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看见能力盲点的人,胜出!

明渡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3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明渡亮  

页数:

227  

字数:

138000  

译者:

曹逸冰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人类在进化发展中,不断进化自己的大脑,获得更多的能力和技能,作者就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脑的发展进行了解释,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能力。

作者简介

  明渡亮,能力开发咨询师。1937年生,毕业于近畿大学理工学部。他坚持开发自我能力。在他的提议下,因为夏普液晶新工厂的建设而充满活力的堺市建设了一个新的民营企业。他还担任堺市市政府的经济开发事业部委员。

书籍目录

引言 人生要活得多姿多彩
第一部分 隐藏起来的能力
 第 1章.你在寻找的东西就在你脑中
 第 2章.“野性脑”强的人不会输
 第 3章.培养自己的瞬间判断力
 第 4章.弱势性格也能成为强力武器
第二部分 突破能力的瓶颈
 第 5章.干劲源于“体质脑”
 第 6章.“感性脑”可以催生创造力
 第 7章.别让不善言谈妨碍你
 第 8章.会说话可以提升你的“知性脑”
 第 9章.你的左脑强还是右脑强
第三部分 能力的提升无止境
 第 10章.经常做做脑体操
 第 11章.负面情感也可转化为正面能力
 第 12章.悟性也能锻炼出来

章节摘录

  第1章 你在寻找的东西就在你脑中  现在地球上虽然只有一种人类,可是在进化过程中,也存在过其他种类的人。然而,这 130多种古代人类都没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未能继续进化,最后都灭绝了。这些古代人中也包括穴居人,他们和我们人类的祖先智人一直共存,直到35000年之前才灭绝。虽然穴居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了,但这并不意味我们智人就比他们优秀。现代人的脑容量为1400cc左右,而穴居人的则有1600cc之多。为什么脑容量较大的穴居人灭绝了,而脑容量小的现代人却活了下来呢?这个谜团中,隐藏着“能力开发的诀窍”。  人类和猴子的基因,其实差别并不大。研究表明,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23%的不同。如此小的差距,竟然会使人类与黑猩猩的外表与智力相差如此之大。另一项数据称,人类基因与长臂猿基因的差距只有 5.3%,而与红毛猴的差距只有 8.9%。  差距看似只有几个百分点,然而1%的差距也会造成巨大的不同。《基因的恶作剧》(石浦章一著,羊土社)一书中提到,线虫类的动物只要有1%的不同,寿命就会从25天延长到 50天。这一说法让我吃惊不已。  假设人类也是如此。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超过80岁,也就是说只要基因改变1%,寿命就会延长到160岁,这简直可以载入吉尼斯纪录了。  人类与黑猩猩(类人猿)拥有同一个祖先。自从两个物种分道扬镳之后,人类已经经历了几十次,甚至是几百次的基因突变,终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人类与黑猩猩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而人类遗传基因的个体差距却很小,基本上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人们原本认为倭黑猩猩和黑猩猩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个体差比人类要大十倍,每一只倭黑猩猩都像是一个用手雕刻出来的雕像,各不相同。  我们人类不断进化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大脑和各种器官,这才逃过了灭顶之灾。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曾说过:“能在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并非是强者,而是能适应变化的人。”  通过研究智人和穴居人的能力差别,就能知晓开发能力的方法。祖先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了许多“脑内遗产”。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哺乳类、灵长类……人类的脑中蕴藏着历代生物的各种经验。  按照人类的进化过程来培养能力,是最简单、最轻松的方法。“脑内遗产”中没有的能力,再怎么培养也是没用的,大脑根本无法接受。  生命的诞生,能力的开端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如何开发出各种能力的呢?这些能力变为“脑内遗产”的先后顺序又是什么呢?  据推测,地球诞生于 46亿年前。 10亿年后,地球上终于出现了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  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自然中原本就存在的氨基酸相互结合,组成了蛋白质。蛋白质越来越大,最终变为了生命体。最初的生命体为了“生存下去”,开始“吃”自己身边的氨基酸“补充能量”。  我们的大脑是从微小无比的“神经管”进化而来的。 8亿年前的扁形动物涡虫拥有最“古老”的大脑,后来它们进化成了鱼类这样的脊椎动物,然后又进化为两栖类,最后成了爬虫类。  爬虫类、恐龙和哺乳类的祖先都是在同一时期诞生的。人类的脑容量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变大,能力也在不断进化。在进化初期积累的经验,成了人类脑中的“脑内遗产”。  细菌、植物等各种生物为了生存,都必须不断补充能量。食草动物吃草,食肉动物为了生存必须追捕那些拼命逃命的猎物,即使再苦再累都要抓住猎物。它们执著地追逐猎物,有时猎物的体型比自己还要大。  我们的祖先在各种食肉动物的包围中幸存了下来,这种“为了生存拼命努力的意志与行动力”也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中。“生存的意志”也是各种能力的起点。求生欲就是能力的原点。  我看过一篇有关“求生欲”的新闻报道。东京工业大学和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经研究发现,在非洲有一种叫“沉睡的摇蚊 ”(Sleeping Chironomid)的昆虫,它的幼虫住在沙漠的小水塘里,一到旱季就会变成“木乃伊”,可是一沾水就会立刻“死而复生”。东京工业大学的樱井实教授称:“有记录表明它们在干燥状态下最高可以存活17年。 ”  昭和时期,大贺一郎博士曾让2000年前,也就是绳文时代的莲花种子发芽。海星即使被切碎,每个部分也能长成一个独立的海星。还有很多生物则生活在黑暗、高压、高温、地底、深海等严酷的自然环境中。  我们人类有两种脑。一种是下等生物也有的“本能——野性脑”,另一种则是“人性的源泉——人性脑”。  “野性脑”是“实行力之脑”,是由意志的源泉“气力脑”以及行动力的源泉“体质脑”所组成的(本书中使用的“××脑”并非生物学的专有名词,只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而使用的名称)。  “人性脑”是由“感性脑”、“知性脑”、“理性脑”这三种脑组成的。我们可以用驾车的例子来解释“野性脑”与“人性脑”。  ○“野性脑”:“气力脑”、“体质脑”“气力脑”就是引擎的钥匙。引擎不发动,车子也不会动。转动钥匙,则会发动“干劲”。“体质脑”是发起行动的“引擎”。没有引擎的推进力,车子就不会前进。光说不练是不会有结果的。  ○“人性脑”:“感性脑”、“知性脑”、“理性脑”  “感性脑”是“油门、刹车”。控制车子是前进还是停止。有热情,就是踩下油门加速,而冷静,则是踩刹车。  “知性脑”是“方向盘”,决定前进的方向。储备信息与知识,运用这些信息做出最合适的判断。“知性脑”决定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理性脑”是“司机”。汽车根据司机指示前进。你是绅士淑女,还是暴走族?在你开车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  “野性脑”是“驾驭干劲与行动力的实行力的源泉”。人类的大脑虽然很发达,可是没有实行力的话,也不会取得成就。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气力脑”是必不可缺的。如果没有求生欲(干劲),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体质脑”催生出“体力与技能”,能发挥出“行动力与技能力”,能够让你将想要做的事“付诸实践”。那就让我们拿出干劲,“挑战”一下吧!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下去,总是命悬一线。正因为他们没有死在食肉动物的口中,所以才会有现在的人类。这种“求生欲”正是人类的野性,我们的脑中现在还留有“野性”。  比起新获得的基因,以前获得的基因对人的能力影响更大。也就是说,“野性脑”对人的影响力比“人性脑”更大。  ……


编辑推荐

  《“看见能力盲点的人胜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比“选择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自由——突破自己的瓶颈”!你的能力就是你的作品;能力是“有时价”的,我们要开发“市场价值高”的能力,恶劣的条件,才是提升能力的绝好机会;“实行力”=“挑战欲”+“行动力”;从科学的视角考察能力开发的诀窍,让你充满“干劲”,绝对胜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看见能力盲点的人,胜出! PDF格式下载



看到几个网站都在推荐这本热书,拿到手后跟自己想的不大一样,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总觉得有点啰嗦。没有学到此书的精华。杯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