思维本身。它从想法、注意力逐渐深入到效率甚至是人体健康。同时,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旁征博引,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思维的意义、成因以及提高的方法,是一本学习科学以及人体精神内部的好书。
   对于人来说,我们肉体的生活需要的是水、氧气。那么思维之于人的精神生活,重要性绝不亚于水与氧气。伟大的科学理论来自于思维,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食物的选择来源于思维,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健康;陶冶情操的艺术创作形成于思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愉悦。思维,这个神奇的东西,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大脑又是个怎样的关系呢?
   大脑具有难以置信的复杂性以及控制巨大思维需求的潜能。这个巨大的容器有着上亿的细胞,为我们每时每刻的思维做出物质上的保证;同时这个复杂的系统可以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多个“程序”,并且高效率完成它们。可见,思维的场所,大脑是多么难以置信,让人感叹它的神奇!
   人类不光可以进行思维,还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停地思维。我们利用文字思考。当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就在使用语言进行思考。我们已经把思维宽泛地定义为能够具有交流潜在性的大脑活动。尽管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之外的其他方式进行思考,诸如通过想象或者情感,然而语言在我们的思维中扮演的却是核心的角色。所以,语言、文字的交流也是锻炼思维、提升能力的好方法。
   同时,情感也与思维有着很大的关系。思维是理性的,而情感是感性的,这两个貌似对立的食物实际上联系很紧密。情感包括强烈的信仰、价值观以及一些人本身的认知,而人是通过这些来激发自己思维的。所以,深入思考不难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根深蒂固的,只是不太明显。
   此书每个章节后都有小结并且都提出一些挑战练习,引导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和积极思考,不仅全方位地解说了思维,还向很多方面做了延伸,使得内容非常丰富、有趣,是一本不错的哲学普及读物。
  


思维是种药,医治人类孤独的灵魂。


这本书推荐给中学生读,可是我这个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读起来,都很吃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传统的思维习惯以及词汇量的限制所成。所以,想读通这本书,还得烦请您提一些关于如何读通的建议。


呵呵,我是学文的,我也觉得有些吃力,就把它当成教材来读吧。别读得太快。可以适当做做笔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