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

赵启正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启正  

页数:

22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基于作者丰富公共外交活动的个人经历,凝练了作者对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感悟。《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中既不乏理论的深度,又有着生动的案例与实践。《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中揭秘了国内外众多外交事件所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事件开阔了视野。同时《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对TWITTER以及维基解密等最新的网络外交中的传播工具和事件都广为涉猎,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赵启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三次会议、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向世界说明中国(续编)-赵启正的沟通艺术》、《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对话:中国模式》(与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先生及夫人多丽丝女士合著)、《交流,使人生更美好——赵启正、吴建民对话录》等,均为畅销书籍,其中有的被国内外译为英、西班牙、德、俄、日、
韩等文出版。最新著作《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基于作者丰富公共外交活动的个人经历,凝练了作者对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感悟。书中既不乏理论的深度,又有着生动的案例与实践。书中揭秘了国内外众多外交事件所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事件开阔了视野。同时该书对TWITTER以及维基解密等最新的网络外交中的传播工具和事件都广为涉猎,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书籍目录

上 理念篇
 第一章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 
  一、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二、新型公共外交是全球和谐对话的网络
  三、公共外交的民间力量
  四、公共关系与公共外交的联系和区别
  五、国际论坛———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
  六、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的大舞台
 第二章 国际舆论———国家发展的重要环境 
  一、以舆论赢“国缘”
  二、高度重视舆论环境对国家安全的作用 
 第三章 新闻发言人制度 
  一、新闻发布是引导国内外舆论的有效方式 
  二、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进程和现状
  三、新闻发布的形式和特点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
  四、优秀的媒体和记者是新闻发布的依靠
  五、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养 
 第四章 “塑造国家”与“传播形象” 
  一、国家形象的基础是国家的真实情况
  二、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 
 第五章 地区对国家整体形象的贡献 
  一、地区承担着国家的公共外交的责任
  二、地区传播要特色鲜明
  三、对外传播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六章 以文化为基础开展对外传播 
  一、文化是人类一切领域的DNA
  二、文化的差异性普遍存在
  三、文化差异造成传播障碍
  四、通过对话寻求“有限共识”
  五、以文化中的共性弥合差异
  六、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第七章 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力问题 
  一、国家力量是话语力的基础
  二、熟悉西方媒体游戏规则
  三、对外交流依据事实说话才有力量
  四、国家修辞与国家关键话语的作用
  五、国际政治对话的话语力博弈
 第八章 翻译———跨文化之桥 
  一、改革开放在呼唤翻译事业
  二、翻译工作的时代要求
  三、通过翻译准确传播“国家关键话语” 
  四、造就强大的翻译队伍 
 第九章 互联网带来的外交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外交的兴起
  二、网络时代公共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三、兴利除弊是互联网建设的一大课题 
 第十章 中国文化在传播中增强生命力 
  一、民族的振兴需要文化的振兴
  二、中国文化在传播中增强生命力
  三、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存在“赤字” 
  四、开发中国的跨文化“产品”
  五、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机遇与策略 
 第十一章 中国形象和“中国模式”
下 实践篇
 一 公共外交,人人有责———与吴建民大使论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
 二 “中国列车”行驶在和平发展的轨道上———与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夫人多丽丝的对话 
 三 超越信仰,和谐对话———与美国宗教领袖路易?帕罗博士的对话 
 四 在危机的时候会出现新智慧———在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对话 
 五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对佐利克演讲的评论 
 六 珍视历史,面对现实———在福克斯铜像揭幕仪式和“中美非官方高层对话”上的演讲
 七 公共外交助推中日关系———在“北京—东京论坛”上的发言
 八 历史的时针不要倒退———读若宫启文的《和解与民族主义》
 九 回头的马是聪明马———在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答中外记者问
 十 培养国际对话者———在几所高校对新闻传播专业师生的讲话 
 十一 阅读与人文精神———在“城市阅读,阅读城市”世博论坛上的演讲与对话

章节摘录

回头的马是聪明马——在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法国人的价值观是由全体法国人承载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最近非常关注法国拍卖中国兔首鼠首一事,您觉得针对此事,政协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赵启正(以下简称“赵”):法国法院驳回了禁止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的请求,这件事情反响很大,委员们也很关心。有的中国网友在网上问:“我们一向很崇敬法国文化,这次怎么了?法国文化生病了?这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知道,法国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国家,文化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价值观是怎样的,法国的价值观并不是由少数法国人而是由全体法国人来承载的,我想我们应该这样看问题。大作家雨果这样写过,有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我希望有一天法国解放并涤清了自己,把这抢来的东西送还给中国。有一位还健在的法国作家贝尔纳•布里泽,他写了一本书叫《第二次鸦片战争:洗劫圆明园》,他说,圆明园的洗劫给中国人造成的心灵创伤,就像1871年普法战争时,如果普鲁士士兵把罗浮宫、凡尔赛宫,加上国家图书馆一起摧毁,给法国人造成的心灵创伤是一样的。希拉克读了这本书,他说:“感谢这位作家,我欣慰地看到,是由法国作家写清楚了这段历史。”还有一位法国人,叫波曼德•高美斯,他是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也提出来制止佳士得的拍卖。所以政协委员们跟我说,佳士得强行拍卖圆明园兽首这件事教育了世人,包括法国人自己。互联网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日本亚洲通讯社记者:今天有一道很大的亮点就是赵主任面前放着的这台红色电脑,我采访“两会”好多次,第一次看到记者招待会上有这样一台电脑,这是否说明中国政府正在极力推进网络的社会化?同时您是否认为中国社会的网络化有助于政治的民主化和对官员的监督?赵:看来您是一位网络爱好者,所以对网络很敏感。但是,这不是我第一次在新闻发布会上使用电脑。十年前,我在驳斥美国议员考克斯诬陷中国盗窃核心机密的发布会上也用了电脑,那是日本日立的。事后一位日本记者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很好,你没有用美国电脑,用我们日本电脑去说美国的问题很合适。” 你说得很对,中国政府非常鼓励网络和IT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信息产业部,现在和工业管理部门合起来了,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的网民在八年间扩大了30倍,现在超过3亿了,这在世界上看,也是一个很大的数量,说明中国人很喜欢网络。互联网的发展当然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可以帮助政府信息的公开,也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网民的想法,所以今后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以上节选自发布会文字实录。2009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书作者担任新闻发言人)……


编辑推荐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时间就是金钱,诚信就是生命,无信者必亡!”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再次铿锵有力地面对中外3000多名记者就热点敏感问题侃侃而谈。在这之前,他作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三次会议的新闻发言人,在历届新闻发布会上的精妙问答早已为大众所津津乐道。赵启正先生的最新力作《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可以说是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当下,尤其是世界渴盼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为世界所了解的背景下的应时之作。本书对当前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诸如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塑造、异国文化传播、网络外交兴起等热点问题不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更辅之以生动的案例与实践,凝练了作者在公共外交方面的深刻感悟。赵启正先生在书中纵论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秘了国内外众多大型外交事件所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事件开阔了视野。同时,该书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如书中讲述了当前的网络外交,针对TWITTER以及维基解密等最新传播工具和事件做了深刻的解读。该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赵启正先生本人的核心观点,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当前众多的国计民生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 PDF格式下载



文化交流的学习乐园


是赵老师的演讲和讲话择编,学习交流学,也了解世界。


世界和中国很妙


很不错的一本书,有幸听到赵老的讲座,所以才想去买他的书,进一步了解。


对学习专业课有帮助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的!


还未仔细读,应该不错


还不错~狠详细


应该说赵启正的这本书本身是其多年外交实践的总结,涵盖很多经验与体会,自然少了几分学术根基。本人曾经看过有关公共外交方面的若干本著作,至今为止仍对其界定深感困难。有的范围大到政府对民间,政府对政府,民间对民间;有的则仅限于第一种情况,而双方都能从自身角度说出诸多理由。仔细分析后发现,公共外交说到底不能算做一门学问,顶多属于一门外交技术,它的操作性很强,但学术潜力不足,更多的应该在外交实践中加以利用,而不是在学术界加以探讨。


本书一般,你看了不会后悔,但是也不要期望有什么东西能够震撼你的心灵。跟CCAV,日人民报之类的口径相差不多。


单位组织学习此书,多学些知识总是有用的


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力作!值得认真阅读。


书的前半部像新的一样后半部全有折皱想旧书一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