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韦伯学术思想评传

(美) 林格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 林格  

页数:

296  

译者:

马乐乐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未名传记图书馆:韦伯学术思想评传》出自德国韦伯研究专家之手,为学生了解韦伯的思想,提供了最全面的介绍。作者把韦伯放入他所在时代的历史背景,把他的观念/想法与他所在时代的争论和政治联系到一起,认为韦伯仍是我们的同时代人。书中依次讨论了德国历史传统,韦伯的政治学,韦伯的方法论,新教伦理,韦伯的比较宗教社会学,城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官僚制,教育、知识与志业。最后作者提醒我们,韦伯相信民主、自由主义和基本的人权;他所提出的责任伦理,不仅对他自己很重要,对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来说一样重要。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弗里茨·林格 (Fritz Ringer) 译者:马乐乐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时代中的韦伯
 韦伯置身的学术场域
 德国历史传统
 德国古典社会学的兴起
第二章 韦伯的政治学
 农业问题和韦伯的民族主义
 韦伯的自由主义
 走向民主联合
第三章 韦伯的方法论
 个体性因果分析
 解释性个体主义与理想型
 客观性、价值中立与价值多元主义
第四章 新教伦理
 最终文本
 争议:韦伯与桑巴特
 新教教派:韦伯在美国
第五章 韦伯的比较宗教社会学
 构建一个比较性的世界历史
 宗教与世界
 中国的宗教与印度的宗教
第六章 从历史学到社会学
 经济与社会
 权威的类型
 法律社会学
第七章 城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官僚制
 西方城市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官僚制
 官僚制的两张面孔
第八章 教育、知识与志业
 教育与专业化;阶级与身份
 科学作为一种志业
 以政治为业
结语 韦伯,我们的同时代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韦伯定义道,在“市场经济”中,经济需求是通过以交换优势为取向的行动来得到满足,行动主体受到自我利益的驱动,主体间的互动正是为了那一目的。相反,在“计划经济”中,经济需求是通过系统地指向一个既定的实质性秩序(这一秩序在某政治组织内是有效的并得到贯彻,无论它的有效性是强加的还是基于同意)的经济行动来得到满足。理性的市场经济,一般而言,预设了货币计算,而且在使用资本核算的地方,家计和企业的预算必然是分离的。计划经济,一般而言,依靠实物计算作为其实质性取向的最终基础;但在形式上,它依赖于行政长官的命令。因此,在计划经济里,经济行动受制于上面发布的预算、规则,以及特别的激励与制裁。在市场经济里,形式上自愿的行动,也会受到类似限制,因为财富分配、尤其是资本货物的分配不平等,无产者为了获取(因他们所提供的效用而得以被回报的)任何一点酬劳,而被迫服从他人的权威。在一个纯粹资本主义的交换经济中,服从于资本货物的所有者(或是他们的代理人),是整个工人阶级的命运。计划经济必须容忍形式理性的降低,因为由于缺乏货币计算与资本核算,形式理性的降低是必然的。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不可避免地分道扬镳。经济的这一根本的、不可避免的“非理性”,是“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最终而言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源之一(G,59-60)。韦伯在他稍后题为“经济行动的范畴”这一章中,扩充了这一主题。韦伯以一种与社会主义理论家们对话的方式,把对单个工人的生产工具之剥夺,描述成是“由技术上决定的”。在他所举的例子中,现代工厂生产中的工人们共同使用机器或动力资源这个例子,最为清楚地证明了他的观点。当然,正如韦伯自己指出的,对单个工人的这种剥夺,可与工人团体(类似于滕尼斯所推荐的生产者合作社)对生产工具的占有完美地相结合。不过,韦伯马上便转向了剥夺所有工人的生产工具这一状况。他把这描述成是“由经济上决定的”,并举了一系列例子来证明:对于竞争性企业来说,为了获取盈利,剥夺所有工人的生产工具有其必要性。


编辑推荐

《韦伯学术思想评传》为未名传记图书馆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韦伯学术思想评传 PDF格式下载



冲着目录和出版社去的,发现有点不那么正规哈。没有作业介绍,百度也没查出那个作者的情况。。将就着看吧。


相关图书