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笔丹青——中国书画大家访谈录【第三卷】
2012-5-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康守永,薛晓源
141
108000
无
对那些寿登耄耋的大家学人进行访谈,记录下他们非凡人生的“
所闻、所历、所见、所感、所为、所创”,这既是一项文化“抢救”工程,也是一部当代书画口述史的撰写工程。本书选取《中国书画》“名家访谈”
栏目中的精品访谈汇成一帙,其中含《程十髮访谈录》、《陈佩秋访谈录》、《吴冠中访谈录》、《沈鹏访谈录》,《欧阳中石访谈录》、《潘公凯访谈录》,并配有其作品的精美插图和采访侧记。
康守永,《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薛晓源,范曾先生弟子,现为中央编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清音雅传——中国书画艺术“口述史”(康守永)
中国画的灵魂是民族性——程十髮访谈录
心友前贤 笔亲物象——陈佩秋访谈录
艺术·生命——吴冠中访谈录
书法、古典艺术的崇高存在——沈鹏访谈录
以书焕采——欧阳中石访谈录
走出误区——潘公凯访谈录
文化殖民主义者所期望的东方符号。当然我也反对那些打着艺术的旗号,表现低俗、萎颓、促狭、怪诞的内容。希望每一个有才华的当代艺术家不做或少做当他成了祖父时会感到脸红害臊的“艺术”。 张:被西方人所接受的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基本上不是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面貌,也无法代表中国当代的艺术家。西方人以自己的思想观念来审定中国艺术,因而也就造成了对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非全面与非正确理解。这种局面下,我们如何去把我们真正的当代艺术拿给西方人看,使其真实地了解中国当代艺术? 冯: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诚如你所说,西方国家的一些策展人、经纪人和艺术评论家所推崇的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或者整体状态。虽然他们出资收藏、宣传、举办展览受其意识、观念、利益动机的驱动,可以理解,但是这种片面展示、宣传和收藏、拍卖、炒作背后的目的他们是十分清楚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其在西方社会造成的片面、负面影响不能不说是经过设计谋划的。这既是文化的竞争,也是不见硝烟的文化战争。试想,如果我们置换-下彼此的位置,难道他们会觉得公平吗? 但是,国运衰,文运弱。中国贫穷落后了,他人可能鄙视你;中国发展进步了,他人也许忐忑不安放心不下你;中国繁荣富强了,他人还要眼红又想制约你。因此,中国只有埋头搞建设、谋发展,文化亦如此。不必急于表白希图求得他人高看,那是示弱心志的一种表现。主动参与,平等交流,不卑不亢,自尊自爱。文化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得很好,对外文化交流的质与量,数十倍于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总和。当代的中国艺术,传统的、现代的、当代的样式品种、质与量也远远超过20世纪上半叶。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中国艺术送出去,让外国同行青年看到一个真真切切的中国和中国当代艺术,比我们迫不及待地做面子宣传、做形象功夫送给西方人看更能赢得他人尊重。 ……
无
中国书画大家的口述,使我真正了解了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
每卷书中介绍的名家,可圈可点的,很受用的。
大师要言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