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输出与反应

马小红 史彤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小红 史彤彪  

页数:

432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详尽的考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作出了详细分析。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日本、韩国、朝鲜的影响,解读了这几个国家古代王朝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学习,还对南亚、中亚、西亚等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对于西方文明,本书从古代中世纪欧洲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关注,到中国法律文化对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响,解读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书籍目录

引 论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域外影响的层次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域外影响的特点
第一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东方的影响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律对日本的影响
  第一节 儒学输入与日本法制
   一、“大化革新”前儒学对日本法律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在律令时代的影响
   三、儒学对武家时代日本法律的影响——以丘的《大学衍义补》与芦野德林的《无刑录》为例
  第二节 “大化革新”前中国古代法律对日本的影响
  第三节 从“大化革新”到平安时代:隋唐法律对日本的影响
   一、隋唐法律的输入与“大化革新”
   二、唐律令与日本律令
  第四节 武家时代:明清法律对日本的影响
   一、镰仓、室町幕府时期的法律及中国的影响
   二、江户时代的幕府法及中国的影响
   三、享保时期对明律的研究和诸藩法的制定
 第二章 中国法律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法律制度对古代朝鲜的影响
   一、三国以前古代朝鲜法制及其中国之影响
   二、三国时期各国法制及其中国之影响
  第二节 中国法律对高丽王朝法律之影响
   一、高丽王朝的建立与政治体制的确定
   二、高丽法制的建立与沿革
   三、高丽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中国法律之影响
  第三节 中国法律对李氏朝鲜法律之影响
   一、李氏朝鲜吸取中国文化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法律对李氏朝鲜法制的影响
   三、李氏朝鲜的司法机构
   四、李朝司法诉讼程序
  第四节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古代朝鲜法律思想
   一、中国文化对古代朝鲜法律思想的全面影响
   二、古代朝鲜的法律理念概述
   三、古代朝鲜法律思想举要
   四、文化的相似性与法律的一致性
 第三章 中国法律文化对南亚、中亚、西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法律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二、古代中国法律对越南法律的影响
   三、中国法律文化对越南影响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法律文化对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一、中国法观念的传播与印度人的评价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三节 东南亚诸国华侨对中国法律文化的传播
   一、古代华侨移民与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二、近代华侨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播
  第四节 新加坡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运用
   一、儒学与西方民主法制的结合,是新加坡政府管理体制的基础
   二、新加坡社会的儒家价值观与法律
   三、新加坡的家庭立法
  第五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西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法律对中亚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西亚地区的影响
第二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第四章 古代中世纪欧洲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关注
  第一节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对于中国法的关注
   一、中国的欧洲印象与欧洲的中国印象
   二、古代欧洲对于中国法律的认识
  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欧洲的早期传播
   一、中世纪欧洲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二、耶稣会士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介绍与研究
   三、耶稣会士对于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的进步之处及其影响
 第五章 中国法律文化对英国的影响
  第一节 启蒙时期的英国人:中国“事物”作为评判标准
   一、地普尔爵士与孔子学说
   二、哥尔斯密的《世界公民》———从中国“士大夫”角度看英国的政法制度
  第二节 亚当?斯密:用经济的眼光看待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
   一、停滞于农业和农业的停滞
   二、对工业和商业的轻视
   三、中国的法律制度已到了极限
  第三节 李约瑟:从科学角度看待中国儒学
   一、在中国,官僚制代替了西方的资本主义
   二、封建官僚社会对科学的影响
   三、中国没有产生自然法思想
   四、儒家思想对民主的贡献
   五、中国不可能达到现代官僚制度特有的精确性和标准化
  第四节 科举制对英国的影响
   一、17~18世纪英国人对中国科举制度的推崇
   二、19世纪要求在英国实行中国式科举制的强烈呼吁
   三、科举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法律文化对法国的影响
  第一节 孟德斯鸠:对中国法律文化的批判与提取
   一、对中国知识的获得
   二、对中国专制主义法律文化的批评
   三、对中国法律文化的提取
  第二节 魁奈:崇尚中国的典章制度
   一、欧洲的孔子
   二、魁奈及其门徒推崇中国的原因
   三、《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的主要框架
   四、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与中国古代自然法学说的联系
   五、魁奈的理想:中国的开明专制制度
   六、土地单一税理论与中国古代税法思想及其制度的关系
   七、财产所有权观念与中国对财产所有权的特殊保护
  第三节 伏尔泰:宣扬中国德治主义法律文化的最著名代表
   一、在东方发现了一个完全新的道德世界
   二、中国道德与政治、法律相结合,成了公正与仁爱的典范
  第四节 科举制对法国的影响
 第七章 中国法律文化对德国的影响
  第一节 莱布尼茨:“认识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之 “第一人”
   一、为何倾心于儒教
   二、对儒教政治与道德的赞美
   三、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具有互补作用
  第二节 沃尔夫:孔子的殉道者
   一、沃尔夫的道德政治论与儒教的关系
   二、一切道德政治,都不能与中国人的原则相比拟
  第三节 赫尔德:在一切领域反“中国癖”
   一、历史哲学中的东方文化
   二、中国没有大发展的原因——缺乏个性自由
   三、中国人的立法与道德是人类理智幼稚的尝试
  第四节 黑格尔:拂去18世纪欧洲的“中国趣味”
   一、两个太阳:哲学源自希腊,历史始于东方
   二、终古不变的宪法精神———家庭的精神
   三、中国政府的形式必然是专制主义
   四、基于家长制的中国刑罚
  第五节 韦伯:儒教伦理及其法律文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关于传统中国世袭制国家的理论
   二、中国社会的宗族组织
   三、中国法律的世袭结构
   四、儒教伦理
 第八章 中国法律文化对美国的影响
  第一节 何天爵:中国人身上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
   一、两个因素使中国的政治制度长盛不衰
   二、中国的司法制度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三、官与民的关系体现了智慧
  第二节 昂格尔:中华帝国为什么没有走上法治之路
   一、中国的法律属于官僚法
   二、中国问题:一种比较分析
  第三节 安守廉:解释中国法律文明较为广泛的特性
   一、中国早期社会就有公共的法律,它们可能是成文的
   二、昂格尔就秦帝国以前中国社会组织的性质所描述的图景是有局限的
   三、重新评价“儒法之争”
   四、在考虑建立新的和更人道的社会共同体时,需要将中国历史纳入思考之中
  第四节 高道蕴:法治思想在中华帝国的早期确实存在
   一、对中国早期法治应作更为积极的评价
   二、中国早期的思想家很少陷入当代社会科学理论中所谓的“法律形式主义”
   三、中国存在自然法——道
   四、早期西方法治的重要特征,在中国也被认为是重要的
  第五节 科举制对美国的影响
 第九章 俄罗斯人对于中国法律文化的描述
  第一节 中国与俄罗斯的早期交往
  第二节 俄罗斯的“中国热”
  第三节 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与研究
   一、俄罗斯汉学家对于中国法律文化的研究
   二、北京传教士团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德国的“中国热”既不同于法国,也与英国有异。上流社会对于中国情趣的热衷,大体上与英、法两国相同,但民间几乎从未出现过法国那样的狂热。然而,德国的学者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不但远胜英国人,而且在时间上还早于法国人,当莱布尼茨潜心研究中国并取得相当成就时,法国尚无非教会的学者对中国给予认真的关注。如果说,法国人对于中国的关注,隐含着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探讨,因而始终伴随着激烈的论战,宗教色彩和政治色彩都相当浓烈,那么,德国人对中国的研究就相当超脱,多数学者基本上是把它当作纯粹的学问来研究的,他们彼此虽有交流,但少有争论,更没有形成相互对立的两种看法。这种情况当然与德国社会发展滞后于法国有关,从政治上说,德国尚未实现统一;从经济上看,德国社会离资本主义也比法国更远些。“中国热”在德国不是一股潮流,更不是一种运动,因此,它对德国的影响主要显现在某些哲学家和学者身上,并未对整个社会造成震动。①  在德国,莱布尼茨及其弟子沃尔夫、杰出的思想家赫尔德,于理性主义笼罩欧洲大陆时,带上了理性的眼镜,审查了他们对中国感兴趣的一切,也把中国法律文化纳入他们的视域和视角,从而造成一种典型的从自己看别人即从西方看中国的文化共识现象。莱布尼茨赞美以维持公共秩序为目的的中国道德,并从中国发现了他的理想。在老师的影响下,沃尔夫坚信一切道德政治都不能与中国人的原则相比拟,成为孔子的殉道者。但到了赫尔德那里,他却异常尖锐地宣告“道德政治乃是中国这块土地上人类理智幼稚的尝试”。这之后,这种与“崇拜中国文化”的欧洲主流截然相悖的反调,一直传播到世纪转换时期的黑格尔,乃至当代的韦伯那里。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输出与反应 PDF格式下载



内容详实,新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