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渐进式的超越

关海庭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关海庭  

页数:

4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通过对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苏(俄)两国体制转型过程的比较研究,论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保持有效的国家控制;采用渐进转型模式逐步调整人们的心态和价值体系.符合自己复杂的国情背景和制度本身的特性。这种以国家主导的社会转型,由于始终保持着对转型的有效控制,容易形成一个既得利益阶层阻碍改革,这个既得利益阶层有发展成为官僚特权阶层的可能。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特别是需要通过加强执政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设,走依法治国的道路,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腐败,突破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本书可作为高校政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亦可作为各级党政干部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关海庭,吉林梅河口人,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独立与合作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大国转型发展之路——中俄(苏)国家控制能力的比较研究》、《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学》、《中俄体制转型模式的比较》、《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等多部,在《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中苏两党与体制转型模式的选择 一、中苏体制转型模式与国家的有效控制  二、中苏体制转型模式的形成与独立探索的思想方式 三、中苏两国体制转型模式形成的体制原因分析 四、中苏体制转型模式的形成与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第二章 中俄改革起点的选择和初始阶段的动力 一、中国农村改革背景分析:改革前农地产权变更的历程 二、中国农村改革的动力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基层农民 三、中国农村变革: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苏联(俄罗斯)的农业改革:为什么没有形成合力 五、当代中俄改革起点的进一步分析第三章 中苏(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转型模式的选择 一、建国后到改革前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 二、建国后到改革前中国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中国中央地方分权的基础 四、地方政府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地方经济领导人才的产生 五、苏联剧变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六、中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再发展第四章 中苏(俄)决策体制与转型模式的选择 一、转型前中苏中央决策体制的宪政结构 二、中苏两国中央决策体制的实践分析 三、中苏两国决策体制对转型模式的影响  四、中俄两国决策体制在转型过程中的不断完善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与中国转型模式的选择 一、“文化大革命”: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社会背景 二、“国家悖论”与“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中国转向法治 四、“文化大革命”与中国渐进主义转型道路的选择 五、中国转型背景同苏联转型背景的比较第六章 苏联(俄)的官僚特权阶层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一、苏联时期官僚特权阶层的初步形成 二、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和发展  三、“转型”背景下苏联和俄罗斯官僚特权阶层韵状况 四、普京改革对官僚特权阶层的影响——俄官僚特权阶层的发展趋势  五、俄罗斯官僚特权阶层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六、俄罗斯官僚特权阶层的危害对中国反对官僚主义的启示第七章 中苏(俄)两国的中间阶层与转型模式  一、中苏两国转型前的利益分化与中间阶层发展状况 二、中俄两国转型模式对利益分化与中间阶层发展的影响 三、转型中的利益分化和中间阶层对转型模式的反作用 四、中俄两国加快中间阶层发展的基本思路第八章 中俄政治文化传统与转型模式的选择 一、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与体制转型的特点 二、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与体制转型模式选择 三、中俄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特征比较 四、体制转型与中俄政治文化的重塑第九章 中俄体制转型模式的调整与深化(一) 一、理论上的回顾  二、中国渐进性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化 三、渐进转型模式的局限和面临的障碍 四、深化渐进转型的基本思路第十章 中俄体制转型模式的调整与深化(二) 一、俄罗斯近期的社会状况的一般分析 二、普京对俄罗斯转型模式的调整 三、俄罗斯社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四、中俄两国转型模式的比较与深化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渐进式的超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