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政治经典选读

Robert J. Art,Robert Jervis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Robert J. Art,Robert Jervis  

页数:

594  

Tag标签:

无  

前言

The first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ppeared in 1973. Since the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enrichment in the subjects studied and the quality of works published. Political economy came into its own as an important subfield in the 1970s. New and important works in the field of security studies appeared. The literature on cooperation among states flourished in the early 1980s, and important studies about the environment began to appear in the mid-1980s. Feminist, postmodernist, and constructivist critiques of the mainstream made their appearance also. With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se new issues came to the fore: human rights, the tension between state sovereignty and the oblig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global environment, civil wars, failed states, and nation-building. The growing diversity of the field has closely mirrored the actual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s for the previous editions, in fashioning the seventh, we have kept in mind both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world politics and the literature that has accompanied them. Central to this edition, though, as for the other six, is our belief that the realm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differs fundamentally from that of domestic politics. Therefore, we have continued to put both the developments and the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patterns that still remain valid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litics in an anarchic environment and politics that takes place under a government. The theme for this edition continues to revolve around enduring concept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in world politics.The seventh edition retains the four major subdivisions of the sixth edition. We have left Part One as it appears in the sixth edition, but have added new selections by Hans J. Morgenthau, John J. Mearsheimer, and Robert O. Keohane. Part Two retains the first two subsections of the sixth edition, but with two new selections by Robert Art and Robert Pape. In addition, a new subsection on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 has been added with articles by Scott Sagan and Kenneth Waltz. We have consolidated the discussion of globalization in Part Three, and added two new selections by Jeffrey Frankel and William Finnegan. Finally, in Part Four, we have added two new subsections—one on the uses of American power; the other on failed states, civil war, and nation-building—and added eleven new selections by Jessica Stern, Robert Jervis, John Ikenberry, Charles Krauthammer, Joseph Nye, Robert Rotberg, Paul Collier, James Dobbins, Thomas Schelling, Mouse's Nairn, and Jack Rakove.

内容概要

  在我们这些长期搞国际政治理论的人看来,美国在国际政治学界的地位,恰似它作为超级大国在全球政治中的位置一样,有着难以撼动的优势和特色,也有不易察觉的弱点和盲点。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无政府状态及其后果”,从经典的国际政治命题出发,讨论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特质、约束这种状态的各种因素,以及权力对于国家行为体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武力的使用”,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聚焦于国家如何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使用武力以实现国家利益的问题。第三部分“国际政治经济学”,表现了美国学者最喜爱的研究领域之一。最后一部分“当代世界政治”,主要是提示了时下困扰世人的许多热点与危机,涉及的问题有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反美恐怖主义“基地”的狡诈多端、布什主义的特点、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帝国”野心、单极世界下的多极角逐、“失败国家”与内战频发、种族冲突的各种形态、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温室效应的成因、跨国行为体的网络、人权问题的国际化、欧洲的一体化推进及其问题、国际法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深刻矛盾等等。这些专题在美国国际政治学界得到充分的争论,形成了大量著述和观点,本部分选取的是那些由名家撰写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内容。

书籍目录

Detalled ContentsPrefacePART 1 ANARCHY AND LTS CONSEQUENCESPower and priciple in StatecraftThe Consequences of AnarchyThe Mitlgation of AnarchyPART 2 THE USES OF FORCE The Political of ForceThe Polltiacl Utillty of Force TodayThe Sprdad of Nuclear WeaponsPART 3 THE LNTERNATLONAL POLLTICALPOLITICAL ECONOMYPerspectives on Political EconomyInterdependence and GlobballazationThe Pros and Cons of GlobalzationPART 4 CONTEMPORARY WORLD POSITICSConfict,War,and TerrorismThe Uses of American PowerFalled States,Civll Wars,and Nation-Building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New Actors and New Forces

章节摘录

1 Anarchy and Its consequencesunlike domestic politic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akes place in an arena that has no central governing body. From this central fact flow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behavior of states. In Part One, we explore three of them: the role that principles and morality can and should play in statecraft; the effects that anarchy has on how states view and relate to one another; and the ways that the harsher edges of anarchy can be mitigated, even if not wholly removed.POWER AND PRINCIPLE IN STATECRAFTCitizens, students, and scholars alike often take up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ecause they want their country to behave in as principled a way as possible. But they soon discover that principle and power, morality and statecraft do not easily mix. Why should this be? Is it inevitable? Can and should states seek to do good in the world? Will they endanger themselves and harm others if they try?These are timeless questions, having been asked by observer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nearly every previous era. They therefore make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thinking about th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choices states face in our era. Hans J. Morgenthau, one of the leading proponents of the approach known as Realism (also known as power politics), takes the classic Realist position: universal standards of morality cannot be an invariable guide to statecraft because there is an "ineluctable tension between the moral comman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uccessful political action." Rather than base statecraft on morality, Morgenthau argues that state actors must think and act in terms of power and must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defend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ir state. J. Ann Tickner, commenting on the primacy of power in Morgenthau's writings, explains that what he considers to be a realistic descrip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s only a picture of the past and therefore not a prediction about the future, and proposes what she considers to be a feminist alternative. A world in which state actors think of power in terms of collective empowerment, not in terms of leverage over one another, could produce more cooperative outcomes and pose fewer conflicts between the dictates of morality and the power of self-interest.


编辑推荐

美国在国际政治学界的地位,恰似它作为超级大国在全球政治中的位置一样,有着难以撼动的优势和特色,也有不易察觉的弱点和盲点。而《国际政治经典选读》,便是一本有代表性的美国作品。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无政府状态及其后果”,从经典的国际政治命题出发,讨论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特质、约束这种状态的各种因素,以及权力对于国家行为体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武力的使用”,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聚焦于国家如何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使用武力以实现国家利益的问题。第三部分“国际政治经济学”,表现了美国学者最喜爱的研究领域之一。最后一部分“当代世界政治”,主要提示了时下困扰世人的许多热点和危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政治经典选读 PDF格式下载



书的装帧质量不佳,有几个洞洞,好几页呢


整本书的印刷效果可以,书本身是一本经典,不用做无用的评价了。


  
  纵观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在这其中 “美国重心”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威尔逊理想主义”开始,美国人一直试图在国际政治层面发挥主导作用,二战后更是达到了一种颠峰状态。而在研究国际政治方面,美国始终拥有范围最广大实力最雄厚的研究机构,出版了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国际事务期刊杂志,美国政治家和舆论界的国际事务兴趣似乎也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同行更浓厚,国际政治研究的很多重要思想都与美国人有关。
  
  “后浪”新推出的《政治的细节》(第十版),就是由两位美国学者罗伯特•J•阿特和罗伯特•杰维斯联手编撰的。前者是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常年从事国际关系、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政策研究。曾荣获国际研究协会颁发的杰出学者奖。后者为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学者,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政治学博士,先后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是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曾担任过美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和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此书的书名从英文直译过来是《国际政治:持久的观念和当下的议题》,堪称为一部已经畅销了40年的国际政治学经典著作。
  中国人总说,四十不惑。对于一部学术著作而言,40年的不断雕琢会令其愈加尽善尽美。新版的《政治的细节》分为无政府状态、武力的使用、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世界政治中的当代议题四个部分,大有将政治核心理论一网打尽之势,更密切反映了近年来国际关系的实际发展情况。
  
  众所周知,国际政治学在美国的发达与美国在二战结束以后的经历密切相关。美国一下子成了西方盟邦的领导和世界的霸主,它是二战刚结束时唯一的经济强国,其实力几乎可以同全世界的总和较量,一段时期内它还是唯一的核大国。这样的背景使得一般美国人具有了越来越强烈的“世界意识”,也使得美国的政治学者对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比对美国的国会政治、对地方选举或集团多元主义更感兴趣,形成了一种“美国的世界主义”态度:凡是世界的事务,都与美国有关。比如发生最近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克里米亚问题。
  
  如今,美国明确表示不会采取军事行动干预乌克兰局势,而将继续通过外交手段向俄罗斯施压。而俄罗斯的强硬反映,让美国人有些措手不及。很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对普京此举作出的本能反应是近似迷惘的不理解。用国务卿克里的话来说,“这实际上是出现在21世纪的一种19世纪的行为”。《纽约时报》则称,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接管改写了地缘政治格局,并在很大程度上结束了美俄关系在过去25年的状态。
  
  试着用《政治的细节》中的观点来看克里米亚问题很有意思。此书开篇就讲到:“与国内政治不同,国际政治的互动中并没有中央权威政府机构,这一政治事实对国家的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克里所说的“19世纪”不仅存在,而且将会一直存在。当美国在将目光投向世界各地时更应该明白:国际关系仍然关乎谁能对谁做什么,“21世纪20年代可能会成为地缘政治最危险的10年”。
  
  在这10年中,中国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一个将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美国优势地位的国家”,中国的崛起会对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形成威胁。这也是《政治的细节》之所以要拿出专门章节来探讨中美关系的主要原因。
  
  如同俄美之间有个乌克兰克里米亚问题一样,中美之间有个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在朝鲜半岛有着重大的利益关切,这个重大的利益关切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美、中韩的合作关系在加强,而朝鲜的军官学校这时却挂出了标语:“中国是叛徒,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金一世” 当年在中韩建交时说的话。历史上,中国多次为了保护朝鲜做出过努力,也付出过牺牲,可是朝鲜就是不相信中国能保护他,而且还把中国当成敌人。而在最近,韩国人把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遗骸送还中国。二者一经对比,又给了段子手们创作的机会:“北边儿那个你曾帮过他,他去把你的陵园拆毁;南边儿那个你曾打过他,他却把亡魂庄严的送还给你。”这样啼笑皆非的状况,在国际政治学的体系下,却又是十足的顺理成章。
  
  俾斯麦说,“政治是一门追求次好的艺术”。这话大家都懂,唯有老金家那三位“宇宙大将军”不懂。
  


  这本书问世于1973年,历经十次再版,可见其热度。这本书是国外经典的国际关系教科书,内容系统有序,信息量很大,其中截取的案例是我所见过最贴切的。当然笔者未必读过很多同类书籍,恐有偏狭。
  
  就近期昆明发生的恶性事件,能否定性为恐怖主义?作为一个媒体炒作的焦点,企图论说并解释的媒体不少,更甚者有媒体逼美国为此案件定性恐怖主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为何难以界定?有关这两个问题,在本书中作为标题出现,并加以探讨。界定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界定?书中有提供详细的论说,给读者解惑。
  
  现在国内读者对国际关系普遍缺失常识。大多数人泛泛而论,充斥着误解和误导性的言论,形成很不合规范的舆论。包括媒体乃至一些专业人士也是如此。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我想跟我国相关教科书质量以及教育方法有关。这一方面笔者不做详尽的批判,只是希望在这一方面有兴趣的读者能够开阔眼界,无疑阅读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经济学、地缘学、外交学等诸多科目的交叉学科,学习起来并不简单。但本书并不难于阅读,也没有超出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教材编辑得通俗易懂,这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一个绝妙的学习机会。


    大多数人对政治的理解仅限于它与权力相关,政治事关权力,但权力并非政治的全部,政治作为一种专业,与数学一样是人类进行社会研究的工具。《政治的细节》这本书对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的政治的分析和理解,对普通人的世界观塑造也大有裨益。
   二十世纪是政治力量蓬勃发展的世纪,工业化所塑造的个体、民族力量的觉醒,同时造就了变革及冲突,也同时塑造了人类的奇迹和有史以来最多的悲剧。从无政府主义到争取选举权、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从犹太复国运动的胜利到科索沃的独立,从黑人平权运动到女权主义的兴起,政治如同幽灵一般,曾渗透进历史的每一个脉络。至今,政治仍以国家、族群、宗教派别的名义,掌控着二十一世纪的命运。
   回顾二十世纪的政治,人们面对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这种对抗不是局限于一个国家内部,而是对整个国际社会产生了影响,因为隐藏在意识形态背后的,实际是建构在武力为基础的强权上。欧洲国家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进行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殊不知其结果是造就了落后民族与失败国家里的群体性政治狂热。它们以及希特勒对战争的狂热、斯大林为保权力而肃反、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共同构成了二十世纪的政治图景。
    尽管在名义上,处于强权之外的诸多民族、国家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但其国家命运却始终被国际政治的走向所左右。冷战的最初阶段的力量消长,决定了整个东亚和欧亚大陆结合地人民的命运。而东欧剧变之后,国际政治关系的缓和所造就的经济上的宽松环境,为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但随之而来的全球化,再次引爆了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的冲突。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政治,国与国的对抗走向了缓和或者相互妥协为基础的和平。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法的普遍适用,造就了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化学武器、京都议定书等成果,让乐观的人认为,国与国之间,正在形成以民主为基础的新型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各国不再依赖于武力解决冲突,而是靠谈判及国际法的裁决来解决冲突。
    当和平成为常态,强权几乎要失去其存在的方向和价值之时,恐怖主义拉开了强权崩塌的序幕。回头看来,可怕的一点是,几乎世界上所有主要国家都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甚至,这种恐怖主义的威胁正形成另一种政治力量,他们就像撒旦一样,向普通人传播着恐惧与黑暗、死亡。
    吊诡的是,恐怖主义的壮大正是源于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而迄今为止,人类也仿佛看不到恐怖主义消失的希望。人们很难了解,恐怖主义分子为何要以不加甄别的方式对普通人进行毁灭式的暴力?而每次恐怖行为,似乎都鼓励到了更多的恐怖主义行为。而几乎每个恐怖分子背后,都有某个族群、群体将其视为英雄。
    《政治的细节》试图将政治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进行剖析,用解构的方式对今日世界所面对的恐怖主义为主的冲突进行解释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本近五百页的大部头用详细的数据分析、对比等手段对人们所无法理解的政治行为进行了阐释,作为政治学专业的必读书籍,它对普通人了解政治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手段是如何运行的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虽然名为《政治的细节》,但每一篇描述的都是大问题。细致到普通人的分析,它仔细探讨了为何看起来善良的普通人因为政治、宗教的分裂而彼此分裂、仇视。或许这种分裂、仇视只是一种心理的妄念?而抛弃这些冲突所造就的政治妄念,也许就能成就人类的天堂?


   不论是时下热议的钓鱼岛问题、朝鲜核问题,还是余热未散的印巴关系、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有意见领袖活跃于各大论坛、微博、媒体,各抒己见,争论高低。而更多的则是“闻风而动”的普通群众,他们惯于追而随之,虽群情激奋、热血沸腾,却仅停留在从新闻或者网络讨论中获取的表象,看不懂国家所做动作之根本原因。
   为什么每一个国家都会陷入安全困境——明明在军事装备上投入越来越多,安全感却越来越低?为什么全世界都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所有领域、行业都在推陈出新的现在,唯独政治领域似乎依然没有蹦出什么夺人眼球的新鲜词汇?为什么政治界流传着一个奇特的划分——国际政治被称为男性的世界,连女汉子都难以“嫁入豪门”?随着近来国际关系紧张趋势的升级,人们对国际政治的热情也随之不断加温。此时此刻,是时候坐下来谈谈国际政治了。看看是否各国间表面的针锋相对其实是出于对更长久和平的铺垫;看看是否表面和平的湖底深藏着早已蠢蠢欲动的锋芒。
   《政治的细节》由罗伯特·J·阿特和罗伯特·杰维斯两位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精选53篇政治学领域的经典文章汇集而成。他们从政治学专业角度出发,兼顾可读性与实用性,将这些看似零散的文章以专业的方式有机地进行组合编排,在扩大读者审视国际政治视角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多元的问题思考方式。
   该书围绕无政府状态、国际间的武力、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以及当代国际热点等议题展开,但又不仅囿于此。文中观点或针锋相对、或互为支持补充,激烈且全面。让读者时而热血沸腾,恨不得加入其辩论大局;时而不自觉地用食指摸着下巴,反复考量着观点中可能存在的哪怕一丁点儿疏漏。
   作为一本理解政治学的必备读物,本书有着良好的逻辑性:每章开头提纲挈领的总结以及对本章写作意图的交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本章内容,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本章重点,对读者在学习、掌握章节重点及梳理书本结构方面起到了极好的引导作用。其次,书中众多观点的汇集,尤其是不同观点的呈现,最大限度地向读者展示了国际关系学者是如何看待身边现实世界的,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国际关系展开了一幅全景图。
   而事实上,如果将政治学读物分级,本书则应被归为介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一本过渡性读物,若将其作为一本政治学入门级读物,此书则略显艰涩:书中文章多为政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故而多以其偏理性的叙述性方式示人,生动、丰满的实例则相对较少。其次,虽然第十版在第九版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再一次强化了此书的逻辑性,但因书中部分翻译仍略显生硬,使得本书在优秀的基础上仍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第十版《政治的细节》,在第一版问世37年之际,用更为精心的设计与编纂,为这本经久不衰的政治学著作献上了一份漂亮的生日贺礼。不论是作为学生教材,还是政治学自学读物,本书因其良好的逻辑性、细致入微的结构设计,都可称得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Tips:本书适合人群:
  1.关注国际政治局势,不甘心听从于意见领袖的引导,希望对国家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手段一探究竟;
  2.听说或者阅读过至少一本政治学读物,对政治学感兴趣,并希望了解更多;
  3.想了解更多国际政治学观点,却又不想花费时间去读太多厚厚的佶屈聱牙的政治学专业著作;
  4.对政治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梳理一下现有的政治学知识结构。
  


   《政治的细节》这本书的中译名并不是直译自其原著《国际政治:持久的观念和当下的议题》,而编辑对于如此命名缘由的解释是希望能与《国家的常识》产生呼应,形成对照的两本书,虽然我腹诽这样做有点类似削足适履,不过书名的别扭并不能遮蔽这本经典之作在头脑中绽放的夺目光彩——让人对世界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及由此带来的愉悦只能自己体会。
   事实上这本书并不是某一位或两位作者的成果,而是罗伯特 阿特与罗伯特 杰维斯合作挑选了国际政治领域内的53篇经典论文,归入无政府状态、武力使用、政治经济学及全球化、世界政治中的当代议题四个部分,包含政治学核心理论并汇集了政治学最优秀学者的观点,这些观点互为印证,互为补充,或针锋相对,从来没有哪本政治学书籍能够给予读者如此广阔的视角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国际关系学中包含不同学派,如起源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讲究权利政治的现实主义学派,又或者从康德起源的理想主义学派,以及建构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因为不同的观点分为不同流派,首要的问题便是政治与经济是什么样的关系?
   有认为经济不能脱离政治的,代表性的人物是《二十年危机》的作者爱德华卡尔,他认为经济科学是以某种既定的政治秩序为前提的,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情况下自行运转。
   有认为经济决定了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卡尔马克思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里断言人类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结构的基础。
   这样的两种观点,即经济过程需要政治协助及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代表了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的极端看法。
  同样的问题,在第七章《政治经济学视角》中,罗伯特吉尔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经济体系不可能离开权力的运转,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自发生成,事实上每个经济体系都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的政治秩序之上的,离开了政治就不可能理解这个经济体系的性质。他的论点是现代世界经济是随着成为主导性大国经济体的出现而衍化来的,例如19世纪英国经济是世界的主导经济,19世界80年代后德国在欧洲大陆某些国家占经济主导,20世纪美国经济显然是国际主导经济。
   罗伯特吉尔平认为经济都是建立在政治秩序之上,那么显然他并不赞同认为经济是社会结构基础并决定政治秩序的观点。
   对于经济与政治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罗伯特吉尔平已经给出了回答,那么如果再更深入的进行讨论,就必须回顾一下相关的前提知识。比如政治经济学的三大主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重商主义。这三个观点以及受这些观点影响而制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并将继续下去。
   碍于篇幅不再对这三种关系的涵义做详细的诠释,那么对于自由主义和重商主义,罗伯特吉尔平又更倾向于哪一个呢?在书中作者很谨慎并且小心的提出他认同重商主义提出的国际关系在权利意义上是零和博弈的观点,并且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虽然在经济对政治结构的决定性上作者并不认同马克主义学说,不过在更多的地方可以看到重商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相重叠的观点,哪怕对这种观点的推理来源并不相同,例如对于经济关系零和博弈的本质和对于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本质上都是帝国体系或者等级体系以及由此引起的利益冲突。相比较而言,赞同重商主义的吉尔平对于马克思主义要比自由主义在观点上认同的更多。
   但是吉尔平先生绝对没有在文中写出他赞同重商主义这样的话,作为学者的严谨和专业使得他用更为委婉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尽管国家试图如同重商主义所提出的那样控制经济和技术力量,但经济和工业化的扩散与传播无法阻挡并将损害霸权国家的地位,最后的情形会符合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关系的演变影响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是相互的。
   这种互相的影响会朝向那个方向发展?
   作者似乎在这一点上持有悲观的看法,冷战时期随时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力量是否永远不会动用?作者描绘了罗马帝国衰落后的情形——别墅、高架渠沦为废墟,人们已经忘记大部分早期时代的学识、技术和政府体制。经济与政治相互调整,未必不会朝向相反的方向。但愿这一天不会到来。
  


  这是一本政治学经典读物,汇聚了政治学领域内诸多作者的53篇经典文章,讨论了现代国际政治环境下的大量历史和博弈问题。
  
  但它却是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人与米洛斯人的战前谈判为开始的。在文中,雅典人要求米洛斯人屈服于其霸权,而米洛斯人希望维护自己的自由、独立和光荣,双方在这场谈判中陈述了各种信念、以及现实主义利益的分析。最终谁都未能说服对方,于是战争爆发,结果是雅典人的判断变成了真实,斯巴达的援助根本靠不住,米洛斯人无力独自对抗雅典的霸权,他们捍卫独立自由的战争失败,男丁基本被屠杀殆尽。
  
  当然,《伯罗奔尼撒史》中没有来得及讲述的是,实际上,米洛斯人对雅典的判断最终同样变成了现实,雅典的军事扩张并未给雅典带来安全,而只是在大陆上制造了更多的敌人,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仅半个世纪,雅典就被对其军事体制有样学样的大陆国家马其顿所击败和征服。丢失其自由传统,惯于奴役他人的雅典,终于反过来遭人奴役,正可谓报应不爽。
  
  但是,这报应无关神意、无关道德、无关正义,纯粹由利益和力量的博弈造成。 而这本书就是抛开其他领域的干扰、幻象和错觉,进行政治力量领域的理性博弈问题研究,这就是政治学,而政治学中有许多核心规律,是从古希腊时代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变化的。
  
  总体来说这种研究方法有不少好处,专注于实际力量博弈的规律和方法研究,是对最真实和最核心的规则的探索,而减少那些眼花缭乱的暂时性错觉对人们判断的影响。
  
  而这本书中的许多论述非常精彩,尤其是对于很多历史案例和政治思想源流的总结非常精炼有力,比如军备竞赛的困局,决策者常见的误区,如何不让自己居于两难的不利地位,种族冲突中常见的价值观、人道主义干涉中的公正与道义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案例对于读者理解学习政治学中的许多经典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有人还和我说这书即使政治学本科生读起来可能也有点儿困难,我只想说那现在的本科生素质到底差到了什么程度……尽管书中确实有些文章用了不少专有名词,读者可能不一定都涉猎过,但基本上也不过是百度百科就能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对这些专有名词的查询,读者又能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范畴,对于一个积极的求知者来说,这提供的是更多的机遇,而不是麻烦。
  
  
  当然书中的纯政治学研究方法,多少也有些不足之处,最常见的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误导,认为只研究政治领域的问题即足以分析和指导现实——实际上,现实中的政治权力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确实与经济和军事以及其他领域的影响紧密连接的,政治人物的权力来源也不是凭空获得的,每个决策者实际上常常同时具有多重身份和利益立场,这就使得宽泛的政治理论并不总是能适应实际细节的复杂之处。将植株与其根系和成长的土壤分开独立讨论,甚至反客为主,有些时候不免造成一种新的幻觉,毕竟,许多时候尽管政治家登台献舞,他们却并非博弈主体,而只是真正利益主体的仆从,甚至不过是错觉和幻想的奴仆。
  
  所以纯粹的政治理论,就像纯粹的军事理论和纯粹的经济理论一样,许多时候并不能独力解决现实中的政治、军事、经济问题,因为就算理论家视而不见,现实中其他错综复杂的要素始终作为真实的影响力,在博弈当中发挥作用。
  
  故而其中一些文章针对当代现在进行时的案例的分析,就不像对于古代已经盖棺定论的经典案例的分析那么准确、全面、扼要,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主要是由于文章作者自己的知识领域不够宽阔,导致他能够理解和运用的信息不全面,漏掉了博弈局面中的一些关键性要素,从而限制了他对于现实案例的真实状态做出最准确的分析。实际上这偏离了政治学寻求现实博弈的精神。
  
  ——但是,专业学科的从业者和现实指导的追寻者之间立场和利益的偏差和不一致,又何尝不是现实博弈中的一部分呢?
  


  这书在专业领域很有名
  是美国政治学前沿成果的结集
  此前国内引进过第7版
  干巴巴的就叫作《国际政治》
  烂书名和烂翻译活生生地毁了一本经典著作
  
  后浪出的是第10版
  书名和翻译都换了
  印刷、装帧也强了不少
  
  本书与此前口碑很好的《国家的常识》风格蛮像
  尽管两书并不能称作姊妹篇(因为作者不一样)
  但称为进阶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话题更专业
  视角更深入
  涵盖更全面
  
  尽管是结集
  但绝非无序的文章杂集
  编者通过优秀的结构设计
  使章节自成体系
  内容一如其名
  囊括了世界政治的众多细节
  
  在这本书中
  我们不难看出
  中国犹如奇葩般存在
  
  但
  
  被马列牵着鼻子走
  固然不算高明
  被公知牵着鼻子走
  也算不得好汉
  
  本书的价值即在于
  
  教给读者判定立场的方法
  不再被任何人牵着鼻子走


  “国际政治”并不等同于外交,这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又不可否认的是,它与其他诸多研究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国际经济、国际军事、国际司法、全球化趋势等;国家也不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唯一的参与者,民族群体、国际性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主权、安全困境、核威慑与核扩散、跨国恐怖主义、公地悲剧、全球多边协商谈判等领域内的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
  
  本书汇集了国际政治领域内众多杰出学者的经典作品,从古希腊时代修昔底德的《米洛斯人对话录》,到古典现实主义的大师汉斯·摩根索的《政治现实主义的六原则》,再到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的《全球化与治理》、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奠基人罗伯特·基欧汉的《国际制度:相互依赖能否奏效?》,全书囊括了国际关系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深入探究了该学科核心理论与概念,厘清了国际关系中棘手的热点问题的由来,并建议了解决的方法。
  
  全书在结构上围绕着无政府状态、国际间的武力、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当代国际热点议题四大部分展开,在每个部分中都有若干该话题范围内的研究成果,有些观点互为支持补充,有些观点则针锋相对;罗伯特·J·阿特与罗伯特·杰维斯两位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将这些看似零散的文章以专业的方式有机地进行组合编排,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多元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更为广阔的审视国际政治的视角。
  
  书中保留了原著中大量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某领域内其他重要研究;英文原书中斜体的部分,在本书中均以黑体字呈现;书中涉及大量人名、学术名词,如有漏误,恳请读者指正,以期再版时及时更改。
  
  
  ——以上内容摘自《政治的细节》出版后记


  这书~~~~~
  无语
  翻译的惨不忍睹
  估计是几个研究生拼出来的,署了个名字
  书被糟蹋了。
  


  如果你满足以下条件任一,请读此书:
  1.你关心这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之间每天发生的事情同时又无法满足于环球时报的渲染。
  2.你通过各种渠道之前知道这本书各个部分的文章作者1人或1人以上,或者想要知道也可以。
  3.你无法忍受该领域论文或文章的诘屈聱牙长篇累牍却又经常想知道这些文章到底想说些什么。
  4.你想向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们挑战一下他们的国际视野并且证明他们不了解这个,正如秦刚章启月可能不知道如何空档滑行省油一样。
  
  
  如果你满足以下条件任一,请不要浪费时间了:
  1.你正在12米宽的世界地图前殚思竭虑的思考如何救广大亚非拉受压迫民族脱离帝国主义压迫。
  2.你知道本书每部分作者并且熟悉他们的观点
  3.你没有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还要担心被周围的人视为异类或者被伴侣唠叨
  4.你打算在马桶上或者驾驶座上阅读此书。
  5.你抵制译者的一切文字。


对书籍的定位挺准确的,完全没入门的确实要看懂挺难,这本书里面做的名词解释工作还是挺多的。


霸气姐V5!!!


这本和《国家的常识》哪个更好?


《国家的常识》是按国别写的
《政治的细节》是按专题编的
《常识》更通俗,有不少对各个国家的吐槽
《细节》更专业,主要是对政治议题的探讨
两本书我都很喜欢
《常识》是登堂
《细节》是入室
从情感上我喜欢《常识》
但从专业角度
《细节》是不得不看的
希望这个回答楼上能满意^_^


谢谢lz,感觉点评的很到位!


胡适那句话本是“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
lz改编的很恰当,哈~


此言差矣,时殷弘老师是一个严谨治学的人,他徒弟吴征宇亦然


切,翻译的好不好一看就知道,别老强调译者属名。


renmin同学,人大的吧,汗,看了你的评论,我有种感觉,你读过的国关译著还真是很多....时翻译的《武力与治国方略》不错,但这本真不敢恭维。
书我还回图书馆了,过一阵我借回来给你举几个例子。


同学,这本书貌似只有英文原版的,你看过翻译的吗?


翻译绝对的惨不忍睹~!


本书修订第10版已出→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807521/


能不能说说,这本书翻译得如何?我最怕那种那种译著还不如原文看得明白的书。


国关期刊英文难懂程度:国际组织〉国际安全季刊〉外交事务〉。。。〉中国学者写的英文文章


秦刚章启月未必不知道...
恩,同问翻译。时殷弘翻的东西之前没看过。


有原版书,但没法完全看懂,尤其是现实主义六原则一段,实在是绕得很,不知道这本书翻译的怎么样,正在打算买来一看


时殷弘翻译的书~绕得狠!有精力的话,直接阅读英文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