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藏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研究中心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研究中心 编  

页数:

1244  

内容概要

  一、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儒藏》為儒家經典和反映儒家思想、體現儒家經世做人原則的典籍的叢編。收書時限自先秦至清代結束。
  二、《儒藏》精華编為《儒藏》的一部分,選收《儒藏》中的精要書籍。
  三、《儒藏》精華编所收書籍,包括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傳世文獻按《四庫全書總目》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分類,大類、小類基本參照《中國叢書綜錄》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於個别處略作調整。凡單書已收入入選的個人叢書或全集者,僅存目錄,並注明互見。出土文獻單列為一個部類,原件以古文字書
寫者一律收其釋文文本。韓國、日本、越南儒學者用漢文寫作的儒學著作,编為海外文獻部類。
  四、所收書籍的篇目卷次,一仍底本原貌,不選编,不改编,保持原書的完整性和獨立性。
  五、對人選書籍進行簡要校勘。以對校為主,確定内容完足、精確率高的版本為底本,精選有校勘價值的版本為校本。出校堅持少而精,以校正誤
為主,酌校異同。校記力求規範、精煉。
  六、根據現行標點符號用法,結合古籍標點通例,進行規範化標點。專名號除書名號用角號(《》)外,其他一律省略。
  七、對較長的篇章,根據文字内容,適當劃分段落。正文原已分段者,不作改動。千字以内的短文一般不分段。
  八、各書卷端由整理者撰寫《校點說明》,簡要介紹作者生平、該書成書背景、主要内容及影響,以及整理時所確定的底本、校本(舉全稱後括注簡稱》
及其他有關情況。重複出現的作者,其生平事蹟按出現順序前詳後略。
  九、本書用繁體漢字豎排,小注一律排為翠行。

书籍目录

經部 禮類
通禮之屬
禮經釋例(清)凌廷堪
禮經學(清)曹元弼
經部 禮類
雜禮之屬
司馬氏書儀(北宋)司馬光
家澧(南宋)朱熹:

章节摘录

  既殡,以谋葬事。《檀弓》曰:「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今但殡毕,则可以谋葬事。既择地,得数处。《孝经》曰:「卜其宅兆而安措之。」谓卜地决其吉凶尔,非若今阴阳家相其山岗风水也。国子高曰「葬者,藏也」,又曰「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明无地不可葬也。古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踰月而葬。盖以会葬者远近有差,不得不然也。然礼文多云三一月而葬」,盖举其中制而言之,今《五服年月敕》「王公已下,皆三月而葬」。按:《春秋》:「己丑,葬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壬午,日下昃乃葬。」何尝择年月日时也?葬于北方,北首,何尝择地也?为其祸福,与今不殊,世俗信葬师之说,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贵贱、贤愚、寿夭尽繁于此。又葬师所有之书,人人异同,此以为吉,彼以为凶,争论纷纭,无时可决。其L柩,或寄僧寺,或委远方,至有终身不葬,或累世不葬,或子孙衰替,忘失处所,遂弃捐不葬者。凡人所贵身后有子孙者,正为收藏形骸耳。其子孙所为乃如此,曷若初无子孙,死于道路,犹有仁者见而瑾之邪?且彼阴阳家谓人所生年月日时足以定终身禄命,信如此所言,则人之禄命固已定于初生矣,岂因因殡葬而可改邪?是二说者自相矛盾,而世俗两信之,其愚惑可谓甚矣!使殡葬实能致人祸福,为子孙者岂忍使其亲臭腐暴露,不殡葬而自求其利耶?悖礼伤义,无过于此。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儒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