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华人的旧金山

陈勇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勇  

页数:

381  

Tag标签:

无  

前言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早期的盎格鲁一萨克逊移民之外,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人陆续进入这个“大熔炉”中——当然,其中也包括了黄皮肤黑眼晴的中国人。不少美国学者曾经对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做过研究,也研究过美国的“唐人街”,但他们很难获得“感同身受”的研究视角。而陈勇的作品《华人的旧金山》则是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写的关于在美华人的历史。陈勇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起考进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正是百废待兴,能走进大学校园深造,对于每个青年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大家求知若渴,读起书来相当拼命,而陈勇更是一个典型。当时我们在同一个宿舍住了四年,回忆起这段往事总是让人无比感慨。而在我和很多同学的印象中,陈勇就是那个手中总是捧着厚厚一本大书的“读书种子”。除了上课之外,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晚上回到宿舍,他总要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今天又看到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并常常向我推荐好书。而几年下来,陈勇读书之精、眼界之广,令我们相当佩服。还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们结伴去爬山。当我们爬到峰顶,一起眺望远处美丽的风景时,陈勇很郑重地告诉我,他的理想是做一名“真正的学者”。说这个话的时候,他的表情相当严肃,目光里透着无比的坚毅。我也相信,凭着他的好学深思,一定会实现这个理想,而且他也应该去追求这样的理想。

内容概要

旧金山的华埠,建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淘金热。它见证了旧金山市的崛起,以及加利福利亚州乃至于整个美国西部的发展。华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大规模移民到美国的黄种人。旧金山华埠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瞻目的少数民族社区之一,其发展史也是美国多元文化形成过程的一面镜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是美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成为我们了解早年旅美华人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淘金热到二十世纪中叶,多数旅美的华人经过此地进入美国,使之成为连接中国和美国各地华人社区的最重要的口岸。 作者通过大量的英文和中文材料,用微观方法再现了华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本书客观的分析,也让我们走近早年华人的内心世界。这个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社区,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他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儿子、父亲、劳工、小店主、烟枪客、票友、嫖客、会馆成员等等。这些角色诠释了他们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本书也揭示了早年美国华人的经历和与中国的密切关联。当年他们为了追求美国梦,含辛茹苦、远涉重洋。但同时他们又对故国魂牵梦萦,祈盼故乡的家人平安、积弱的祖国富强。他们多年来用辛苦的积蓄帮助家人和各地受灾的民众,并积极支援抗战。他们也同国兴办实业,拉开了用海外投资来振兴中国经济的序幕。就是这样一个巾国梦,把早年美国华人的历史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作者简介

陈勇,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史博士。1999-2004年任美国尔湾加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为尔湾加州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历史、华侨史等。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部分 侨乡社会 第一章 重返移民开启前的旧大陆第二部分 旧金山华人的崛起 引论 第二章 “大埠”——重返华人的旧金山 第三章 华人旧金山的社会面貌 第四章 “美国土地上的中国”:阿坤的世界 第五章 共同文化认同第三部分 一个真正的跨太平洋社区的来临 引论 第六章 愤怒与希望: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 第七章 社会心态的改变,1906-1913 第八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跨太平洋社会的美国特色 第九章 坚韧的跨太平洋纽带 第十章 通往1943年之路结论部分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重返移民开启前的旧大陆1850年4月4日,当加利福尼亚白人(他们大多是在淘金潮时代来到加利福尼亚的)还在等待联邦政府批准他们加入美利坚合众国的申请时,一艘名为“玛丽安·福略特号”的船从香港出发,经过63天的航行后驶入了旧金山的港湾。船上载有50名“未注明身份”的中国人。他们只是数以千计的淘金者中的一部分。1848年1月在萨特的工房附近发现黄金后不久,这些淘金者就开始从南部中国跨越太平洋来到加利福尼亚。中国淘金者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人大规模移民新大陆的开端,也开启了加利福尼亚乃至美国种族关系历史的新篇章。中国移民很快就成为美国种族问题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中国的淘金者先驱及其追随者很快成为一个主要的少数族裔群体和一支重要的劳工队伍。他们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但在本书的开始,我先要研究美国移民时代开启以前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的情况。这一地区不仅是淘金者的故乡,也是此后一个世纪里美国华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我们已经熟知这些移民所进入的新世界以及这个新世界对他们的反应。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他们所离开的旧世界。因为对他们而言,漂洋过海去到新世界代表着他们在侨乡生活经历的拓展和延伸。重新审视旧世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造就了移民们身心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这种环境赋予他们寺庙、戏院、社会关系以及许多其他被移植到了新世界的传统。重返旧世界也给我们一个机会来窥视作为一个群体的这些华裔开拓者们的背景和心态。就像玛丽安·福略特号上“未注明身份”的乘客们一样,这些开拓者的经历鲜为人知;作为个人,他们已成为历史长河中永远的匿名者。本章的目的不是要完整地介绍这一地区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两个重要却又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十分直接:为什么19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的中国移民源自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考察移民先驱们旅程的开端,因为他们引发了珠江三角洲持续往外移民的潮流。这种持续移民的现象被移民学者们称为“链动式移民”。它使得该地区直到二战结束前一直是美国华人移民的主要输出地。要了解华人往新大陆移民潮开启的原因,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当时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它的经济活力。这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发达的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区域之一。这种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相对高水平的繁荣,而且刺激了人们离开家园寻找发财致富机会的欲望。这也就是为什么发现黄金的消息迅速引发了涌向加州的第一批移民潮。

后记

旧金山是本书所讲述的故事的中心舞台,也是我最喜欢的城市。在时间上,故事中的华人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是,每当我置身旧金山,倘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时间的距离顿时消失了。我会真切地感到,他们的世界与我们的生活乃是息息相关的。旧金山位于素有黄金州之称的加利福尼亚北部,是美国西海岸的一颗明珠。这座三面环水的城市,不仅风景壮丽,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美国西部最重要的人口和文化经济中心。美国史学家特纳认为西部边疆的扩展是美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旧金山的崛起,标志着美国边疆时代的结束。建国以来一直属于大西洋世界的美国,由此也变成了一个太平洋国家,开启了其历史上新的一章。坐落于市中心的华埠,是这个历史重镇的一个核心部分。它见证了旧金山的崛起,也是美国融人太平洋世界重要的一环。在19世纪中叶开埠后的近一个世纪中,这里也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商户聚集,人流繁集。是早年几乎所有的华商、华工旅美的必经之地。所以,旧金山华埠的历史,是整个早期华人历程的一个缩影。华人的历史,是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本书记叙的华人历史以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为结尾。但在现实中,历史从来没有终结。当年华人含辛茹苦、远涉重洋,追求的是两个梦。一个是美国梦,另一个是中国梦。他们来到象征财富和自由的美国,寻求实现自我的机会,但同时又对中国魂牵梦萦,祈盼故乡的家人平安、积弱的祖国富强。这两个梦在20世纪后半叶一直延续下来。尤其是强国梦,贯穿一个多世纪来的中国历史发展。


编辑推荐

《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中,作者以一个中国人的背景和视角来分析中国移民在美国的历史,尤其是1850年到1943年间旧金山华人的历史。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这段历史,他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爬梳了大量的文献。与以往的学者相比,他不仅能利用英文的材料,而且查阅了早期华人移民留下来的大量中文材料,包括日记、会馆记录、报纸等等。作者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史学功底,通过细致地比较和审视这些材料,力求“撰写一本具有可靠证据的历史书籍”。另外,此书还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记述了华人移民群体在异国他乡生活、奋斗和扎根的历史。 作者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早期“跨太平洋华人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于本领域后来的研究者而言,《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将是一本无法忽视的必读书,而对于希望了解华人华侨状况以及早期美国移民史、社会史的读者来说,《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华人的旧金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