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倾覆与再建

郭卫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郭卫东  

页数:

216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明代中叶至清朝末年,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最后发展阶段。此时段,在政治方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及近代国家疆域的基本奠定。此前中国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业已形成多民族和睦共居的格局。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1616—1911),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清朝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经过康熙、乾隆等朝的“平三藩”、“收复台湾”、“抗沙俄”、“定准噶尔”、“平回疆”以及经营西藏等事件,此时清朝的疆域,东起库页岛和台湾,北达漠北和外兴安岭,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至南海诸岛,正如清帝志得意满所宣称的那样:“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在广袤的领土范围内,清朝实行着有效的治理,出现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康乾盛世”,使得中国社会维持近二百年的稳定局面,最终构成中国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依据和基础。  明清时代,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最后演进阶段。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明清基本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但亦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洪武九年(1376),明朝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省”。洪武年间,除京师南京外,地方共设北平、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广西、陕西、四川、云南共十三布政司。永乐初年,升北平布政使司为北京(始称“行在”;永乐十九年改称“京师”),完成中国首都从南京到北京的转移,南北两京共为朝廷的直辖区,称南、北直隶。永乐十一年(1413),增设贵州布政使司。清沿明制,仍置十三省,但对两京及某些省份有所改易,如将湖广分析为湖北、湖南二省,将陕西分析为陕西、甘肃二省。最具意义的是,光绪年间,台湾、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的陆续建省。另在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由理藩院等进行管理,并设“办事”、“参赞”等大臣。在中央政治体制上,此间的皇权专制渐次发展到集权顶峰,随之又逐步解体。明代洪武年间“内阁”的出现,使传统的“相权”得到削弱;清代雍正年间“军机处”的设立,更使“相权”不存,皇权独大;而清代宣统年间新“内阁”制的建立,则成为中国千年一系绵延不绝的帝系皇权统治崩解的契机。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社会开始步入近代,社会状况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与之相应,中华传统的古典文明在19世纪中叶也遇到了空前挑战,那就是遭遇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全面冲击。此前,中华文明代有变迁,但主要还是中华文明内部的整合,即便是受异域文明的影响,也主要是东方文明(如印度的佛教、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唐朝时期的景教也不过是属于基督教异端的东方教会)。西方文明的影响不能说决然没有,但多是间接微末的。明清之际耶稣会传教士曾掀起过西方文明入华的小高潮,但并未影响到中华古典文明的主体。近代以降的情事就完全不同了。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文明的区域性联系变成为全球性交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又使西方文明形成一种霸权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在中西两大文明的交冲对撞之下,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发生嬗变,其中的某些部分出现了变异和式微,中华文明中更多地容纳吸取了其他文明体系特别是西方文明体系的内容,更紧密地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相融合相同步;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的某些成分仍然在生生不息地固守着、传承着乃至发扬光大着。其间,中华文明在变法图强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了,从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型,而在物质、精神、制度诸文明形态的演进过程中,以制度文明的转型最为显眼。

内容概要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字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讲述了在清末民初翻天覆地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的转变以及与此伴生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变更。对王朝正统性的动摇,建设新式军队的努力与失败,财经制度改革,新教育体制与法制、行政体制改造,共和制的缔造等重要议题均有简明而深刻的讨论。

作者简介

郭卫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16-19世纪中国与西方关系史和晚清政治史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论著有:《中土基督》、《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论丁未政潮》等。

书籍目录

小引第一章 皇绪正统的自我倾覆 一 辛酉政变 二 立嗣危机第二章 快一拍的军制建设 一 八旗与绿营 二 湘军与淮军 三 再造新军第三章 不得不行的财经制度改革 一 解饷、协饷的崩盘 二 新财源的开辟与财政的清理第四章 新教育体制与法制 一 废科举 二 办新学 三 派游学 四 近代法律制度的初建第五章 行政体制改造 一 广州外交体制的解体与总署及外务部 二 中央与地方的官制改革第六章 共和制的缔造 一 制度间的抵牾 二 合力的作用后记

章节摘录

  从明代中叶至清朝末年,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最后发展阶段。此时段,在政治方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及近代国家疆域的基本奠定。此前中国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业已形成多民族和睦共居的格局。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1616- 1911),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清朝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经过康熙、乾隆等朝的“平三藩”、“收复台湾”、“抗沙俄”、“定准噶尔”、“平回疆”以及经营西藏等事件,此时清朝的疆域,东起库页岛和台湾,北达漠北和外兴安岭,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至南海诸岛,正如清帝志得意满所宣称的那样:“中国  之一统始干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在广袤的领土范围内,清朝实行着有效的治理,出现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康乾盛世”,使得中国社会维持近二百年的稳定局面,最终构成中国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依据和基础。


编辑推荐

  《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为“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系列丛书之一,从论述主旨——制度文明而言,特别是从政体角度而言,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的崩溃和共和政体的构建是近代制度转型中最伟大的事件。而并非指中华文明的全然倾覆,即或在当代,中华古代文明的精髓也代有传承,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在从古代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折中,除了继承外,更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从明代中叶至清朝末年,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最后发展阶段。此时段,在政治方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及近代国家疆域的基本奠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倾覆与再建 PDF格式下载



郭卫东老师写得很清晰,让人更好地认识近代中国历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