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上下)

方汉文 主编 北京大学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方汉文 主编  

页数:

1067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中国当代学术理论体系的建构与世界学术 《东西方比较文学史》终于问世,这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虽然从时间上看仅仅是近5年的时间里中外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它的酝酿与成因却早在此之前。从一定程度来看,它是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包括东方文学研究与西方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中盼望已久的一项工作,如今终于结出丰硕之果。 这种重大课题的意义何在?它不同于一般社科研究课题的特点是什么? 重大课题的成果象征着中国学术在21世纪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学术传统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前10世纪前就有六经的酝酿,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进入中国学术的第一个高峰期即先秦学术的勃兴。先秦诸子学术,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个人学术研究成果。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18世纪中国学术的最后堡垒——乾嘉学派——之后两百年,中国学术终于在21世纪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转型,即从接受西方学术影响型向独立发展的类型跨越。当代中国独立的学术研究经历了西方学术两个多世纪的冲击,正演变成一种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世界性学术体系。 我们将其称之为从“传统国学”向“当代中国学术”的转化。这种变化的影响如今尚未完全显示出来,但它的存在与发展却是无可怀疑的了。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队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重大课题实施的结果。以欧美、阿拉伯-伊斯兰、中国与印度等世界文学的不同体系为线索,构建了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20世纪的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大系,以东西方文学比较为视域,对于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交流以极为丰富与翔实的材料与新锐的理论进行研究,收入所有重要作家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史与比较文学史相结合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方汉文,男,1950年生,陕西西安人。现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特聘专职研究员,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论著《比较文学高等原理》、《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西方文艺心理学史》、《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比较文化学》、《比较文学基本原理》等十余部。
马中红,女,1963年生,江苏苏州人,文学博士,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主编或独撰有《世界电影名篇探析》、《广告策划与广告文案创作》、《中小城市户外广告控设体系研究》等学术著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编 古代东西方文学的源流与发展(上古-公元前6世纪) 第一章 埃及、两河流域的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代埃及诗歌和《亡灵书》 第三节 迄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第四节 光辉灿烂的文学之源 第二章 上古印度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印度文学的源头:《吠陀本集》 第三节 印度文化的宝库:两大史诗 第三章 古希腊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第三节 荷马史诗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 第五节 与其他民族文学的融合 第四章 古代中国文学(上古——公元前3世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上古神话 第三节 《诗经》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历史散文 第五节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诸子散文 第六节 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第二编 古典文学时代(公元前6世纪-公元16世纪) 第五章 中国文学与东方文学 第一节 古代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与西域 第六章 印度文学与东方文学 第一节 中古印度文学综述 第二节 汉地生“莲”: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星火燎原:东南亚对印度文学的接受第三编 近代文学交流与互相影响(17——19世纪) 第七章 近代西方文学与中国下册 第八章 日本文学与欧美文学 第九章 17—19世纪的印度文学与欧美文学 第十章 拉丁美洲文学与欧洲文学第四编 现当代东西方文学(20世纪-) 第十一章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 第十二章 20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当代文学 第十三章 日本、东南亚文学与西方文学 第十四章 阿拉伯文学与西方 第十五章 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与西方文学 第十六章 20世纪非洲现当代文学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埃及、两河流域的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埃及文学 在非洲东北部的大河流域诞生了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埃及。滚滚尼罗河流经这片土地,孕育着这里的原始人类。如今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在远古时候曾是一个植被丰富,有森林、有草原,气候温暖适宜的地方。后来由于气候发生变化,在太阳的炙烤下大片植被被烧焦,直至逐渐沙漠化,居住在此地的人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另觅新居。在当时,尼罗河定期会有一次泛滥,这给尼罗河两岸的土地带来了易于耕作的天然肥料,吸引着人们在此安居乐业。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的:“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流域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使古埃及人民得到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是充满活力的尼罗河养育了这里的人民,也孕育了古代埃及灿烂的文明以及古老的艺术和文学。古埃及人民凭借优越的外部自然条件和自身的聪明智慧,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还处在野蛮状态时最先跨入了文明的门槛,大概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已经在北非尼罗河两岸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公元前三千多年就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古代埃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当时的埃及被分为上埃及和下埃及;南部称为“上埃及”,北部称为“下埃及”。据记载,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的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由此统一了上下埃及,创建了古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大致从第一王朝至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埃及为止,粗略地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共31个王朝,即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⑵早在古埃及国家形成初期,埃及人就发明了图形文字,差不多也就相当于图画。如两座山在河谷中相对而立的形状就表示“山”,三条波浪横线即表示“水”。

后记

2001年12月底,苏州大学比较文学中心由方汉文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正式启动,翌年4月,在苏州大学比较文学中心隆重召开了课题实施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等组织的负责人及各高校的代表及知名学者参加会议,课题工作全面实施。从那时直到今日,4年多的时间里,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的所有成员、国内外兼职教授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为了这一课题的完成贡献出自己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如今看到我们所完成的6部学术著作(其中3部每部为百万字左右)问世,不由人感慨万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中国学术发展正面临一个伟大的转折,从传统的“国学”与“西学”研究向中国人自己创新的研究的类型转化,愿我们所做的工作为全球化时代、为这一伟大学术转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于本课题完成的部署与方式,我们要稍加说明。第一,课题组织工作坚持高标准,选聘本学科领域内学有真知灼见、不务虚名的学者为课题组成员。第二,规模适当,不搞人海战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上下) PDF格式下载



好书,慢慢啃~


书的封皮有点坏了


语言生动,涵盖面广,很喜欢。


对商品非常满意哦,谢谢,谢谢!希望以后继续合作!


不错,从排版到印刷,里面的观点也与时俱进,很有建树


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好的译本书,但可惜是平装.


内容还没看,包装还不错


老师说 这本书比较全面 倒不一定说的都对 说因为参与的人很多,所以内容比较丰富就是了只有75折 不给力 但是也必须现在就买了


下订单时是77RMB,等到发货时就变成86了。书的内容自然是好的,以前读季羡林《东方文学史》(此书现在难买),现在除了东方文学,还增添了西方文学部分,不错。但收到书,品相实在不怎么样,脱胶又有些污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