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程

刘周堂 编 刘周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刘周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

刘周堂 编  

前言

湛江师范学院坐落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一雷州半岛上,其前身是雷州师专,199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该校人文学院的前身是中文系,知名美学专家劳承万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劳先生十分重视科研,常鼓励老师们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力争在充分调动“具有现代形态的文艺学美学理论功能”的扎实基础上,走出一条“重新建构中文教学科研体系”的新路子,并且产生了一批积极成果。1993年出版的一套10本“文艺学美学丛书”,内容涉及比较神话学、艺术意境论、主体研究与文体批评、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文化哲学、形式主义诗学、散文本体论、新时期报告文学论、政治文化与中国新文学、文学与语言的现代探索等领域,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系里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为中文系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李琚平教授等人又出版了一套6本“文艺学多棱镜丛书”,这套丛书或将文艺学研究延伸到思想史、文化史领域,或尝试勾勒中国古代文论的内在体系,或对文学文本理论作“语言意识”分析,或用现代视野观照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问题,或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文论转型,或考察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轨迹,因其“所折射的独特光线”而显示出存在价值。童庆炳先生在该套丛书总序里肯定了这一具有学术实力的团体,并且指出,只要在“澄明、寂寞的氛围中”安静、认真地思考,就必然会有“独特的学术发现与洞见”。几年之后,一批教授、博士的新著又相继完成,并以“天涯文论丛书”为名,于2006年出版了系列研究成果。王钦峰教授在这套丛书总序中称出版此套丛书的目的,是要“秉承天涯文化所蕴涵的流亡、反思和追求开放性、混杂性的基本精神”,“立足于文化和地理的边缘,探究国内外文学文化的意义及其互动逻辑”。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以专题的形式,按照历史先后顺序,从先秦到元明清,共分为十六讲。以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作为一讲,每讲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该文体的概要,二是重点作家评述,三是名篇赏析。  为便于师生教与学,无论是文体概要,还是作家评述,或名篇赏析,均归纳出若干观点,分条阐述,从而条目清晰,观点显豁,便于理解记诵。每讲篇末,列出5~8种参考书目和5个左右思考题,以便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入思考。

书籍目录

第1讲 《诗经》专题第一节 《诗经》概要一、《诗经》的成书二、《诗经》的作者与分类三、《诗经》的内容四、《诗经》的艺术成就五、《诗经》的应用与流传第二节 名篇赏析一、载驰(廓风)二、子衿(郑风)三、七月(豳风)四、采薇(小雅)五、马同(鲁颂)第2讲 先秦散文专题第一节 先秦散文概要一、历史散文二、诸子散文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孟子二、庄子三、荀子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二、苏秦始将连横(《战国策·秦策一》)三、劝学(《荀子》)第3讲 楚辞专题第一节 楚辞概要一、楚辞概念的界定二、楚辞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三、楚辞的特点四、楚辞的结集和代表作家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屈原二、宋玉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离骚(节选)(屈原)二、山鬼(屈原)三、九辩(节选)(宋玉)第4讲 汉赋专题第一节 汉赋概要一、汉赋释义二、汉赋兴盛的原因三、汉赋发展过程四、汉赋的评价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司马相如二、扬雄三、张衡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鹏鸟赋(贾谊)二、七发(节选)(枚乘)三、归田赋(张衡)第5讲 两汉史传文学专题第一节 两汉史传文学概要一、史传文学形成过程二、史传文学的特点三、史传文学的地位和影响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司马迁二、班固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鸿门宴(司马迁)二、苏武传(节选)(班固)第6讲 魏晋南北朝诗歌专题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概要一、建安诗歌二、正始诗歌三、西晋诗歌四、东晋诗歌五、南朝诗歌六、北朝诗歌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曹植二、陶渊明三、谢灵运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二、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鲍照)三、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谢胱)第7讲 魏晋南北朝骈文专题第一节 骈文产生及发展演变概要一、骈文的名称二、骈文的特点三、骈文形成的原因四、骈文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颜延之二、徐陵三、庾信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陶征士诔(颜延之)二、玉台新咏序(徐陵)三、哀江南赋序(庾信)第8讲 唐诗专题(上)第一节 初盛唐诗歌概要一、唐诗繁荣的原因二、初盛唐诗歌发展概况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王维二、李白三、杜甫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山居秋暝(王维)二、蜀道难(李白)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第9讲 唐诗专题(下)第一节 中晚唐诗歌概要一、中唐诗歌发展概况二、晚唐诗歌发展概况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李贺二、白居易三、李商隐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李凭箜篌引(李贺)二、长恨歌(白居易)三、无题(李商隐)第10讲 宋词专题(上)第一节 北宋以前词的发展和北宋词概要一、词的起源二、词在北宋以前的发展三、北宋词的发展分期四、北宋词的特点第二节 重点作家评述一、柳永二、苏轼三、周邦彦第三节 名篇赏析一、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教学大纲后记出版说明

章节摘录

庄子人生哲学实际上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他一方面大肆宣扬如何养生、全身,追求无用之用;但另一方面又宣扬人生如梦,乐死恶生,甚至视死之乐超过了人君南面之乐。前者当是本意,而后者则是现实重压下的一种和着血泪的反叛。庄子追求人格独立,鄙夷功名富贵,客观上导致了后人对高尚人格的推崇,陶渊明和李白都直接受其影响。但他消极处世、玩世不恭的人生主张则又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庄子散文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独到的艺术成就令人景仰,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座高高的丰碑。鲁迅先生对其予以高度评价:“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1.大量运用寓言故事论道说理据有人统计,《庄子》全书有寓言故事二百多个,他自己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寓言》)。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故事虽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藐姑射之神”;但大多是庄子自己的有意创作,如“庄周梦蝶”。内篇中的有些篇章基本上是用四五个或六七个寓言故事组成的,外、杂篇中的《秋水》、《知北游》、《田子方》更是全篇均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形成独具特色的连环式结构,深奥的哲学道理和政治观点就是通过这些寓言故事中人物或动物的对话来实现的。其他子书中的寓言故事多为议论性插入,以增强说理的形象性,.没有也不损害文章的完整,但庄子的寓言却是文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为他“寓真于诞”,寓言故事本身就是在说明某个道理。他文中的各个寓言故事都承担着某个方面的说理功能,数个寓言故事的有机组合,为的是使道理说得更全面,更有深度和广度。如《养生主》一文,开头以“缘督以为经”为旨,总论养生以顺应自然正道为常则;第二节用“庖丁解牛”说明养生应“依乎天理”;第三节以“右师断足”说明要顺天安命;第四节以“泽雉不求安养于樊笼”,说明只有遵从自然本性才能气足神旺;第五节以秦失吊老聃而不哀,说明生死是自然规律;最后以薪尽火传为喻,说明一切都会自然而应。几个寓言故事都是为了说明养生之道的根本是顺应自然。《至乐》主旨在论述人生在世应该极度快乐,文章也是通过“妻死庄子鼓盆而歌”、滑介叔左肘生瘤而不介意、髑髅言死比生快乐等寓言故事来多侧面阐述主题的。庄子文章由于大多为寓言连缀而成,表面看去好像杂乱无章,实则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正如林云铭所言:“纰中线引,草里蛇眠。”

后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程》是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作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的各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教材既要特别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又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同时还要考虑编排的科学性和体例的一致性,以及文字的可读性,因此必须考虑周密,撰作严整,而不能像个人专著那样尽情表现自我的个性。而“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由于延续时间长,教学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在各高校开设的课程时数也最多,致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如何针对已有中文专科基础的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海洋中,选取合适的知识内容,把握恰当的学习难度,确定合理的编排体例,又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我们几位编写者可谓煞费苦心。经过多次集体讨论,最后确定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按历史顺序和文体性质分为十六讲,每讲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某时期某文体的概要,选择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某一文体,概述这一时期这一文体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和该文体的基本特点;二是重点作家评述,选取这一时期该文体的三位代表作家进行评述,评述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与思想、作者的创作特点、作者的地位与影响三个方面;三是名篇赏析,选取这一时期内该文体最著名的代表作三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鉴赏,并附上原文。为便于讲授和学生理解记诵,所有三个部分在写作时均注意提纲挈领,分条阐述,以使要点显豁。字数控制在40万字左右。这样安排,既使中国古代文学各个时期的内容都有所体现,也使每个时期的代表文体都有所反映,从纵向看,既是简明的文学发展史,从横向看,又是许多种文体发展演变的断代史。设立“重点作家评述”,是为了避免面面俱到;设立“名篇赏析”,是为了将文学史讲授与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有机结合起来。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点系列教材,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