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澳文学论稿
2005-4
北京大学出版社
江少川
357
无
本书对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文学主要流派进行了集中的评述。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台湾文学篇评述了余光中,高阳,古龙等人及其作品特点,第二辑香港文学篇评述了刘以鬯,侣伦,黄维?等人及其作品特点,第三辑澳门文学篇评述了陶里,寂然,林中英等人及其作品特点,第四辑海外华人文学及其他,既评述了少君,严歌苓等人及其作品特点,也记录了几次文学学术研讨会情况。
江少川,湖北省武汉市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师,华中科大武昌分校新闻系中文专业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理事。长期在高校从事写作学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现代写作精要》、《台港澳文学作品选评》、《成人作文指要》、《台港文学教程》,主编有《写作》、《高等语文》、《新编大学实用写作》、《高等语文》、《大学语文》、《解读八面人生——评高阳历史小说》等教材、评论集十多部。参编有《中国当代文学史》,在海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
第一辑 台湾文学篇 当代台湾小说的流派与嬗变 乡愁母题 诗美建构及超越 ——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情结 世纪性的文化乡愁 ——读余光中《登楼赋》 白先勇小说诗学初探 杜鹃啼血 魂系故土 ——评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台湾诗坛三架车 ——读纪弦、郑愁子、痖弦的诗 台湾乡土小人物的代言人 ——黄春明小说漫评 转型期新生代小说家姿态 ——黄凡、吴锦发、张大春小说论 才华可怕的小说家王幼华 耕耘在乡土文学的原野 ——评洪醒夫与宋泽莱的小说 女性文学的先行风景 ——郭良蕙小说简评 勇闯性禁区的女作家 ——评李昂的小说创作 展现平凡女性的生存写真 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 高阳历史小说品格三题 古龙武侠小说的艺术世界 清宫疑案的历史诠释 ——评《乾隆韵事》 青楼奇女的历史再现 千古侠士的慷慨悲歌 隔海的情思风彩 ——评张放的散文近作第二辑 香港文学篇 当代香港本土小说的流变 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第一人 ——论刘以鬯的《酒徒》及《寺内》 香港作家刘以鬯访谈录 香港乡土作家的先驱者 ——侣伦与舒巷城的小说 香港本土诗人剪影 香港社会的都市百相 ——评东瑞的小说创作 微型评论三则 ——简评刘以鬯,东瑞的微型作品 以现代的视角挖掘人性 ——评陶然的小说 世纪末香港都市交响曲 ——香港新生代小说家的都市书写 锐意创新的探索者——西西 满蕴着温柔 微带着忧伤 ——韦娅作品简论 异军突起的专栏才子——陶杰 黄维樑:学者和作家的两栖第三辑 澳门文学篇第四辑 海外华文文学及其他后记
平凡女性的生存写真 曾心仪,原名曾台生,原籍江西永丰,1948年生于台湾省台南市。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寒,求学时常间断,曾当过百货店员、美容师,广告公司的秘书,1975年考入私立中国文化学院夜间部大众传播系,中途退学。她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经出版小说集《我爱博士》,《彩凤的心愿》、《那群青春的女孩》、《等》等。短篇《我爱博士》曾获《联合报》小说征文奖,《彩凤的心愿》曾获《书评书目》征文小说一等奖,并被改编为话剧,参加1978年大专院校的世界剧展。 曾心仪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女作家。她出身于台湾下层社会,了解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她开始创作之时,正值台湾乡土文学蓬勃兴旺,她一登上文坛,就把目光投向了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地,她在《我的写作过程》一文中有这样的自白:“我对文学的认识,它不再是装饰生活,不再是消遣,而是一种使命,为人们说话,说出痛苦,说出愿望,说出方法。它是一把利刃,划破虚伪的面具,看出它们的病症,它是我们的力量。” 这段话是指导她文学创作的宣言。曾心仪的小说关注社会,贴近现实,大都以女性生活为题材,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第一类,描写现代都市社会劳动妇女苦难的生活遭遇,揭露台湾工商界的种种丑恶现象。《彩凤的心愿》是此类作品的代表。彩风是一位出身贫苦的青年女子,她当了七、八年的女店员,工作劳累、紧张、待遇差。她代表公司参加竞选歌后,亲眼目睹了上层人士奢侈腐化的生活,而且受到来自工商界有权势的男人的威胁。他们想占有彩风,娶她作小。彩风幻想通过竞选当一名歌星,以摆脱生活的窘困,抚养父母,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当多丽餐厅的老板请她去驻唱,她对未来曾有过美好的希望,谁知第一天上班,就被老板引到饭店去陪伴日本人过夜;彩风愤怒之极,眼前浮现出当年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情景。小说深刻揭露了台湾工商界虚伪、欺骗的本质,同时对城市下层劳动妇女的卑微地位、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社会的不合理表现出不满和愤慨。 《美丽小姐》通过“瑰丽”化妆品公司的一场所谓“美丽小姐发布会”,揭露了工商界老板惟利是图、剥削劳工、花样翻新地欺骗顾客的种种伎俩,展示了台湾工商界的畸形发展现象。随着台湾社会的经济转型,工商界的劳资冲突日益尖锐、突出,“瑰丽”公司的杨经理挖空心思盘剥、克扣职工,把雇员当机器人一样看待,赚得钱财供自己去挥霍、享受,而职工们的生活境况仍然贫困,得不到改善。小说还揭露了在外国资本不断入侵的境况下,工商界的恶商用走私、偷税的商品,冒充舶来品的高昂价格,利用小姐做活体广告欺骗顾客的卑劣手腕。 第二类,描写青少年女子沦落风尘的悲惨生活命运。这类作品有《从大溪来的少女》、《乌来的公主》、《阁楼里的女人》、《一个十九岁少女的故事》等。《一个十九岁少女的故事》中的少女黎翠华,曾有过纯真的童年、美丽的憧憬,后来由于弟妹多,房屋狭窄,生活困难,迫使她无法继续念书,她只得退学到舞厅当了舞女。这种风尘生活,使她感到每根知觉都是屈辱,她被人看不起。翠华忍受不了阔佬绅士的污辱、玩弄,憎恶寻欢的男子,下决心跳出苦海,重新做人。她要回到学校念书,可是校方以她曾当过舞女为由,拒她于校门之外。她终于找到了工作,并且和所爱的人结婚了,丈夫也原谅了她过去的一段经历。谁知她怀孕以后,她的这段历史被公公婆婆知道了,婆婆开始厌恶她,认为她耽误了儿子的前程,胆小的丈夫不敢违背父母之命,竟欲抛弃她,翠华又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社会对青少年女子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像翠华这样的风尘女子一旦觉醒回头,社会仍然不能容纳,翠华从黑暗中回来,可是“光明”、“正面”的社会又轻视、排挤她们。小说通过翠华的命运告诉人们:经济再贫困,青少年女子也不能走翠华这条路。曾心仪基于作家的责任感呼吁道:“我坚定地认为:她们的牺牲是一个残忍的悲剧,只能救一时之急,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她们的牺牲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大到令我说:不值得!我绝对反对为经济问题作这样的抉择。” 第三类,批判、嘲讽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获奖小说《我爱博士》为此类代表作。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即常博士和“ 我”。前者是典型的洋奴,后者是洋奴的俘虏。“归国学人”常博士,以治学严谨的面孔出现于学术界,他以博士头衔作标榜,骗得一些知识青年的崇拜。常博士崇尚西方的“性解放”,在学者外衣的掩护下,他打着“性解放” 的旗帜,俘获台湾年轻幼稚的女青年,玩弄女性。这是一个外表道貌岸然,内心肮脏丑恶的伪君子。而女青年“我”偏偏与他厮混在一块,同居而不结婚,特别是当“我”知道这位常博士同许多女人有性关系之后,还继续与他同居,且无后悔愤怒之意,可见她是甘愿堕落而不能自拔了。作家以辛辣的笔锋,批判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抨击了所谓全盘“西化”给社会带来的弊端与恶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曾心仪还涉足政治小说,创作了标题为“ 无名之x”的无名系列小说,这类小说或取材于骇人听闻的政治迫害事件,或揭露黑社会集团的罪恶活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曾心仪的小说朴实明快,她往往选取现实生活中平凡普通的事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娓娓述来,不故作险奇,不耍弄花样,如台湾评论家王津平所指出的:“曾心仪挟带浓烈情感来刻画这些人物的生活,抒发他们的心声,在处理手法上却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表现了刀笔般的明快利落。” 曾心仪还善于在作品中运用讽刺与对比的手法。她常在作品中,把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加以鲜明对照,并对邪恶、丑陋的人物和事物予以无情的嘲讽。曾心仪早期的作品有“ 主题先行”的倾向,艺术上显得粗糙。进入80年代后,她的小说在艺术上日趋成熟。
无
这本书是很果断的买的,送货速度当然是很快,不过拿到手中才发现买错了,我致电售后,很快给我解决了,是送我20元购书卷,结果我又买了一本对的,这本就当是作参考资料吧
写论文购买此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