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3-1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温儒敏  

页数:

236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的目标不是全景式地扫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详细地貌,而是集中展示批评史上一些最为重要的“景点”,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现代批评史的轮廓。这14家批评的选择是颇费一番斟酌的。现代涉足批评的人很多,可是绝大部分都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批评家,他们或者写过许多书评去解释作品。或者发表各种意见参与论争,却大都视批评为创作的附庸或论争的工具,真正把批评当作一项严肃的事业、一种相对独立的理论创造的,是极少数。在选论这14家批评时,我最注重他们的理论个性与批评特色,还有他们对文学运动与创作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同时也考虑其对某种批评倾向的代表性。有些批评流派可能有众多批评家,如果彼此的理论观点和批评角度比较一致,就只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家以斑见豹。例如,创造社中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都曾以浪漫主义的“表现论”为批评的标帜,观点比较一致,而且批评成就的“等级”也差不多,书中就独选更有特色的成仿吾作为这一派的代表。如果同一个大的批评流派中有不同的理论发挥与批评的方法,甚至有不同的批评体系,则可能同时并选几家。例如,在作为主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流派中,就选论了冯雪峰、周扬和胡风等数家。另有些独立的批评家是难以划入某个批评流派的,或者是跨流派的,他们的理论批评个性往往更其突出,书中也以专章 选论,如王国维、周作人、朱光潜,等等。考虑批评的实际影l响并不同于只注重“轰动效应”,有些曾红极一时的知名度很高的批评家,书中却并未专题选论;而有些确有学理建树,但在当时可能比较孤寂、其后又长期不被文学史编写者所重视的批评家,也有专章 论评,发掘其对文学批评新方法、新境界的创见。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目标不是全景式地扫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详细地貌,而是集中展示批评史上一些最为重要的“景点”,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现代批评史的轮廓。  批评史不等同于文学史,也不等同于思想史,虽然彼此有关联,批评史应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它所关注的是对文学的认知活动与历程,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发展、文学创作的不断阐释与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选取王国维、周作人、成仿吾、梁实秋、茅盾、李健吾、冯雪峰、周扬、胡风、朱光潜、沈从文、李长之、梁宗岱、唐湜是共计14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通过对其理论个性、批评特色及其对文学运动与创作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细密入理的分析,对各派批评的得失及彼此间对立、互补、循环的结构关系的描述,勾勒出多元竞存互补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轨迹。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性 一、误读中的批评新视景 二、以外化内与中西汇通 三、“第二形式之美”说的原创性 四、“境界”说及相关的审美批评概念 五、两种批评话语的纠葛与融会第二章 周作人:从“人的文学”到文学是“自己的园地” 一、对“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的超离 二、宽容原则 三、散文理论与散文批评范畴第三章 成仿吾:表现说的变形与实用批评 一、“表现说”被社会功利性的绳索所牵缚 二、批评的同情与超越 三、实用批评的得失第四章 梁实秋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与偏离 一、二元人性论 二、靠拢古典主义 三、对五四新文学的苛责与反思 四、关于论争及其他第五章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 一、以表现人生指导人生为准绳 二、从泰纳到左拉 三、突破与困惑 四、“作家论”批评文体第六章 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 一、灵魂在杰作之间的奇遇 二、整体审美体验 三、随笔性的批评文体第七章 冯雪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中国化 一、对“左”倾机械论文学思潮的局部抵制 二、“左联”时期的规范化批评 三、革命现实主义的思考:“人民力”与“主观力”统一 四、“思想性典型”的命题第八章 周扬:批评的权力话语以及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一、从属论、形象论与真实论 二、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三、“一点两线”的批评范式 四、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第九章 胡风的体验现实主义批评体系 一、以“主观战斗精神”说为基点 二、针对性灵主义、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 三、构筑体系的三个支柱 四、批评中渗透诗人的真诚与理论家的执拗第十章 朱光潜:直觉论美学间架中的批评理论 一、美感经验分析与“创造的批评”观 二、诗美学与新诗理论辨正第十一章 其他几位特色批评家 一、沈从文的《沫沫集》 二、梁宗岱的“纯诗”理论 三、李长之的传记批评 四、唐湜的《意度集》附录 主要参考书志

章节摘录

二 以外化内与中西汇通继《(红楼梦)评论》之后,王国维又陆续写作了《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与《人间词话》(1908年)。前一篇的影响不很大,未能引起批评史家的重视;后一篇倒是王国维论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但批评史家又往往只看重其传统诗学的内容,忽略其批评思维方法的现代性。这里要特别提出来两篇论作对于现代批评方法的贡献,从中也可见王国维的批评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的一些轨迹。《屈子文学之精神》力求对屈原《离骚》的美学特征作总体把握。与《红楼梦》一样,《离骚》是足以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水平的杰作,而且早已被传统批评家反复研讨过,形成一些权威的定论。王国维刚评完《红楼梦》,又来论《离骚》,专门选择传统批评下功夫最多的领域来进行现代批评试验,这本身就带有挑战的意味。《屈子文学之精神》写得比较练达笃实,不再像前两年评《红楼梦》时那样挥斥方遒,以先锋性的“误读”毫无顾忌地引进西方理论。这时王国维已注意采用审慎的态度,择取西方批评概念,巧妙地利用、组织与阐释传统批评在同一论题上的思想资料,开拓屈原研究的新视景。《屈子文学之精神》使传统批评家也能接受,它继承了传统批评中常用的诸如“循其上下而省之”、“旁行而观之”以及“论世逆志”等手段,对屈原创作与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特别是地域文化)的关系作全面考察,注意到特定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对于诗人创作的影响。但王国维并不停留于对这些外缘现象的考证和罗列。在他看来,诗人并不是被动接受外在影响的,尤其是像屈原这样千古传唱的杰出诗人,他的独具的人格与审美情性在创作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批评家应当将目光集中到这三者的关系中来,这三者即:历史文化环境--诗人的人格与创作心态--作品的审美特质。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的目标不是全景式地扫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详细地貌,而是集中展示批评史上一些最为重要的“景点”,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现代批评史的轮廓。这14家批评的选择是颇费一番斟酌的,现代涉足批评的人很多,可是大部分都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批评家,他们或者写过许多书评去解释作品,或者发表各种意见参与论争,却大都视批评为创作独立的理论创造的,是极少数的。选论14家,可能同时考虑全局,考虑这14家的周围的几十家、上百家,这就有一个定“点”的问题。书中每分论一家都兼顾其在整个批评格局中的“方位”,他到底处在批评史的哪个环节,与其他批评倾向和流派有什么关系,等等。本书所论列的各家批评并不是按照严格的历史进程排列,但大体还是看得清整个批评史的流脉,特别是各派批评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对立、互补、循环等结构关系。


编辑推荐

批评史不等同于文学史,也不等同于思想史,虽然彼此有关联,批评史应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它所关注的是对文学的认知活动与历程,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发展、文学创作的不断阐释与探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PDF格式下载



老温的书,考研必看~~~~~~~


第二天就到了,没想到这么快,比当当快的没话说,下次能在这买的就在这儿买


之前在图书馆看过老版的,觉得不错,特别是现当代考研帮助很大,现在看见新版出了,而且是北大出版社这种白色封面的,最喜欢这一系列的了。果断买了,细读以后对现当代研究有帮助。


也还不错,主要是考研用。


此领域的代表作品。但封面是单层的,容易翘,容易坏


书的理论性很强,很不错。


脉络很清晰的一本书


必备教材啦


非常好看的书,值得收藏!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值得购买的一本理论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