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

杨伟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伟东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行政诉讼本质体现的是国家权力结构的设计,其存在和运作无不关涉权力的配置、冲突和协调。行政诉讼制度的变革,既需要从宏观上考察、反思甚至调整国家权力结构的整体配置,又要细致入微地分析行政诉讼运作中的国家权力关系。本书旨在基本脱离行政诉讼具体制度的框架下,以比较的学术视野,尝试透过权力结构这一视角对我国行政诉讼展开一次整体性观察。全书具体探讨了政治性宪法向法律性宪法流变中的行政诉讼定位、行政诉讼的宪政基础、行政诉讼模式、司法审查权力的横向范围与行政的疆域、审查强度基本框架界定等问题。

作者简介

杨伟东,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法学博士,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著有《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行政审判权纵向范围分析》等书,主译《法律与行政》,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行政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扩张之中的司法作用与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 一、国家权力结构的变迁与政治性宪法向法律性宪法的流变 二、政治性宪法的幻影 三、从权力结构中重新确定行政诉讼的作用第二章 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力的正当性——行政诉讼的宪政基础 一、以英国围绕越权原则的大论争为例 二、司法审查的基础:民主、自由抑或兼而有之 三、我国行政诉讼的宪法基础第三章 行政诉讼的组织形态——独立的行政法院体系 一、两种不同的行政诉讼模式 二、不同的国家观 三、国家的衰落 四、公法在普通法系的生长 五、公法的未来 六、中国的行政法院制度第四章 司法审查权力的橫向范围与行政的疆域 一、长久困扰我们的焦点问题 二、被扭曲的受案范围 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特殊性的限度 四、行政的疆域第五章 厘定行政诉讼审查强度(司法审查纵向范围)基本框架分析 一、行政诉讼审查强度的意义 二、审查强度存在的两个基本前提 三、审查强度的变奏曲与总量恒定的假定 四、确定审查强度的变量 五、细化和深化是方向 六、审查程序简要结语 中国行政诉讼的未来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界定行政问题的基本性与复杂性  表面看,何谓“行政”是行政法上最基本的概念,应是理论上最先解决的问题。然而,事实证明,越是简单,越是最基本的问题,反而到最后成为最难解的课题。众多问题的争论,很有可能最终都会回到这一原点,期待能从原点或起点中找到答案。  翻开国内的教科书,论及行政法时,基本都会先从行政的意义或涵义开始。在阐明行政的内涵时,通常都会明确指出行政法上的“行政”指的是“公共行政”或“公行政”,以示区别于私人的管理行为;继而再从主体、目的和手段等方面对二者加以区分,以便能更清晰地告诉读者行政法的规范对象。①不过,这些界定和分析,用来指明研究对象或告诉人们行政法是什么时,或许足够了。但一旦把这一概念变为确定法院的受案范围的基本界限时,粗略或大体的分析就有失严谨,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对此,我国行政法学者有深切的体验。在《行政诉讼法》通过之前,将行政行为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是学者们对行政行为作出的众多学理分类中的一种。尽管学者们充分认识到这一分类的重要性,从概念界定到二者的差异,对二者进行了近乎全面的剖析。然而,在现行《行政诉讼法》明确把受案范围确定在“具体行政行为”之上,抽象行政行为被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时,“具体行政行为”不再简单是一个学理概念,而成为法律概念,成为决定某一案件能否进入行政诉讼的门槛,它需要更为精细、更为准确的界定。在此情况下,先前的学理上的分析,无论多么精致,都显得苍白无力。近二十年来,行政法学界为此投入了多少精力和笔墨,至今仍无定论。


编辑推荐

  《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尝试通过系统、深入剖析行政诉讼和司法审查的基础性问题,在展示不同的行政法治模式所构成的制度多样性的基础上,揭示这些制度背后所隐藏的某种一致性的共识和其良性运作所必需的要素,为我国行政诉讼的变革提供基础性但却是必需的材料,以期能对推进这场改革并对实现行政诉讼制度的再造提供些许的作用。因而,《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并没有局限于具体的行政诉讼制度,也不拟对行政诉讼相关问题逐一展开系统分析,而是努力抓住行政诉讼制度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力求能切中要害,至少找出我国行政诉讼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 PDF格式下载



书的内容独具一格,不仅仅谈行政诉讼,而且将行政诉讼放入更大的视角内,很有新意。


对朋友帮助很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