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类环境生态学

刘树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树华  

页数:

201  

字数:

287000  

前言

“人类将会杀死地球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地球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些导致自我毁灭的贪婪,人类则能使地球重返青春。人类的贪婪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何去何从?这就是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斯芬克斯之谜。”——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地球母亲》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既是地球环境生态的产物,又是地球环境生态的改造者和破坏者。人类在其发展的进程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劳动,不断改造着自然,创造新的生存环境。在征服自然走向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巨大冲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和经济的发展,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恶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度和广度影响着地球环境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环境生态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安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和谐。人类与自然关系日趋尖锐化,人类与地球协同共进,有序人类活动和适应全球变化,实现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强音。所以,要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逐渐从以生物为主体发展到以人类为主体,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不仅涉及人类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应包括人类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作为“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的人类环境生态学,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由经典生态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起来的新学科。21世纪是人口、经济、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的时代,人类社会也正面临着调整“人一地”关系战略决策的关键时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环境生态理论与技术虽然是环境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必不可少和迫切需要的,但是起根本作用的却是全人类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的觉醒和一致的行动。呼吁全人类行动起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发扬新的环境文化和生态文化,有序人类活动,保护和恢复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生态系统。向公众传播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国民生态意识教育,只有把环境生态保护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和全球意识,中国和全球的环境生态保护才有希望。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意识、伦理、道德、信念、知识决定着国家和世界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环境生态学理论和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水平,对广为传播保护环境生态理念和提高我国公民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内容概要

本书与上述著作在写作思路、内容上迥然不同。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实践总结的第二部分。以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阐述人类起源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文明、环境文化、生态文明、生态伦理、生态产业、有序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风险评估、生态恢复、生态工程、生态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与环境生态的适应;人类文化及古文明的消亡与环境生态毁灭;人类环境生态系统;地球系统、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人类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人类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循环经济与环境文化;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和健康评价;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及其退化土地优化管理;生态恢复、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人类环境生态学的定义 1.2 人类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3 人类环境生态学的发展 1.4 人类环境生态学的研究特点第2章 人类的起源与环境生态的适应 2.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2.2 类人猿的生物生态进化 2.3 环境与人种的形成 2.3.1 人种形成、分布、生态学原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3.2 人种的分化、遗传及种族和民族的区别 2.4 人类对环境生物生态的适应第3章 人类文化及古文明的消亡与环境生态毁灭 3.1 人类文化与环境 3.2 人类文明与环境 3.3 人类古代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1 古埃及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2 古巴比伦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3 印度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4 玛雅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5 撒哈拉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6 中国黄河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7 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国的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4 人类古代文明消亡的启迪第4章人类环境生态系统 4.1 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分类 4.1.1 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 4.1.2 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分类 4.2 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4.2.1 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人类生态系统及其控制论原理 4.2.2 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的生态规划 4.2.3 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 4.2.4 区域人类生态系统评价——综合国力分析第5章 地球系统、人类圈、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 地球系统 5.2 地球系统中的人类圈 5.3 人类圈在地球系统演化中作用 5.3.1 地球系统气候环境的自然变化及其原因 5.3.2 近百年地球系统中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 5.3.3 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圈层的相互作用 5.3.4 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圈层研究中的方法 5.4 全球变化 5.4.1 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5.4.2 全球变化科学概念溯源 5.4.3 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5.4.4 全球变化相关科学概念率定 5.4.5 全球变化及其相关科学概念的关系 5.5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内涵 5.5.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由来 5.5.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5.5.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5.4 可持续发展观 5.6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5.6.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6.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5.6.3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5.6.4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5.7 国际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8 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议程》 5.8.1 国际《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5.8.2 国际《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5.8.3 《中国21世纪议程》 5.9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6章 人类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第7章 人类生态文明和先进文化与社会可持续发懚第8章 生活方式、循环经济与环境文化第9章 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第10章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第11章 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分区及健康评价第12章 环境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及其退化土地优化管理第13章 生态恢复、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绪论人口、环境、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当今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更趋尖锐,已影响到人类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发展。200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与此不无关系。未来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如何发展值得思考。地球的未来决定于人类的命运,也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态度和行为。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为此所走过的历程,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1 人类环境生态学的定义人类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人类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球生物圈相互作用、协同共进,人类与环境、人类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尖锐化,人类与地球协同进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强音。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生产的安全、居住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资源的枯竭以及森林和草原的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加速的城市化,迅速改变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对人类未来生存安全的直接威胁,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都在提倡全民环境生态保护意识,从而环境生态学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但是,应用经典的环境生态学已不能在解决目前面临的上述问题,因为经典的环境生态学是以生物为主体,主要研究自然环境现象,而很少涉及人类社会问题。人类生态学从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的研究。是研究人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学科,是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的科学。针对生物圈中优势物种的人,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人作为生物物种的人,具有一切生物物种的属性。环境对人类的生态作用使人类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生态适应,使人产生了不同的人种,产生了不同的体质和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等特征方面出现差异的人群。人类作为社会人群,与动物群体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文化意识。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即是人类的文化意识。


编辑推荐

《人类环境生态学》: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类环境生态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