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戏剧性

谭霈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谭霈生  

页数:

321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出剧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不错,真有戏!”或者是:“我都要睡着了,没戏!”  是的,“有戏”或“无戏”,正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标准之一。千余名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的观众,到剧场里一起度过一个晚上,他们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戏”可看。如果在三个小时中没“戏”可看,观众是难以忍耐的。一出没有“戏”的戏,观众看不下去,也就难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戏”?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究竟涉及一些什么问题?剧作者为了获得真正的“戏剧性”,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有人会说,剧作家并不是先要从理论上搞清这些问题才去写戏。这也许是对的。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他在写小说之前,曾经看了不少短篇小说,却没有读过一部“小说作法”之类的东西。他是反对这类东西的。类似“剧本作法”之类的书也是有的。在戏剧领域中,成文或不成文的法规自古有之,一直不断,甚至比其他领域还要多一些。

内容概要

  为什么一些戏剧作品引人入胜,一些作品却乏善可陈?什么才是戏剧性?作者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阐释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从戏剧艺术的手段入手,进入戏剧艺术的构成要素,诸如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逐一探讨戏剧性与非戏剧性的界限。全书建构了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将戏剧文本从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使其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作者简介

  谭霈生,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顾问,主要著作有《论戏剧性》、《世界名剧欣赏》、《电影美学基础》、《戏剧艺术的特性》、《戏剧本体论》等,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艺术)评议组成员,出版的《谭霈生文集》(6卷)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关于戏剧动作1.戏剧——动作的艺术2.动作“起源于心灵”3.“停顿”也是动作4.“独白”的力量5.不要排斥“旁白”6.“独白”的发展7.“戏”在“话”中8.“音响”也可以成为动作9.“戏”贵含蓄第二章 关于戏剧冲突1.动作与冲突2.观众关注的是“人”3.医治雷同化的良药4.看一看《玩偶之家》第一幕5.真正的动力是什么?6.怎样理解“社会意义”7.“戏”在内心8.这里没戏可写吗?9.冲突——并非只是“正面交锋”第三章 关于戏剧情境1.情境是重要的2.事件的作用3.最有活力的因素4.越具体越有力5.要丰富多变6.赋予动作以特殊的意义7.不能排斥偶然性8.当然不能滥用第四章 关于戏剧悬念1.期待——一种艺术享受2.要对观众保密吗?3.不要指错了方向4.让观众期待什么?5.满足,还是失望?6.《蔡文姬》的得与失7.还有另一种方式第五章 关于戏剧场面1.一个容易忽视的课题2.要慎重选择3.明场和暗场4.在大幕闭上的时候……5.一定要把戏写足6.“戏”与抒情第六章 关于结构的统一性1.重要的是动作的统一性2.李渔的主张是普遍规律吗?3.体现和图解只有一步之差4.看一看“磁石”的作用5.找到结构的中心6.时空观念是一成不变的吗?7.从高潮看统一性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关于戏剧动作  1.戏剧——动作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剧本是文学作品的样式之一,它的基本构成因素也是语言。打开一部话剧剧本,绝大部分篇幅都是人物的对话。  各种不同的文学样式虽然都是语言的艺术,但是,剧本和小说、散文、诗歌等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就是对语言的特殊要求。有关“戏剧性”的问题,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在小说、散文、诗歌创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作家,写起剧本来却并不那么得心应手,甚至会屡屡失败,原因正在于不熟悉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  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剧本中,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仅仅是人物自身的台词,而不能像在小说中那样,可以由作者出面用叙述、议论的语言暗示读者应该怎样理解人物,甚至给读者解释人物隐秘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动机。这是剧本创作的难处。正是考虑到这种特殊的限制,高尔基认为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论戏剧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