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吴宗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宗国  

页数:

27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科举之名始于宋代。唐代贡举制度宋以后也习称为科举,因为它已具备了科举制的最基本的特征,故本书亦以科举名之。本书追述了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论述了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变化,对唐代科举制度中常科和制科中一些主要问题、科目选和学校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还探讨了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并对由科举制度发展而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请托行卷盛行、门荫衰落和进士家族、社会等级再编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作者简介

吴宗国,1934年出生于南京,祖籍江苏如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著作有《隋唐五代简史》、《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主编)、(CON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主编)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科举制度的产生 第一节 察举制内部新制度的萌芽 第二节 科举制的产生第二章 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 第一节 门荫入仕 第二节 流外人流与杂色人流第三章 唐代科举制度之一:常科 第一节 科目  一、秀才科之废  二、明经类各科 第二节 举格 第三节 乡贡 第四节 考试  一、到省后的手续  二、主司  三、考试 第五节 录取和放榜  一、录取情况  二、放榜  三、谢恩、期集和关试第四章 唐代科举制度之二:制举 第一节 制科的设置 第二节 科目 第三节 制举之制 第四节 荐举和自举 第五节 考试  一、考试时间  二、亲试和考官  三、考试科目和试题 第六节 录取和出路第五章 科目选 第一节 拔萃、宏词和平判入等  一、拔萃、宏词和平判入等的设立  二、科目选的设立与循资格 第二节 唐朝后期的科目选  一、唐朝后期科目选的情况  二、科目选在唐后期官吏升迁中的地位第六章 学校与科举 第一节 梁陈齐周的学校 第二节 隋代的学校 第三节 唐前期的学校及其与科举的关系 第四节 私学的兴起  一、私人讲学的衰落  二、私学的兴起 第五节 唐朝后期的学校和学生第七章 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 第一节 唐前期进士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  一、唐初进士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  二、进士三场试的确立 ……第八章 科举在选举中地位的变化第九章 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第十章 请托行卷的盛行第十一章 科举中的权贵子弟问题第十二章 门荫的衰落和进士家族第十三章 唐后期应兴及第范围的扩大第十甽章 科举与社会等级再编制第十五章 科举发展的趋势后记

章节摘录

其三为超拔群类(开元六年)、拔萃(九年、十三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四年、天宝八载)、茂才异等(开元十年)、贤良方正(开元十四年、天宝元年)、多才(开元二十一年)等超拔之科;其四为高才沉沦,草泽自举(开元十五年)、才高未达、沉迹下僚(十七年)、高蹈不仕(天宝四载)、风雅古调(六载)等。其五为王霸、牧宰(开元二十三年)、博通坟典、才可宰百里(天宝十载)等理人之科。此外,还举行过一次洞晓玄经科(天宝十三载)。在这几类科目中,文学之科主要集中在开元五年至十年之间,韬略之科主要集中在开元九年至十五年间,而在开元十三年至二十三年间,则主要是拔萃和才高未达一类科目。至天宝年间,制举主要集中在天宝元年和天宝十三载,其他时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科目,也没有选拔出什么突出人才。玄宗开元五年至十五年期间,制举以文学之科和韬略之科为主。这是与玄宗在开元之治逐步形成后,锐意于文治武功相一致的。开元中年又连续几次以才高位下、沉迹下僚为科名,则是为了协调地主阶级内部的某些关系。天宝年间虽然平均年科次与开元时相近,但平均1.7 年进行一次,仍低于开元时1.3 年一次的水平。除天宝三年和十三载有文词秀逸、词藻宏丽和军谋越众等科,其他年代分别为博学宏词、高蹈不仕、风雅古调、拔萃、博通坟典、才可宰百里等科,没有显示一个集中的主题。这与天宝年间李林甫当政,主要是以吏干来选拔官员,也有密切的关系。开元、天宝时期设科的这种情况说明,开元前期,玄宗虽曾想通过制科来选拔一些经邦治国、明于韬略的人才,但由于神龙以后,文学取士成为主要的潮流,因此,除了选拔出王翰、孙逖、达奚殉、苗晋卿等文士外,并没有选拔出什么杰出的政治人才。而随着开元之治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矛盾的迅速发展,开元中年以后迫切需要一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后记

科举之名始于宋代。唐代贡举制宋以后也习称为科举。这是因为它已具备了科举制的最基本的特征,故本书亦以科举名之。本书仅就唐代科举制度中一些主要问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没有触及的问题还有很多。十几年来科举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唐代科举,学者们也从不同的方面去进行新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这些包含了最新研究成果的论著。当年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海内外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受到诸位师友的鼓励和支持。在刘雪枫先生的督促和努力下,本书1992年12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初版以后,受到了爱好唐代历史和文化的朋友们的关心。我还听到不止一位年轻的朋友说,他们买不到本书,就只好复印。这些都使我倍感欣慰,但也感到十分愧疚。时间虽然过去了十八个年头,但我在本书中的基本看法并没有变化。因此这次修订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只在个别地方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刘方女士又给了这本书再版的机会,在此,我深表谢意。


编辑推荐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研究唐代科举制度的经典书籍,值得阅读,推荐!


我觉得细绎此书在分析唐代科举制度中潜含的对唐代思想知识之起落的思考,倒比读葛兆光《盛世的平庸》能有更全面、有启发的收获。


九十年代初的精品作,如今再版赶紧买下,唐代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吴先生是唐史研究的大家,在写本书的时候心中对有唐一朝有通盘的理解,在此宏观把握的基础上研究科举,自然得其要旨。总之是研究唐科举的必备著述。


详细的介绍了科举制在唐代的主考科目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史料充实,研究性质很浓,如果对唐代历史没有基本了解就看这本书会很闷。如果是写历史论文,这本书是绝佳的;如果仅仅是了解的话,可能是知识量太大太深了


研究唐诗的人必须读一遍


本书学术功力深厚,观点新颖,即使集大成之作又有开创性见解


值得一看 值得收藏


学术性强,读起来有点儿枯燥。


帮帮别人买的,很赞啊


喜欢专业的历史书,而不是所谓的普及读本。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分析得很细致,将科举制度的一些细节问题分别予以详述,挺好的。


内容丰富,很多史学内容,能帮人了解唐代科举情况


写的很详细,值得一看


内容丰富,学术性强


在我的想象当中,《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应该是一块出锅肉,咬一口的后果应该是荡气回肠,可是我咬了一口,其感觉却象是咬到了橡胶制品上。看完后的感觉似是雾里看花,连清析的轮廓都没有。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罗列,缺少归纳、缺少总结。吴大师的大作《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在网上已经卖到一百多元了,这当中有炒的成份,但我以为与这本书实质性的内在质量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可是,《唐代科举制度研究》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的差别为什么就这么大呢?


这本应该是算介绍唐代科举制度的较全面的书了。值得推荐了,不过如果是想要更深入了解科举中某个方面的内容,还是要去看其他针对性的书了。当然这本书也不是很浅的啦。我个人觉得深浅正适合。适合对于唐科举有一点了解到人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