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中国版)
2002-4
北京大学
卢锋
604
无
经济学有一个观点:任何需要利用稀缺资源的经济活动,都存在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评价问题,都要考量“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怎样生产”之类问题。写书也是一种特殊生产活动,需要利用稀缺资源——作者的时间和精力。什么是中国版经济学教科书?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为谁写这本书?这些问题几年来时时在我脑海里盘旋。当读者决定是否应当耗费他们的稀缺资源——时间来阅读这本书时,或者是否应当花费稀缺资源——金钱购买这本书时,可能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书名用“中国版”这一修饰词,是想突出本书介绍经济学理论的几点创新。第一是大量结合中国真实经济事例来介绍经济学理论。书中设置了“事例与评论”栏目,观察讨论的题材大都来自中国的经济现实和历史现象。其中既有“我国外汇储备适当规模争论”、“行业自律价与市场竞争秩序——对《焦点访谈》一次新闻评论的评论”这类国家大事讨论,也有“居民门口燃气具维修小广告和市场信号有效性”、“北京夜晚扭秧歌争论的产权含义”这类生活小事观察;既有“谁是新中国第一股”、“我国个人所得税:历史、现状、前瞻”这类知识性事例,又有“北大假文凭为何价格最低”、“飞机噪声案中养鸡农民的不幸遭遇”这类奇闻逸事;还有“从相声段子看1988年通货膨胀起因”、“公寓楼道与国企改革”这类把小事和大事结合起来的观察评论。书中一共有近70个“事例与评论”。 第二是大量利用我国经济数据,特别是宏观经济时间系列数据来讨论经济学原理。例如,在讨论国民收入账户和GDP概念和度量理论时,介绍我国GDP三种不同统计方法及其若干年份数据;分析收入分配差距和收入再分配理论时,报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基尼系数以及贫困人口减少等统计数据;介绍狭义和广义货币定义理论时,观察我国货币供应量数据;介绍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时,报告我国国际收支账户、净出口和外资净流入、外汇储备变动等数据;介绍失业理论时,观察我国城镇失业率数据并讨论下岗工人的统计数据;介绍超速通货膨胀理论时,分析我国20世纪40年代超速通货膨胀案例并报告当时物价和货币量数据。
这是第一本大量利用中国经济学生活素材表述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在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经济学主流理论过程中,本书大量结合中国实经济事例,系统利用中国经济数据特别是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系列数据。作者试图通过在介绍经济学原理方法上进行本土化创新,以提高我国经济学教学有效性和普及范围。作为经济学入门教科书,本书不要求读者具备高等数学和经济学背景知识作为阅读前提条件。本书读者会发现,通地为断与真实世界现象对话沟通的方式来学习和认识经济学,会使看起来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安微铜陵人,中学毕业下放务三年半,后做过两年多铁路维修工作。先后在中国人民大不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英国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和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和商务学院。1995年10月回国互北京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在北京大学讲授的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曾获北京大学教学奖。 卢锋教授近年研究课题包括:中国食物和农业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调整、粮食和棉花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影响等。卢锋教授经常经与学术和实际政策问题讨论,在中外匿名审稿学术杂志和其他出版物发表英文论文或研究报告近十篇,在国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约二十篇,应邀请担任国内有关部门以及OECD、FAO,世界银行,欧盟研究局,国际竹藤组织等国际机构专家小组成员或委托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VCD与经济学第一节VCD的故事第二节VCD故事中的经济学第三节经济学定义和基本问题第二章经济学方法第一节实证与规范方法第二节假说和模型第三节行为理性化:经济学基本假说第四节事实与观察第五节科学方法的结构第六节经济学家为何意见分歧?——以我国通货紧缩研究为例第七节不成定论的结论第三章供求与价格:市场机制第一节价格第二节需求第三节供给第四节供求规律第五节弹性:对价格一供求关系的度量第六节对供求规律的干预第二篇完全市场第四章消费决策第一节“牛奶消费比白酒低”现象与经济学消费分析思路第二节效用与效用最大化假设第三节预算约束线第四节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第五节消费行为的一般选择规律第六节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需求曲线第七节消费者剩余第八节替代品与互补品第九节信息产品的经验品属性第五章生产函数第一节分析思路与假定第二节生产函数第三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第四节等产量线第五节等成本线第六节投入品组合选择第七节规模收益第八节技术进步:影响、途径和机制第六章成本分析第一节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第三节长期成本曲线第四节规模经济第五节信息产品的成本结构特点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产量决策第一节分析思路和市场结构分类第二节厂商数量决策规则第三节进入和退出第四节供给曲线第五节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第八章劳动市场第一节劳动需求第二节劳动供给:闲暇与消费之间的选择第三节闲暇的收入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曲线第四节劳动市场均衡条件第九章资本市场第一节储蓄第二节借债第三节利息与贴现值第四节资金供求与利率决定第五节资本市场第十章交换行为第一节交换带来的利益第二节埃奇沃斯交换框图第三节通过交换实现有效配置第四节供求与价格调节机制第十一章竞争效率与市场干预分析第一节帕累托效率:竞争均衡的效率第二节市场干预分析框架第三节价格干预第四节生产配额第五节关税与配额第六节征税与补贴第三篇不完全市场第十二章市场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第一节不完全市场:以经济学教科书市场为例第二节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第三节市场信号第四节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第五节简短的结论第十三章企业组织及其与市场的关系第一节企业和市场:两种协调方式第二节企业与市场:两种合约关系第三节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第四节公司治理结构第十四章垄断第一节垄断及其类型第二节垄断厂商决策环境和行为规则第三节垄断厂商效率评价和公共政策第十五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第一节垄断竞争厂商决策规则第二节行业“自律价”现象与寡头垄断市场第三节博弈论与策略行为第四节古诺模型:寡头竞争行为分析第五节串谋行为及其稳定性分析第六节其他策略第十六章定价与广告策略第一节区别定价第二节其他定价方法第三节广告策略第四篇外部性、公共部门、收人分配第十七章外部性与产权界定第一节外部性与市场效率第二节产权界定与科斯定理第三节产权归属的效率含义第四节公共域现象第十八章公共产品与公共部门第一节公共产品第二节支付意愿与“搭便车”困难第三节公共部门特征和范围第四节政府干预方式的选择第十九章收入分配差距与收入再分配第一节为什么需要进行收入再分配?第二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原因探讨第三节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第二十章财政收支与收入再分配实践第一节税收经济学基本概念第二节税收原则与税收归宿第三节税收制度与税种分类第四节社会保障第五节反贫困第二十一章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第一节政府与官员的行为目标第二节政府与官员的行为约束因素第三节公共选择理论与投票悖论第四节转型国家的政府如何做得更好?第五篇宏观经济变量与长期经济增长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概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变量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宏观经济学问题及其长期和短期划分第二十三章国民收入账户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第三节名义GDP与真实GDP第四节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账户其他总量第五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和发展第二十四章长期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第一节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差异观察第六篇货币金融与国际经济联系第二十五章什么是货币?第二十六章货币供给与需求第二十七章金融系统第二十八章国际贸易第二十九章国际收支账户第三十章汇率及其决定因素第七篇短期经济波动与需求管理政策第三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三十二章简单的收入决定模型第三十三章IS-LM模型第三十四章货币与财政政策分析:IS-LM模型运用第三十五章开放经济的需求决定与宏观政策分析第三十六章失业问题第三十七章通货膨胀:长期分析第三十八章通货膨胀:短期分析
第一节企业和市场:两种协调方式 周其仁教授在“企业、市场和国家”课程中讲过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媒体曾就一家私营砖瓦厂雇工经营现象发生争论。当时的经济形势是,随着初期改革政策实施,各地农村出现了私营企业,有的农民开始雇佣工人生产砖瓦。生产砖瓦包括挖泥取土、托制砖坯、窑内烧制、砖瓦搬运等不同生产环节。在民营经济介入砖瓦生产的最初阶段,农民通常参与某个环节而不是所有环节的生产和经营,因而雇佣工人数量一般低于8人。后来,一位农民出于经济合理性考虑,开设了一个包括产出砖瓦过程所有生产环节的企业,雇工人数超过了8人。依据当时理论界主流观点和有关政策规定,只要雇工人数在8人以下,就被看做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要补充,具有合法性;但是如果超过8人,则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不具有合法性。用8这个数字作为姓“资”姓“社”的定性标准,据说是因为经典作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时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明雇工人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剥削过程产生的剩余价值量会超过雇工者本人生活需要,结果小业主转变为资本家,完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典作家在举例说明这一理论观点时,随意采用了8人这个数字,于是产生了一个“七上八下”问题:雇工人数不超过7人,私营企业可以保持社会主义性质;雇工达到和超过8人,则会沦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那位一不小心撞上“七上八下”理论高压线的私营企业主,当时受到理论界批评和政治压力。这个今天听来如同笑谈的故事无疑有多方面含义。它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每推进一步都曾面临很多僵化思想和意识形态因素阻碍,说明转型过程中制度创新活动会面临意想不到的政治风险。今天人们听说这个故事可能感到不可思议,那正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它从一个侧面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在过去20年间已经走过很远历程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也给我们介入企业与市场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背景案例。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那位私营企业主面临的选择。一种是让砖瓦生产不同工序在经营意义上完全独立,并采用经营主体之间签订合约的市场协调方式相互联系;另一种是像实际发生的那样,组织一个企业,在企业内部完成砖瓦所有生产工序,并采用企业方式对不同环节的生产过程加以协调。第一种是市场机制代表的协调方式,第二种则是企业制度代表的协调方式。
本书首先是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位”同学提供的一本教科书,每年修读“经济学原理”课程同学达500多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多数今后不人从事经济学职业。然而,中心同事们认定一点:为新一代大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现代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机会,以于开掘他们对真实生活中经济现济现象的理解兴趣,对于他们素质提高并增强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甚至以于培养未来公从对于公共事物和政策的理性评价能力,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希望给经济学院系大学生提供一本经济学原理入门的教材。现代经济学的技术训练极为重要,那是在学术阶梯上达到高峰的不可缺少条件。然而,经济学的精髓和本质,不是复杂艰深、令人生畏的数学方程式,而是一种思考和分析方法,是和真实世界对话沟通的工具。本书希望选择用中国本土故事阐述经济不道理的方式,提配未来一代中国经济学家在起步时就留意这一道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