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印度均衡

迪帕克·拉尔 北京大学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迪帕克·拉尔  

页数:

363  

译者:

赵红军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把“印度均衡”(the Hindu Equilibrium)界定为从大约公元前6一前5世纪在印度次大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秩序常态,在这种历史常态中,生活在印度河一恒河平原上的印度各民族人民已经形成了一种惯常的行为模式,以至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数人没有改变和打破这种常规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形式的任何激励。   本书详细考察了印度三千年来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演化,解释了印度长期的经济停滞和近期的崛起。特别是,本书解释了印度基于种姓制度的社会秩序的形成。以及种姓制度为何仍然在印度的政治、社会安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印度近来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将最终撼动古老的印度均衡。

作者简介

迪帕克·拉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发展研究James S.Coleman讲席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政治经济学荣誉教授,曾任职于世界银行研究局,并担任过多个国际机构以及印度计划委员会、韩国计划部、斯里兰卡计划部的顾问。

书籍目录

引言Ⅰ 前殖民时期的数千年:公元前1500-公元1757年 第1章 雅利安之前的印度 第2章 印度教时期的印度 第3章 印度社会体制的一个经济学原理 第4童 穆斯林印度Ⅱ 殖民地世纪:1757-1947年 第5章 英属印度时期的政治和社会 第6章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经济Ⅰ:总体趋势 第7章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经济Ⅱ:农村发展 第8章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经济Ⅲ:贸易和工业 第9章 劳动力市场的演进 第10章 英国统治的影响与遗产Ⅲ 独立年代:1947-2000年 第11章 计划体制及其以后的印度经济 第12章 现代争论:人口、贫穷与管制 第13章 有关政策:从岁入到市场经济 第14章 总结参考文献索引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1.地理环境  第1章  雅利安之前的印度①  北面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东面和西面有延伸到大海的较低山脉环绕,南边半岛又被大海包围,印度次大陆便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地理区域。这一次大陆依次又可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亚地理区域(参见地图部分)。  第一部分是德干半岛,由低山将其与北部分割开来,德干半岛本身又由山脉、高原、悬崖和点缀其中的大片冲积平原组成。这些不同部分形成了南部的亚地理区域,并成为这一区域人口集聚的中心。第二部分是广阔的印度河一恒河冲积平原,它实际上又覆盖了印度北部的所有地区。这里曾经是上演印度大多数历史事件的舞台。它又依次可划分为以印度两大河系为主的两个主要地区:印度河和它西面的支流地区以及恒河、雅鲁藏布江以及它们在中部和东部的支流地区。  北部平原上的这两大河系被一个相对干旱的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拉贾斯坦邦(Rajas-than)和信德(Sind)的西半部分分割开来。来自东南部的季风雨在平原的东部最多,随着人们从东向西的移动,季风雨也逐渐减少。但千年来曾有一些与冰川纪盛衰相关的重要气候变化,而这一冰川纪的变化也影响了这一西北干旱地区的相对于度。当气候变化使这一地区变成实际上的沙漠时,德干半岛便与北部的平原被有效地分割开来。但在上一冰川纪时期(大约9000年以前),干旱地区曾有一段相对潮湿的时期,结果北部和南部两个广阔的地区事实上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生态学家和考古学家已认识到,上一个冰川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的分水岭。由于海洋退缩而形成从北极向四面延伸的巨大冰盖,很多浅海成为陆地平原的一部分。冰川纪为原始人喜欢生活的环境,即“良好的土地、温暖、干燥的大陆性夏季、适宜长草而不是森林、一个狩猎一采集者乐意去的合适地方”(Colinvaux,1983,p.43)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这一时期约在10000年以前的冰川纪结束时终结,当时印度或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类均主要依赖狩猎一野果采集为生。后来的气候变化使得整个世界以及印度的地理、气候与今天基本一样。印度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主要变化是一样的,也就是大草原和草地等“好土地”不断减少。  ……


编辑推荐

  《印度均衡:公元前1500:公元2000年的印度(节选和修订版)》对于每一位想了解印度这一国家以及关心“印度往何处去?”的人而言,《印度均衡:公元前1500:公元2000年的印度(节选和修订版)》将是令人着迷的读物……《印度均衡:公元前1500:公元2000年的印度(节选和修订版)》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大家风范。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IIt4EE HGHER EDUCATION SUPPLEMEN)  每一位严肃的发展研究者的基本读物……它充满了震撼人们思想的观念、证据和讨论。  ——《发展政策评论》(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把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文明古国的历史演化轨迹叠放在一起来比较审视,会发现二者的许多相似之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两个社会处于一种经济史学家所说的“内卷”状态,即不但社会体制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形式不断自我维系、自我保持和自我复制,而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种长期停滞状态……这种文化与制度的均衡,无疑是可怕的。更为可怕和可悲的是,生活在某种特定社会安排和意蒂牢结钟罩之下的大多数人还意识不到自己就生活在这种可怕的文化与制度的均衡之中,因而并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均衡选择”实际上并不在于人人安于现状和因循守旧,而在于打破这种“伪均衡”。也许只有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欧洲近代历史上的启蒙运动的进步意义,也方能开始——李维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印度均衡 PDF格式下载



对了解印度很有用 坐着的见解独特 有利于开拓视野


很不错的书,很有启发。


我们不乏关于印度的传说,也不乏关于印度人如何缺乏对我们了解的传说。很多传统所表达的意义还是相反的。这本书告诉的印度为什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印度,其实我们仍不知道书中所言是否属实。但是只要这类介绍多了,我们对自己西南部的邻居的了解总会接近事实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一百六七十年了,但往往所称的“世界”只是西方而已。现在是到了这样一个时候了:我们要全方位地了解我们之外其他人类。而“世界”一语来源于佛教,我们何不好好认识这个词语来源地的历史和现实呢?


立论比较宏大,经济学的部分不太好读明白。提供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印度历史。印度,一个很奇怪的国度,崇高和卑贱,光明与黑暗,人类的缩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