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思辨哲学新探

王树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树人  

页数:

33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思辨哲学新探》不拘泥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一般评述,而是根据作者的眼光,就其具有合理意义的一些方面加以剖析。首先,作者在这些方面确实受到启发,进而把这种启发叙述出来,以求与读者共享。在这些叙述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受到启发的合理思想,而且尽可能地按照这些合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加以发挥。

作者简介

王树人,别号老树,祖籍山东莒县,1935年出生在吉林省东丰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曾任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原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现为该学会名誉理事长。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代表作有《思辨哲学新探——黑格尔哲学体系研究》、《历史的哲学反思——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研究》、《传统智慧再发现》(上、下)、《西方哲学史》(学术版,八卷本;与叶秀山合作第一卷)、《回归原创之思——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慧》、《感悟庄子——象思维视野下的庄子》等。

书籍目录

自序 绪论——关于黑格尔哲学的现实意义 一、黑格尔哲学与理论思维 二、黑格尔哲学与历史研究 三、黑格尔哲学与具体科学 四、黑格尔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 第一章关于逻辑学的研究 引言 第一节“存在论”的“有”与“无” 一、从有与无看逻辑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二、从有与无看概念的具体性规定 三、黑格尔在有与无的论述中对康德、耶柯比等人批判的意义 结束语 第二节“本质论”的“本质性或反思规定” 一、“反思”(Reflexion)概念 二、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 三、克罗齐对于黑格尔的歪曲 第三节“概念论”的概念的辩证观 一、关于概念的发生史 二、关于概念的普遍性 三、关于概念的特殊性 四、对于只从外在观点考察概念的批评 五、关于概念的个别或个体性 第四节综评“概念论” 一、黑格尔逻辑与传统逻辑 二、“逻辑在先”思想的二重含义 三、黑格尔的辩证法与斯宾诺莎的实体、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四、关于黑格尔陷入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五、黑格尔的主体与实践 六、关于“生命”和灵魂的形而上学问题 七、关于分析与综合 八、关于绝对理念一章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关于美学的研究 引言 第一节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发端——《精神现象学》中的美学思想 一、关于最初的艺术家 二、关于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 三、关于艺术发展的第二阶段 四、关于艺术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二节关于古希腊艺术的历史分析——《历史哲学》中的美学思想 一、古希腊艺术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关于古希腊艺术与生产实践、宗教的关系 第三节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研究之一 一、理念的内在含义 二、唯物主义的合理内容 三、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第四节关于实践与艺术美的创造——黑格尔《美学》研究之二 一、黑格尔实践观的合理内容 二、艺术美创造的实践性 三、几个简短的结论 第五节关于黑格尔对“一些流行艺术观念”的批判——黑格尔《美学》研究之三 一、如何理解“艺术品作为人的活动的产品”? 二、如何理解“艺术作品作为诉之于人的感官的,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的”? 三、如何理解“艺术的目的”? 第三章关于实践、自由、哲学史等专题研究 引言 第一节黑格尔的实践观 一、目的性是人类实践的特性 二、中介活动是人类实践的另一特征 三、实践包括理论而又高于理论 第二节黑格尔的自由观 一、关于近代西方哲学对自由观的探索 二、自由作为人的本质 三、自由作为人类历史的原则和目的 第三节黑格尔的哲学史观 一、对以往哲学史观的批判 二、头脚倒置的发展观 三、唯心辩证的方法论 四、哲学与时代 五、哲学与具体科学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四节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一、这种批判的二重哲学意义 二、这种批判的二重政治意义 三、这种批判的二重方法论意义 附录一近代西方哲学对人的评价问题 附录二关于知性的若干探讨 附录三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抽象能动性 后记 新版附录一作者小传 新版附录二从黑格尔哲学到现代外国哲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然而,当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是否最初就能把握住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呢?或者说,是否一下子就能取得具体概念呢?黑格尔的论述表明,取得具体概念的理性认识仍然有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发展过程。可见,并非任何理性认识都能把握住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全体。黑格尔所指出的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就是对于这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和逻辑过程的描述。黑格尔所谓的在有和本质阶段概念尚处在实体状态而未上升为主体,其实质不过是说,在有和本质阶段,概念还不是真正的具体概念,还不能把握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全体。所以,还必须使概念从本质阶段进展到概念阶段,成为真正的具体概念。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正是黑格尔,在明确认识目的即深化理性认识这个根本方面,或者说在把理性认识看作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这个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但是,需要注意,不能把感性具体与理性具体混为一谈。感性具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不能把握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全体。理性具体,即以概念思维为特征的理性具体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能够把握(并且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能够越来越深刻地把握)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全体。因此,感性具体对于理性具体来说就是抽象的。抛开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歪曲,他在这方面把感性的东西称作抽象的东西并非是不合理的。至于在理性认识过程中,以及在与理性认识相应的概念发展的逻辑过程中,黑格尔所谈的抽象概念则是相对于比它更具体的概念而言的。显然,不能把这里所说的概念的抽象与前面所说的感性东西的那种抽象混淆起来。在50年代,我国有的学者曾把抽象概念阶段归结为“感性认识阶段”或“生动的直观”。我认为,这一点,至少是不适合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所论的抽象概念的。因为,感性认识是不能产生概念的,换句话说,即使是最抽象的概念也是理性认识的产物。例如,黑格尔《逻辑学》的有论中的有与无这样的概念,尽管极其抽象,其规定性最为贫乏,但在人类理性认识发展的开端上,仍然是一种了不起的产物,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有什么,什么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至少是可以想象的,但有与无这两个概念,相反却只能由思维理性来把握。所以,不应该把抽象概念归于感性认识阶段。当然,即使是感性认识,也要使用概念对对象加以规定。但是,这些表明事物简单规定的抽象概念之被使用是一回事,它们的产生则是另一回事。就是说,抽象概念可以在感性认识阶段被使用,却不是感性认识所产生的。相反,最抽象的概念也只能是理性认识的产物,更确切地说,乃是作为理性发端的知性认识的产物。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王树人同志的研究采取了新的角度。例如,他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广阔背景上,注意到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反思的普遍意义,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十分令人醒目的是,本书多次论及黑格尔哲学中的人本主义。这对经常与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绝对理念打交道的人们来说,真是吹来了一阵清风。……这提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突破。——宋祖良,《中国社会科学》,1986(6)


编辑推荐

《思辩哲学新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王树人同志的研究采取了新的角度。例如,他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广阔背景上,注意到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反思的普遍意义,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十分令人醒目的是,本书多次论及黑格尔哲学中的人本主义。这对经常与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绝对理念打交道的人们来说,真是吹来了一阵清风。……这提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突破。 ——宋祖良,《中国社会科学》,1986(6)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思辨哲学新探 PDF格式下载



fabolous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