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史学导论

[丹] 赫尔奇·克拉夫(Helge Kra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丹] 赫尔奇·克拉夫(Helge Kra  

页数:

252  

字数:

22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年初版,两年后出了简装本。1991年和1994年重印之后,长时间没有再印了。有幸的是,2003年出了数码版。本书已经由英文翻译成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葡萄牙文,现在又被译成了中文。我高兴的是它现在被广大的中国读者所利用,感谢北京大学任定成教授的翻译。  写这本书起初是因为我需要自学。由于受的是物理学训练,而且没有历史及其方法方面的背景,我觉得需要理解科学方面的史学问题;然而,使我惊奇的是,我发现居然没有任何一本关于这个科目的书籍。所以,我就自己写了一本。我认为,这本书在许多科学史课程中起着教科书的作用。1987年以来,科学史有了大发展,史学本质也有许多新发展,但是,几乎仍然没有系统涵盖这个科目的书。当然,我的书没有涵盖新的发展,而且理应重写而不仅仅是重印。然而,尽管它在某些方面有那么一点点显得过时,但是我相信它仍然是一部有用的科学史学导论。

内容概要

本书的结构如下。第一章,勾勒了科学史前史的轮廓,与本书的其他部分没有什么联系。第二章至第七章论述一般史学的本质问题,介绍历史理论之于科学史的应用。科学史作为一门历史学科,经得起在一般历史中同样有效的那些理论见解的检验。这门学科的研究者,无论他们是作为科学家还是历史学家被培养的,都应当熟悉这些见解。第八章至第十章讨论一般科学史学中的某些基本问题。这包括分期问题,意识形态的功能问题,以及历时史学与移时史学之间的张力问题。本书的其余部分论述科学史料的批判性使用和分析以及相关问题。尽管对于任何历史学科来说,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本质上都相同,但是就某些方面而言,科学史学家所面临的是他的领域所特有的问题。问题之一便是历史的实验重建的可能性。最后两章对量化科学史的形式做了批判性考察。

书籍目录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总序中文版序英文版序第一章 科学史发展概貌第二章 科学史第三章 目标与辩护第四章 历史理论基础第五章 历史中的客观性第六章 解释第七章 假设的历史第八章 结构与组织第九章 移时的与历时的科学史第十章 科学史中的意识形态和神话第十一章 原始材料第十二章 源材料的评价第十三章 科学家们的历史第十四章 实验科学史第十五章 传记进路第十六章 颜面术第十七章 科学计量史学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五章 历史中的客观性  对历史事实客观性的合法批判,涉及到一个事件何时是一个事实,但更多地涉及到这个事件何时是一个历史事件。它对于实际上到底是否可以确定关于过去事实的客观真实的陈述,并未提出怀疑的理由。恺撒公元前49年跨过鲁比孔河是事实,达尔文生于1802年也是事实。尽管这样的资料并不构成历史的核心,但是简单地确立事实还是历史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弄清事实具有潜在的价值,即使这些事实当时不能得到解释或者不能置于某种史境之中。材料的确定是某种选择过程的结果,而且很可能受到主观影响的导向,这一事实不会使资料变得不怎么真实或者不怎么客观。它最多能够使资料变得不怎么有意义或者不怎么有趣。许多史学家都认为达尔文生于1802年并不重要,但是到底有哪一位史学家会真的不相信达尔文生于1802年呢?  史学家们对有关过去的事实感兴趣,那是由于它们可能具有历史地位,而实际上,这种地位也就意味着它们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就得问,是否存在客观的(在绝对意义上)判据,给某些事件封以“有意义的”称号,而给另一些事件封以“无意义的”称号。缓和地说,答案是否定的。一般说来,不可能在某种绝对的意义上,即超越时间、空间和历史视角,去确定本身就有意义的事件。总是有可能按某种视角看待事件,使这些事件显得不重要。然而,在比较专门的历史作品中,忽视事件的自由将受到专业性质的限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史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信息量很大,需要慢慢读,喜欢科学史,值得拥有


讲的很深奥,需要仔细理解,是很好的书。


相当不错观点很新颖有力不是一些抄来抄去的东西


应该是科学史编史学必读书。而且不难读。


书中间有几页印反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