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
2008-4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陳祥道,張栻,劉宗周,宋翔鳳,康有爲
311
571000
无
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 二、《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 三、《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本参照《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于个别处略作调整。凡单书已收入人选的个人丛书或全集者,仅存目录,并注明互见。出土文献单列为一个部类,原件以古文字书写者一律收其释文文本。韩国、日本、越南儒学者用汉文写作的儒翠著作,编为海外文献部类。 四、所收书籍的篇目卷次,一仍底本原貌,不选编,不改编,保持原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五、对人选书籍进行简要校勘。以对校为主,确定内容完足、精确率高的版本为底本,精选有校勘价值的版本为校本。出校坚持少而精,以校正误为主,酌校异同。校记力求规范、精炼。 六、根据现行标点符号用法,结合古籍标点通例,进行规范化标点。专名号除书名号用角号(《》)外,其它一律省略。 七、对较长的篇章,根据文字内容,适当划分段落。正文原已分段者,不作改动。千字以内的短文一般不分段。 八、各书卷端由整理者撰写《校点说明》,简要介绍作者生平、该书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以及整理时所确定的底本、校奉(举全称后括注简称》及其它有关情况。重复出现的作者,其生平事迹按出现顺序前详后略。 九、本书用繁体汉字竖排,小注一律排为单行。
校点说明论语全解原序论语全解卷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论语全解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论语全解卷三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论语全解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论语全解卷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论语全解卷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论语全解卷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论语全解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论语全解卷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论语全解卷十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插图:
北京大学主持的《儒藏精华编105》工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基础性文化学术工程,它是以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技术手段,将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典籍文献,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并像《佛藏》、《道藏》那样,集大成地编纂为一个体系。明、清两朝都曾有学者提议编修《儒藏》,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新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盛世修典,适时编修《儒藏》,有利于儒家典籍文献的研究和流传,有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儒藏》工程启动以来,受到教育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并得到海内外文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儒藏》编纂的成功,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标志。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